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元寶同學
-
2 # 碼農老爸帶萌娃
推薦你一本書,絕對有用。
孩子的叛逆一定程度上是父母的引導不對,沒有及時溝通,彼此瞭解。很多問題其實是可以扼殺在萌芽階段的。
-
3 # 七彩快樂作文
其實這種情況你大可不必過於著急,孩子成長過程中很多家長都會遇見的情況,有的孩子會性格膽小內向,有的孩子會出現叛逆、厭學之類的,大都因為家長的溺愛以及疏忽家庭教育導致的,沒有隨著孩子的成長而做正確的引導。另外,作為孩子父母不要對孩子打罵了,容易出反效果。
-
4 # 鏤骨銘心
1、作為家長,首先放下架子,和孩子做朋友,傾聽孩子訴說,在孩子說話時,不著急開口,不評價,如果有自己的觀點或者疑問,可以提問,促使孩子思考,避免說教和指導。
2、在孩子不想說的時候,尊重孩子,不要強迫孩子開口,更不要翻孩子的書包和日記本,告訴孩子,如果你想說的時候,爸爸媽媽隨時等候你,讓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的尊重和關愛。
3、有些家長,在單位是領導,回家還做領導。建議這些家長,回家後放下你的職業角色,迴歸到丈夫和父親的角色,陪著你的兒女遊戲,說笑,娛樂,讓孩子們感受到父親的溫情而不是威嚴,增加親子互動的機會,促進親情建立。
4、父母是終身的職業,請終身學習,在孩子幼小時學習兒童心理、在孩子成長時,學習青春期心理,瞭解和掌握每個年齡段孩子的特點,多欣賞和肯定孩子,多鼓勵少批評,這樣有助於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
-
5 # 心中撒滿陽光
這個問題從倆方面講。先說小孩,這個時期,孩子們自我意識增強,總覺得自己已經長大了,對大人們的一些建議聽不進去,老想著自己決定。
再說大人們,過分關注孩子,事無鉅細,好多時候同一個事情反覆講,引起了孩子的反感,覺得大人太嘮叨,另外就是大人們會不由自主的拿家長權威壓制孩子。或者話題單一,就盯著學習。
在生活中,儘量培養孩子們多方面的愛好,這樣他們的精神世界比較豐富,想問題就不偏激;而大人們也別什麼事也盯著不放,要給他們一定的空間,當然了原則性的問題必須及時糾正。
-
6 # 胡成子國學智慧
擔心青春期孩子叛逆的父母看過來:首先,一定要多理解,多關愛,少責罵,青春期孩子與父母是兩種邏輯,孩子:我長大了,我可以自己做主了,我自己的想法才是對的,我為什麼要聽別人的?父母:我們是愛你的,管教你是我們的權力,你為什麼這麼不講話?這時候怎麼辦?對抗嗎?對抗只會讓孩子更叛逆或者對父母心生怨恨,以後更不願意跟父母溝通了。根本解決辦法就只有一條:以情入理。我有個朋友,他兒子今年中考,很叛逆,網遊成癮,學習成績一落千丈,國慶的時候朋友跟我說他打算回去把他兒子罵醒,我給他出了個主意:先帶點禮品回去,見到兒子只笑只誇,然後晚上單獨跟兒子聊天,告訴兒子“爸爸想起來挺對不起你,這麼多年我忙著工作,忽略了你的感受,沒有好好照顧你,想起你成長的一點一滴,爸爸心裡很難過,你覺得爸爸哪裡做得不對的,你都可以告訴我,我一定改正”,結果孩子被說愣了,停頓一會他繼續說“現在我最難受的,我一直希望並相信你能有出息,相信你能考上大學,將來工作能輕鬆點,不用像爸爸這樣辛苦,可我感覺我現在又幫不上你的忙,我有時候真恨不得我能替你去考大學,彌補下我自己當年沒考上好學校的遺憾,可人生沒有後悔藥吃,現在爺爺奶奶年紀大了,本該是享福的階段了,咱爺倆都好好努力,好不好,我們不能在背後被人戳脊梁骨,說這家人沒出息,不孝敬長輩,你現在也是男子漢了,爸爸還是相信你的,我們一起努力行動,拿出男子漢說到做到的氣魄出來,你看好不好?”後來聽朋友說,他回來的那天,他兒子還專門送他去車站,給他買吃的,後面還打電話問他到了沒有,再後面孩子班主任說,孩子也沒再玩遊戲了。希望對大家有所參考,也歡迎大家關注、留言評論交流。
-
7 # 戴月歸來
孩子處於青春叛逆期,不願跟父母溝通,是一個很棘手的問題,如果處理不好,會讓家長和孩子的矛盾激化,不利於家庭的和諧,更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我是這樣處理的:
一,靜觀其變。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心裡有莫名的煩躁,很多時候他們會處於坐臥不安的狀況,進屋關門,出屋甩門,很多時候把自己關在房間裡生悶氣。這個時候我們不要責怪孩子,指責他這也不對,那也不對,哪怕他在自己的房間裡面發狂,我們也只是用耳朵去聽,用眼睛去看,等他發洩過後,自然會平靜下來。因為時間是治癒青春期煩躁的良藥。
二,不要把自己的意見強加給孩子。青春期階段的孩子,是最聽不進父母意見的。站在父母的角度,這是正確的做法,完全是為了孩子好,可他偏不這麼想,就是不接受,你說多了,他反而覺得你囉嗦,會和你頂嘴,對著和你幹。這個時候我們父母就順著孩子,信任孩子,相信他的底線。就算不接受意見而造成不好的後果,那也沒關係,因為誰都年輕過。
三,多理解,少責備。青春期階段,性格急躁,莫名生氣,有時會撕書扔東西,和人相處時容易發生矛盾,甚至還會動手。像撕書摔東西的這些無關大事的行為,讓孩子自己去發洩。如果造成一定的後果,父母就要走到前臺,把問題解決好,多做事少責備。等過了這段時間,他們就會自然意識到自己的問題。
青春是美好的,青春期現象是正常的,理解他們,幫助他們,讓他們都安全快樂的度過青春期。
-
8 # 小天真斯頓
作為過來人,對這個問題感同身受。記得高中的時候英語學習有點吃力,然後和父母說想要買個學習機輔助學習用以提高英語成績。父母可能對這個不太瞭解,果斷的拒絕了,說是都沒有買這個,為什麼你要買。可能是家庭條件不允許,也可能是道聽途說怕用來玩遊戲更加耽誤了學習。但是不管什麼原因,父母在沒有了解自己的真正意圖時斷然拒絕,毫不留情,給我內心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以及其他發生的事情,漸漸的就不太願意和父母溝通了,總感覺說了也沒有任何用處。
即將做家長的我,也一直在考慮著以後如何教育孩子,以及面對孩子的叛逆期。
其實,家長應該報著一種自省的心態來審視一下自己,是不是在日常生活中與孩子的說話語氣、態度表情等等有什麼讓孩子害怕和恐懼的地方?
是不是曾經孩子把什麼事情說給你聽的時候,您卻不以為意,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是不是曾經孩子和你說的心裡話,您當成玩笑講給其他人或拿著當玩笑?
是不是曾經孩子和你談一些學校同學如何淘氣的事情而直接遭到您的嚴厲批評呢?
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那麼孩子當然會因此傷了自尊心或是怕挨您的批評不願與您溝通和交流。本身處於12-18歲的孩子,且孩子的成長髮育情況,自尊心逐漸增強,孩子開始有了自己獨立的思想,孩子願意將自己的秘密藏在內心深處,這是這一成長期的一個很正常的現象,但但是往往處於這一時期的孩子受到家長不正確的教育,而使他們對自己所做的一切而隱藏起來,深怕自己的的受到傷害,這也是一種自我保護意識的增強。
那麼自省之後應該怎麼做呢,在我看來:一是要認真傾聽孩子對你的訴說,多肯定,再指出不足之處,換言之“要是你這樣做或者就更好了”,來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和願意跟你溝通交流的興趣。二是孩子犯錯,應該瞭解事情的經過,不能妄下定論,瞭解孩子的真正想法,在循序漸進的正確指引,因為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受用一身。三是多創造與孩子共處的機會,或者抽空多陪陪孩子帶著出處旅遊,讓孩子感受到你願意陪伴。四是,不要帶情緒給孩子,日常多給鼓勵,培養孩子的興趣,增加孩子的自信心。想必這樣,孩子會成長的更加快樂。
回覆列表
孩子不願意溝通,是家庭環境影響的,家庭氛圍很重要,要溫暖有愛。不要總是跟孩子講大道理,還不如跟孩子玩成一片,慢慢走近孩子心裡。孩子健康成長比什麼都重要,切忌攀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