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興海亭

    劉備善“哭”,俗話說哭的像劉備。曹操善“詐”,奸臣就是“奸詐無比”。孫權會不會裝不知道。只在劉備招親裡看他在喬國太面前把暗害劉備的責任全部推卸掉,說他事先一無所知。

  • 2 # 周郎顧天下覆

    東漢末年群雄割據,幾十年的軍閥混戰後曹操、劉備、孫權三人最後都成就了一番霸業。曹操出身官宦人家,自己從反董卓時起兵,一步步成為北方霸主。曹操不像袁紹、袁術兄弟那樣有四世三公的條件,只能是一步步靠著自己走向成功。想要在亂世成就一番偉業,曹操的觀點是“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劉備雖稱自己是“漢皇后裔”,但起兵前還只是在涿郡織蓆販履。劉備想要在亂世立足,只能空手套白狼,他的理念是“欲申大義於天下,然志術淺短”。孫權繼承父兄基業、保守江東,他的理念是“朋友、敵人只在利益之間”。

    “奸詐”的曹操——是你們逼我的

    曹操曾經也是一個忠君盡職的有志之士,在曹操任職洛陽北都尉時,他就敢盡忠執法,棒殺當時皇帝寵幸的宦官蹇碩的叔父蹇圖。黃巾之亂時,曹操曾血戰亂軍、斬首立功。董卓禍亂朝綱時,曹操僅憑一把匕首就敢入府行刺。失敗後,曹操也沒有氣餒,他在陳留起兵首倡義兵。虎牢關之戰後,群雄停滯不前,也只有曹操率本部前往追擊董卓。但遭遇埋伏,因後援不足險些喪命。

    逃出生天的曹操見到關外群雄彈冠相慶,憤怒的喊道“豎子不足與謀!”。自此,曹操“奸雄”的生涯才正式開始。對外,他“挾天子以令諸侯”以智謀雄略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等地方割據勢力一統北方。對內,他儼然凌駕於天子之上,主政朝廷內外。他讓他的對手對他在戰爭中表現出的奸詐感到恐懼,讓他的朋友感到敬畏。

    劉備的天下“哭來的”——但凡我還有辦法,我會哭嗎?好多人都笑劉備,遇到困難就會哭,說劉備的天下是哭出來的。要是能把天下哭出來,也算劉備厲害。其實劉備哭也是他的一個策略。劉備以仁義示人,說白了就是當老好人。他在兄弟面前哭,讓兄弟為他兩肋插刀;他在世人面前哭,讓世人記住他的仁義;他在魯肅面前哭,讓魯肅張不開嘴要荊州。劉備是哭了,可他想要的也都得到了。孫權:“你們都是弟弟”——看我七十二變很多人羨慕孫權,父兄一輩拼殺一生,為他打下一片江山、創立一份基業。人們只看到他得到的容易,可是誰又能知道他守住江東的艱辛。孫權十九歲坐領江東,下面一片父兄留下的前輩,為了穩住人心,孫權只能給人家當兒子,處處賠小心。面對江東不順從的地方勢力,孫權當起了爸爸,好好管教了他們。當劉備敗走江夏的時候,孫權當起了大哥,“劉備老弟,跟哥哥一起揍他曹操”。襲佔荊州的時候,孫權又認了曹魏當乾爹。後來曹魏乾爹當慣了,向問孫權要贍養費,孫權不幹了,又和蜀漢拜了把子。總之,三國的風往哪吹,孫權就往哪到。裝“兒子”,“拜把子”……啥有利,孫權就幹啥。

  • 3 # 竹中人影視剪輯

    劉備最擅長“裝”,曹操與他“煮酒論英雄”,他卻佯裝被嚇到,逃過一劫。曹操最擅長“詐”,他的奸詐狡猾無人能敵。孫權最擅長“哭”,他在劉表面前的表演,沒有一絲破綻。

  • 4 # 煮茶道史

    毫無疑問,劉備的"哭",曹操的"詐",孫權的"裝",足可號稱三國三絕。

    劉備的"哭",有個名目,叫做“哭將哭相哭天下"。

    趙雲就是劉備哭將哭出來的一員上將。初次相見,劉備便是"執手垂淚,不忍相離",很有幾分蜜月期間便要和丈夫分離的那種小媳婦的味道。第二次徐州相見,臨別時依然牽著手,垂淚而別。哭態哭相一成不變,但表達的感情卻全然不同,已然是小別勝新婚的火熱和外放。由不得趙雲第三次再見,“滾鞍下馬,拜伏道旁”,這手是萬萬不敢再牽的。說實在的,但凡是一個正常男人,都難敵劉備這樣的情感攻勢,再說避嫌要緊,誰也不想揹負這斷袖之名。於是,只能屈服於劉備的眼淚,趙雲終成五虎上將之一。

    對諸葛亮這種王佐之才,劉備的哭法又不一樣。三顧茅廬時諸葛亮雖獻《隆中對》,卻死活不肯出山。劉備立馬雙膝跪地,哀嚎一聲:"先生不出,如蒼生何?”哭得那是摧肝裂膽,肝腸寸斷,彷彿有一種你若不從了我我就哭死在你面前的決心和氣勢。諸葛亮是何等斯文之人,哪裡見過這般潑婦罵街式的陣仗,感動之餘,便將自已的餘生交到了玄德手上。

    哭,是人的一種本能,如喜怒哀樂情緒上的渲洩和表達。而劉備之所以是劉備,是因為他把這種本能變易成了一種手段,用之於爭霸天下,竟成了無往而不利的制勝法門。

    從古至今,他人皆於馬上得天下,唯有他,哭出了蜀漢數千裡江山。

    曹操的"詐",詐得真實,詐得可愛。

    對於曹操這個人,歷史上眾說紛紜。"多疑,奸詐",大概是最多人給予他的標誌性評價。

    曹操並不諱言,常常籍此以小人自居。在他看來,做玄德兄那般的偽君子實在太累,遠不如做一個真小人那樣自在從容。而在他的內心深處,他卻明白,唯有多疑奸詐,他才能成為這亂世之中的梟雄明主,始終將自已立於不敗之地。

    他是隨性中人,所以他在歷史中的每一次亮相都是本色演出。最驚豔的一次,莫過於他在《述志令》中昭告天下人的一段話,至今讀來,依然覺得如曹操這般的小人,真可愛。

    然欲孤便爾委捐所典兵眾,以還執事,歸就武平侯國,實不可也。何者?誠恐已離兵為人所禍也。既為子孫計,又已敗則國家傾危,是以不得慕虛名而處實禍,此所不得為也。

    大意是說:現在有人要我交出兵權,歸隱封地,這實在是不行的啊。為什麼呢?我擔心我手中一旦失去了兵權,馬上就會遭到別人的禍害。這既是為了我的子孫後代考慮,也是怕因為我個人的敗亡導致國家面臨顛覆的危險,所以我考慮再三,不能貪圖一些虛名而讓自己身處非常危險的境地。你們也別以為我會傻到這步田地。

    這話說得,真正是把別人的話全堵在了嘴邊。和我講道德仁義?少來,我是小人我怕誰。

    這樣的曹操,難道不可愛?

    孫權的"裝",那就真的是在裝孫子。

    陳壽在《三國志-吳主傳》中評孫權:

    孫權屈身忍辱,任才尚計,有勾踐之英奇,人之傑矣。

    把孫權和越王勾踐相提並論,可見孫權這裝孫子的本事委實不小。要知道,當年的勾踐正是因為自已太會裝孫子,才騙過了吳王夫差,得於復興越國,最終滅吳成為春秋一代霸主。

    而孫權兩次屈身事魏,無疑是他裝孫子中的代表作。第一次發生於建安二十二年,孫權為了避免將來因為奪取荊州和劉蜀政權發生衝突,使自已陷入兩線作戰的境地。他派人向曹操請降,訂立條盟,修好關係.,在名義上以臣節事曹魏。

    建安二十五年,曹丕篡漢。孫權由於襲取荊州,俘殺關羽,東吳大軍和劉備在夷陵對峙。在這種情況下,孫權只得向曹魏遣使奉貢,以表臣禮。

    由此可見,孫權這兩次裝孫子,都是迫於形勢下的權宜之計。等到陸遜嬴得夷陵之戰,西線威脅不再,孫權立馬拔刀相向,和曹丕南下伐吳的三路大軍決一死戰,哪還有半點當年那受氣小媳婦的模樣。

    怪不得曹操感嘆"生子當如孫仲謀",其實他肯定不知道,這小子裝起孫子來,那才真正叫人拍案叫絕。

    看來,要想成為亂世中的一方人主,沒有點演技還真是不行。至於他們三人中誰是影帝,參照《烈日灼心》一片三影帝,我們這《亂世三國》照此辦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梅西獲得了所有國家隊比賽個人mvp,歷史上還有誰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