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虹貓大俠
-
2 # 化州大叔
氣死的已經夠丟人的了,東吳當然不會對外承認這種死法。兩國交兵不斬來使,何況是盟友的第二把手。周瑜死了東吳已斷一臂,再與盟友翻臉又自斷一臂,無理殺盟友更是大忌,失信於天下,豈非自取滅亡。
-
3 # 路遙lgy
謝謝邀請!周瑜被氣死!諸葛亮去吊傷。這是很正常的事情!諸葛亮聲情並茂的哭訴周瑜,應該是跟真誠的!諸葛亮與周瑜兩人合作大破曹軍,儘管有矛盾,但是配合還是很好!最主要的是兩個人英雄識英雄,互相欣賞,也可以說是知音!兩人共同維護孫劉聯合的大的戰略方針,周瑜死後,魯肅接替周瑜,也正是順應周瑜的意思,魯肅是孫劉聯合戰略的積極實施者!所以諸葛亮去吊傷,東吳人沒有動手!他們都明白,大的戰略不能破壞,剛打敗曹操的勝利果實來的不容易!
-
4 # 1011風清揚101116300
周瑜雄姿英發,
孔明羽扇綸巾,
一時瑜亮,
三國周郎赤壁,
談笑間, 檣櫓灰飛煙滅,其實都是周瑜在指揮,周瑜不論大局觀,還是戰略戰術,都甩孔明幾條街,但公瑾有致命傷,他是孫策的兄弟,嫂子在堂且是自己大姑,少主也成年,忠臣不事二主,為了義兄的遺志,他可以盡心輔佐孫權,但孫權不放心,赤壁勝利後,一時聲望無加,但也心力交瘁,內外交困,夙夜唉嘆,想義嫂三尺白綾,少主軟禁於內,外敵強伺,自己進也不忠,退也不忠,為人在世,不能立人,何以建功,他是嫉妒孔明,但不是他的才能,而且嫉妒他身處的環境,劉備言聽計從,如魚得水,可以盡情施展自己的才能,自己卻處處掣肘,遂吐血而亡。
故國神遊, 多情應笑我, 早生華髮。
人生如夢, 一尊還酹江月。
-
5 # 仁府
原因如下:
1:諸葛亮大智大勇!為挽救孫劉聯盟而深入虎穴,視死如歸!演繹了精彩的臥龍弔孝!孫權為孔明大義凜然所折服。
2:若殺臥龍,勢必孫劉兩方勢不兩立刀槍相見。這是曹操想看到的,孫權不想看到!
3:周瑜心胸狹窄咎有自取!東吳人心裡清楚,但又不能明說。
4:趙雲隨行,東吳難道不知道長板坡七進七出的故事嗎?
-
6 # JackSo宋
周瑜病死,而諸葛亮去給周瑜弔孝,在這裡面有一個疑問,那就是周瑜在江檔帶兵多年,手下的將領不計其數,而諸葛亮去周瑜的靈堂弔孝,他的手下是知道周瑜是被諸葛亮氣死的,可是為何卻不下手殺死諸葛亮呢?之所以不殺諸葛亮,原因有二;
第一,趙雲相伴。諸葛亮去弔孝時,並非是一個人去的,而是讓趙雲帶著五百甲士去的。也就是說,除非成建制的兵力來殺諸葛亮,要不然憑几個人的憤怒是殺不了諸葛亮的,因為人家有防護,而成建制的兵力,一般的文臣武將是不敢輕易調動的,除非孫權發話。要不然為了殺諸葛亮,牽扯的人員就多了,牽扯進來能不能殺死還不一定呢。
第二,打動東吳。說到這裡,我們就應該看一下諸葛亮弔孝的內容了。東吳諸人一定是非常討厭諸葛亮的,但是不是人家諸葛亮親手殺的周瑜,所以你不能說是人家諸葛亮所為。而諸葛亮弔孝的內容呢,先是分析說出了周瑜和孫策兩個情同手足定江東,再是說周瑜娶小喬這種佳話,再然後就是周瑜的反間計在赤壁之戰中大獲全勝,使得三分天下,最後是諸葛亮和周瑜二人雙雙確定了蜀吳聯盟的確立,共抗曹操。
最後總體來說,導致的結果就是東吳無人敢殺諸葛亮。首先是殺不了,因為孫權不發話。其次就是如果殺了諸葛亮,那就會壞了東吳和西蜀的聯盟。
-
7 # 手機使用者畫龍點睛
周瑜是病死,何來被諸葛亮三氣而死,更談不上週瑜手下要殺諸葛亮了?"既生瑜,何生亮",簡直風馬牛不相及!!
《三國演義》裡面把周瑜描寫成一個雖有才能,卻是心痛狹窄,妒賢忌能之輩。這是羅貫中為了烘托諸葛亮,故意貶低周瑜。周瑜是東吳最優秀的將帥之一。他足智多謀,而且心胸開闊,在軍中形象高大,威信十足。小說作了藝術再創造,只是虛構,和史實不符。
周瑜長的高大健壯,面容俊美。酒酣後別有一番風姿。精通音律,彈琴妙手“曲有誤,周郎顧"。
赤壁之戰的主戰派,指揮者,執行者,勝利者!
念奴嬌.赤壁懷古丨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
8 # 追記歷史
謝謝邀請,正史上諸葛亮和周瑜互相都沒有恩怨,就更別談給周瑜弔孝殺諸葛亮了,氣死周瑜這個鍋諸葛亮真不想背。其實歷史上有記載,周瑜的胸襟是非常寬闊的。書上記載他的一名老將程普,因為他年輕地位還比比程普高,老將就多次侮辱他,周瑜都不跟他計較,後來這名程普被周瑜的胸襟和才華所折服,最終和周瑜成了好朋友。 周瑜還是個多才多藝的人,最起碼放在現在是個音樂特長生,雖然身為一個武將,但是特別精通於兵法,赤壁之戰足以證明周瑜是個很有能耐的人。說到這裡咱們就簡單說下赤壁之戰,其實赤壁之戰唯一的領導者就只有周瑜,還真沒諸葛亮什麼事兒,赤壁之戰以少勝多的典型案例,放到現在都不能不說是個奇蹟,沒有赤壁之戰的勝利,哪來的三分天下。
真正的周瑜出來打天下已經威名赫赫的時候,諸葛亮那時才剛出山,跟著劉備還沒有什麼名氣。等諸葛亮混出響噹噹的名聲時,那時候的周瑜已經英年早逝了,而且史書中多有記載是病死的,而並非氣死。三國演義當中的什麼“既生瑜,何生亮",純粹是想象出來的臺詞,真實的周瑜能力也不比諸葛亮差。諸葛亮只是在三國演義中被神化了而已,他的強項其實並不是用兵打仗,而是治國。
至於三國演義對諸葛亮三氣周瑜的描述,非常值得斟酌。本來演義和正史就有所區別,一般演義都是從歷史當中推敲出來的故事,就好像我們現在看電視劇或電影或其他形式的舞臺劇等,都屬於藝術。不是有句話說嘛,藝術來源於生活,但是它高於生活。那我想能把這句話換過來說演義來源於正史,但他虛構了些正史。
別說諸葛亮三氣周瑜,真正的歷史上諸葛亮都不一定和周瑜見過面。其實我感覺可能當時羅老寫三國演義時由於藝術需要才虛構了這個橋段,再加上三國演義的走紅,讓人們對真正歷史上的周瑜有了很大的誤解,正史上是怎麼描寫周瑜的“性度恢廓”“實奇才也”“王佐之資",可見周瑜是怎樣一個人。
-
9 # 漫談偶記
蔣幹評價周瑜雅量高致
劉備評價評價氣量頗大
陳壽評價評價信度恢闊
可見周瑜氣量是很大的。周瑜和孫策二人是東吳的兩大帥哥,分別娶了當時的兩個最美麗的女人大喬小喬。孫策跟周瑜開玩笑說,你看,當今亂世,大喬小喬有我們倆做夫君,也是很幸福滴。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這麼意氣風發的青年心胸沒理由不開闊呀。
至於為什麼有周瑜被諸葛亮氣死這完全是羅貫中同志杜撰滴。
《三國演義》三分真,七分假。好多都是虛構。
比如“空城計”就明顯靠不住,司馬懿大軍壓城,怕埋伏的話,完全可以圍而不打,派小分隊去探路也可以。反正不會嚇得掉頭就跑。
諸葛亮“草船借箭”也是沒有的。
“三顧茅廬”中劉備先後遇到諸葛亮的門童,朋友,老丈人,覺得都非同一般。也是為了烘托出諸葛亮如天神下凡。
好多加在諸葛亮頭上的光環無疑增加了諸葛亮的魅力,小說首先是情節豐富,讀者喜歡。
回到正題,諸葛嘴巴不能罵死周瑜,那麼周瑜也不會如此心胸狹隘。
文學形象左右了民間形象。真正的周瑜歷史形象還是蠻高大滴。
所以也沒有弔孝,更沒有報復這回事。
-
10 # M475824328
只要東吳集團腦殼不抽筋,他們都不會動手!不排除個別情緒激動或者有企圖的!一旦孫劉反目,東吳離死也就不遠了!孫權既然為明主,肯定明白唇亡齒寒的道理,孫權勢力中,主要掌權的謀士也有這個大局觀!周瑜死前安排魯肅接管都督一職說明也是不與劉備結仇的意思!而劉備諸葛亮也是看到了這些才會去弔唁的!就算沒有趙雲保護,東吳也會暗中保護臥龍安全!至於一些有針對孔明的行為那都是假裝搞得,以安撫不明白的部下!
-
11 # 不滅再現
周瑜的死因是中計身陷險境被射傷後傷口化膿死於感染。這事只能怪曹仁怎麼能怪諸葛亮?何況孫權巴不得周瑜死。周瑜聲望太大了,能力也太大了。他不死孫權睡覺睡不安穩啊。
-
12 # 思源常醒
三國演義作品,提到孔明、周瑜聯合抗擊漢朝末年曹操形成三個實力,而後來的群雄爭霸的謀士成為三國鼎立,能人義士曾出無群。誰能說他們不國家嗎?只能說他死後流名百世。羅貫中書也寫的好為四大名著、後人學習借鑑、研究、考證的非常寶貴的遺產。
-
13 # 劉一千五
一,諸葛亮去東吳,孫權要保護他,誰敢動手
諸葛亮對東吳是主和派,孫權對劉備也是主和派,他們就有共同的語言了,孫權不準周瑜手下的人亂來,誰敢出頭?
孫權在赤壁之戰前,是諸葛亮幫忙讓孫權下了決心與曹操打戰的,諸葛亮當時說的話,都一一應驗了。所以孫權特別看重諸葛亮, 對諸葛亮的才學非常敬佩。有了孫權在東吳那邊起著“保護”作用,周瑜手下的人,就是想與周瑜報仇,也得考慮再三。
二,劉備和孫權聯盟,是劉備和孫權對抗曹操的有力保障,穿針引線的就是諸葛亮和魯肅諸葛亮和魯肅是朋友。魯肅力主孫權抗戰,千萬不要投降曹操,要求諸葛亮替孫權出主意。結果赤壁之戰中,東吳和劉備打贏了。說明魯肅的才華和膽量夠格。孫權就十分看重魯肅了。魯肅與諸葛亮又是朋友,他們都是維持孫劉聯盟的得力人物。所以,孫權,魯肅,諸葛亮這個圈子就特別,誰都別想插一腳。而周瑜雖然聯合劉備,其實骨子裡卻在破壞孫劉聯盟,這讓孫權很不爽,因為孫權覺得自己還不夠強大,一個東吳抵擋不住曹操的攻擊,聯合劉備對付曹操的概數就更大。所以對周瑜的計劃就模稜兩可了。
再說,萬一有人殺了諸葛亮,劉備跑到曹操陣營裡面,二合一對付孫權,孫權就危險了。
諸葛亮到東吳來,孫權必定讓魯肅保障他的安全。有魯肅在,諸葛亮就安全了。
周瑜已經死了,諸葛亮再被殺了,要是曹操再來,孫權除了靠魯肅外,孫權還得依靠諸葛亮。周瑜已經死了,諸葛亮,魯肅就不能再死了。畢竟打仗需要人才。諸葛亮在劉備一方,魯肅在孫權一方。他們合在一起。沒有周瑜也可以抵抗曹操。
三,趙雲是保鏢,影響力極大,東吳軍人知道厲害,不敢亂來再說諸葛亮既然來了,人家自己帶了保鏢趙雲,趙雲在東吳的影響力,名聲不在周瑜之下,劉備娶老婆是人家趙雲出頭辦彩禮的,擔當保護的 ,吳國太都想把女兒招了趙雲做女婿。更別說諸葛亮能借東風和草船借箭的智商了。
誰能保證諸葛亮在不遠的地方不安排了軍隊接應?諸葛亮在東吳軍隊裡面的影響力跟周瑜差不多呀,黃蓋都相信諸葛亮是當時奇才,張昭一般大臣被諸葛亮罵得啞口無言,魯肅佩服諸葛亮而五體投地。諸葛亮這樣的人精,才不乾沒有把握的事。
東吳的將領能不怯三分嗎?
四,孫權其實不喜歡哥哥孫策那一邦人,他母親說的“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孫權很反感意思就是,他們兩個把事情都管了,我孫權幹什麼呢,我已經長大了不是?
孫權與周瑜的關係,其實不怎麼樣,我們都說諸葛亮為什麼硬要跑到漢中去屯田練兵打魏國,姜維為什麼要到沓中屯田,目的就是避免在老闆面前晃來晃去。周瑜一直在外地練兵。赤壁之戰後,危機暫時解除,卻要去取益州漢中甚至馬超的涼州。原因跟諸葛亮姜維差不多一樣。他們不想招主子的目光而惹上麻煩。
再從孫權對待周瑜的小兒子周胤的態度上看,即使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張昭等等人都看不下去了,要求孫權恢復有功烈士的後代的撫卹。孫權剛剛同意,而周瑜的兒子卻死了。
這說明孫權對周瑜並不怎麼樣。
由此及彼,周瑜的死,孫權並沒有多大的傷心。恐怕他孫權還有點竊喜吧!
赤壁之戰後,周瑜的想法已經和孫權有差別了。周瑜的計劃,一般都沒有實行過,而孫權也不喜歡周瑜勞師遠征西川,再與馬超聯合。
周瑜這樣幹,是在擠壓劉備諸葛亮的生存空間。劉備諸葛亮如果不向西發展,荊州問題就無法解決。
周瑜提出進取西川,就與劉備諸葛亮有矛盾。周瑜考慮不周,就是把東方敞開了大門,讓曹操來攻打。這樣東吳就會兩面受敵。
孫權當然就不太高興周瑜的主張了。只是不好說,暫時沒有動周瑜而已。
現在,周瑜死了。孫權幹事情,就可以自己做決定了。
五,諸葛亮會裝,是個老演員,區區眼淚,不惜一灑諸葛亮自己都說,一個亂世中的優秀人才,必須上通天文,下達人情,博古通今,什麼都應該有點才行。所以,他把騙人的把戲,弄得水到渠成,用眼淚和悲切把東吳的老大粗們忽悠了。
這些老大粗不僅不替都督報仇,反而覺得他們的都督肚量太小。還是孔明自做多情,無奈公瑾無緣分享。真正地是奇聞怪論了。
但是從內心說,諸葛亮還是佩服周瑜的才華的。再說“蒼天既已生周瑜,塵世何須出孔明”,周瑜一死,諸葛亮失去了鬥智對手,惺惺相惜也在其中。
一日合作而成功,就是一生一世的朋友。諸葛亮哭周瑜,濁酒一杯,揩英雄淚。
-
14 # 9紫氣東來
第一週愉是巡邏傷於毒箭,為鼓舞士氣頂住曹仁大軍未及時治療,由於當時的醫療水平,醫治無效病故,時軍三十六歲,文武全才的英雄也。並非由誰有這本事氣死他,氣周愉純屬虛構,打擊赤壁主帥周愉來包裝剛出道的諸葛亮而編謊言無稽之談。
(二)諸葛亮從未見過周愉,前線軍情緊急,沒有時間陪比他小六歲的小兄弟喝茶聊天,身份也不相等,軍事大帳不是誰都可以亂進的,軍事機密又是何等重要,豈能洩露。
(三)代表東吳悼念周愉的使節是龐統與諸葛亮無關。
(四)周愉的部下為什麼要殺諸葛亮,到哪兒去殺呢?何必沒話找話說,去羞辱一代英才周公瑾呢?
大江東去浪淘盡,幹古風流人物,淡笑間牆櫓灰飛煙滅,有幾人能有此殊榮!
-
15 # 無為無名無功
當時孫劉仍在結盟,殺諸葛要主公孫權同意,下面的人不敢擅自作主。諸葛三氣周瑜,都是有賭約在先,周瑜吃了啞巴虧而已,殺諸葛缺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諸葛弔喪,表現得無懈可擊,讓東吳無把柄可抓。此時殺之,更不合適了。
-
16 # 菜豬7942
因為去弔孝的是龐統而不是諸葛亮,那個時候諸葛亮還沒有這個資格去,要死的也只是龐統,但羅貫中非要安排成是諸葛亮去誰也沒辦法了!!!
-
17 # 小瘋瘋34
故事,不當真。
比方說全部《三國演義》裡只有諸葛亮打扮的行頭特殊,諸葛亮卻說周瑜“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其實,當時所有的“儒將”打扮都差不多,不只有周瑜或者諸葛亮……
-
18 # 鵬程191413
周瑜是病死的,不是氣死的!
諸葛亮的作用在赤壁之戰沒有多大!
作用最大的還是周瑜,宋代的文人都很崇拜周瑜的,有雅量通音律,羽扇綸巾雄姿英發!
回覆列表
諸葛亮氣死周瑜,還敢去江東弔孝,東吳的武將是非常氣憤的,他們怎會不想殺諸葛亮?都想!但是……
周瑜部將皆欲殺孔明,因見趙雲帶劍相隨,不敢下手。
諸葛亮的隨身保鏢是趙雲,東吳的武將見到後都膽怯了。“人的名,樹的影”,趙雲在長坂坡的輝煌戰績,迅速在全國內傳播。尤其是作為盟軍,東吳武將都知道趙雲的威名,甚至吳將甘寧還取了個“江東趙子龍”的稱號。能在曹軍中殺得七進七出那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他們想要殺諸葛亮,得考慮考慮,自己的本事能在趙雲青釭劍下走幾招。
另外周瑜是東吳的三軍統帥,是個儒將,和東吳的眾多將領關係雖然不壞,但還沒有達到很鐵的地步,他的鐵哥們是孫策,孫策已死。武將中沒有人會主動站出來強出頭。只要沒人敢帶這個頭,是不會出現群起而攻之的局面的。
諸葛亮敢去江東弔孝,也不完全是仰仗趙雲的勇武,他已經打探清楚接替周瑜大都督位置的是魯肅。魯肅這個人致力於孫劉聯合,是他一手促成了這次聯合才打敗了曹操。他一生也一直維護這個聯合。諸葛亮此來弔孝,魯肅必然會想辦法保諸葛亮的周全,實際上魯肅也對諸將做了約束。
一次刺殺不成,軍令已出,沒人敢違背。當然諸將對諸葛亮的仇視還是有的,危險還在。諸葛亮非常清楚,保不齊就會有人突然爆起。
所以他快速的切入正題~哭祭周瑜。他做了一篇祭文,非常生動,諸葛亮的哭訴也很是投入,就好像他真的失去了一個知音似的。實際上諸葛亮和周瑜沒有私仇,甚至有些惺惺相惜。周瑜最初還想拉諸葛亮過來,只是發現挖牆腳不成,為東吳將來考慮,才想要暗害諸葛亮。拋開公事,兩人沒有私仇。因此諸葛亮的哭祭雖然有做戲的成分,但也真是感情流露。
正是這種真情流露,讓東吳諸將對諸葛亮有了改觀。
孔明祭畢,伏地大哭,淚如湧泉,哀慟不已。眾將相謂曰:“人盡道公瑾與孔明不睦,今觀其祭奠之情,人皆虛言也。”魯肅見孔明如此悲切,亦為感傷,自思曰:“孔明自是多情,乃公瑾量窄,自取死耳。”
當然諸葛亮不會把自己的安危壓在這個改觀上,他辦完這件事,立馬去見龐統,(拉攏龐統)辦完事後,他不敢停留,立刻回了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