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芝麻糖

    “一問三不知”出自《左傳·魯哀公二十七年》:晉荀瑤帶領大軍伐鄭,齊軍前去援鄭。齊軍中荀寅進諫不被主將採納,自我反省,他說道:“君子之謀也,始中終皆舉之,而後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難乎?”“一問三不知”就是從荀寅的話語中概括出來的。它的原意是對某一事情的開始、發展、結果都不知道,用來表示對什麼情況都不知道。

  • 2 # 平頭哥飈知識

    “一問三不知”是有道理在其中,他指的是一個人問另一個人一件事情的時候,另一個人不知道這件事情的前因,經過和結果。才會有“一問三不知”這樣的詞句出現。

    比如:我看見你在哭。

    我問你:為什麼哭?

    你回答:不知道。

    我問你:是不是你媽打你了?

    你回答:不知道。

    我問你:你媽為什麼打你?

    你回答:不知道。

    這就是一問三不知。

    至於為什麼不是四不知,是因為一件事情只有前因,經過和結果三點。

  • 3 # 汘越甲besos

    “一問三不知”現在用來形容一個什麼也不知道,為什麼是三不知,而不是四不知呢?這個問題涉及到曲故,我們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每個字都是有特定的含義,在講究格律律韻的古代,古人更是惜字如金,至於一問三不知為什麼用三不用四或五,我以為有以下幾點:

    1.與典故原意有關。一問三不知的“三”原意就是指“開始,經過,結果”,是一件事情的三個階段,此處三是實數。見《左傳·哀公二十七年》記載:“君子之謀也,始、衷、終皆舉之,而後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難乎!”意思是:明人謀劃一件事情,對事情的開始、發展、結果這三方面都要考慮到,然後才向上報告。

    可見這裡說的三不知是指:事情的開始、經過、結果,所以就不說一問四不知或五不知,只是在後來的引用中“三不知”已虛化為“什麼都不知”了。

    2.與“三”的內涵有關。《周易》中數字“三”作為卦爻三畫,上、中、下三畫,分別代表著天、地、人。這便是“三”的最初含義,其含義是包含天地萬物的一切。同時在《老子》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也即是說數字“三”是一個發生質變的臨界點。由此“三”這個數字的不斷深化於日常生活禮儀之上,日常生活的“禮”數,有很多,諸如結婚要三拜方算禮成、敬酒需“三巡”、古代打仗禮讓有“退避三舍”,以退為進;做事講究“三思而行”等等。這深刻說明數字“三”的重要性在人心目中的重要性。

    3.與古人的喜好有關。除三的內涵為數的臨界點,有特殊的意義外,三用起來比順口,在我國古代很多典故或者詞語中都帶有“三”字,如:三蘇、三袁、“事不過三”、“三打白骨精”、“劉姥姥三進榮國府”、“三打祝家莊”等,三的蹤影似乎無處不在,說起來朗朗上口。[贊][贊][贊][贊]

  • 4 # 飛揚視角

    一個人如果連續問另一個人幾個問題,對方都答不出來,我們就會說對方“一問三不知”。

    “一問三不知”現在用來形容一個人什麼也不知道,那麼為什麼是三不知,而不是四不知、五不知?最初的一問三不知,是哪三不知呢?

    “一問三不知”這句話最早見於《左傳》。晉國的荀瑤率兵攻打鄭國,荀文子以為對敵情不甚清楚,不可輕舉妄動,他對荀瑤說:“君子之謀也,始中終皆舉之,而後人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難乎?”

    現指的是怎麼問都說不知道。三不知是指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一問三不知也有裝糊塗,假裝不知道,故意不告訴對方的意思,有明哲保身的意味。

    還有不知其然,不知其所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意思。

    人們辦事情最怕碰到一問三不知的人,他不給任何指引,不做任何說明,像個不停播放“不知道”的錄音機,讓人如入五里霧而無所適從。

  • 5 # 雲來一

    這個是由典故而來的,三不知代表的對事情的發生,過程,結尾都不知道.所以廣為流傳下來了.

    出自《左傳·魯哀公二十七年》:晉荀瑤帶領大軍伐鄭,齊軍前去援鄭.齊軍中荀寅進諫不被主將採納,自我反省,他說道:”君子之謀也, 始中終皆舉之,而後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難乎?

    這裡的三不知講的就很明白了,是始,中,終三階段三方面都不知道.後人引用的時候引申了另一層其它的含義,就是揣著明白裝糊塗.

    2.為什麼是三?

    主要解釋下這個緣由,老子的<道德經>第四十二章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是不是很熟悉.道家學說一直是中國重要的學說流派.古人都喜歡用這些學說中的東西來簡化自己的表達.

    今天我們看的古文或者詩詞,其中大部分的詞語都是引自四書五經,這樣才顯得作者有能耐,學識淵博.看不懂的經常就被嘲諷,鄙視,別人不屑與你為伍,甚至有些才高八斗的才子,變著法的引用古人詞句罵你,你都不知道.

  • 6 # 痴騎朽翁

    你這個人呀?

    一問三不知是這樣解釋的嗎?

    比如現在的很多小朋友,一在家閒下來就會問大人這個為什麼,哪個為什麼呀?有些時候大人有些忙或者已經被問的心煩了,, ,,,

    就會說,不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大人們之間也會出現這種情況。

    這就是一問三不知,

    他不是不知道,而且心煩不想回答罷了。

  • 7 # 悟冰

    一問三不知是一個漢語詞彙,現指怎麼問都說不知道。三不知,指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三不知”出自《左傳·魯哀公二十七年》:晉荀瑤帶領大軍伐鄭,齊軍前去援鄭。齊軍中荀寅進諫不被主將採納,自我反省,他說道:“君子之謀也, 始中終皆舉之,而後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難乎?

    釋義:“一問三不知”就是從荀寅的話語中概括出來的。它的原意是對某一事情的開始、發展、結果都不知道,用來表示對實際情況一點也不知道。

  • 8 # 常常學

    “一問三不知”的“三”是虛數,並非實數,形容多的意思。比如“三思而行”的“三”也是這個意思。這是我們的祖輩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約定俗成的,不能把它改為其它數字的。

  • 9 # 玄通風水

    現在人們常說的一問三不知,是指對事情事物全然不知,而不是問了三次的意思。而古人的一問三不知是指問了三次的意思,是指從事情的開始到中間過程以及結束都不知道。這也是古今對於一問三不知的區別,古人對於三的崇拜習俗來源於上拜天下祭地中居人,就連鑄造的寶鼎也是三足而不是四足,而且用三是來表達周全完美的意思,例如劉備三請諸葛亮的三顧茅廬,家庭倫理方面的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婚姻典禮中的三拜高堂,酒宴席間的敬酒三杯,甚至連供奉的神仙都以三清為先,而道觀寺廟都是以三叩拜上三炷香的禮儀。很多人都聽說過桃園三結義吧,既然三已經代表這麼多的完美了,為何還要用四或者其它呢?豈不是多次一舉,並且四也代表四方有紛爭之意,古人多忌諱與四有關的事物,現在人也有這方面的忌諱,例如旅店的房間號很少出現四號間你說是吧。

  • 10 # 樂道好思

    一問三不知,作為實指,“三”是指事情的起因、過程和結果,作為虛指,“三”有多的意思,所以“四”“五”“六”就都沒要了。

  • 11 # 一條老書蟲

    三不知,指的是事情的起因 經過 結果。

    出處:

    “三不知”出自《左傳·魯哀公二十七年》:晉荀瑤帶領大軍伐鄭,齊軍前去援鄭。齊軍中荀寅進諫不被主將採納,自我反省,他說道:“君子之謀也, 始中終皆舉之,而後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難乎?

    釋義:“一問三不知”就是從荀寅的話語中概括出來的。它的原意是對某一事情的開始、發展、結果都不知道,用來表示對實際情況一點也不知道。

    所以是三不知,而不是四不知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什麼入門單反可以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