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多多炮灰

    這個深有體會,充手遊,不猶豫衝個幾千很正常,用蘋果新ID玩,30天內可以退的,反正我自己都是這麼玩,其他NS卡帶一張300-450,還真是需要去選擇,有些怕買了不會去玩,當然啥風花雪月,塞爾達,奧賽德還是必須買的

  • 2 # 君媽辰寶

    不懂手遊,不玩遊戲,但是感覺往裡面充錢的真的想不明白,也不瞭解。尤其是結婚有孩子的都幾萬幾萬充,理解不了。

  • 3 # 遊戲君花狐妖

    這個你要看什麼東西了,往遊戲裡邊衝錢可能是這個遊戲我玩了很久剛好缺這一件準備畢業所以就氪金了(土豪朋友請忽略)。剛玩的遊戲我相信很多朋友不會第一時間無腦氪金吧。

    為什麼買一款產品,遊戲也好,生活用品也好會猶豫。因為猶豫永遠是人的本能,錢都不是隨便大風就吹來的。當然會略加思考優豫一會可能就買啦當然也不是百分百!

    提醒大家理性氪金,遊戲不是全部只是娛樂消遣的方式!

  • 4 # 莪_想伱

    手遊好比王者,我648進去能買面板,人家買面板厲害的厲害,弱雞的弱雞,技術能練,端遊648進去,人家6480,你照樣弱雞,你6480進去,人家64800,你還是弱雞

  • 5 # Gary945

    好在我已經從手遊裡脫身了。最近NS買遊戲上癮,但比起手遊真的花不了多少,一個月一個大作也才300多,骨折時候買更實惠,且買了永遠就是你的。手遊充一次就648,充完沒準分分鐘不玩了...

  • 6 # 山寨掃地僧

    很簡單,網路遊戲充錢就變強,而且是人跟人比,有大殺四方的快感,單機遊戲只是買了下來,不一定能通關的,打的怎樣也沒人知道。

  • 7 # 76LG

    真應景啊!有朋友充手遊充了兩萬多,這幾天我拉他來和我聯機使命召喚16,他說一個遊戲四百多太貴了,我就很無語

  • 8 # App小胖子

    這個問題需要分多方面來看,就比如你提到的手遊裡面氪金648毫不猶豫,但是遇到自己喜歡的三四百遊戲就猶豫不決,那可能他喜歡的那款遊戲還遠不如手遊帶來的樂趣更高,因為手遊現基本上都是屬於網遊,而一些三四百的遊戲很可能都是屬於單機版,一次性付費,通關後索然無味,而手遊呢?不斷的增加新內容,新面板,新忍者,新英雄等等,透過這些東西來刺激你消費,這也是為什麼原來很多一次性付費的手遊,現在都轉做了免費下載+內購付費的模式。

    單機遊戲可能後續會加入一些DLC,但這終究不如一些手遊裡的排行榜,每週的限時活動等內容更加有粘性,再加上本身一些單機遊戲是需要主機基礎的,比如你NS卡帶需要遊戲機,Steam買單機遊戲需要配置不錯的電腦,PS4和XBOX就不用多說了,同樣是需要一定的基礎裝置支援,而手遊就不需要太多要求,每個人隨身一部手機,隨時都能體驗遊戲,你總不能每天揹著一臺電腦到處玩單機吧?這也不太現實,所以,這也是手遊和主機遊戲使用場景上的區別。

    即便是想NS那樣的掌機有了一定的便攜性,但手機不離身是肯定的,而掌機你也不一定每天都帶著,再加上身邊玩家都在王者榮耀和和平精英組隊開黑,你拿個掌機自己玩自己的?這也不太合群,有時候,這些手遊遊戲的影響也在於周圍環境,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會被朋友給帶入坑了。

    遊戲氪金很常見,我原來也是不打算在手遊裡投入太多精力和金錢的,但當你真正遇到了自己喜歡的遊戲,你可能會打破這個想法,看到別人有新的忍者,我自己也想擁有,時間不夠?那就只能氪金,下個月又更新新的內容了,我覺得這個也不錯,那我就又需要花時間來攢金幣招募,而你買了三四百的單機遊戲,通關了就是通關了,而手遊就壓根沒有通關一說。

    其實不用太看重說為什麼手遊氪金那麼多,反而不買一些單機遊戲,這完全是每個玩家的喜好不同,想的太多反而會很累,何必呢。

  • 9 # 寂殤魘庸

    對於遊戲而言只是一種娛樂。如果自己非常想要那個東西的話,無論是648還是兩個648都會充值下去。而對於那種三四百猶猶豫豫的,那是因為他想要而又不太想要。就這麼說吧,我要了這三四百對我而言也不是說太貴,說我不要吧,但是我也好想要,所以說猶猶豫豫我到底該不該抽,或者說這三四百可不可以抽出這個東西,如果這次是這是一個大坑,那麼意思就是說這個遊戲公司挖了一個坑讓你跳。直接充值那種648元的那是必出的,是不會說超過那種金額他還不會出。抽獎活動是有一定性的機率的,也是要看臉的和那種必出的活動的話,大家都不會有太過多的猶豫。

  • 10 # 中少說遊戲

    這種還是得看個人情況吧!拿我自己來說,之前玩手遊《王者榮耀》的時候,喜歡某個面板或者英雄,會毫不猶豫的充錢購買,一方面這是自己的賬號,有面板或者英雄後玩起來可能體驗會更好一點,另一方面由於是手遊,玩起來也方便,隨時隨地都可以和好友開一局。而相對於PC遊戲來說,之前看上了比較火的《荒野大鏢客2》,steam上PC版終極版本原價399元人民幣,原本打算入手的,可看了一下需要的電腦配置要求,默默拿出了我珍藏多年的老酒,看著我這三四年前的老膝上型電腦,一杯酒下肚,果斷關閉了手機的支付寶。現在雖然有空也玩玩PC遊戲,也基本都是玩《英雄聯盟》了,看著自己幾年前在steam上花了160元買的《古墓麗影》,除了剛買時玩了一段時間,之後也就沒怎麼碰過了,也就讓它一直默默躺在電腦裡。

    上面是自己的一個情況,也能大概推出幾點原因:

    1.手遊比端遊玩起來更方便一點,手遊隨時隨地都可以玩,反觀端遊,就沒有那麼方便了。

    2. 手遊對手機配置要求不高,即使配置要求很高,這些年智慧機發展迅速,一年一款手機也不是問題,配置也跟得上。

    3.端遊遊戲買了之後,可能一開始玩的比較多,時間久了新鮮感過了,可能就不怎麼玩了,一直躺在電腦裡佔記憶體。

    總的來說,無論手遊還是端遊,買之前考慮清楚最好,以免買了之後一直不怎麼玩,浪費錢(土豪隨意哈),最後祝小夥伴們新年快樂,鼠年大吉哈!

  • 11 # 阿誠日記

    用心理學專業術語解釋就是心理賬戶理論。

    心理賬戶是芝加哥大學行為科學教授理查德·塞勒(Richard Thaler)提出的概念,塞勒於2017年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如果今天晚上你打算去聽一場音樂會,票價是200元,在你馬上要出發的時候,你發現你把最近買的價值200元的電話卡弄丟了。你是否還會去聽這場音樂會?實驗表明,大部分的回答者仍舊去聽。可是如果情況變一下,假設你昨天花了200元錢買了一張今天晚上音樂會門票。在你馬上要出發的時候,突然發現你把門票弄丟了。如果你想要聽音樂會,就必須再花200元錢買張門票,你是否還會去聽?結果卻是,大部分人回答說不去了。可仔細想一想,上面這兩個回答其實是自相矛盾的。不管丟的是電話卡還是音樂會門票,總之是丟失了價值200元的東西,從損失的金錢上看,並沒有區別。之所以出現上面兩種不同的結果,其原因就是大多數人的心理賬戶的問題。人們在腦海中,把電話卡和音樂會門票歸到了不同的賬戶中,所以丟失了電話卡不會影響音樂會所在的賬戶的預算和支出,大部分人仍舊選擇去聽音樂會。但是丟了的音樂會門票和後來需要再買的門票都被歸入了同一個賬戶,所以看上去就好像要花400元聽一場音樂會了。人們當然覺得這樣不划算了。

    如果你每個月收入1萬元,你肯定會在心裡默默地把這筆錢分為好多個區域去消費,比如:吃喝2000,買衣服1000等等。一旦這個月某一項超出了自己的預估,那你就會提醒自己在這一專案上的消費要節約,但是其他專案卻基本不會受到影響。

    就因為心理賬戶的影響,他們把手遊的心理賬戶擴充的非常的大,而把單機遊戲的心理賬戶縮的非常的小。所以就會出現手遊捨得充錢,單機遊戲要猶豫半天的現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俄羅斯20倍音速導彈和美國9倍音速反導,誰更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