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彼岸歷史
-
2 # 何來遲
根本不用打,秦始皇是天下公認的共主。
不拜始皇帝,皇位都不正統,除始皇帝外,其它只能做個諸侯。
-
3 # 十步之劍
很肯定,還是秦始皇,為嘛呢?這幾個人中唯有秦始皇具有幾百年的強大國家積累,人才,技術,經濟,軍隊。而那幾個誰都不具備這。
-
4 # 草堂夜語
不知道是誰腦洞開啟,能想出這樣的問題,這五個人橫跨歷史一千多年,把中國歷史上的幾個開國皇帝撮合到一起,(雖然李世民名義上不是開國皇帝,但是李淵也只是過渡皇帝)。
秦始皇金戈鐵馬起雄兵滅六國,而他的後代秦二世卻被劉邦暴揍,秦始皇想的千秋萬代的江山只有十四年的壽命就嗚呼哀哉了!成吉思汗汗鐵木真率領蒙古鐵騎橫掃歐洲中東,卻沒想到讓普通的農民把他的子孫打的找不著北,狼狽的退出了中原!
把這五個猛人撮合到一起,最有可能勝出的就是成吉思汗!為什麼這麼說呢?
秦始皇出身皇族,雖然其父親異人在趙國做人質,受盡屈辱,但是秦始皇一定有一個快樂的童年,因為有呂不韋的照顧,他不會受到傷害,不過幾年他父親異人就逃回秦國做了皇帝,他也就回國做了太子。秦始皇沒有多麼坎坷的經歷!他之所以能統一六國,是秦朝幾代國君努力打下了堅實的經濟基礎!秦始皇統一六國的過程就像田徑場上的接力賽,秦始皇跑完了全程,拿到了秦國幾代國君夢寐以求的獎盃!
李世民作為唐朝的第二代皇帝,說他是開國皇帝也不為過。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明君,在他統治下的唐朝,出現了“貞觀之治”,為以後盛唐奠定了基礎,唐朝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也是能文能武的政治家軍事家。但是看看他的對手是誰就知道,他和其它四個比起來,他是最先出局的一個,他的對手是昏君楊廣,大隋朝已經被各地的起義軍折騰的沒有精疲力盡。軍閥王世充,竇建德,都是一方割據政權,沒有什麼根基。被李世民暴打是理所當然的!
朱元璋是第二個出局的皇帝,雖然他有過坎坷的經歷,和劉邦一樣出生在社會的最底層。但是他和李世民的情況相似,元朝也是在各路起義軍的共同打擊下,土崩瓦解,傷了元氣,元朝完了。各路起義軍就互相混戰,最後朱元璋勝出,建立明朝!
再看劉邦,劉邦也參加了對秦軍的戰爭,秦朝也是在陳勝吳廣率先打響了第一槍,各路起義軍共同對秦,秦朝才退出歷史舞臺!但是劉邦遇到的對手是“西楚霸王”項羽。以項羽的能力,在中國歷史上都是可圈可點的人物,他能戰勝項羽,說明他比李世民,朱元璋更有能力。但是他和秦始皇相比,還是差了一截。
劉邦,李世民,朱元璋,面對的都是共同推翻前朝的起義軍,基本都是軍閥混戰,而秦始皇面對的是立國多年,根基牢固的戰國六雄,自然六國各自的力量要比軍閥強大!最後只剩下秦始皇和成吉思汗對決!
成吉思汗,也是蒙古塔塔爾部落的首領的兒子,但是他在很小的時候他的父親就被毒死了,他的部族看他一個孩子不能擔當部落首領的重任,都離開他自己去謀生,留下的只有一個忠實的老奴,陪伴他們一家,那時草原部落之間經常混戰,幾乎就是野蠻的屠殺,能在這樣的環境裡生存下來就是強者。
可以說成吉思汗的少年時代的經歷比其他幾位更艱辛,練就了他堅強的意志,不屈不撓的鋼鐵般的性格。剛開始他就是靠自己的力量去和人鬥和天鬥,後來稍微有所好轉,他原來部落的人看到他很有能力才願意回來跟隨他,才漸漸的有了實力!
他率領的蒙古鐵騎在征服世界的道路上很少遇到對手,他是全世界的毀滅者。他的野心不知道有多大!他的慾望好像永遠不滿足!
成吉思汗是世界的政治家軍事家!
而其他四位皇帝的征服物件是誰?基本都是內戰,向外擴張的戰爭很少!從這個角度來看,成吉思汗是最後的勝利者!
-
5 # 澤邊山
看到這個問題感覺十分詭異!這些歷史人物只是在各自所處的歷史環境中,並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以及在歷史的不可予測的啟承轉合的瞬間,以自己不同於他者的秉性和能耐,也就是天賦,成就了名垂青史的偉業,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各領風騷”!
歷史沒有假設和如果!實際上這個問題的提出就已經是個悖論,正類似於關公戰秦瓊的荒謬!
如果……
那麼我們似乎還可提出這樣一些不可思議的問題:
為什麼寫離騷又投汩羅江而死的是屈原而不是楚懷王!
陳勝、吳廣既然是秦末農民大起義的發端者,如何不直接殺了秦二世而統一天下自稱王!
為什麼不是項羽將劉邦逼至烏江且敗而自刎!
如果在玄武門之變中李建成能反殺李世民,那建立一個新王朝(管它是不是唐)的豈非是唐太宗!
劉伯溫和徐達政治軍事才能超群,為何不另起爐灶直接打天下王天下而要甘屈朱元璋之下做謀士!
成吉思汗既巳打到歐洲為何不統一歐洲甚至全世界!
……最後還提一個詭異得弱智而不成其為問題的問題:美國第一任總統為何是華盛頓而不是彼得大帝!
哈哈哈,看了這些,你會覺得這些都是能夠成立的問題嗎!
-
6 # 張大佛爺223508074
嬴政秦國是法制的巔峰、絕對的最強、李世民是人治的的巔峰,次之。劉邦等就不入流了沒得比。人治代表申不害只能起到一時的強大,(如同社會主義巔峰期)無法長久。法制代表衛鞅,(如同美國社會各級階層相互制約依法相鬥)無論怎麼鬥都可使長久強大。法治不如法治徹底法家倆千六百年前就已經說明厲害了。李世民之後排名第三也該是趙匡胤怎麼也輪不到劉邦朱元璋這種不入流的
-
7 # 塗山大蝦
可以用《騎馬與砍殺》製作一個mod,放任不管,看看誰最終統一。
答案是:誰都可能是最後的勝利者。
就像遊戲裡可能某個小兵的攻擊不到位就導致遊戲結果變化。現實中也是如此。
李世民打劉邦時,鐵木真選擇打李世民、打劉邦還是打其他人,結果都不一樣。
所以這類問題沒有意義,也沒有答案。
-
8 # 甜瓜20875
題目不成立,如果成立的話,如同只有富人沒有了窮人,每一代王朝帝國人物的誕生也是遵循一種均衡,以題目人物來說,同時出現幾乎是不可能,謀事一同,成事在天……
-
9 # 拉多B夢
成吉思汗最有可能統一。因為成吉思汗是隻佔領,不治理。軍事考量簡單純粹,又以騎兵為主。
其次是劉邦。劉邦雖無戰陣之能,但駕馭能人卻超越其他幾位。有能人肯效力,問題不大。
再次是朱元璋,朱元璋最為擅長的是發動群眾和陣戰諸侯(陳友諒、張士誠等)
再次是秦皇,秦皇雖然統一六國,但根基都是秦孝公商鞅開始給他奠基的,後續秦惠文王和秦皇的爺爺又把其它幾個國家消耗得查不多。所以,秦皇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比較容易實現統一。
最差的應該算李世民,綜合治理能力強,但是開疆拓土較弱。
回覆列表
誰也無法完成征服和統一,最後結果是軍閥割據。
因為一幫庸才在一塊打架和一幫天才在一塊打架,結果是一樣的,各方智謀、力量基本相當,誰也沒法佔據絕對優勢。
最典型的例子是三國,曹操、孫權、劉備,都是一時之英雄,雖然在區域性時間和區域性地區可以取得一點區域性利益,但長期來說則陷入拉鋸戰,誰也無法徹底吃掉對方。這個時候拼的就是下一代甚至是下幾代了。二代的時候曹丕稍微勝出,但還是不具備壓倒性優勢。等到司馬氏代魏,這時候的東吳是暴君孫皓,而蜀國則是被諸葛亮和姜維連年征戰耗盡國力的後主劉禪,新興司馬氏一鼓作氣,終於三國歸晉。
另外,把秦始皇、劉邦、李世民、成吉思汗等人拉到一起,這個命題本身就是“關公戰秦瓊”,當八卦聊一聊就行了,當不的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