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雷必相
-
2 # 河南白光
佘華《活著》這篇鉅著,不管人物刻畫,故事情節,時代背景的表現手法都是非常成功的,它的藝術價值非常高,藝術生命力長而盛,讀《話著》與作者同悲同痛同苦同喜同樂,它能使讀者融進故事裡,它也能使故事中的人物走出來,總之,《活著》是一部極-其成功的長篇小說。我給作者一百個贊!
-
3 # 王志良47
文學要寫得引人入勝,需要提煉,加工,濃縮,誇張。也許現實中真的沒有那麼多的偶然性和巧合,許多的災難會緊盯著一個人不放。所有的惡運都降臨在一個人身上。英國作家哈代寫的《黛絲》也是一部寫宿命的悲劇故事。看了讓人同情。但他沒有把個人的悲劇和社會的不公聯絡起來,也沒有對什麼人的行為進行嚴厲的批判。一切好象都是命運故意的在安排。《活著》似乎也是這樣一部小說。
-
4 # 流年80142417
鉅著談不上吧,只能說比嚴歌苓的那些小說略微好了一點點。單從小說本身也沒啥大的特點。對比嚴的小說就好一些了。嚴文筆更細膩,但只是從個體來思考問題。相比之下餘華更願意把主人公設定在群體之下,讓群體來反饋時代的特點。上下兩部一部政治史一部改革開放的思想史,都落墨但都淺嘗輒止。可能不敢寫的太深吧。嚴就相對自由些。當然這是另一個話題了。
電影《活著》是小說《活著》的再現。我覺得電影很成功,對人物的刻畫很深刻,演員表演很到位。家珍的四次哭,映像很深。
第一次哭:是富貴從部隊回來(富貴是被抓壯丁抓去的,家珍也不知道他還能不能回來),家珍看見富貴,木訥在那裡,不敢相信,直到富貴抱著家珍那一刻,家珍嚎啕大哭,在黎明的清晨把街坊都哭醒了。她這一次哭,我認為是喜極而泣,見到親人的高興,是從此有了依靠之哭!
第二次哭是:富貴教育她們的兒子而哭,對富貴說:這麼多年了都沒有抱怨什麼!這次哭是對社會和現實的無助(背景是實現共產主義所有人都在一起吃大鍋飯練鋼鐵時期)
第三次哭是:兒子的死,這一次哭不像與富貴重逢的哭一樣,這次是失去親人的哭!
第四次哭是:為女兒的死而哭,女兒生孩子大出血,醫院因為社會打走資派而把醫生給關起來,兒女沒有得到及時救治而死,這一次也是為親人而哭。是那麼的傷心。
每一次的哭都是無助的,痛徹心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