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狗嘴裡的象牙gdwy
-
2 # 小小竹排江中游
黃帝打著蚩尤的旗號收復了很多部落,蚩尤不是村長,蚩尤是眾多部落的首領。蚩尤後代有鄒、屠、黎、蚩、揚、姜姓,其中姜姓後代分化成姜、呂、齊、丁、壬、年、奇、枋、紹、駱、銘、青、易、尚、其、佐等等。
-
3 # 河東來
黃帝后裔的主流思想應該是發源於四川的道家文化,炎帝后裔的主流思想應該是發源於陝西的法家文化,蚩尤後裔的主流思想應該是發源于山東的儒家文化。
黃帝據說著有《道經》一書,是中華文明的起源,四川巴地還是道教的發源地。
秦始皇終身沒有立皇后,避免道家後宮的出現,實施了“焚(道)書坑儒(教)”,其實黃帝部族及其後裔一共建立了兩個宗教,儒教及道教,儒教政教合一的希望被炎帝后裔秦始皇破滅,而道教政教合一的希望被蚩尤後裔漢武帝破滅。
中國歷史上最徹底的農民起義應該是西漢王朝和明王朝,他們的信仰核心離不開其族群特點,劉邦打大仗之前一般都要祭祀蚩尤,以從自己的直系祖先獲得前進的力量。
而朱元璋直接將自己建立的王朝命名為“明”,更是與蚩尤九黎族群密切相關,在炎黃百姓聯盟戰勝蚩尤九黎部落之後,黃帝專門為蚩尤九黎部落及其後裔創造了一個專有名詞叫“民”,就是“琢瞎一支眼(以明確他的奴隸身份)”的意思,故此,很多上古的影視劇很難拍攝,也容易拍錯誤的原因是“民”們都是“獨眼龍”,所以造成從黃帝以來直到周公旦時期,事實上是中國的奴隸社會管理模式,周公旦當時創立了“明德慎罰”的政治制度,就是根據“德”(服從炎黃百姓聯盟國人貴族統治者)的要求,對那些忠心耿耿,身體素質好的奴隸網開一面,免除被琢瞎一支眼的刑罰,使其得見完全的“光明”,這就叫“明德慎罰”,實際上“大明王朝”就有尊奉“周公旦王朝”的意思在裡面,而不是《倚天屠龍記》描述的外來宗教發揮威力的橋段。
這種以“德”為最高追求的獲得自由民身份的新人直接解決了國“人”統治者的治理國家的需要,所以被稱之為“儒”,所以“儒”就一般寓意為寒門平民,“儒生”就是寒門平民中的讀書人,是儒家的領袖,而廣義的儒家,是分為四個組成部分的:文士“儒生”(如孔子、孟子、董子)、武士“刺客”或“俠客”(如專諸、要離、荊軻、墨子、郭解)、女士“婦孺”(如秦國趙姬、衛子夫、鉤弋夫人)、“小人之儒”(如劉邦、朱元璋、朱家、“長者”籍福)。
道家文化的特點是“母神信仰”,因為“萬物負陰而抱陽”;法家文化的特點是“父神信仰”,因為“君(母神)無為,法(父神)無不為”;儒家文化的特點是“長兄(如父)文化”,強調“後宮不得干政”,承認男性力量的絕對權威。
-
4 # 常行居士
一、蚩尤才是我們的祖先
“炎黃子孫”的概念來自周人的宣傳,而儒家把夏商周的領導全都說成是黃帝的子孫,欺騙了中國人兩千多年。
《史記》說堯舜禹三個帝王是禪讓關係,堯把王位讓給了舜,後來舜又把王位讓給了禹。
而《韓非子·說疑》記載:“舜逼堯,禹逼舜,湯放桀,武王伐紂;此四王者,人臣弒其君者也”。這段話就是告訴我們,根本不是禪讓,而是武力奪取政權。
《竹書紀年》更證明了所謂的“禪讓”純屬是周人和儒家編造的謊言。
由此可見,所謂的“禹伐三苗”實際上就是禹奪取舜的王位,舜的部族(有虞氏)就是三苗。
禹伐三苗的一個藉口就是說三苗亂用刑法(五刑),而《尚書》裡記載舜對皋陶說的話:“蠻夷猾夏,寇賊奸宄。汝作士,五刑有服”。舜把大禹的夏聯盟稱為“蠻夷猾夏、寇賊奸宄”,並告訴皋陶一定要對外來入侵者使用五刑。——這段話正對應了“禹伐三苗”的歷史事件。
也可以看出,歷史記載的“堯舜禹伐三苗”實際上是“堯和禹伐舜”。
“禹伐三苗”和“黃帝戰蚩尤”都屬於雅利安人對中原土著(蚩尤族)的入侵。“蚩尤”實際上就是“池牛”或“赤牛”,因為“尤”的古音就是“牛”。而“有虞氏”和“華胥氏”都是古阿爾泰語Ugus(牛)的音譯,所以“有虞氏(華胥氏)”就是牛族,就是蚩尤族,是漢族人的祖先。
二、黃帝從哪裡來?
歷史記載黃帝在有熊國居住過,所以叫“有熊氏”;也在軒轅之丘居住過,所以也叫“軒轅氏”。
先秦時期的“有熊”和秦漢時期的“烏孫”都是Usun的音譯,所以黃帝以前在有熊國(烏孫國)居住過。而先秦時期的“軒轅、獫狁、燻粥”和秦漢時期的“匈奴”都是Hunu的音譯,所以黃帝以前也在軒轅之丘(匈奴之地)居住過。——現在有些人總想在河南省尋找黃帝的故鄉,這件事根本行不通。
我們來看看烏孫國和匈奴之地在什麼地方:
烏孫國(有熊國)在中亞地區,黃帝是來自烏孫的東伊朗人(斯基泰人),雅利安人種,基因為R1a。
儒家把所有的中國人都說成是黃帝的子孫,這是一個欺騙了中國人兩千多年的彌天大謊。
商族是東夷集團中的鳥夷,東夷集團裡面有鳥圖騰和牛圖騰兩個主要部族。其中鳥圖騰的東夷人(鳥夷)是Q系基因的印第安人(和瑪雅人同族),牛圖騰的東夷人(有虞氏)就是漢族人的祖先(O系基因)。鳥圖騰部落和牛圖騰部落同屬蚩尤的部下,蚩尤戰敗後,東夷集團歸順了黃帝組成華夏聯盟(一部分南遷成為苗族),鳥圖騰部落建立商國,附屬於華夏聯盟(Ugar)。後來鳥圖騰的商部落背叛了華夏聯盟,並使華夏聯盟漸漸解體,這一時期對應了“商湯伐夏”的歷史事件。
商朝時期的祭祀殉葬與瑪雅人如出一轍,更證明了商族和瑪雅人同源,而且商族和瑪雅人都是女性掌權,商族墓葬都是女性墓葬比男性墓葬地位高,如婦好墓、倗國墓。
從婦好墓的遺骨來看,婦好不僅用人祭祀,而且還吃人(人頭有被煮過的跡象)。婦好是一個女巫,也是一個戰爭犯,這個女魔頭最後戰死沙場,被砍碎了,所以婦好墓里根本沒有婦好的遺骨。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黃帝族是雅利安人,商族是瑪雅人,只有蚩尤族有虞氏(華胥氏)才是漢族人的主要族源。
-
5 # 蜀北一
我們是炎黃子孫不假,但不能不承認這樣一個事實,那就是蚩尤,同樣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始祖之一。
中國有個詞語,叫做“黎民百姓”,這說的就是我們自己,而其中的“黎民”和“百姓”分別就是東夷的九黎和炎黃部落聯盟的一百多個部落。可見,我們華夏族,本就是由東夷和炎黃部落融合而來,作為東夷的首領,蚩尤同樣是我們的始祖。
在遠古時代,蚩尤被稱作是戰神,相傳蚩尤長相頗令人恐懼,他有三頭六臂八隻腳,因此古人習慣用蚩尤的畫像來驅魔辟邪。
蚩尤英勇善戰,逐鹿之戰中,黃帝請出天神相助,才最終將蚩尤擊敗,蚩尤戰敗後,大部分九黎人融入到炎黃部落聯盟中,少部分人向南遷移,成為後來的苗族等少數民族。因此,蚩尤的後裔,都會祭奠他們的首領,他們的先祖,當然了,當九黎人們融入到炎黃部落之後,隨著時間的推移,能夠記住自己出身的人,也是越來越少了。
縱觀蚩尤的一身,他犯了什麼錯嗎?沒有,錯就錯在他輸了而已,成王敗寇,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蚩尤是戰神,不是什麼罪無可恕之人,後人祭拜他,沒什麼毛病。
-
6 # 迷茫的大學生
首先簡單介紹一下蚩尤。蚩尤呢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上古時期九黎族的首領。這一部族崇尚武力,以青銅鍛造兵器,所向披靡逐漸成勢。蚩尤本人也驍勇善戰,在神話中被奉為兵主戰神。大約在五千年前,蚩尤部落與黃河中上游的炎黃部落發生了歷史上著名的涿鹿之戰,之後蚩尤戰死,其部族融入炎黃部族。後來,人們將炎帝、黃蚩尤共同定位華夏民族的人文初祖,蚩尤被尊為戰神。
這裡解釋一下,為什麼我們自稱炎黃子孫卻供奉一個被打敗的九黎族首領為戰神,四個原因。
其一,我們現代所理解的民族觀念和當時的部族觀念並不是一回事。現在的民族觀念是參照了斯大林的《馬克思主義和民族問題》的定義方法,斯大林對於民族的劃分定義是:共同的語言、地域、文化特點以及經濟生活。而當時的部族是基於共同血緣的氏族,範圍比民族小的多。因為當時沒有民族觀念,也就沒有了華夏族與外族的區別。
其二,華夏民族的概念遠遠遲於涿鹿之戰,概念形成時炎黃部族與九黎部族早就融為一體,並且華夏民族也是兩個部族融合的基礎上形成的。我們是炎黃子孫,但也並不妨礙我們是蚩尤子孫。這是最主要的原因。
其三,中國古代自古就是以文化區分,而不是以民族區分,只要認同中華文化不管你是哪裡血統就都是華人。蚩尤及其不足同樣是華夏文化的締造者。
其四,統治者的需要。統治者需要一個戰神形象以凝聚人們,而驍勇善戰的蚩尤則是最好的人選。因此在劉邦等歷代統治者的扶持下,蚩尤崇拜也就變得非常興盛。
-
7 # Fred200310810
嚴格地說,中國絕大多數漢人男子,在生物學意義上,不可能是黃帝后人。但如果你在生物學意義上是匈奴後人,則你可能是黃帝后人或與黃帝共祖。現在的漢族,是籠統的,是混有匈奴後人的,所以,“我們是炎黃子孫”的“我們”,到底指哪些?如果男性基因是O系列的,則極有可能是蚩尤後人或與蚩尤同祖。黃帝,是個騙子與殘忍的殺人犯。對傳承數萬年的中華文化,做過系統性破壞,然後杜撰,他是天下第一人,文字,醫藥,農業,牧業,都是他或他的屬下發明的。而考古事實與邏輯,告訴世人,這不可能。而黃帝為什麼要說謊呢?那是因為黃帝幹了最見不得人的勾當。炎黃子孫說,主要出自近代新文化運動。而當時由於人們的思想禁錮,滿清又透過編造二十四史,再次系統性破壞中華漢文化,所以,那些文化先驅一開始就根據錯誤文獻給搞錯了。歷史文獻,儘管有許多給故意搞錯誤了,但這些線索還是得以倖存保留下來了,漢高祖劉邦,祭奠蚩尤,再強調一遍,劉邦祭奠蚩尤。而正因為劉邦,與劉邦的漢朝,我們才是漢人。所以,蚩尤,劉邦,漢朝,漢人,這才是主線索。再有,孔子,不是漢人,有孔家後代基因檢測為證。所以,孔子,儒家,杜撰歷史,抹殺漢人祖先,然後,自己冒充漢人,是個陰謀。假如你是真正的漢人男子,骨子深處,必然討厭孔子,敵視黃帝。而如果你是後來改成漢人的人的後人,那麼,你可能就是黃帝后人,但是,你可能有做漢奸的潛質。漢人男子,要覺醒,不要再被殺祖仇人以及他們的後人,杜撰的假歷史,繼續矇騙下去了。
-
8 # 晚亭與落霞同暉
中國五千年的華夏文明就是從炎黃算起的。
婦孺皆知的啟蒙教材《三字經》中:自羲農,至黃帝,號三皇,稱上世。
這個農,指的是神農,也就是炎帝。是上古姜姓部落的首領,嘗百草,發明刀耕火種,是人文始祖之一。
黃帝,即軒轅氏,本姓公孫,即是三皇之一,也是五帝之首,初稱為中華人文初祖,因有土德之瑞,故稱黃帝。
當時共有三個部落,炎黃兩部落聯盟擊敗了另一部落蚩尤,構成了古華夏民族的主體,長期定居在古中原地區,一直繁衍生息。至今炎黃做為中華五千年文明的象徵,被載入世界文明的史冊。中國及海外華人被稱做"炎黃子孫"。
同為三大始祖的蚩尤,其部落一直在黃河下游地區。蚩尤戰敗被殺後,其部落一些人歸了炎黃,現漢姓中的鄒、屠、蚩等與之有關係。而另一部分人去了哪裡?
人類、考古專家認為,他們一路向南向西,成了古苗、古羌人。遍佈很廣,如今每年農曆五月十一,全國的蚩尤後裔都會聚集九黎城去祭拜祖先蚩尤,以示不忘根基。
1997年,山東汶上考古隊對其南旺鎮蚩尤冢進行發掘,冢中的石碑記載,這正是當年蚩尤的埋葬之地。從此遠在南方的苗族等,均會在蚩尤的忌日來此祭祀先祖,場面莊嚴。
幾千年前部落間的一場大戰,雖炎黃勝、蚩尤敗,但他們同為中華民族的始祖,都是值得後人紀念的。
回覆列表
你可能是炎黃子孫(其實也有可能不是),但現今中國很多民族民族並不是炎黃子孫。比如苗族,侗族,壯族的就認的蚩尤是他們的先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