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詩情畫意白蘋洲

    詩歌十分講究表達技巧的運用。它是詩人用來抒發感情、表現主題的一種手段。鑑賞詩歌的表達技巧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鑑賞各種修辭手法的作用,鑑賞詩歌採用的表達方式,鑑賞詩歌的結構技巧,鑑賞詩歌的表現手法,等等。

    1.修辭手法:

    主要有比喻、排比、擬人、對偶、誇張、反覆等,還要注意詩歌中常常運用賦、比、興等手法。

    2.表達方式:

    詩歌中主要運用敘述、描寫、議論、抒情這四種表達方式,其中描寫、抒情是重點。描寫方式有動靜結合、以動寫靜、虛實相生等。抒情方式主要分直抒胸臆和間接抒情兩種,而間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寓情於景等。

    3.結構技巧:

    常見的有首尾呼應、層層深入、先總後分、過渡、鋪墊、伏筆等。

    4.表現手法:

    如襯托、對比、渲染、卒章顯志、欲揚先抑或欲抑先揚、聯想、想象等。

  • 2 # 魯俠客

    欣賞一首詩歌,注意以下方面:

    1.語言

    詩歌,被視為語言藝術上的皇冠。因此,第一步,就要瀏覽下詩歌的語言風格,語言的靚點,看看別緻的修辭,比如新穎的比喻,擬人,誇張,通感等藝術手法。

    詩歌語言和散文有很大不同,詩歌語言的跳躍性,留白蘊藉,是詩歌體裁的特點,也是閱讀詩歌藝術享受的基礎,它和散文直線語言表達有很大不同。

    除此之外,還得看一下詩歌語言的陌生化,是指作者,不同於他人的語言表達,詩歌語言的創新,也是詩歌語言藝術性提升的要求。

    同時,也是每一位詩寫者必須追求的目標,只有這樣,才能表現出這種語言藝術精美的價值。

    2.思想性

    詩歌是源於生活的,也是詩人對於生活的高度概括,詩人的所思所想,是個人對於生活社會的形象再現和思考。

    思想的深刻性,也是詩歌藝術的一面鏡子,對於不同的詩人而言,思想的傾向,也能形成一定的詩寫流派。

    批判現實主義詩人,他的思想多關注社會不公,各種底層人的利益和訴求,並作為獨立思想者為他們發聲。

    3.氣韻

    詩歌除了語言,思想性,還有詩人詩寫獨特的氣韻,這種氣韻多指詩人運用語言的詞彙選擇,色彩,語氣運用的習慣,詩歌的節奏,甚至標點符號運用等等。

    它像一道菜的味道,或酸,或甜,或辣,或鹹,讓詩人的體味,容易被讀者一下子辯識嗅出。

  • 3 # 300Roger槿兒吉豫蘇貴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賞析好的詩歌應該如品好茶一樣慢慢去品,越品越香,越品越感到濃醇,越品越能深入作者創作之意境,越能產生共鳴。

  • 4 # 文第二

    賞析:欣賞分析。賞析詩歌的過程,是鑑賞的過程,透過鑑賞和分析得出一個理性的認識,受到作品形象和內容的制約,根據自己的經歷和思想感情、藝術修為對形象加以補充的過程!結合作者的語言特點、行文風格

    拿唐詩舉例,唐代詩人大多有自己的雅號,雅號非常直觀精煉的總結了詩人的語言風格,詩歌特點,這些與詩人本身的性格和情懷也是直接關聯的,例如李白“詩仙”,王維“詩佛”。

    《對酒憶賀監二首》 李白 【唐】四明有狂客,風流賀季真。長安一相見,呼我謫仙人。

    李白愛好任俠、好飲酒,行文風格灑脫超然,不拘一格,瞭解了詩人的創作特點和愛好,再去賞析詩歌,很容易就理解出詩人“何出此言”

    《終南別業》 王維 【唐】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王維,有“詩佛”的稱號,詩人擅長詩畫,且音樂造詣頗深,精於佛理。其詩作不僅“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多數詩作蘊含佛理,耐人尋味,所以,從佛理的角度去理解王維的詩作,就相對容易體會其中深意!

    結合當時創作背景

    詩歌的創作,沒有憑空而來,大多寄寓了詩人的情懷,有升遷的欣喜,有貶謫的痛楚,有對國破家亡的憂慮,有對邊塞將士的謳歌,與詩人自己的處境和國家的大社會背景是無法分割的!

    “詩聖”杜甫,稱為“聖”,便是其詩,多是憂國憂民之作,聖人之心,聖人之作,“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熟知詩人所處的背景,公元756年著名的“安史之亂”爆發,叛軍攻破長安,皇帝匆忙逃亡,詩人投奔靈武過程中,被叛軍抓捕,帶回長安,次年作此詩。結合大背景然後再去賞析此作,就透徹明瞭。

  • 5 # 樊非凡原創

    賞析詩歌的前提,首先是理解了詩歌。理解是根據讀者的人生經驗去理解,理解的結果不一定是作者的本意(這叫“詩無達詁”),但讀者心中必須有一個解。如果心中無解,就談不上去賞析。好詩都是有解或多解,絕不是無解。

    第二,看作者的想象力,即創意,是平庸俗套(一般人包括讀者自己都能想到)還是新穎獨特(一般人包括讀者自己難以想到)。有的詩歌,一看作者的想象力你就折服。詩人拼的就是想象力!武功無快不破,詩歌無想象力不勝。所謂靈感,往往就是指想象力的到達。

    第三,看思想的高度或深度,即詩歌的感情或哲理是否代表了大多數人的利益,代表勞苦大眾,民族,國家,還是人類。如果代表小資、剝削階級或自說自話,都不是好詩。有高度或深度的詩歌,往往會出現警句。

    第四,看錶現形式。語言是否自然流暢,有節奏感,文字排列是否美觀等。

    第五,不要忘了時代特色。如果你感覺一首詩很好,特別是舊體詩,你發現這首詩放在唐宋元明清哪個朝代都可以,看不出是現代人寫的,說明它缺乏時代特色,也算不上最好。

  • 6 # 木蘭雙槳

    以下是個人見解(本人只研究宋詞,見諒哈)

    音節

    簡單說,讀起來朗朗上口。

    複雜來講,看作者對四聲的安排,有沒有利用好四聲各自的感情色彩。北宋周邦彥就非常擅長使用上、去來形成拗怒的音階,在聲韻中就可以表達好感情色彩。姜夔更擅長詞作的音樂性,下面附上他的一萼紅,大家可以自己體會:

    古城陰。有官梅幾許,紅萼未宜簪。池面冰膠,牆腰雪老,雲意還又沈沈。翠藤共、閒穿徑竹,漸笑語、驚起臥沙禽。野老林泉,故王臺榭,呼喚登臨。

    南去北來何事,蕩湘雲楚水,目極傷心。朱戶黏雞,金盤簇燕,空嘆時序侵尋。記曾共,西樓雅集,想垂柳、還嫋萬絲金。待得歸鞍到時,只怕春深。

  • 7 # 老穆說語文

    老穆解析✨問:如何賞析詩歌?

    穆老師認為,不同的人對於詩歌的理解和看法是不一樣的,因此賞析的內容和角度也會略有不同。

    有的人喜歡賞析詩歌的語言;

    有的人偏愛賞析詩歌的形象;

    有的人熱衷於賞析詩歌的藝術技巧;

    還有的人熱愛賞析詩歌的情感態度。

    喜歡賞析,不代表會賞析!賞析詩歌,需要技巧和方法。

    穆老師認為,賞析詩歌和閱讀文言文一樣,前提條件是能讀得懂!

    那麼,如何才能讀懂古詩詞呢?穆老師為大家整理如下圖:

    接下來,穆老師將透過“古詩詞鑑賞”的具體試題解析來教大家如何賞析古詩詞。

    一、讀懂古詩詞內容——《魯山山行》

    二、試題解析

    〖1〗這首詩描寫的是何時的景色?請結合詩句的具體內容簡要賞析。

    〖2〗這首詩的尾聯採用了什麼寫作手法?請結合詩句分析。

    親愛的同學們,接下來,穆老師教大家如何賞析詩歌,如下:

    一、賞析古詩詞的“語言”

    〖1〗煉字題〖2〗賞句題

    二、賞析古詩詞的“形象”

    〖1〗人物形象

    〖2〗景物形象

    〖3〗事物形象

    三、賞析古詩詞的“藝術技巧(寫作手法)”

    四、賞析古詩詞的“情感態度”

    親愛的同學們,你們明白了嗎?加油哦!

  • 8 # 詩歌時間

    詩歌使抽象的感受得以表達。生活和生命都有詩性美,能夠感知生活和生命的美就能賞析詩歌。詩歌透過語言的藝術,帶給人畫面感、音樂的律動感,詩歌的句長、分行、段落又有一種閱覽上的形式美,參差不同的形式像一座座大小不一、風格各異的房屋,或開闊、或幽深、或綿延。畫面感、音樂性、形式美組合在一起,構成了詩歌獨特的美感。這種美可以震撼人心、撫慰心靈,讓靈魂與靈魂深層溝通。

    並不是所有的詩都具備這些要素,詩歌真正的本質是傳達出一個人內心最真實的感受,這種感受是生命力最原始最直接的體現,它化為畫面或音樂或思想被另一個人感知到,在讀詩的人心中引起共鳴。詩歌被創作時是詩人感受的表達,詩歌被閱讀時已經和讀詩的人結合在一起被再次創作和表達,有了另一種生命。同一首詩被不同的人閱讀會引起不同的情感,不同的情感就是一首首不同的詩歌。

    在我看來,當代的詩歌更注重畫面感。詩的畫面感給了創作者一個廣闊的空間,也為讀者的想象力提供了豐富的材料。詩人的思緒跳躍著從自我經驗裡提取意象,一個個意象如同珍珠,詩人當下的情感和思想就是一條柔韌堅固的線,把一顆顆珍珠串成美麗的項鍊,展示給讀者。詩人的個人經歷給詩歌的意象賦予了主觀色彩,一首詩並不一定能被所有讀者感知。如果你讀不懂某些詩也沒有關係,瞭解一下詩人的生平經歷,多讀一讀詩人的作品,就能或多或少感受到詩人的內心。如果還是不懂也不必強求,世界上總有些屬於你的詩歌能映照你的經歷,打動你的心。

       朗讀詩歌會讓詩歌的音樂性得以最大的表達。如果你充滿熱情的讀一首你熱愛的詩歌,你將會感受到這首詩無與倫比的氛圍,它不亞於一首動聽的歌曲帶給你的感染力。

     

    沒有人是不懂詩的

    你只是不懂我的詩

    你有自己的詩

    我的詩正在寫離愁悲歡的時候

    你的詩寫的是春花爛漫

  • 9 # 根言木語

    唐詩十新詩(第17期)

    唐詩《藍橋驛見元九詩》白居易

    藍橋春雪君歸日,秦嶺秋風我去時。

    每到驛亭先下馬,循牆繞柱覓君詩。

    春風吹又生的

    那股風不見了

    遠看卻有近卻無的

    詩句被綠草掩埋了

    人面不見笑春風的

    桃花們也打工去了

    春天走了,我很想春天

    我翻箱倒櫃 尋找

    衣物上的春天味道

    我走街竄巷 尋找

    人心裡的春天顏色

    我翻山越嶺 尋找

    春天留下的腳痕手印

    春天走了,我很想春天

    春天就是人生的童年少年

    立夏如同成人宣誓大會莊嚴

    齊刷刷的青枝舉起手臂

    絢麗多彩的花朵就是誓言

    我愛春天就像愛童年

    春天呀請答應我的小心願

    也是我詩歌的小心願

    我想變成你的影子

    我的小詩都是你嶄新的

    綠葉與花朵的小玩伴

  • 10 # vista營養師

    王爾德在《抒情民謠集》中說,“詩是強烈感情的自然進發,其源泉是靜靜回想的感動。”這是目前為止我發現的對於詩歌最好的解讀。

    現代詩走勢疲軟,原因是多方面的。並不是喜歡現代詩的人數太少,我認為是現代詩過於寬泛的“自由”,和過於寬鬆的“門檻”,讓詩歌的創作與欣賞變得缺乏支撐。正如歌德說的,直到今天還沒有人能夠發現詩的基本原則;它是太屬於精神世界,太縹緲了。

    今天破拆三首現代詩,讓我們從韻律,圖畫,意境三個不同的角度,來幫助我們欣賞好詩。公園裡 (法國普列維爾)

    一千年一萬年

    也難以訴說盡

    這瞬間的永恆

    你吻了我

    我吻了你

    在冬日,朦朧的清晨

    清晨在蒙蘇利公園

    公園在巴黎

    巴黎是地上一座城

    地球是天上一顆星

    賞析:真正的詩人是不需要過多的言語就能將心中的思維簡單得體地表達出來。法國詩人波利維爾靈光乍現,營造出這種奇妙的跳躍感,先是由遠及近(時間),至一個點,再由近及遠(空間),將情人之間的擁吻定格成永恆。

    先是敘述時間的長遠,“一千年一萬年”,接著設定小小的懸念,“也難以∕訴說盡∕這瞬間的永恆”。到底是怎麼樣的永恆,才讓一瞬間有超越時間的可能?後兩句“你吻了我∕我吻了你”解開懸念。原來是情人間的親吻,讓時間也黯然失色。

    寫完這一吻與時間的對比,詩人又將筆鋒轉向空間。“公園”、“巴黎”、“地上一座城”、“天上一顆星”。詩人利用電影的藝術手法,將情人擁吻擴散開來,彷彿充斥了整個宇宙。這一刻如同時間停止,空間消失,只剩下相擁在一起的兩個人。

    感謝普列維爾,和出色的翻譯家,讓我能讀到這麼美好的詩,讓我們相信,空間和時間有時候都不重要,即便是世事無常命運多舛身陷失落,但是愛,將永存。

    錯誤 (臺灣鄭愁予)

    我打江南走過

    那等在季節裡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

    東風不來,三月的柳絮不飛

    你底心如小小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響,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

    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

    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

    賞析:本詩寫於 1954年,可說是近五十年來最被人們傳唱不已的現代詩。詩中精確地運用許多古典意象表現思婦愁緒及浪子情懷。

    詩人余光中以“浪子”稱呼鄭愁予。而《錯誤》這首作品也是作者最具浪子意識的代表作之一。雖然描寫的是“閨怨”的中國古典詩歌舊主題,但作者卻別具新意,透過浪子的角度來敘寫女子閨怨的期待及落寞,從另一方面展現體貼的關懷。詩中運用許多古典詩歌的語彙,如江南、蓮花、東風、柳絮、春帷、向晚、馬蹄等意象,將古典與現代巧妙地鎔鑄。

    第一小節的兩句“我打江南走過/那等在季節裡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是總括全文、提示意旨的作用。交待全詩發展的脈絡,我”的馬蹄聲卻造成“你”的期待及失落進而造成美麗的錯誤,所以詩中寫道“容顏如蓮花的開落”,將思婦由喜轉悲的情景,以蓮花的開落來譬喻,可說是非常精巧貼切。

    第二小節詩人傾力鋪染思婦的堅貞及寂寞,“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古代女子由於禮教之防,若家中男子不在,即使是等候歸人,也不能門戶洞開。所以詩中的女子必是門戶重掩,以聽覺代替視覺等候良人的歸來,而“跫音”腳步聲就是得知“良人”歸來的先兆。詩中連用了三個譬喻句,將思婦的心緒用空間來表現,並且運用“大小法” 設計了由大到小的空間,城→青石街道→窗扉,隨著空間的縮小,層層地將思婦的寂寞濃縮到“小小的窗扉緊掩”一點,讓讀者對思婦的堅貞更加佩服,也對她的寂寞投注更多同情。

    最後一句“是個過客”也與詩首的“我打江南走過”遙遙呼應,達達的馬蹄聲由遠而近,為女子帶來了希望,卻又由近而遠,造成女子希望的落空。作者營造“達達馬蹄”的過客意象,與思婦期待的“歸人”形象完全相反,於是便產生“美麗的錯誤”。

    金龍禪寺 (臺灣洛夫)

    晚鐘

    是遊客下山的小路

    羊齒植物

    沿著白色的石階

    一路嚼了下去

    如果此處降雪

    而只見

    一隻驚起的灰蟬

    把山中的燈火

    一盞盞地

    點燃

    賞析:“晚鐘/是遊客下山的小路”詩篇起首這一意象,是體現洛夫“無理而妙”詩學理論的最佳詩句,它看似漫步一般隨意吟出,卻在後面壓縮了多層的禪意空間。鐘聲是四面八方傳播,但是對於思歸的遊客來說,只剩下惟一的一個方向,下山的“鐘聲”。

    “羊齒植物/ 沿著白色的臺階/ 一路嚼了下去”,這一節從靜態的小路演變為動態的行走,“羊齒植物”的“齒”,自然令人聯想到咀嚼;“白色的階石”的延伸,則又令人聯想到“羊齒”的潔白與排列。而當這兩個現實世界中毫無關聯的的事物,在文字中合於一個禪境的時候,一個超現實的電影畫面出現了:一個動用牙齒的形狀,一個動用牙齒的潔白,合作著咀嚼起來——“一路嚼了下去”也可以看做是行走山路時的恍惚印象。洛夫之所以稱為“詩魔”——語言的魅力可見一斑。

    “ 如果此處降雪”,憑空而來的一問,看似突兀,實則奇妙,一下子將詩思宕開,進入一個空茫的世界。我們且看這一首詩的精湛的意象過渡:石階的白色,呼喚著白色的雪,而白色的雪又兵分兩路,一路由暮色中的飛雪,呼應著一隻灰蟬的舞蹈;一路由雪花飄灑時的閃爍,呼應著山中燈火的點燃……而整首詩的詩境,也就從容而渾然地推進到了最後一節。

    顯然,這隻灰蟬是極富意味的。山中的蟬及蟬聲,自然是常景,而蟬驚飛時,那種一躍一伏的動態亦頗象人們點燃蠟燭時的手勢。在這暮色蒼茫時分,灰蟬點燃著一盞盞的山中燈火,既是此時所見實景,更是詩人此時的心境。蟬,由諧音指向“禪”,同時暗示了這是一首禪詩。當路燈一盞一盞亮起,這個動態的畫面在心境中會連綿不絕,點亮整個空間,景象又呼應了“如果此處降雪”。

    詩歌是最凝練的語言,本身對創作和欣賞提出了要求,而且中國歷史上唐詩宋詞都曾經登峰造極,這也給現代詩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過相信隨著大家欣賞水平的逐步提高,現代詩的發展也必將越來越鼎盛。畢竟,最能夠表達情感的語言,非詩莫屬。

    借《詩與真》最後一段結尾吧:“光陰的白駒像是被不可見的幽靈鞭策那樣拽著我們的命運的輕車走了,我們已沒有別的辦法,只有勇敢的鎮定的緊握著馬韁,催動車輪,時而左,時而右來閃避這兒的石頭,躲開那兒的懸崖吧。到哪兒去,誰知道呢?從哪兒來,差不多也記不清了”

    我是vista——與你一樣喜歡詩歌。

  • 11 # 輕風有心

    如何賞析詩歌?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簡單定義“賞析”和“詩歌”這兩個概念。

    既然是“賞析”,那要做到兩點,一是弄明白詩歌要表達詩人什麼的情感(內容價值),二是詩歌是如何表現的(藝術價值)。

    這裡的“詩歌”可以是中國的詩歌或者西方的詩歌,可以是對仗工整的古體詩或是超現實主義的現代詩。

    怎麼做呢?

    第一步,通讀,讀通。如果通讀一遍之後,覺得還比較晦澀,不流暢,最好是多讀幾遍,直到讀通。

    第二步,解讀標題、作者。往往可以從標題和作者的資訊中獲取詩人的創作背景、比如詩人所處的社會環境、人生境遇、詩歌流派、特徵等。這對於理解詩人詩歌表達的內容有一定的幫助。

    第三步,緊扣意象,感悟意境。如果你無法從第二步中獲取到有參考價值的資訊,那就抓好詩歌當中的意象,通俗點說說,就是把詩歌中的景物都圈出來。

    請記住一句話:一切景語皆情語!詩歌中所用到的意象不是詩人隨便抓的,它一定是蘊含了詩人當下要抒發的某種情感。明白了意象所蘊含的情感,再結合全詩以及詩人的創作背景,那麼明白詩歌的內容就不難了。

    第四步,總結表達方式及其表現手法。詩歌的藝術特徵往往就體現在表達方式及其表現手法的運營上。“象”是死的,但是透過藝術技巧就能變活,成為“意象”,從而表現蘊含詩人情感的意境。

    表達方式有:敘述、描寫、抒情、議論、說明。每個表達方式有各自的表現手法。(這兩個概念不要搞混了)

    比如描寫手法有:正面描寫VS側面描寫(烘托、襯托、映襯);實寫VS虛寫,虛實結合等

    比如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VS簡介抒情(借景抒情、融情於景、情景交融、借物寄情、託物言志等)

    此外,詩歌的藝術魅力還往往體現在修辭手法上。詩歌中常見的修辭手法有:比喻、誇張、擬人、對偶、排比、設問、反問、諧音、互文、迭字、通感、頂針等。

    以上算是詩歌賞析的基本“套路”吧,如果需要有更高層次的提升,就需要多讀詩,日積月累,同時,也可以多閱讀中國古代有關詩歌的文論,比如王國維的《人間詞話》,或是西方文論,例如什麼是象徵主義、直覺主義、存在主義、魔幻現實主義、超現實主義等,掌握這些背景知識,對賞析西方詩歌大有裨益。

  • 12 # 雪勁松369

    由於我對近體詩情有獨鍾,所以這裡著重回答如何賞析近體詩。

    近體詩又稱今體詩,是唐朝人給予唐朝時期格律詩的稱謂。近體詩種類包括:絕句、律詩、排律。那麼如何賞析近體詩呢?

    一、看是否符合格律詩四大要素的要求

    格律詩四大要素是:字數、平仄、對仗(絕句略)、押韻。

    1、字數

    絕句共4句,分五絕和七絕。

    五絕是每句5個字,共20個字。七絕是每句7個字,共28個字。

    律詩和排律格式與絕句同。只是句數增加了。律詩的句數是8句。排律的句數大於8句。

    2、平仄

    平仄要求是三個字:替、對、粘,違反時叫失替、失對、失粘。

    ①替

    一句之中,平仄交替。如,

    平平仄仄平平仄

    從該基本句型可以看出,每一句都是以兩個字為一小節,即 “2—2—2—1”四個小節 。其中除每句的最末一個字外,每小節的第二個字為節奏點。所謂一句之中平仄交替,就是說相鄰兩個小節節奏點上的字平仄不同。對七言而言就是每句中的第二、四、六字只能是“平—仄—平”或“仄—平—仄”,否則犯“失替”毛病。

    ②對

    “對” 指一聯兩句之間,平仄相對。“對”就是對立,平對仄,仄對平,就是一聯的上下句平仄相互對立。如,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②粘

    兩聯相鄰,平仄相粘。“粘”就是平粘平,仄粘仄,下聯上句的平仄跟上聯下句相一致。如,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仄平。

    此處需要說明的是,*句和鄰句#為什麼不是完全相粘呢?其原因是,*句是第三句,不是韻句,其尾部必須為仄。若換成“仄仄平平仄仄仄”,則成三仄尾了,是格律詩中儘量避免的。若換成“仄仄平平仄平仄”,則二四六位置出現“仄平平”,違反了“一句之中,平仄交替”的要求,犯“失替”毛病。所以只有“仄仄平平平仄仄”一種形式了。

    3、對仗

    絕句不要求對仗。律詩、排律除首聯和尾聯不要求對仗外,其餘各聯必須對仗。

    所謂對仗就是聯內出句和對句必須滿足:

    ①句子結構相同,如同為主謂結構、動賓結構等;

    ②出句、對句對應位置詞性相同,如同為名詞或副詞等;

    4、押韻

    近體詩押韻比詞嚴格。

    ①一般押平聲韻,押仄聲韻少見。

    ②除了首句可押可不押外,其它單數句不可押韻,偶數句必須押韻。

    ④用於韻腳的字不能重複。

    ⑤一般要求一韻到底,不可換韻,也就是押同一個韻部。

    例:

    王士稹的《高郵雨泊》

    寒雨秦郵夜泊船,

    南湖新漲水連天。

    風流不見秦淮海,

    寂寞人間五百年。

    這首詩的“船、天、年”都是押平聲一先部,這叫一韻到底。首句也可以不押韻,而不押韻就要改作仄聲;第三句的“海”字,我們稱為白腳。除首句外,其餘單數句必須為仄聲。

    以上只是格律詩的常規要求,實際情況要複雜得多,要善於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詳細請參考我的《如何寫律詩?》、《絕句該怎麼寫?》等問答。

    二、字、詞是否凝鍊是衡量格律詩優劣的重要標準

    格律詩特別是絕句,非常“短小”,所以必須“精幹”。

    所謂煉字就是根據內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選最貼切、最富有表現力的字詞來表情達意。

    煉字的最典型例子是唐代詩人賈島的一個典故,故事如下:

    島初赴舉,在京師,一日,於驢上得句雲“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始欲著"推"字,又欲作“敲”字,煉之未定,遂於驢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勢,觀者訝之。

    這便是“推敲”一詞的來歷。由此,對古代詩人重視煉字的程度可見一斑。

    三、意境是格律詩的靈魂

    詩人運用形象思維、生動的語言,把抽象的、看不見摸不著的情感意志(情意)寄託於萬物的形象,使情意變成可視、可聞、甚至可觸控的藝術形象,該藝術形象即意象。多個意象的組合就成了意境。

    如,南唐李後主做了俘虜,宋太宗故意羞辱他,經常把他最喜歡的小妾招去侍寢,當然李後主的心情是很壞的。他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裡的一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把抽象的壞心情變成了具體的“一江春水向東流”這樣的情景交融的意象,就顯得更形象,更生動。避免了淺白直敘的弊病。

    此外,瞭解作品創作的背景、創作風格等,對賞析一首詩歌也是必不可少的。

    總之,一首好的近體詩,應該是形式符合四要素,思想健康,字句凝鍊,意境深遠,讀起來郎朗上口。賞析近體詩應該以此為重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文化和沒文化的區別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