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高陽酒徒001
-
2 # 傅斯鴻
趙武靈王在歷史上可以說是一代雄主,但並非一代英主。趙武靈王有雄才,卻無大略。改革胡服騎射確實是趙武靈王的一大雄才。但就是這樣一個有雄才無大略的趙主父,卻連自己的家事都處理不好,最後自己被活活餓死不說,還成了親手毀掉趙國的人。
當然,趙國在趙武靈王的變法成功以後,生產力和戰力都得到很大提升,不但解除了中山國長久以來的威脅,還徹底打服了胡人,大大地擴大了趙國的疆土增強了趙國的綜合國力。可是,幹出這樣豐功偉績的趙武靈王卻在選繼承人的時候犯糊塗了。
趙武靈王出於個人喜愛,想讓自己最寵愛的小兒子趙何即位。可是,他也知道長幼有序。這麼搞,恐怕趙何那些哥哥們作亂,趙何的位置坐不穩。於是,他就想了一個自認為高明的法子。
在公元前299年趙武靈王二十七年,趙武靈王在東宮舉行盛典,鄭重把國君之位傳給小兒子趙何。他自己自號“主父”,統領原來那班文武大臣率兵馬替小兒子攻打胡地。而趙何手底下那些大夫則自動升格為朝廷大臣。當初在趙主父搞胡服騎射時立下大功的肥義被推為當朝丞相,同時擔任趙何的師傅。
趙武靈王這個算盤打得不錯。有他手握兵權,哪個王子敢炸刺兒?有能臣肥義輔佐,什麼問題搞不定?外界的威脅都消除了,國內還有個這麼猛的老爹罩著,趙何這個趙王應該是很穩當了。
但是,別忘了。趙主父還有個長子趙章。人家可是莫名其妙就丟了國君繼承人的位置。本來新趙王應該是他的才對,結果卻只被趙主父封到代,號稱安陽君。不過,安陽君此人可不是個吃悶虧的人。他一向自視清高,驕橫跋扈。這次弟弟趙何竟然成了趙王,他一萬個不服氣。
為了不讓長子趙章受趙何的氣,趙主父甚至打算把趙國一分為二,讓安陽君趙章在代郡稱王,趙國一份為二,別人搞統一都來不及,趙武靈王竟然要分裂趙國,這樣的國王怎麼可能與秦國當時的國王相比。
與趙武靈王同時代的兩位秦王,一位是秦武王嬴蕩,秦武王是位大力士,能拉動好幾頭牛,可惜這位大力士非要去逞能舉雍鼎,結果被鼎給砸死了。第二位是秦昭襄王嬴稷,而嬴稷在整個戰國的歷史上可算得上是一代英主。他不但滅了巴蜀兩國,又派李冰修成了都江堰,得到了天下糧倉。更厲害的是,嬴稷處理家事毫不手軟,不僅收拾了自己的舅舅,連他那個委身義渠王的媽宣太后也被她打入冷宮。最終,嬴稷還廢掉了周天子,斷了周朝八百年基業。
這些都是趙武靈王比不了的,所以就算不出沙丘宮事變,趙武靈王也沒有這樣的大格局去滅秦國,連自己兩個兒子的事情都處理不好,恐怕趙武靈王前腳剛一去打秦國,後腳趙章和趙何就打成一團了。
-
3 # 海格影視
趙武靈王一生英明神武,在繼承人問題上沒有選擇對,是最大的敗筆,不但葬送了自己的性命還葬送了趙國能取代秦國的希望!如果沒有沙丘之變趙武靈王最多當一個北方霸主,把匈奴打敗。把燕國壓制住。秦國國君眼界和格局是他比不了的。
-
4 # 圊圊孒衿
趙武靈王打算千里迂迴,直插秦國的後方,秦國對比根本沒有防備。當時敢這樣想的只有趙武靈王一號,也只有胡服騎射後的趙國有能力實現這一構想,趙國騎兵機動能力戰國第一。
如能處理好家事,是有很大機會成功的。參見鍾會滅蜀,鍾會千里小路偷襲陰平滅了蜀國。這種思路頗類似二戰時的閃電戰,具備發起戰役的突然性。若能實現,戰國曆史將改寫。
-
5 # 諾53632213
沙丘之變,重點在於武靈王太過自信,猶如始皇帝一樣。朝臣肥義不死不會有沙丘之變,趙何如果對於父親稍有感恩也不會有沙丘之變,部下將領如果忠貞也不會有沙丘之變。
如果沒有沙丘之變,秦國會被蠶食,趙國就會變成當初的魏國,後期的秦國。戰力不比秦國弱外加軍政大權一統(武靈王當主父時,一切以軍事為主),部下名將皆是其一手培養,比之秦國更強,兵士悍勇更甚秦國(皆是百戰之士)
-
6 # 銳度何老師
這個問題實際上趙武靈王這四個字中的一個“靈”字就能解釋。
趙武靈王的生平,譬如15歲登基、破解五國聯軍威脅、胡服騎射、擊敗中山匈奴婁煩、對抗秦楚、扶植燕王、廢長立幼乃至最後沙丘病變被餓死,這些常識我就不談了。
這個問題我站在諡號的層面解答一下。
我們古人講究蓋棺定論,就是人死之後用一兩個字的諡號來總結他的一生。所以根據個人生前所為,這個諡號有可能是讚美的,譬如劉恆的文,也可能是貶低的,譬如楊廣的煬。
趙武靈王的諡號由武跟靈組成。這個武就代表著他在軍事上的功績,很能打,沒的說,是讚美的,而靈字則是貶義的。
靈有信鬼神的意思,也有沒個準主意,思維非常跳躍,一會這樣一會那樣,讓大家不知道該怎樣跟他合作交流的意思。擦,我怎麼感覺說的是我呢。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不靠譜。
而縱觀趙武靈王的一生,這絕對是個不靠譜的主。
他興許靈感來了,搞個胡服騎射,把軍隊的戰鬥力提升很大的一個臺階。也可能心血來潮,化妝冒充使者,直接去秦王的宮殿裡看看,展現一下自己膽魄氣概。
但他也會不知道怎麼就上頭了,給你來個廢長立幼,把國家搞的一團糟,人心惶惶。然後看著大兒子給小兒子磕頭,這又父愛爆發,心疼起老大來,咋辦捏?一拍大腿,把國家一分為二,倆兒子誰也不偏心,一家一份。
趙武靈王這人,你保不齊他忽然能幹出啥事兒來。昨天還是改革進取的明君,明天他就可能是昏招迭出的傻子,他的行為不在控制之內,也不在正常邏輯推理之內,這是一個不靠譜的英雄。他英明起來,比嬴政劉邦都厲害,他犯起混來,朱厚照司馬衷都比不了。
所以,趙武靈王如果不死,到底能不能滅了秦國,最標準、最靠譜的答案是:沒準!
-
7 # 瑞64264516
能不能滅了秦國不好說,如果趙武靈王不死且大權在握的話憑他的軍事才能重創秦國沒問題。當時,趙武靈王在國內發動‘胡服騎射’軍事改革,軍力迅速飆升,趙國騎兵達到鼎盛時期,並在短短數年之內基本上滅了中山國(還有點殘餘不足為慮),要知道中山國號稱戰國第八強,打不死的小強是也,就這樣輕輕鬆鬆被趙國擺平了,足可見武靈王胡服騎射後的趙軍戰力。這還不算,這位軍事才能非凡的趙國君主還把目光放到了北方的千里之地,憑藉騎兵之利,擊匈奴,敗林胡,收婁煩,國土增加了近一倍,更重要的是招錄了大量遊牧民族的騎兵部隊,這讓本來就厲害的趙國騎兵更加變態。此時的趙國,國力強盛,人才濟濟,更重要的是君主厲害。放眼諸侯,在同時期能與趙武靈王比肩的,基本沒有。而此時的秦國,西邊佔領了義渠的大量優良牧場,南方佔領了巴蜀這個天府之國。打的曾經的霸主魏國沒了脾氣,就連南方巨鱷楚國也敗給了秦國。且商鞅變法之後的耕戰思想正逐漸發揮威力。國力蒸蒸日上。面對這樣一個國家,剛剛強大起來的趙國不選擇避開反而要主動出擊未免顯得太膽大。事實上趙武靈王是經過深思熟慮過後才制定的計劃。那麼,這個戰略計劃可行麼,答案是可行的。趙武靈王經過無數次設想和勘察過後,計劃從九原郡或者雲中郡出發,穿過陝北高原,快速抵達關中,出奇兵閃擊咸陽。絕對讓秦國防不勝防。而且,此時期的秦國正和魏韓發生伊闕之戰。若趙武靈王抓住這個時機,基本上可以打殘秦國,當然了滅國不大可能,秦軍戰鬥力實在太強,而且還不怕死,擅自滅國很可能得不償失。
-
8 # 秦川木子
我的答案是不能。
在戰國時期,趙國一直是比較強的國家,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確實使得趙國強盛起來。但是最後由於傳位問題,最終在沙丘之亂中慘遭餓死,作為一個帝王,這確實是一種很慘的死法了。
我們回過頭看這個問題,趙武靈王如果不死於沙丘之亂能否滅了秦國?
我們知道,戰國時期主要的國家有七個,並且七雄並立的局面持續了很長時間,究其原因,就是各國之間互相制衡,並且沒有一個國家有實力打破這種平衡,最終秦國擁有了這種實力從而一統天下。但是,要知道,秦國擁有這種滅國的實力是經過了多少的努力,首先,秦國採用了商鞅變法,雖然商鞅最終慘死,但是商鞅之法卻並沒有廢除,這是秦國國力不斷增強的一個重要因素。其次,秦國連續出了六代英主,這簡直堪稱奇蹟,從秦孝公一直到嬴政,如果中間出現幾個昏君,秦國的結局不得而知。而趙武靈王雖然也是賢明之君,但是畢竟是一個人,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想要一蹴而就是不現實的,而且趙武靈王就算沙丘之亂不死有還能活多久呢?所以,我認為趙武靈王之死對局面的影響不大。
-
9 # 談古論金
確實有人將趙武靈王不能滅秦歸因於他死於沙丘之亂,但這很大機率是不成立的,趙武靈王如果不死於沙丘之亂,也並不能滅了秦國。
胡服騎射雖然大幅度提高了趙國軍隊的戰力特別是機動能力,但是,趙國和秦國之間的地緣政治有特殊的地方,傳統的崤函一線,秦易守,趙難攻,自不待言,從以黃河為界相互對峙的秦上郡與趙太原郡一帶邊境而言,趙國也很難措手。
秦上郡與趙太原郡有著漫長的邊境線,這一帶地形複雜,地廣人稀,城邑非常少。
秦趙兩軍如果交戰,作戰區域的一個選擇是在秦國境內的河西高原,另一個選擇是在趙國的呂梁山脈以西的狹小平原,無論在河西還是河東,相對狹小逼仄的地理環境使得趙國擅長騎射的新型武裝力量難以周旋,無所用其長。
為了親自踏勘從九原(河套)一帶攻入秦國的軍事路線,趙武靈王還有一個佳話,他本人曾經假扮樓緩的隨從親自入秦,秦昭襄王覺得這個趙國使者氣概雄偉,望之不似人臣,待再次邀約,發現已經不見,昭襄王明白過來遂派人去追趕,好在趙武靈王本人既見機又擅騎,便馬不停蹄地逃離秦國。
趙武靈王此次入秦,掌握了相當豐富軍事和地理的資訊,但與之前他的想法相反,此後趙國的戰略重心轉向中山,其中比較大的一個可能就是,趙武靈王透過親自考察發現從九原一線攻入秦國直薄咸陽的難度是非常大的。
當初趙武靈王利用自己的影響力促使秦國屈從於趙國的壓力,迎立在燕國為質的公子稷為秦王(即秦昭襄王),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但是趙國不能對秦國取得戰略優勢,是多重原因決定的,並不僅僅在於立錯了秦昭襄王。
-
10 # 話說傳說
不能
首先,秦國經過商秧的深徹變法,為國家制定出了一套完整的經濟、軍事等方面的發展方略,商鞅變法是根據當時天下兵戈不止的大勢和秦國要實現長久發展的目標而制定的法律,針對性極強,透過孝公,商秧君臣的共同努力,秦國國內勤於農耕,勇於公戰的風氣已經形成,綜合國力已經遠超趙國。
而趙武靈王在國內所實行的胡服騎射國策,發展最快的是軍事實力,對於國家綜合實力的增長效果並不顯著。更沒有制定出國家長期發展的戰略規劃,這從武靈王死後,趙國一代不如一代就可以看出來。
地理環境上,秦國當時地處中原以西,前方有函谷關等險關要塞阻隔,易守難攻,而且國內在打下巴蜀以後,糧食,物資可以長期供應前線,而趙國如果攻打秦國則需勞師遠征,糧草供應難度極大。而秦國的軍力,趙國也絕對沒有速戰速決的把握。
一場戰爭短期來看是軍事實力的對決,但是長期來看絕對是綜合國力的對決。一場滅國大戰更是兩個國家全方位的比拼,絕對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最終決定勝敗的還是綜合國力。
-
11 # 最真人的戀字屋
我的答案是不能。趙武靈王成為“主父”之後,親自去過秦國,以觀測是否可以對秦作戰。但回去後,並沒有對秦作戰的企圖,而是進攻了中山國。
其後,就是楚懷王死在了秦國,《史記》記載“諸侯由是不直秦”。而就在這一年,齊、韓、魏、趙、宋聯軍攻秦,也只打到“鹽氏”(就是今天山西省運城市)就返回了,距離秦國都城咸陽還遠得很呢。此時,趙武靈王還活著,也參加了這場戰爭。
我們只所以覺得趙武靈王強,是兩個原因,一個是他進行改革“胡服騎射”。但這種改革,只觸及了表面,並沒有真正觸及根本。另外一個,就是他“個人英雄”色彩很重。尤其是化妝打扮,親自前往秦國視察,見到秦王,並順利返回。
當時社會是由貴族分封制,向中央集權官僚制轉變的過渡時期。貴族分封制從根本上,就不如中央集權制。中央集權制可以充分發揮全國的力量,甚至國外 的力量。所以秦國可以使用六國的人才為秦國效力,而不必擔心他們謀反。而六國卻連自己本國的人才都不能好好使用。比如齊國的孟嘗君、安平君,楚國的僅有的人才陳殄都不能發揮出作用。
那麼趙國可以嗎,同樣不能,因為貴族封建制使得六國只能優先使用自己的“家人”。而自己家人如果太有才,又有可能奪取自己的國君之位,所以魏國信陵君只能“酒色自娛,凡四歲而卒”。而期待一個有能力的國君,就成為了各國的需要。趙武靈王,似乎就是一個合適的人。但他畢竟只有一個人,保國或許可以,進攻秦國,就力量不足了。個人英雄主義不可能拯救一個國家,更不可能成為統一天下的君主。
回覆列表
趙武靈王即位時期,趙國處於國勢衰弱時期,經常受到北方胡人的侵犯,趙武靈王看到胡人衣服的優勢,果斷放低姿態,力排眾議,穿上被人恥笑但是對騎馬射箭極其方便的胡人衣服,有了胡服騎射,國力大增。胡服騎射後,趙國向北開拓疆土,一鼓作氣滅了中山國以及其他北面大片土地,領土大致翻了一倍,此時的趙國,實力僅次於秦國,儼然已經有了與秦國並駕齊驅的意思。當時的秦國,一心想著東方,又與楚交惡,如果趙武靈王戰略得當,利用秦國與魏國,齊國,楚國交戰之機,聯合各國,直搗咸陽也不是沒有可能。只可惜成也趙武靈王,敗也趙武靈王。趙武靈王違反宗法制度,廢嫡長子章為王,立幼子何為王,為後續趙國內亂埋下伏筆。果不其然,大公子章懷恨在心,起兵謀權,後被鎮壓被殺,還連累趙武靈王被活活餓死。沙丘之亂,嚴重打擊處於事業上升期的趙國,趙國失去了取代尚未變法完全成功的秦國成為超級大國的唯一機會。縱觀趙國,祖上三家分晉,趙武靈王又沙丘之亂,實在可惜。這與當時一代霸王越王勾踐之後篡權內亂一樣,後面再也沒有起色,終被楚國所滅。反觀秦國,積六相之力,終於一統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