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金鈴10
-
2 # M萌面小小超人
生活中孩子的教育對於每一位家長來說是十分重要的事情,可是一些家長並不懂得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最終導致孩子身上有很多不好的習慣,甚至思想品德出現問題,說一下孩子的教育問題。
方法/步驟
1/4 分步閱讀
不要採取過激的方式,有的家長認為孩子不打罵不成才,粗暴的對待沒辦法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2/4
要以身作則,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裡,空洞說教遠不如實際行動影響大。
3/4
大人的意見要統一,有時候家長之間要相互通氣,對於同一件事的看法要爭取意見一致。
4/4
不要扼殺孩子的興趣,學業固然重要但興趣是激發孩子創造力的源泉。
-
3 # 往後餘生天涯陌路
我雖然不是完全懂我的孩子,但是我和他有問題都在溝通。有什麼事情他也會第一時間告訴我,我給他想辦法。有煩惱他也會給我傾訴,我就慢慢的去了解他的內心。有開心的事他也會給我分享,我希望在成長的路上能和他成為亦師亦友的關係。伴他成長!
-
4 # 潘人每
這句話我很認同,孩子是一點一點成長,一點一點了解這個世界,他們是從一張白紙變成一張五彩繽紛的畫,還是從一張白紙變成黑漆漆的塗鴉,父母對他的影響是很大的。
1、幸運的孩子的父母,他們保持“終身成長”。
最起碼在教育孩子方面,他們無時不刻不在提高自己,因為他們懂得原生家庭對孩子的成長多麼重要。
簡·尼爾森在《正面管教》這本書中提醒所有的父母,管教孩子要在雙方互相尊重並平等的前提下,她提倡既不懲罰也不驕縱,我們要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而不是想當然,讓孩子參與到為他設定的限制中來,孩子為家庭做出貢獻,才能體驗到歸屬感和自我價值的實現。
《優質父母教養實踐指南》中也說道,父母不要包攬太多,這樣會剝奪孩子處理困難的能力,要提供機會讓他有改正錯誤的機會。
孩子們從小培養抗挫能力也很重要,這對將來工作生活中能否應對壓力,紓解壞情緒很重要。
2、不幸的孩子,都有一個不幸的童年。
前幾天崔雪莉自殺事件網上鬧得沸沸揚揚,網友討伐經紀公司對藝人壓榨,崔雪莉生前的好友被人肉,但無論怎麼樣,人沒了,各方推卸責任又有什麼用呢?
25歲的花樣年紀,甚至在之前更小的時候還自殺過一次,她向這個世界“求救”過,有誰走進她的內心世界去了解一下她呢?我覺得她的父母親人首先就沒有盡到責任。
自己有了孩子之後,孩子的一點小表情,日常行為都能發現孩子有哪些異常,更別說如果孩子曾經自殺或者心理有問題了。
只能說她是個不幸的孩子。
3、沒有不好的孩子,只有讓孩子變成不幸的孩子的父母。
孩子是上天賜給我們的禮物,從決定要孩子的那一刻,作為父母的我們就已經肩負了讓他健康長大的責任,不止要他身體健康,更要他心理健康。
這樣他才能在鋪滿荊棘的人生道路上一路前行,過他想要的生活。
-
5 # 南山拓荒牛
沒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幸的孩子,你真的懂你的的孩子?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剛來到這個世界時是善良可愛,個體性格基本相似的,就如同一張白紙,由父母、老師、生活習慣以及社會氛圍,給他勾勒出了人生藍圖框架結構,隨著成長經歷就相差甚遠,人生也便千差萬別。
孩子是父母身上掉下的一塊肉,是有思想和靈魂的個體,我們雖然跟孩子朝夕相處,但是作為父母,我們真的瞭解孩子,懂孩子嗎?怎麼才能懂孩子多一點呢?
無論在哪個年代,父母望子成龍的心一樣迫切,在經濟、文化競爭這樣激烈的社會氛圍中,父母把一切的希望都寄託在孩子身上,孩子的一舉一動直接牽動著父母的心,可是父母和孩子的遇見真的是幸運嗎?父母對孩子都做了什麼?父母的教育在孩子身上起到了什麼作用呢?
一、父母表現出一副風雨無懼的樣子,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懷和呵護,生怕孩子受苦受罪,經常絮絮叨叨的說教,凡事替孩子包辦,卻讓孩子失去了獨立成長的機會,養成了任性和過度依賴的習慣。父母應該適時扮演弱者,給孩子創造做事的機會,讓孩子學著照顧自己和家人,提高孩子的自立能力,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和擔當意識,在孩子經歷了錯誤和磨礪後再進行引導和點撥,讓孩子自己承擔錯誤的同時,也增強了他的心理承受能力,培養可他堅韌不拔的意志。
二、父母的溺愛和縱容使孩子不能正視自己的過失和錯誤,甚至在錯誤裡越陷越深,從而影響孩子健康成長,作為父母首先不能在是非面前管教缺位,哪怕一點小錯誤都要讓他明確,在承擔不良後果的同時,及時改正錯誤。
三、父母擺個家長的高架子和專制的教育,讓孩子無處表達自己的見解,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讓孩子跟父母“對著幹”,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思想,都渴望被理解,作為父母更應該及時、耐心地傾聽孩子的想法和感受,跟孩子多溝通、疏導,多激發,孩子定會跟父母建立合作愉快的親子關係。
四、父母的忽視和不尊重,父母之間感情冷淡,或者父母對孩子的漠視,使孩子心懷疑慮和恐懼,不能全面正確的認識自己的長處,與父母保持更遠的距離,或產生自卑嫉妒的情緒,父母要對孩子有所期待,給孩子勇氣,和孩子多溝通,讓孩子喜歡自己,覺得自己很棒從而更加努力讓自己更加優秀。
五、“亡羊補牢”式教育,平時不重視糾正孩子的小錯誤、小毛病,等孩子出現問題了才去管教,父母平時應該多給孩子“打預防針”,防微杜漸讓孩子從小做個有底線的人,並且讓孩子知道有些錯誤是沒有機會改正的,有些遺憾是一生都難以彌補的。
六、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父母無條件無原則的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使孩子的願望不斷膨脹 ,只知道自己的需要,不顧及他人,使孩子變的自私自利,以我為中心的驕奢習慣,不懂珍惜。父母要做的是堅持原則,該滿足的滿足,不該滿足的說明充分的理由後,堅決不滿足,讓孩子不要輕易嚐到第一次的“甜頭”,讓孩子養成勤勞節儉,懂得珍惜的好習慣 。
七、缺少陪伴,父母沒有真正走進孩子的生活,讓孩子對父母和家沒有歸宿感,父母不僅讓孩子參與家的柴米油鹽,也讓自己參與孩子的吃喝玩樂和學習生活中去,互相體驗,讓孩子懂得父母的艱辛和生活的不易,也讓自己體驗孩子學習的枯燥和壓力,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健全孩子良好的人格。
八、父母對孩子學習成績期望值太高,經常抱怨孩子學習差,成績不如人,要麼導致孩子只會唸書,不會生活――高分低能,要麼孩子心理壓力過大,有厭學情緒。父母應該用賞識的眼光誘導和鼓勵孩子讓孩子對學習成績,對父母,對老師,對學校,對生活環境充滿希望,讓孩子產生學習和生活樂趣,自發主動的接受有文化的教育。
九、家庭關係對孩子的影響,父母感情淡薄、相互指責、愛吵架、對老人不尊不孝,導致孩子沒有安全感、冷漠、自私、有暴力傾向,對婚姻有恐懼和排斥心理。家庭是孩子生根發芽的地方,父母的言行是孩子學習的榜樣,家庭教育的質量完全取決於父母的人格和修養。
教育孩子是父母和老師一生的必修課,相信每個孩子都是優秀的,只要方法妥當,只要用心找到適合的教育方法。
回覆列表
是的,小孩不好一定有他原因,像我大的小孩在農村做留守兒童,所有人都說他不懂事,被人這樣說我也有種恨鐵不成鋼的感覺,但是心裡卻是另外的感受,從小到大爸爸媽媽都不在他身邊,他習慣了用撒嬌和調皮搗蛋的方式來博取大人們的注意,感覺自己很對不起他,讓他形成了這樣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