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讓家庭更有愛
-
2 # 少年口才說
與孩子溝通,用親切的話語有利親子溝通,所以家長與孩子在一起交流時,可以多說一些孩子理解,或能理解到孩子心理的童言,這對於孩子與父母的相處來說是十分有好處的。下面分享2點和孩子溝通的技巧:1、注意孩子的反應與態度 現代父母由於工作忙碌,在和孩子說話時,常常會急著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指示,期望孩子乖乖照自己的話做,最好不要有意見。所以,往往沒有仔細地把孩子的話聽完,而孩子感覺與父母難以溝通,代溝必然越來越深。所以家長與孩子說話時的耐心很重要,不但要聽完孩子的講述,還要理解孩子所表達的意願。2、避免用負面意義的語氣 所謂的負面比如家長不要用“我命令你……”、“我警告你……”、“你最好趕快……”、“限你在五秒鐘內……”、“我數到一、二、三……否則……”、“你應該……”、“你真笨”、“你好環”、“你太讓我失望了”、“不可以……”等等帶有指揮、命令、警告、威脅、責備、謾罵、拒絕等負面意義的說話語氣。而且說的多了,孩子對此更是無所謂的態度,所以家長再說類似的話就沒有任何意義,還讓孩子感到厭惡。 以上就是和孩子溝通的兩個小技巧,良好的親子關係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溝通技巧能幫助您更好的和孩子進行溝通,更瞭解孩子。
-
3 # 慈脈商務服務
1、真誠的交流比—味誇誇其談重要
父母在認真的研究孩子,但還要分出精力與時間來面對工作壓力、人事關係、生活壓力等等。實孩子也在研究父母,而且年齡越小,就越無時無刻。孩子是世界上最通透的高等生物,他們純潔的眼睛完全可以正確判斷父母的想法做法。
孩子也是世界上最有智慧的高等生物,他們幼小的心靈完全清楚父母對自己做事的底線與規則,並懂得不斷的觸碰這些規則,企圖可以有所突破。
所以,放棄我們的一些言不由衷,放棄我們的一些誇誇其談,放棄我們的一些準則規則,摘下我們成人世界的“眼鏡”,認真的和孩子交流溝通,用真誠的心,用愛的耐心!
2、會換位思考
要將心比心,父母應該多站在孩子的立場去考慮事情,這有助於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讓彼此之間更貼近。
3、主動分享自己的感受
父母不但要做到認真聽孩子說話,還要主動分享自己的感受。當然,這不是要父母將自己的一切隱私完全暴露在孩子面前,何況有些事情是不能給孩子知道的。父母只要在適當的時間和場合,可可以主動和孩子分享公己的一些心情和感受,如今天你去了書店,看到一些喜歡的書籍,然後很高興,你就可以問孩子想不想去書店,或者問孩子喜歡什麼書之類。
溝通無時不在,溝通總在不經意間發生,無需過分刻意,只求順其自然最好。
4、要面帶微笑
當孩子願意說出自己的心事時,請您面帶微笑注意傾聽,這樣孩子才覺得父母對自己很關心、很重視。千萬不要邊做其他事邊聽孩子說話,那樣孩子今後可能就不願意和父母進行交流了。
在進行親子溝通的時候,我們往往把親子關係看得過於特殊,而忽略了這些常用的溝通方式。如果把親子關係看作相對獨立的2個個體之間的關係,而不是隸屬關係,用尊重、信任、理解的心態來對待孩子,那麼親子溝通的阻礙也就不復存在。
-
4 # 二弟悠閒小生活
其實所謂親子溝通,更多的是聆聽孩子的心聲,讓他談出自己的感受和所遭遇的問題,再給予指導和幫助。這是一個順延的過程,不能跳過任何一個環節。為了幫助爸爸媽媽更順利地開展育兒生活。
第一計:放低姿態,站在孩子的立場上思考問題
當我們高高在上時,自然會與孩子拉開一定的距離,溝通便無從談起。其實,孩子有他們眼中的世界,只有放低做父母的姿態,蹲下來和孩子站在同一個高度對話,我們才會找到許多曾經不解的答案。
筆者曾經聽一位媽媽聊起他淘氣的兒子,這個4歲的男孩似乎有著天生用不完的精力,連刷牙時也總是不停扭動身體,對著鏡子扮各種鬼臉。媽媽一再提醒他要好好刷牙但收效甚微,直到有一天,媽媽自己在刷牙的時候,突發奇想地蹲到了兒子的高度,來嘗試一下令兒子百玩不厭的動作,終於發現了其中的奧秘,原來,在兒子的高度看過去,鏡子略有凹凸不平,成像便有哈哈鏡的效果,這個發現讓媽媽都覺得很有趣,更別說對一切充滿好奇的兒子了。
唯有信任,才可能讓孩子願意把自己的心交給你。其實寶寶年齡越小,親子之間的信任度越高,小寶寶看到爸爸媽媽總會伸出手讓爸爸媽媽抱,這便是對於信任最好的詮釋。然而,隨著寶寶日益長大,親子之間的信任度卻可能呈下降趨勢。改變這一現狀的最好方法便是讓孩子感受到家長的尊重與關懷。父母要擴大與孩子的溝通範圍,除了學業,更要關心孩子的快樂與煩惱。
在這裡,推薦使用跨級培育法,即用超過其年齡段的一些內容,如用教育6歲孩子的態度去教育3歲的孩子,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在孩子創造力和模仿力非常活躍的時候,培養出良好的習慣,還可以讓孩子感到你對他是有信心的,從而可以提升親子之間的信任感。比如,可以帶著孩子走進廚房,做一些親子料理,讓他品嚐家務勞動的喜悅,或者有意識地給孩子佈置一個小任務,讓他去完成,考察他獨立能力的同時也可以很好地提升解決問題能力。在這樣的日積月累中,親子信任度也會得到提升。
第三計:尊重孩子,多給孩子選擇權
同時,當孩子遇到問題時,他也會知道,爸爸媽媽會像指路明燈似地幫助他,站在他身旁。一方面有來自父母的尊重和理解,另一方面,當自己犯錯誤時又能夠得到父母的指導和幫助,這種狀態對於孩子而言是很棒的,而當孩子有了積極的成長心態,親子溝通當然也會變得更為順暢。所以,不妨讓孩子做一些小的選擇,練習思考能力,學習對自己的決定負責,在生活中學習思考。比如吃飯、上幼兒園、過馬路,爸爸媽媽都可以和孩子討論對話,並讓其學會思考,千萬不要事事包辦。
第四計:觀察孩子的個性,發展其興趣特長
我們知道,讓孩子成為全能寶寶的可能性並不太大,所以要觀察其個性特點,讓孩子在幼兒時期儘量發揮其特長,抑制其一些不好的習慣。當爸爸媽媽瞭解了孩子的特質後,才不會盲目地施教。建議可以透過一些活動,如親子閱讀、親子游戲等引導其特長,從而弱化不好的習慣。
第五計:與孩子做朋友要控制尺度
從孩子的成長與情感需要出發考慮問題,與遷就、溺愛不同。當然,威信的建立是以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良好形象為基礎的,而不是靠威嚴來形成的。父母既要平等地對待孩子,使孩子樂於與父母玩耍、遊戲,又要建立起父母應有的威信。如果以10次親子溝通的過程來說,不妨和孩子做8次朋友,2次扮演長輩。始終要記得,我們和孩子可以是很要好的朋友,但還是要讓他了解我們家長的角色。爸爸媽媽應該在世俗的成功與快樂間找一個最好的平衡點,從某種程度上,孩子的未來是父母的選擇。
-
5 # 贏在起點月老師
第一種溝通:有效的聆聽比所謂的經驗重要;
孩子的成長中,父母最難做到的是“聆聽”,最容易犯錯誤的是“說教”。“說教”究其根源,源自父母的經驗。父母的經驗究竟重要不重要?重要!是因為關鍵時刻可以幫助孩子少走彎路,少遇挫折。不重要!是因為父母終究是無法阻擋孩子前進的道路,哪怕是荊棘密佈,父母也無法替代孩子的腳步。
所以,父母還是不要糾結於經驗值重要與否。關鍵在於,孩子聽否。願意聽的時候,經驗是無價之寶;不願意聽的時候,經驗就是嘮叨與無稽之談。
父母不妨放下自己的經驗,去認真的“聆聽”孩子。聽他們的想法,若行之有效,就鼓勵他們放手一搏,年少時,努力的過程、探索的過程遠遠比結果重要。
聽他們的想法,若幼稚經不起推敲,也不要急於糾正或者否定。有些路必須親自走了才知道是否行得通;有些錯誤也必須自己“埋單”後才會成長。
聽他們的想法,若本身就是錯誤的,不妨和孩子一起進行深度推敲。航行離不開燈塔,父母如果有燈塔的高度,還會發愁孩子這艘小船在汪洋裡迷失方向嗎?
第二種溝通:中肯的建議比無謂的誇獎重要;
越來越多的父母糾結於“賞識教育”,片面的理解為孩子只能誇,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卻忽略了“誇”的前提:要做到言之有物的誇獎而非泛泛的伸出大拇指;持續的誇獎鼓勵勝過一時心血來潮的表揚。
很多時候,孩子更需要我們的意見。但關鍵在於我們用什麼樣的方法來表達我們的建議。在孩子面前,儘量不要做專家。因為專家不是爸爸媽媽。孩子需要有著喜怒哀樂可以一起分享、分擔的父母,而不是永遠高高在上的指導、指揮。
第三種溝通:真誠的交流比一味誇誇其談重要
放棄我們的一些言不由衷,放棄我們的一些誇誇其談,放棄我們的一些準則規則,摘下我們成人世界的“眼鏡”,認真的和孩子交流溝通,用真誠的心,用愛的耐心!
有些交流不見得是語言,更多是肢體與心靈。一起出遊,一起淋雨,一起奔跑,一起擁有小秘密,都會讓孩子與父母越來越近;感覺孩子累了,就給他一個大大的擁抱,溫暖的懷抱,勝過千百遍的問:你累了吧,你怎麼了!
回覆列表
相信很多家長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候經常會感覺很累,就像是在對牛彈琴。
比如說老師佈置了作業寫日記:
孩子:我不知道寫什麼。
我:你想想這兩天發生了什麼事情?
孩子:都沒什麼好寫的。
我:前2天我們不是才出去遊玩的?
孩子:那有什麼好寫的!
我:沒關係,不好寫,你可以寫自己的真實想法嘛。
孩子:老師說只要寫三句就可以了!
我:你這隻有一句啊!
跟孩子交流,真心心累!
如何才能和孩子有效的進行溝通呢?
一、學會傾聽,要學會聽孩子訴說
二、多些鼓勵,少些批評
三、多一些陪伴。可以陪孩子一起做遊戲,一起讀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