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4
回覆列表
  • 1 # 1318658451

    現在買的人大多都是一種情懷或者用於收藏吧,因為隨著資訊化的變革各種聽音樂的途徑和工具太多了,而為了有更好的效果各種配套裝置也應運而生!時代的改變讓我們要去接受新事物但是也改變不了我們自己獨有的那份情愫,買或者不買都不影響我們對於音樂的熱愛!

  • 2 # youlangsuifeng

    現在的年輕人有知道實體cd的嗎?我覺得cd是80後的最愛吧!

    現在的年輕人關注的是時尚潮流、服裝、打扮自己、如何提升自己的能力。

    實體cd已經被現在的車載導航、隨身碟代替了。實體cd已經被淘汰了,我覺得社會上有實體cd嗎?現在應該沒有賣的吧!

  • 3 # 假正經先生鴨

    現在數字專輯的時代

    大部分都是以線上的流量為主

    實體專輯已經是一種紀念品了

    所以歌手根本不靠這個賺錢

    買實體CD的 一般都是真愛粉

  • 4 # 小樣娛樂剪輯

    現在還會有很多人去買,畢竟cd對於音質的還原還是可以的,而且也是一種情懷吧,畢竟當年CD陪伴了幾代人,以前特喜歡去買來看,買來聽,這也是一種不一樣的回憶。

  • 5 # 壽不忘愆

    不是不想買,而是不能買。現在的房子是寸土寸金。買了一大堆根本沒地方放。另外現在最近幾年出的專輯根本不出cd,都是在網路平臺發售。即使出了cd,目前新生代歌手素質堪憂,也沒什麼佳作值得永久收藏,已經跟90年代百花齊放的時候,不是一個檔次了。另外那些所謂的精選版引進版是沒有收藏價值的,原版我很難買到,即使買到也價格不菲。這就是目前面臨的尷尬。

  • 6 # 環球烏龜俠

    用了幾年的馬蘭士CD挑碟了,去年又花小六千買了臺新Cd機,而且碟片遇上喜歡的也購買,CD機的音質數播是無法對比也無法超越,至於為什麼就不跟你多費口舌了,因為你是個門外漢,

  • 7 # 風中李子

    有人買,都是老人買多。但都是翻版的,時下口水歌為主,10–15塊左右。在廣州中山六路陶街附近就有很多檔口。

  • 8 # ajian3310

    我玩過CD,錄音帶,MD,開盤帶,數播,sacd,但最後還是玩CD和SACD,間中都會入一些經典的,我們圈子很多朋友都是以CD為主要音源,不明白樓主會這樣問。

  • 9 # 哲泉的DIY

    生活在自己的圈子裡自然會有錯覺。其實不妨上TB或者鹹魚搜一下,看看CD機和CD碟的交易情況。還是很多人在購買實體CD的。手機,數字播放器的確方便,但某些程度上還是無法代替實體光碟,特別在聲音表現方面。

  • 10 # 孤獨D時代

    我。一直買cd唱片聽。

    就像收藏書籍一樣收藏cd唱片,實際視聽室內也是一面書架,一面cd架,那種感覺無比溫暖,每張唱片都有回憶,且隨時隨地開啟這回憶,很美妙。

    這是聽網上音樂沒有的心情。

  • 11 # 發燒友959

    雖然說現在買CD的人不多了,因為有網路音樂,有的音響系統都有藍芽,好一點還帶wiFi介面,有網就有音源。大多數音源都是無損音質,近幾年有的公司研發了各檔價位的數字播放器,有的數播機本身帶有硬碟,隨身碟,SD卡槽,硬碟記憶體有大量好歌曲,可供音樂愛好者選擇,大多數歌曲的音質不輸CD。

    話說回來,有喜歡聽歌曲和欣賞高保真音樂的人家中已經有一臺或兩臺CD機,時間久了,家中存放和收藏一部分CD光碟。但凡喜歡聽音樂之人總喜歡忍不住購買幾盒發燒級cD碟,回到家後,開啟CD機和音響系統,放入CD碟片,好聽的人聲和樂曲頓時充滿空間。

    如果要買cD碟一定要買正版發燒碟片,不能買盜版碟。

    本人自2003年接觸音響之後,買音響裝置和CD,DVD碟片的投入已達人民幣25000多元了。

    多少次想收手不購入CD碟片,可是,開啟淘寶網還是忍不住想淘一二片。

    家中有一臺山靈CD機,一臺美星300B單端膽機,兩隻8寸全頻迷宮音箱。

    還有一套安橋5.1影院功放機和傑科藍光DvD機。

    有這些硬體裝置,自然要備些軟體用。計劃待經濟條件允許的時候網購一臺中檔的數播機。

  • 12 # 鯤Cloud兒

    玩兒CD的圈子現在人數基本固定了,新入圈的一年也不會有一兩個,退燒的每年也不多,因為東西要出完也得花好幾年的時間。目前衝擊CD圈最大的反而不是數字音源,而是黑膠,很多圈裡的人這五年來都慢慢轉黑膠了。

  • 13 # 南部小兵

    世界輪流轉。

    這幾天,周杰倫推出20週年紀念黑膠唱片套裝、囊括過往14張專輯共28張黑膠的新聞傳遍娛樂圈。

    在全世界,實體黑膠唱片從2010年左右開始回潮,唱片公司不但為著名歌唱藝術家(如廖昌永等),老牌歌手(如譚詠麟、張學友、王菲、劉德華、黎明、郭富城、林子祥、陳奕迅、陳慧嫻、林憶蓮、張惠妹、容祖兒、莫文蔚、王力宏、陶喆、黑豹、朴樹、葉蓓、滿江等),為他們推出CD、藍光、數字唱片,復黑、復刻或同步全新推出黑膠唱片,年輕一代歌手更紛紛同步推出黑膠,帶給新一代歌迷非一般的時尚潮流聽歌體驗。

    再例如大家熟悉的80後歌手(樂隊、組合)林俊杰、孫燕姿、演員王凱、胡彥斌、蕭敬騰、薛之謙、方大同、五月天、蘇打綠、陳志嘉,90後的隔壁老樊、王晨藝,00後的錢正昊、吳卓毅等,都同步推出了黑膠唱片。

  • 14 # 海邊戲水41008207

    追求音質的人還是會買CD碟片黑膠唱片來聽音樂,不買CD的人也會有各自不同的渠道來聽音樂,這很正常。經典的名曲我還是習慣聽CD,快餐式的流行歌曲就在網路下載聽。

  • 15 # 持不同政見者

    我從磁帶,CD,MD,MP3一路走過,最終又回到了磁帶,CD,玩的是一種情懷,更是一種享受,這種感覺都是數播無法比擬的。

  • 16 # 趙日金141

    音源,八十年代興盒式磁帶,音樂為模擬訊號。盒式磁帶音樂有個缺點,就是底噪音。人的掩耳效應,聽音樂聽不出來,但兩首音樂轉換一段時間,噪音就很明顯。底噪音混在音樂裡,使聲音變得渾濁。

    九十年代興CD碟片,音樂以數字編碼格式儲存在CD碟片。數字訊號音樂,消除了模擬訊號的底噪音,CD的聲音比磁帶清晰,音質更好。

    後來時興MP3,將CD數字訊號壓縮,儲存在體積小的儲存卡里,MP3隨身聽的體積,比CD隨身聽小得多,攜帶更方便。但MP3的訊號壓縮比太大,音質遠不如CD。

    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儲存卡的體積做的很小,儲存量卻很大,如手機內的儲存卡,16G,32G,128G,數字音樂可儲存在儲存卡里。一張CD碟片,3分鐘左右的歌曲,僅20首左右,1G左右的儲存量。而16G的儲存卡,相當16張CD碟片的歌曲。

    數字訊號音樂,音質優劣取決於儲存量。如同一首3分鐘的歌曲,Mp3僅1M左右,無損音質20M左右。

    CD,儲存卡,都是儲存音樂的介質。音樂的音質取決於儲存量。所以,CD碟片,CD播放機,己基本退出市場。

  • 17 # 玩主47

    CD機的音質是數播無法比擬的。數播總感覺聽的音樂

  • 18 # 紅棉花開錦南天

    買不起。

    多年以前,新華書店一盒CD¥15,把自己喜歡的都買了。

    現在偶爾到新華書店,同樣的CD需要至少¥60,甚至於¥200!

    真慶幸自己下手早。

    平日裡一般也不聽CD,而是直接網上下載聽一聽。畢竟CD太麻煩。如果真的收費,不聽就是。只有特殊情況下,才翻出CD過下癮。

  • 19 # 廣東新疆佬

    CD和音響都是熱愛生活的人,不論生活怎麼樣,他們樂在其中,不論工作怎麼樣,淘醉在音樂裡面,他們是活得簡單,對生活藝術有追求一群人。

  • 20 # 幸福使者859

    還是有,都是發燒友,基本都是正版的。

    這些東西,你不是發燒友不會明白的,到了一定的水平,自然就會買正版CD或者黑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我喜歡變形金剛很幼稚,該怎麼反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