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山寨農夫2020
-
2 # 鄉里鄉韻
首先肯定的是前景是有的,可以說是一片光明,這是在中國農村大變革下的必然結果,也是符合中國農村發展需求,似乎沒有人能夠質疑以後做種植大戶的前景是美好的。
但是就目前來講,確實葉存在著很多的問題,比如種植傳統的農作物收入低,種植經濟作物風險大,再加上目前很多的種植大戶流轉土地,並沒有統一的規劃和全盤的考慮,仍然是人家種植什麼,就種植什麼,有一個感念就是“跟著市場走”,殊不知,一家一戶的農民在種植過程當中從來就沒有考慮過勞動力的用工成本,但是一旦你是種植大戶就需要僱很多的勞動力,來支撐農業生產經營,這樣以來就必須有大量的用工投入,本來種植大戶的利潤就低,這樣一來不但沒有利潤,恐怕兩本收回來就不錯了。
還有就是一些不懂農業,憑著一腔熱情來農村創業,這樣憑著激情創業的種植大戶,對農業不瞭解,有的甚至一年四季都該種植什麼蔬菜就不知道,然後就高薪邀請一些農業專家做顧問,現場進行指導,但是他指導的是幹活的農民,而自己並沒有在生產的第一線,而僱的農民工,很少有常年或者多年來為你幹活,這樣一來技術就會架空,發展農業生產就很容易遇到尷尬的境地。
還有一種流轉土地做種植大戶,就是微量套取國家的補助資金,這些就是以發展某項產業為名,憑著某種的關係,然後申報國家專案,或者扶貧資金,這些往往都說流轉土地,無論是大棚還是其它的種植專案,都說曇花一現,這個專案結束了,發展的產業也就結束了,更談不上任何的發展。
要說有前景還是要靠自己,首先自己要熱愛農業,有一股幹事創業的激情和力量,做一個懂農業的行家,雖然沒有必要成為專家,但是對你將要發展的產業一定要做到了如指掌,自己能夠獨檔一面,其次就是要選中適合自己和當地發展的種植產業,不能跟著市場走,要走走市場的前面,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如果有條件可以從家庭農場、農業合作社田園綜合體來考慮未來的發展方向。
-
3 # 幸福翁
流轉土地做種植大戶前景不佳,主要問題是成本較高,以至種糧利潤難求。搞經濟作物免強可以維持。靠流轉土地解決我國長期糧食安全難度較大。對零星的山區地難以經營。土地撂荒的問題仍難解決。
-
4 # 使用者9541578363966
農業是實體經濟,要懂技術,會管理,還要具有抗風險能力。只有集約農業,規模農業才能獲得成功,任何單打獨鬥的個體經營方式不但賺不到錢,結果就是虧本失敗
-
5 # 三大紀律
建議:不簡單地做種植大戶,最好直接做“家庭農場”,國家會有配套的政策和資金支援。
家庭農場的要求也不太高:流轉或承包土地期在5年以上,面積達到50畝以上。種養結合的農場,土地流轉面積10畝以上,或相關產業投入在50萬元以上。
發展家庭農場,是國家政策鼓勵的,並制訂有發展規劃,而且配套有政策和資金支援措施,是一項長期的事業,值得參與。
-
6 # 無吳五
土地流轉,在以後的農業生產中,是一種趨勢。以後土地基本上都會有種植大戶來管理,耕種。但是這種情況的前景如何呢?下面就要分幾個方面來分析下。
第一,流轉的土地,是不是連成一片的。
對於種植大戶來說,土地連成一片是每個種植大戶都渴望的。這樣一來在種植,管理等方面是非常方面的,而且還會降低種植成本。
連城一片的土地更加容易流轉出去,在租金上面可能也會比較高。但是現在種植大戶都有自己的機械,這樣節約下來的成本。也能應對稍微比較高的租金。
第二,租金價格。
土地比較肥沃的土地,連成一片的土地。在租金上面會比較高。很大的程度上會影響到土地流轉的積極性。
如果比較肥沃的土地,在流轉後種植主糧。能掙到的錢是非常有限的。而且掙的錢也是辛苦錢。如果租金比較高,而且現在還沒有比較適合的農作物。就不建議去流轉,因為這樣一年下來,基本上就是白乾了。
第三,轉變種植方式,種植一些經濟價值比較高的農作物。
流轉土地,不同自己的土地。租金是一項必須要投入的成本。這就相當於種植成本增加了很多。但是現在主糧種植的純收益本來就是非常有限的,一畝地的純收入非常有限,都禁不起慢慢地算。
加上現在流轉土地的租金,我們必須要改變種植方式了。比如種植一些經濟價值比較高,產量比較高,而且比較合適本地區的經濟作物。這樣收入會增加很多。
第四,轉變管理方式,讓土地產生更大的效益。
轉變管理方式,說白了就往家庭農場的方面去發展。發展體驗式農業,體驗種植,體驗收穫,體驗整個種植,收購的過程。
這樣的參與式的農業,在未來是一種發展的趨勢。也能更大化的帶來收益。也是種糧大戶應該體驗,探索發展的方向。
流轉出來的土地能產生多大的效益,在管理,種植上面有很大的關係。在不種植主糧的時候,一定要避免跟風種植,看到什麼價格高就種植什麼,一年一個價格。可能當你種植的時候,價格就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流轉土地是趨勢,是未來農業發展的一個趨勢。還是比較有前景的。
-
7 # 老農說農機
前幾天我實地走訪了山東青島、梁山等地二十多個土地流轉後的種糧大戶,親眼看到了他們的耕作情況,這些種糧大戶少則幾百畝,多者上千畝。因現在農民種地成本增加,糧食價格偏低,很多農民外出打工收入較高,都願把土地流轉出去,成為種糧大戶己不再是難事。
這些種糧大戶除享受國家農機補貼後,都是投入巨資,購買了耕、種、管、收的先進農機具,正逐步實現全程全面農業機械化,相對來說,種糧大戶比單獨農戶的耕作費用節省了很多。種糧大戶的種子、化肥、農藥都是聯合成批到生產廠家進貨,比個人種地的成本又降了很多。
種糧大戶們所收穫的糧食,有的還深加工(比如烘乾後),聯合起來直接交給對口使用者,價格當然要比個人外賣的高多了。
種糧大戶們的前景看好。越來越多的國家政策在鼓勵他們發展壯大,如山東梁山的吳慶剛,由種糧大戶發展成農業合作社,多項經營,享受了很多的國家優惠政策。
-
8 # 使用者溫萬平
現在走到農村見到的土地有部分都給荒廢了,原因是中青年大部分都外出打工賺錢去了,農村留下來的大多是老弱病殘人員。南方的良田水稻田大部分只種一季,農科院的高階農技師天天在研究怎麼樣使水稻高產,農民因為種田不賺錢而棄種水稻二季。中央領導早就看到這種問題所在,及時出臺流轉土地問題,這樣一來土地荒廢棄種問題就很好解決了,讓這些土地留給有能力想種田的有識之士,把荒廢棄種的土地集中起來交給這些能人種殖。使這些土地重新換髮活力為廣大消費者提供新鮮安全食物。是一舉多得的好事情。
-
9 # 十一73977
馬雲透露,隨著電子商務的飽和和遍地生根,未來的機會在農村,在農村,在農村。
國家也給予三農政策的支援和空前的關注,包括土地三權分立促進了土地規模化自由流轉,技術培訓,農機補貼……等等,大規模種植戶迎來了行業的風口,此時入主大規模種植大戶確實是很好的時機。
但俗話說得好,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種植大戶也不是每個人都可以當,畢竟萬變不離其宗,從商業的角度,這還是得考慮經濟效益。至於如何運作,本人認為:
要多方面深入瞭解種植行業大環境的市場行情和政策導向,伴隨著社會翻天覆地的發展變化,以前種植果樹或者經濟林主要靠自然生長,現在各種營養素,生長激素,生物製劑,轉基因工程,能大大提高生長效率。但很多種植戶缺乏市場行情的情報,去年動不動則十幾元一斤的蘋果,天真的認為會繼續停留在價格的高地,都在大規模嫁接種植,結果現如今行情,陝西,山西運城蘋果主產區甚至賣到3毛一斤,農民種植大戶苦不堪言,說句不好聽的話,有合適的地方早就跳樓了。可見了解政府特別是農業部門釋出的相關大資料有多麼重要。
種植專案需要前期立項,市場潛力預測和風險評估,種植週期有長有短,老天陰晴不定,對於靠天吃飯的種植大戶來說,多方位羅列出影響種植專案的各個因素,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差異化,品牌貨,充分評估效益和風險,找出最佳的定位是成功的關鍵。
-
10 # 笨刨
土地流轉,土地規模經營,是未來農業發展的大趨勢,又將是一場“農業革命”。
在這場“土地革命”的大潮中,審時度勢,把握好機會,將會大有作為。
我不想亂說些口號式的“溼貨”,我舉下我農村老家村莊裡的例項。
我老家農村,地處“昌濰平原”(過去這麼稱呼)和魯中山區的交界地帶,屬於丘嶺地。
我們那個村莊的土地分為三類。
一類地,就是窪地。土質肥沃,水澆方便。
二類地,半窪半嶺,土質稍差,水澆條件不好。
三類地,甭說了,是地處山嶺偏遠的一些劣質土地。旱天旱死,雨來澇死的沙石薄地。純是“靠天吃飯”的地塊。
二零一四年,經人牽線,來了轉包土地的承包商,以每畝一千元的價格,包了大部分的窪地,也就是一類地。
當時,多數人私下議論,擔心承包人掙不到錢。
但是幾年下來,發現人家是掙錢的,並且,還掙到了大錢。
但是,承包人轉包過去的土地,並不是種植糧食作,而是建了冬暖大棚,種植蔬菜。
我們那個地方,距離聞名國內外的蔬菜大棚種植基地壽光,五十多公里,承包者本身在壽光就是大棚經營戶。
他們有著豐富的大棚種植技術、經驗和銷售渠道。並且後來據他們自己透露,在他們壽光當地轉包土地的話,價格高達二千多元一畝。
所以,他們掙了錢。
無獨有偶,也是在我們那個村裡,有個外出打工多年,攢了筆錢的本村村民,聽說種植桃樹,效益挺好,就和朋友以角畝五百元的價格,轉包了村裡三十畝二類地,建了桃園。
技術上,管理上,都搞得挺好,桃樹第二年就掛了果,第三年達到豐產。
然而,他們沒有掙到錢。
說起原因,問題就出在銷售上。
由於前期市場調查不仔細,結果就出現了桃樹豐產不豐收的局面。
去年秋天,桃子賣到兩三毛一斤,據說連本錢都換不回來。
我說這兩個例項的目的,意思是,想流轉土地,做承包大戶,一定要慎重。
至少要充分去調研市場,做到產前產後雙保障,否則,豐產不豐收,則會得不償失。
-
11 # 老時養羊經
包地大戶賺錢了風風光光,賠錢了被堵門追帳,賺錢了走路昂首挺胸,賠了錢出了門就四處帳望。
創業難呵!
大家多多體晾!
-
12 # 美印龍兵過師傅
可以肯定的說,規模種植是大勢所趨,國家支援,民心所向,也是很多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帶你看三農#
就在前不久,農業農村部就實施了家庭農場培育計劃有關情況舉行了新聞釋出會。主要遵循5個原則。
1.堅持以農戶為主體。發展多種型別的家庭農場。
2.堅持規模適度。標準就是以效益論英雄。能大則大,能小則小。
3.堅持市場為導向。在市場中發展壯大。
4.堅持因地制宜。各地要根據本地的資源稟賦,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的多模式,多元化來發展家庭農場。
5.堅持示範引領。要發揮典型的引領作用。總結各地經驗,向全國推廣。
所以,農民要適度的規模化種植,因地制宜,以效益為中心,不要片面的追求大規模,穩中求進。
向國外發達國家的大規模種植,目前還不適應我們的國情。畢竟我們的農民還沒有那麼大的實力,國家也不可能給你投入那麼多資金給你。
-
13 # 村野輝哥
現在農村流轉土地做種植大戶有不有前景,那要看這個種植大戶的素質和人力、資金的怎麼投入,打算種植什麼農作物或者什麼經濟作物,因為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一、農村流轉大面積土地做種植的大戶,自己要有足夠的資金投入,還要得到國家的大力扶持,不然的話,會有很多困難。如果你要大面積種植糧食作物,比如小麥、水稻、玉米等,你就得花一定的資金去購買大型犁田地機器、插秧機、收割機、無人機殺蟲等,雖然國家可以補貼一定的資金,但是自己還是要投入很多錢。
第二、大面積的種植,化肥、種子、農藥等需要投入不少的資金,要有這方面的心理思想準備。
第三、多學習種植、養殖方面的科學知識,不斷的摸索,吸取經驗,提升自己,不然會虧本,賺不到錢,因為現在農產品價格不是很理想,只能說是微薄利潤,如果不能豐收高產的話,就很難賺到錢。
第四、如果想種植藥材和其他經濟作物,就要不斷的學習種植的知識,懂得市場行情的變化,熟練操作電腦,做一個有素質的新農民。種植藥材和經濟作物的人工和資金投入也很大,需要好好考察市場。
第五、在農村流轉大面積田地的時候,1、要考慮田地的位置,是否偏遠,好不好管理;2;看看水利條件如何,再考慮種植什麼作物,或者養殖什麼;3、田地的交通條件要好,以便大型耕耘機器、收割機等進入田地,以及化肥、有機肥、糧食的運輸。
由於農村大量人口外出打工,很多田地荒蕪,如果有人流轉田地做種植養殖大戶,可以解決了田地荒蕪的問題,也可以減少從國外進口糧食,利國利民。
-
14 # 三農廣訊
近幾年,由於糧食價格持續走低,種植效益下降,很多農民都把土地流轉給其他村民,外出打工或者創業,所以土地流轉是一件非常普遍的現象。那麼目前想流轉土地做種植大戶,我個人有幾點看法,供您參考。第一,從投入角度看,做種植大戶的投入還是比較大的,需要有一定的經濟基礎做後盾。打個比方說,如果想流轉100畝土地,每畝流轉費用,在我們黑龍江綏稜本地最少每畝得450塊錢,這樣租地錢就得45000元,再加上種植生產性費用,一畝地種玉米最少得400元投放,種大豆也得300元費用,這樣加一起又得3、4萬元,一共費用就得80000-90000元之間,如果加上1分錢利息,正好是10萬塊錢。我說的是在自己有機械的情況下,如果沒有農機具,全部外僱機車,那還需要一筆費用。如果自己購置配套農機具,那費用就大了,至少得5萬元以上。由此看來投入還是比較大的,這一點要考慮好。第二,從種植利潤上看,大家可以看一下現在糧食價格,目前全國玉米平均價格在9毛5、6一斤,而我們黑龍江綏化這隻有8毛2、3一斤,流轉的土地種一畝玉米的收入也只有200元左右;大豆價格一斤1.64元,一畝地300斤左右,種植大豆不算補帖就是賠錢,算上生產者補貼一畝地能有150-200元的純收入。種植水稻能稍好一些,一畝地能純賺300元左右,但是水稻投入大,一畝地投放超過1000元。從種植效益上分析,種植100畝地,如果是玉米能賺2萬塊錢,如果是種大豆能賺1萬5到2萬塊,種植水稻能賺3萬塊錢。如果是一年一季,搭上人工,再加上10萬元左右的投入,只賺個2、3萬塊錢,大家說劃不划算呢?顯然沒多大意思。第三,要說流轉土地做種植大戶有沒有前途,上面的分析也已經有了答案,但是如果你有好的銷售途徑,種植一些經濟作物或許利潤能大一些,比如在我們這有種植粘甜玉米的,專門賣給當地一家加工廠,一畝地生產3300個玉米棒,每個0.4-0.5元,1320-1650元產值,去掉成本,一畝地能賺個400-500塊錢。如果種植常規作物前景並不看好。
-
15 # 春風夏雨種植人
土地流轉,集中規模化經營,這是中國農業發展的方向。
我們前期討論了未來農業怎麼發展,土地由誰來耕種的問題,大家都把希望寄託在將來實行規模化種植上。誰來開展規模化生產,那就是懂技術善經營的“高人”。中國農業發展不會容忍小農經營這種生產方式永久持續下去,農業要轉型,產業要實行規模化發展,這是農業發展的必由之路。必須把“386199”部隊徹底解放出來,讓婦女、孩子和老人竟想快樂,做自己該做的事情。
迴歸主題,流轉土地,做種植大戶。目前看不是讓人太樂觀。種植什麼,目前種糧食沒有什麼利潤可攥。糧食價格低,生產資料價格昂貴,包括你在農村僱個勞動力一天也需要付200元的工資,還要付每畝600元的流轉土地的費用(這是我們這個地方土地流轉費用),所以生產成本太高。更何況現在秸稈禁燒,農田更難播種,去除秸稈又會增加生產成本,……綜合種種問題流轉土地種植糧食,目前還是不合算。
如果流轉土地適度種植經濟作物,如發展塑膠大棚生產、像我們這裡規模化經營種植瓜萎、規模化種植葡萄等,利潤都很大,這是完全可行的。
流轉土地種植糧食作物,目前看發展前途很渺茫。要三思啊!
回覆列表
農業已經成為風口,很多資本開始佈局大規模土地流轉,希望透過規模種植分享農業紅利。這種想法很好,但實踐中現階段絕對不可行,可以說是死路一條。
先講個真實的案例。幾年前,一家大型涉農國企在我們東北集中流轉了數萬公頃土地實行大規模現代化種植,遭到農民強烈抵抗甚至暗地破壞,只一年時間便以徹底失敗告終。
應該說,將土地集中連片實現規模種植是現代農業的科學生產方式,也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前提,是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效益的必要手段,也一定是未來必然的趨勢和最終結果。現在,許多資本已經開始佈局大規模土地流轉。但大規模土地流轉這種方式在現階段完全不可行。其不可行性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第一,大規模土地流轉必然導致嚴重社會問題。
必須看到,在當今中國,土地仍然是絕大多數農民的主要經濟來源,是絕大多數農民最根本的生活保障。一家一戶的小農生產客觀上確實已經成為農業農村發展的制約和障礙,但另一個方面看,一家一戶的生產經營雖然效率低下,但也將許多農民鎖定在農業生產之中,透過農業生產使農民勞動價值得以實現,也緩解了就業壓力。對農民而言,失地就是失生,失地就是失業。大規模的土地流轉必然使大量農民從農業生產中釋放,導致大量閒民甚至流民,必然引發一系列嚴重社會問題。從國家總體利益角度看,大規模土地流轉弊遠大於利。
第二,大規模土地流轉必然對農民利益造成損害。
不能否認,大規模土地流轉在客觀上必然使農業整體效率提高,社會財富增加,而且,國家政策允許。農民透過地租形式實現收入,表面上也合情合理。但從較長時間週期看,農民難以分享農業整體效益增加的紅利,事實上造成與民爭利,對農民利益造成損害。在提高效率的同時難以兼顧公平,必然形成資本與農民之間的矛盾。當矛盾積累一定程度極易產生對抗,使矛盾升級。實踐中,這種情況已經發生,應該引起有關方面的關注和重視。
如何解決規模經營和農民利益之間的矛盾,實現效率和公平的兼顧呢?實踐中有兩個比較成功的經驗。
一是“農戶+合作社”新型農民合作組織形式。透過“農戶+合作社”新型農民合作組織實現土地集中連片規模經營,既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又讓農戶分享了增值利益,效率與公平得到統一。
二是農企合作,土地入股。農戶或者“農戶+合作社”新型農民合作組織以其土地與社會資本透過入股方式形成合作關係,使農民獲得資產性收益。這種方式兼顧了農民、集體和社會資本三者利益,使農民有更多的獲得感。
上述兩種方式在許多地方取得成功,代表了一種方向,值得推廣。
土地集中、規模經營是必然發展趨勢,從長期看,其實現的前提和基礎必須是農村產業興旺。土地集中的結果必然產生大量農業勞力剩餘,沒有產業興旺就難以吸納就業,矛盾和問題就不能根本解決。鄉村振興戰略五大目標中第一就是產業興旺,這是農業的根本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