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雲上小詩文

    “藥王”孫思邈在唐代就是百歲老人了,更是活到了140歲左右

    在這個大多數人已經能夠吃飽穿暖的年代,為了追尋更好的精神享受,我們便開始追求壽命的延長,早早的就開始了養生之路。而中藥作為非遺文化,早已成為我們心中的仙術一般。

    中國的藥王—孫思邈,他是中國古代著名的百歲老人,據多方考證,他大概活到一百四十歲左右,在古代這就是仙人一般的存在,而在現代,這也是我們想要追求的。

    傳聞他死時,遺令薄葬,且特意叮囑子孫不要合棺,而大概一個月後,屍體容貌依舊,再看,棺內只剩衣物,當時的人十分驚訝,都覺得這是得道昇仙了。

    大家應該都聽說過五石散的傳說,人們出於對仙術追求的愚昧,瘋狂的服食五石散,但它對人的身體產生了巨大的傷害,孫思邈臨終時特意叮囑子孫一定要毀了五石散的藥方,他拯救了後人,使其避免繼續遭受五石散的傷害。

    其實孫思邈自幼多病,看著父母為給自己治病,傾盡家財,更看遍身邊因貧困而無錢治病的人,活活病死,自此立志學醫,想要拯救生命。立志學醫的他,刻苦讀書,且本人也十分聰慧,涉獵廣泛,這都為他後來編撰出兩本《千金方》埋下了鋪墊。

    古代重視孝道,藥王孫思邈也十分孝順,家中子女多,而自己也體弱多病,父母拼命將他從死神那裡奪了回來。他感念父母的操勞與付出,不忍心讓父母忍受病魔的束縛,更加潛心學醫。

    他是世界上最早發現和治療眼科疾病夜盲症的人,並且也是世界上首次使用羊饜治療甲狀腺腫的專家,這些都領先了西方好多年。

    因為貧窮,古代人們大多都缺乏營養,很多人都有夜盲症,孫思邈發現這一現象,透過從吃的入手,告訴人們吃動物肝臟,由此治好了很多人。

    他不重視名利和錢財,他堅信,治病救人需要的是知識和經驗,無關其他。唐朝在這個時期,發生了很多事,社會也十分動亂,於是孫思邈就隱居在太白山中,在此期間,朝廷多次徵他做官,他藉故身體不好而不就任。

    太白山位於秦嶺,這裡遠避朝堂,且有奇珍異木,孫思邈安靜避讓,在此潛心研究醫術,他深知知識的積累是時間的過程,只有自己真正學會了,才更有把握救人。

    古代追尋仙術,追尋得道成仙。孫思邈也是如此,但是他的道十分務實,他遵循道,但他認為道在內而不在外。他修善積德,廣結善緣,治病無關貧富,救治了許多人,也因此,他的聖名傳遍天下。

    他以藥為準,深入山林,觀察草藥的特性,和不同的藥農打交道,希望得到更加準確的資訊。觀樣貌,察習性,他醫書中的藥材,就是這個時期積累的。

    看書不實踐是沒用的,藥王孫思邈也十分重視民間的治病經驗,在村落中走訪,記錄,這其中有單方、驗方和名人名方,多達數千個,其中也系統的分了小兒和婦女科等。

    唐太宗時期,孫思邈避讓不得,只能進了宮,傳說唐太宗見到年近百歲的孫思邈,面色紅潤,容貌年少,不禁感慨他就是修道之人啊,唐太宗要授予他爵位,但是被孫思邈給拒絕了。

    古代帝王追尋長生之術,但長生之術的習得也要有一個安靜避讓的場地,要求無關世間紛擾,一個人足夠平靜足夠安逸,那麼他的身心就會十分通暢,便就有益於身心健康。

    孫思邈,經過歷年的總結學習,最終編撰出聞名於世的《千金要方》一書,他認為:“人命至重,有貴金方”。所以將書命名為《千金要方》,這本書對後世中醫藥學做出了巨大貢獻。

    他提倡養生 ,現代社會流行的養生十三法便是他提出的,具體有:發常梳、目常運、齒常叩、漱玉津、耳常鼓、面常洗、頭常搖、腰常搓、腹常揉、攝穀道、膝常扭、常散步、腳常搓。這其中有我們十分常見的,且習慣做的,比如時常活動筋骨和飯後散步等。

    這些並不會特別的耗費我們的精力,保持這些小習慣,潛移默化下就會幫我們調理身體,我們都聽說過預防大於治療,擁有意識,其實就已經贏了。

    比起濟世救人,他更重視醫德的培養,在千金藥方中專寫了兩篇文章,系統的強調了作為醫者的職業道德要求。

    身為醫者,選擇了這一職業就是要對病人負責,為了規避那些因主關因素而耽誤治療的事情發生,他將道德標準提升到了成為醫者的第一步。

    我們追求長生,其實不是身體上的,我們追求的其實只是一種精神上的放鬆,面對焦慮,面對壓力我們感到無所適從。

    但是,就像孫藥王認為的那樣,道在內而不在外,心中有目標,令我們想之欣娛,追尋自由,這就是我們自己的道。

    參考資料:《唐史》、《孫思邈傳》

  • 2 # 使用者腑視教科書

    孫真人是道醫,他的醫術是正宗的高品位。傳下來的書是否全真無法考證。就象現在的《華佗神方》根本不是華佗的東西,為了自己東西傳開而用了這個名字,心是好的,假借就不好了。

  • 3 # 手機使用者59480155998

    孫思邈是中國歷史上繼扁鵲之後的又一位偉大的醫學家。他善長婦科,內科等診病方法,而且不斷總結前人經驗,較系統地提出經絡理論,並在此基礎上嘗試用針灸診病。

  • 4 # 不滅的中心

    《大醫精誠論》不知大家看過,裡面包括了做醫生該如何去做好。每讀完都讚歎"藥王”老先生醫術高超,醫德高尚。不管中西醫後輩都該學習老人家做一個真正的醫生。

  • 5 # 渡閱百草

    史書上沒有華佗,史書上沒有扁鵲,史書上沒有孫思邈,史書上沒有李時珍。總之,俺們洋奴的論調是——只要洋大人看不順眼,俺們洋奴就說,史書上就沒有這些醫家……

  • 6 # 80後青年中醫師

    孫思邈是中醫史上屈指可數的幾個聖人級別的人物。不但醫術高超,而且醫德高尚。兩部醫學鉅著《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成為後世中醫人的必修之作。一篇大醫精誠為後世醫家闡明行醫之道,精通醫術,誠心救人。

  • 7 # 安定郡小書生

    孫思邈,京兆華原人,唐代醫藥學家、道士,被後人尊稱為“藥王”。

    孫思邈十分重視民間的醫療經驗,不斷積累走訪,著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孫思邈與朝廷合作於唐高宗顯慶四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國家藥典《唐新本草》。為《老子》、《莊子》撰寫了註釋,還著作了《福祿論》三卷,《攝生真錄》和《枕中素書》、《會三教論》各一卷。

    孫思邈在醫學上的成就可以用多個第一來說明:

    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臨床醫學百科全書《千金方》,被國外學者推崇為“人類之至寶”;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深入民間,向群眾和同行虛心學習、收集校驗秘方的醫生;

    第一個系統、全面、具體論述藥物種植、採集、收藏的人;第一個完整論述醫德的人;第一個倡導建立婦科、兒科的人;第一個麻風病專家;

    第一個創繪彩色《明堂三人圖》;第一個發明手指比量取穴法;第一個創立“阿是穴”;第一個擴大奇穴,選編針灸驗方;第一個發明導尿術;

    第一個提出“防重於治”的醫療思想;第一個提出複方治病;第一個提出多樣化用藥外治牙病;第一個提出用草藥喂牛,而使用其牛奶治病;第一個提出“針灸會用,針藥兼用”和預防“保健灸法”;第一個將美容藥推向民間;第一個提出並試驗成功野生藥物變家種;

    首創地黃炮製和巴豆去毒炮製方法;首用胎盤粉治病;首創使用動物肝治眼病,動物肝富含維生素A;首創用彀樹皮煎湯煮粥食用預防腳氣病和腳氣病的復發,比歐洲人早一千年,彀樹皮富含維生素B1;首創以砷劑(雄黃等)治療瘧疾病,比英華人用砒霜製成的孚勒氏早一千年;首用羊饜(羊甲狀腺)治療甲狀腺腫。

    孫思邈對醫學方面的貢獻是不可估量的,《舊唐書》將他列入《方伎列傳》中,體現古代醫生社會地位的低下,然而孫思邈能夠被譽為“藥聖”,進入聖人行列,從另一個方面體現後人對孫思邈醫學成就的肯定。

  • 8 # 李廷雙

    孫思邈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醫學家和藥物學家。有“藥王”、“醫神”、“真人”等各種美譽。對中醫學、中藥學、養生學、道家文化等均有特殊的貢獻。唐太宗贊其為:“鑿開徑路,名魁大醫。羽翼三聖,調和四時。降龍伏虎,拯衰救危。巍巍堂堂,百代之師。”

    1

    精通百家學說卻隱居山林

    《舊唐書·孫思邈傳》雲:孫氏,京兆華原(今陝西耀縣)人,七歲讀書、日誦千言,聰敏可見一斑。及少長,通百家之說,擅老莊、涉佛典,時北朝重臣獨孤信任洛州總管,見孫大為吃驚,對身邊的人說:“這小兒是聖童,前程無可限量。”獨孤氏一生戎馬,閱人無數,小小年齡的孫思邈能得其如此高視,足見必有過人之處。

    二十歲時,孫思邈已成為聞名一方、精通百家學說的著名醫生,時隋文帝輔政北周,徵其為國子博士,孫思邈以染病為由,拒不出山。李世民當皇帝后,廣招天下才士,派人送去詔書,孫氏雖赴朝廷與李世民一見,卻不肯留下,事後又歸隱山林。高宗李治繼位,又召見,官拜諫議大夫,這是頗有吸引力的官階,然孫思邈確有閒雲野鶴之志,感謝話說了一大堆,萬語千言,總歸一句,堅決不肯應允。高宗嘆惜久之,只得作罷。這期間,他結識了著名詩人盧照鄰。盧對孫五體投地,在《枯樹賦》序中稱孫:“道合古今,學殫數術……推步甲乙、度量乾坤”(即精通數術易理之學)。

    這樣一位著名的歷史人物,其享年卻迄今眾說紛紜,大略數來有六種說法:101歲、120歲、131歲、141歲、165歲、168歲。按照我們現代人的壽命來看,後幾種說法的可能性似乎不大,但這裡說的只是“可能”,而非定論。

    2“走線脈”與“一針兩命”的傳說

    關於孫思邈的傳說很多,這裡暫說幾個。

    其一,唐貞觀年間,太宗李世民的正宮長孫皇后懷胎已過十月,遲遲無法生產。眼見皇后長吁短嘆,痛苦不堪,太醫卻個個束手無策。李世民更是心急如焚,若再拖延下去,不但長孫皇后必死無疑,其腹中的胎兒也難逃一劫,正如熱鍋螞蟻之際,大臣徐茂公前來求見,說京兆華原縣內,有一號稱活神仙的神醫孫思邈,手段了得,譽滿杏林,可請來為娘娘一診,必有回天之力。李世民大喜過望道:“怎麼偏偏把他忘了”,立遣使臣,星夜急馳,直奔華原。

    孫思邈即至,先向周圍太監宮女、皇后近侍問清病情原委,然後從懷中取出一根紅繩。皇后的肌膚是亂碰不得的,但中醫講究號脈,便讓宮女把紅繩的一端系在了長孫皇后腕上,自己端坐在屏風後面拈住另一端,細細體會,這種診病方式有一個專有

  • 9 # 走在大路上

    民間到現在都流傳著孫思邈的故事。

    在陝西戶縣一個村子,從改革開放就開始賣膏藥,全村人都富裕了。其熬製膏藥的方子是孫思邈留給他們村的共同財富。

  • 10 # 噓就當我沒來過

    對於醫學、我不敢說懂、因我也未從事這個職業、但我外公外婆和父親略懂草藥、我家老屋場周圍常種著許多叫不出名的藥草…隨著醫學的發達、中國的中藥草沒有西方配製的西藥流行、其原因西藥見效快、有科學依據、但西藥有副作用;中藥的特點見效緩慢、講的是陰陽理倫來調和氣血、理倫上有點兒玄、但中藥無副作用…我對中國三本醫學有點兒印象:

    《黃帝內經》《千金方》《本草綱目》

    黃帝內經:我仔細看過、講的是養生之道、書中大部分內容是黃帝與神醫岐伯的對白、岐伯對人的病源產生講得很深、難以悟透!孫思邈的《千金方》我沒看過、但他在我們民間影響很大、注有婦科、兒科等知識、很多民間醫生把他尊為"藥王"、李時珍的《本草納目》雖然沒看過、但有名氣、因為很多想識中藥草基本上是離不開這本書的.

    我個人認為這些經典書藉是值得傳承的、是我們祖先汗水的結晶、我們應該向他們致敬、不要盲目否定中藥、更不要盲目一味地信俸西藥…有些人罵中藥是騙子、我已無言、除了嘆息、還是嘆息!

  • 11 # 大樹55523

    孫思邈,很多民間醫家都把他奉為醫宗醫祖,供拜的牌位就是他。具說,在唐朝,他沒有治不了的病,是他時最能治療各種病的醫家。我業餘研究中醫三十四年餘,真的沒有研究過他,有時間解剖他看看有沒有價值的東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會計如何讓老闆覺得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