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有想法的無人機
-
2 # 不再57853061
無人機噴灑農藥是是無人機最常見的應用之一,每畝價錢12~20元不等,每天可作業400~500畝,這個速度是人工不可比擬的。但隨其廣泛應用,諸多問題也隨之出現,大多數人認為無人機噴灑農藥技術要求不高,學習幾天,“黑飛”即可,其實無論從安全和法律法規來講,這都是不可取的,要想投身本行業,或無人機其他行業應用,考取aopa證是必須的。
-
3 # 獵主
植保領域,前幾年國家大力補貼而興起,去年開始由於國內無人機的企業發展快速,很快又收到了重視。不過據瞭解他們的盈利性很低,成本高。
投資是可行的,但是屬於長投資。
-
4 # 田上飛翔
不要盲目,不要把問題想去太簡單。想進這一行有許多需要注意的地方,無人機植保不是買個機器能飛起來就能去幹活,裡面牽扯到包括飛機使用、噴灑常識等一系列的問題。建議新人一定要有人帶著進這個圈子(也叫坑)。
補充:
我就是做飛防的,中原飛防植保聯盟。
縱觀飛防市場,未來會成為植保的主要手段,市場需求會很大。主要是隨著土地流轉的逐步推進農業規模種植會成為主流,同時國內植保無人機技術的不斷進步在技術上有了較好的支撐,所以無人機植保應該是一個有潛力的行業。但是所有行業都一樣,在快速爆發的過程中會有很多亂象,飛防植保也是一樣。這個圈子每年(最近兩年)會進來很多新人,但因為缺少相關經驗盲目進入每年會死掉(淘汰)很大一部分,但也有一小部分會活的很好。所以拒絕盲目方有成為英雄的可能。
-
5 # 烈火旺
反正我種了八百畝水稻沒用無人機,到看到直升機在稻田上空飛過幾次,發展個毛無人機,糧食不漲到五六塊錢一斤哪裡有錢用無人機,還有我打農藥的時候藥水的包裝隨便扔,說實話,沒心情去環保,
-
6 # 嘎嘣脆的無人機
自從2016年無人機行業出現回暖狀態開始,很多機構企業都紛紛進入這個行業,以BAT為代表的巨頭,在物流、家政等行業注入了巨資!
就目前國內無人機應用市場而言,最火的是航拍、植保、安防、物流等等!
據資料統計,中國無人機應用市場在2025年能達萬億級!就物流市場就有4000億,作為農業大國的中國,種植面積更是達15億畝,按撒藥頻率來說,一畝3次,一天就是45億次,可想工作量多大,有了無人機植保之後,一臺無人機噴藥一天能達3-600畝。還不分晝夜,利用機翼產生的氣流,使藥液顆粒化,大大提高了附著率,藥物成本降低,工作效率也是大大提升!
回覆列表
植保無人機,正成為市場剛性需求“為什麼要發展植保無人機?這是基於對農業植保市場的一種未來判斷。”這一判斷是由多方因素而得出。
第一,植保無人機在國外有成功的案例。
與中國農業耕地狀況相似的日本無人機(雅馬哈)噴灑農藥已經將近30年,2012年,業內人士估計日本大概有3000多架無人植保飛機在日本農田上空作業,其中有60%的水稻田採用無人機飛防來完成防治的,近40%的農田植保防治是用無人機來完成的。在中國,有人機防治和無人機防治加起來的佔有率有人估計不到2%,而無人機的植保市場規模難以估計,我國大田作物約15億畝,按平均每畝施藥三次計算,共需45億畝次施藥作業,有人估計是600億,有人估計高達900億,總之這塊蛋糕很大。所以,中國的植保無人機市場,只要生態系統完善起來,一樣可以達到較高的佔有率。
第二,規模化種植對高效率的要求及農業自動化衍生了對植保無人機的需求。
在美國,一個農民可以養活125個人,在中國,一個農民卻只能養活16個人,為什麼? 因為而核心技術沒有掌握,農村土地的流轉和集約化管理沒有做起來。如果有一款可以適應各種天氣條件自然飛行的農用無人機,每天可以作業300多畝的田地,將會極大地推動農業種植規模化和自動化的程序。隨著規模化種植的加快,統防統治成為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無人機的高效率和規模化操作為做無人機的企業和購買無人機的服務組織或農戶提供了盈利的可能性,只有盈利,一個行業才能市場化,才能發展下去。
第三,人工打藥正成為種地的一種負擔,成本高、效率低,而且防治效果並不理想。
在農村勞動力缺失的今天,很多的打藥隊成員多是留守在農村的中老年人,況且並非為自家耕地作業,噴灑質量並不高,重噴和漏噴現象比較普遍,而且長期背機打農藥對身體的潛在危害也很大。無人機噴灑農藥,技術相對成熟及操作穩定後,噴灑效果會高於人工噴灑,噴灑均勻,霧化好,而且直升機的螺旋槳產生的風力可以掀開植物,讓農藥噴到植物根部;斷點續噴,漏噴重噴小;加之對作物傷害小,綜合防治效果好。最重要的是實現了人機分離,農藥在噴灑過程中幾乎對人沒有危害,提高了農藥噴灑的安全性。第四,從農業現代化機械化的角度來說,從耕到種到收都實現了機械化操作,唯有植保沒有實現機械化操作。
河南伊諾航空科技總經理胡鑑告訴記者,因為植保對機械化要求很高,它處在作物的生長階段,是不可毀壞性的。人工防治作業存在難題,如水稻田有水,穿膠鞋進去很笨重,光腳進去防治有有劃破腳的危險,而對於玉米等高杆作物來說,人工打藥會造成作物枝葉受損等。此外地走式植保機械作業時存在毀苗率過高的問題,我們偶爾會看到一些國外用載人大飛機噴撒農藥的,但是大飛機噴灑缺點很多,雖然還在撒但是普及率最高也就是30%,國內大部分地區不具備條件,施藥的效果也不理想。那麼無人機的適應性就比較強,透過空中作業,不受山地、水田等地形因素,壟作、平作等種植方式,高稈、矮稈、林果以及作物生長週期的限制,有效解決作業難問題。
第五,人工噴灑沒有行業標準是農產品農藥殘留超標的重要原因,無人機植保可以使行業走向標準化和規範化。
據瞭解,我國農藥的有效利用率約為30%,另有60%-70%的農藥流失到土壤、水源或漂移到環境中,也就是說大部門的農藥不僅沒有起到防控作用,反而汙染了環境。人工噴灑的整個用藥量是偏高的,並沒有標準的規定一畝地的用藥量在多大範圍內,農藥的質量和數量都無法監控。所以果蔬種植者通常是這樣的兩種情況:自己吃的一塊地,對市場銷售的另外一塊地。這非常可怕的,直接導致了中國農產品的出口瓶頸。那麼一旦無人機市場成熟起來,就會出現行業標準,可以規定一畝地要用多少的藥劑,植保無人機採用的GPS測速,用速度控制噴頭農藥噴量和開關,實現農藥自動定量精準控制噴灑;此外,噴霧裝備的藥劑物化質量直接影響農藥在作物上的沉積分佈,無人機在實現科學施藥方式的同時,根據霧化原理,掌握噴嘴與靶標物體的距離,保證農藥有效利用,這樣就可以按照行業或國家的施藥標準規範作業了。
第六,植保無人機屬於農機系列,農業智慧化裝備迎來了國家政策的支援。
2015年、2016年、2017年“中央基於以上一號檔案”明確提出“要加強農用航空建設”,為航空植保的發展指明瞭方向。幾個方面因素,植保無人機的發展迎來利好,成為一種市場剛性需求。
幾年的時間,無人機噴灑農藥從“市場眼中的不可能”到“這事兒可行”,從“龐大的植保蛋糕市場”到“發展的困難重重”……植保無人機產業有發展的利好因素,也有很多發展的限制性因素,它在市場的質疑與認可、否定與肯定、問題與破局中逐漸成長著。我相信未來的農業,未來的農資行業,都會因為植保無人機的崛起而發生巨大的變革,這種變革甚至是你難以預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