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兵Bin

    昨晚看電影《愛麗絲夢遊仙境》,“瘋帽子”難過得說,如果父親還在的話,他一定聽父親的話,傳承父親的帽子事業。艾麗絲則在幫“瘋帽子”尋找、救助父親的過程中明白母親對於自己生命的意義,最終選擇放棄航海事業,按照母親的心願安心做一名小文員。電影傳達給觀眾很強的家庭觀念,家庭及親情的重要性。我們每個人都不是屬於自己,而是屬於這個家。當自己的觀念與父母產生衝突時怎麼辦呢,是委屈自己屈從於父母,還是要求父母向自己妥協,遵從自己的選擇?生活中經常出現這樣的兩極,從而導致家庭關係的緊張。其實我們忽視了它還有個中間地帶,那就是,我們可以設身處地的站在對方的角度去理解對方的想法,當對方感到你理解了他,他的內心會充滿感激,情緒也會得到釋放,他回報給你的也許是同樣的理解與支援。就像影片中艾麗絲對母親說,“媽媽,你簽字吧,雖然我很想當船長,但我更離不開您,媽媽,您才是我的全部。”是的,如果失去親人,一切的愛好和事業都將失去意義。但是不經歷鏡中那奇幻的旅程,未感受”瘋帽子”對家人那痛苦的思念,艾麗絲也不會有這樣深刻的領悟和體會。然而神奇的是,當艾麗絲表達出她對母親的愛和理解後,母親竟然放棄賣船,轉而支援她對航海的愛好,這就是人與人之間因理解而產生的良好的化學反應,愛會回報以愛,愛隨之流動起來了。

    生活中的我們也許會口口聲聲地說自己理解父母,雖然知道他們是為自己好,但仍常常忍不住地會和父母頂嘴,對父母發脾氣,讓父母生氣,傷心難過,歸根結底這樣的理解只是口號,停留在表面,我們沒有深入地理解父母,父母也感受不到我們的理解。似乎總要付出點代價、經歷點什麼波折才能真正地理解,故事多是這樣開啟的,成長總要歷經痛苦。但如果我們能借他人的故事自行療愈自己,人生就會少走很多彎路,當然對於故事要有悟性,否則一陣感慨之後,思想又被打回原形。這又回到開頭那三個字:深、深、深。

    共情:艾麗絲來到童話王國,得知”瘋帽子”因為看到小時候自己做的被父親扔了的一頂紙帽子,就堅信自己的家人一定還活著,但夥伴們都認為他神經錯亂,胡思亂想,以為艾麗絲來了能說服他接受現實。然而當”瘋帽子”抓住艾麗絲的手渴求她的認同時:“艾麗絲,我知道你是最相信的我的人了。”艾麗絲卻無奈地告訴他:“你父親在女王大戰那日已經死了,我幫不了你。”傷心的”瘋帽子”絕望地將艾麗絲推出門外。因為艾麗絲沒有切身地體會”瘋帽子”的情緒,沒有與”瘋帽子”在情感上產生共鳴。一個人在情緒上得不到積極的迴應,常常會變得氣極敗壞。為此,安撫一個人最好的辦法,就是先肯定他,認同他,讓他感受到心理上的支援。在工作中也一樣,我們反對同事觀點之前,是不是也應當先認同他一下,說一下他的觀點有哪方面的道理,再擺出自己的觀點,這樣大家在心理上能更好地接受,再進行下一步的討論就會變得非常順暢。

    開啟心結:當妹妹對姐姐說:“當年,我不該撒謊,我沒有承認是自己偷吃了點心,害你被母親誤解,害你撞頭,我錯了,姐姐請你原諒我好嗎?姐姐說:“這麼多年,我等的就是這句話。”多年的心結被開啟,姐妹二人相擁和解。自始至終,我都覺得對姐姐(紅色女王)恨不起來,我甚至覺得她是可憐的,她覺得沒有人愛她,命運對她不公平,心理極度不平衡,對這個世界充滿了仇恨,她要奪回屬於自己的東西。這種心理多麼熟悉,多像某些刑事案件的被告人,是的,這個社會確實存在不公平的現象,例如有些父母重男輕女,領導厚此薄彼等等,我們無法改變這種現象,但就整個世界來說,它還是溫暖的,遭受一次傷害,就否定一切,這是一種心理障礙。如果得不到修復,很可能形成反社會人格。

    影片中的紅色女王就是這樣,因為童年時期母親的偏心,她被妹妹冤枉,母親不分青紅皂白就怪罪於她,她一氣之下跑出家門,結果撞到一口大鐘,變成了大頭,失去了女人最在乎的美貌,從此脾氣變得暴躁,看誰都不順眼,認為自己是個沒人愛的可憐蟲,整個社會都欠她的,但越是這樣想,人就變得越刻薄,越不討人喜歡,終於在授冕之日遭眾人嘲笑丟了女王之位後,她暴發了,走向了邪惡。但我知道,她本來不想成為這樣,內心深處,她還是那個純真的小公主,所以她想啟動時間魔球回到過去,希望時間逆轉後,妹妹會承認:“是的,是我偷吃的。”這樣,她就不會被母親訓斥,不會跑出去被撞成大頭,不會成為一個胸中充滿仇恨的女魔頭,她還會是那個漂漂亮亮、無憂無慮的公主,然後順利地登上王位,過著正常的生活。這個故事非常值得二胎家庭的父母們反思自己平時對孩子們的教育。

    接納:不管過去發生了什麼,我們都回不去了,都要接納。當時間告誡艾麗絲,時間魔球不能借,宇宙秩序必須靠它來維護時,一心想救”瘋帽子”的艾麗絲顧不了那麼多,偷走時間魔球回到過去,起初她回到女王之戰那日,想救出”瘋帽子”的家人,卻失敗了,她無意中聽到了姐姐的故事,心想只要阻止姐姐撞頭,就不會有後面的戰爭,於是她又重起時間魔球,回到姐姐撞頭之日,但發現,不管她怎麼努力,姐姐仍然避免不了被撞的命運,她改變不了過去。而時間魔球因離了萬曆之鐘,宇宙也陷於混亂無序之中,岌岌可危。好在世界最後恢復了原樣,大家也在與時間的折騰中明白了很多道理。

    人在成長的過程中免不了犯錯,免不了遭受挫折,如果錯誤或者不幸已經築就,一味地痛苦追悔毫無意義,我們應當承認自己的錯誤,勇敢地面對自己的遭遇,即便是不幸,也可能成為成長的契機,過什麼樣的生活,成為什麼樣的人在於你自己的選擇。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接納他人的錯誤,這也是一種心懷。

    電影深層的含義是愛麗絲自我探索的過程,樹洞代表潛意識,毛毛蟲總問她:“who are you?”是為了讓她知道自己到底是誰,剛開始時她說她不是他們要找的那個愛麗絲,那時愛麗絲迷失了自己。紅女王代表了向她求婚的那個人的媽媽,或者她媽媽,或者是世俗,她不敢反抗。

    在仙境中她終於重新找回了自己,戰勝了炸脖龍,戰勝了紅女王,會到現實世界中拒絕了那個男的,知道她自己究竟想要什麼樣的生活,這是我們每個人一個自我成長的過程。

  • 2 # 全球搞笑的影片排行榜

    這部電影內涵很豐富,編劇是同一人,要結合2010年的第一部才能看懂很多情節。

    (因為沒有看過原著,我所有的觀點和想法都是基於這兩部改編電影所得,如理解有誤或錯誤之處還請指點。)

     

    電影的原型是一個童話故事,原版故事的受眾群體是8-11歲的兒童,要讀起那本書,兒童理解起來不會太難的。而看過這兩部電影之後,我覺得電影裡所表達的東西有許多,需要我們現在或將來給孩子們解釋許多問題,但是我在二刷電影的時候聽到了周圍的家長對孩子或成年人之間的對話,覺得有點擔心——缺乏童心的人去看童話電影可能會對電影產生很大的誤解。

    一、這是一部關於相信奇蹟和不可能的電影

          所有的孩子天生都是有好奇心的。孩子一開始都會有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愛麗絲總是做同一個夢,去到一個叫Wonderland的地方,遇到一些非常怪異的生物,當她告訴父親的時候,父親對於她這樣的想法並沒有像當時其他人那樣訓教或是覺得她瘋了,而是非常溫和地去開導和啟發,消除她內心的不安和恐懼。父親告訴過愛麗絲,有時早餐前他會相信六件不可能的事。而這些事物,我們都知道,構成了她夢境中的主要經歷。

          但是,即便是父親說過那樣的話,當愛麗絲真的進入到夢境中看到發生在自己眼前的一切,還是不敢相信的,而那份自我質疑和不堅定,由瘋帽子這個角色慢慢引導她發現真實的自我,這也就是第一部最後的高潮部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萬磁王發動他的異能時都要伴隨著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