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遊戲百科問答君

    你好,我是百科問答君。看到這個問題,感覺很是無奈。既然事情發生了,就得想辦法解決,還要想接下來怎麼辦。

    首先,樓主需要看看是什麼遊戲花了6000,找到遊戲的開發運營商。售後服務協商解決,當然,遊戲商肯定會找一堆理由,提供你小孩玩遊戲充值的證據等等,這些你可能要花些時間收集了。

    最後,我覺得,小孩子應該要限制玩遊戲的時間,甚至不能讓小孩子玩遊戲。平時手機應該設定密碼鎖或者開啟兒童模式,這樣才能堵住充值的源頭

  • 2 # 網址官大人

    追回難度比較小,若要追回則需要拿出兩個證明,如下:

    1、因為孩子屬於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你是孩子的監護人,你要證明孩子在玩遊戲充錢的時候,你不在場。

    2、你要證明,你的手機的使用和充值,都是由未成年人實施的。

    這兩點都比較難以做到。

    聯絡遊戲客服去詢問

  • 3 # 墨與己說遊戲

    首先在孩子充值之前你是否知道?不知道的話,你可以給遊戲客服打電話,或者直接找到該遊戲公司所在地要求退款,公司不退款,可以找律師起訴,這是完全合法的。也可以去警務廳尋求幫助

  • 4 # 遇見遇見

    “孩子的消費行為是否有效,不光是看商品的價格,還要看孩子的年齡、商品或服務的特性等。

     根據現行《民法通則》的規定,18週歲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可以獨立進行民事活動,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16週歲以上不滿18週歲的公民,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10週歲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其他民事活動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徵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這就意味著,10歲以下兒童無民事能力在遊戲中進行消費,是可以直接要求撤回的。10歲到18歲,則要看他消費的數額,數百元甚至上千的商品,則需要徵得家長同意。”梁宏剛說。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0月份即將實施的新《民法總則》中,將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年齡從原來的10歲下限降低到8歲。

    “上述法律規定雖然放在現實消費中沒問題,但是放在網路上,適用起來又會產生新的問題。”梁宏剛表示,在實體店裡進行買賣,買賣雙方都可以核實。但透過網路進行交易,網路的另一頭是“誰”,很難得知。

     舉證難讓家長“望而卻步”

     想要主張孩子進行大額消費的行為無效,必須要有足夠的證據證明線上支付的行為是孩子所為,並且沒有經過自己授權。

    但由於用於網路遊戲賬戶充值、購買物品的銀行卡和所繫結的手機均在家長名下,掌握銀行卡、交易密碼和繫結手機並進行網路交易理應視為銀行卡所有人實施的行為。“如果家長不能提供充分證據證明該行為系孩子所為,到了法院很難獲得支援。 。

  • 5 # 檸昔下凡遼

    找到遊戲的客服電話,撥打併說明情況,讓工作人員查詢記錄,詢問是否能退回這筆錢?如果可以,在幾個工作日之內,工作人員會把本資金原路退還

  • 6 # 快樂小爸爸

    如果是騰訊的可以打客服電話申請,騰訊有個成長關懷的專案就是針對孩子過度消費遊戲的問題成立的。如果是別的遊戲開發公司找消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自家耕地上,可以建牛羊養殖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