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龍女5505
-
2 # 歷史的泡泡糖
安史之亂開始後,唐玄宗西逃成都,李家父子馬嵬坡兵變後鬧矛盾,李亨北上靈武登基安祿山家裡也沒閒著。
叛軍內部的齷蹉,也註定了命不長久,滅亡只是時間問題。
先是安祿山想廢長立幼捧他的小兒子安慶恩做皇帝,接著便是安慶緒擔心被廢,於是夥同李豬兒等暗殺了安祿山。
一代梟雄,竟死於家賊之手,此時離安史之亂爆發,僅僅兩年而已。
不過,安慶緒此舉倒是幫了唐肅宗一個大幫,唐軍抓住機會,迅速收復長安、洛陽,安慶緒逃往鄴城。
眼看著勝利在望,唐肅宗卻又犯起了多疑的毛病,他怕唐軍平叛的將領會變成下一個安祿山,於是他派個九個節度使去圍剿叛軍,卻不設立主帥。
結果,唐軍雖然號稱六十萬大軍,卻是各自為政,猶如一盤散沙。
叛軍史思明一見唐軍就這幅慫樣,馬上親率5萬精兵出戰。唐軍原本便軍心不穩,叛軍又來得猝不及防,結果六十萬唐軍被殺得丟盔卸甲,潰不成軍。
史思明殺退唐軍後,順手奪了洛陽城,然後殺了安慶緒,兵返范陽,自立為“大燕皇帝”。
唐軍大敗後,唐肅宗把兵敗之責的大鍋看準了郭子儀便扔過去,弄得郭子儀丟了兵權,只得閒居家中。
如此神操作,唐軍平叛自然屢屢失利。好在天意不絕李唐,公元761年,叛軍發生了一場內訌,史思明也走了安祿山的老路,死在了自己兒子史朝義手上。叛軍內部一直在作死,一直在內訌,為唐軍創造機會。
史思明死後,史朝義自立為帝。可史朝義的作戰水平可比他老爹差得太遠,再加上他的威望不夠,直接導致叛軍的戰鬥力一瀉千里。
這一次,唐軍總算抓住了這個難得的機會,展開一場對叛軍的大反撲。公元763年,走投無路的史朝義自縊身亡,持繼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亂這才終於畫上句號。
平定安史之亂中,曾四次向回紇借兵,其中有三次回紇直接與叛軍作戰,從實際效果來看。在破同羅、收兩京、平定史朝義殘部作戰中,回紇都有出色的表現。但不能就此認為回紇是主導戰局的決定力量。河曲之戰,僕固懷恩大義滅親,斬殺其次子;香積寺之戰,李嗣業挺身而出;昭覺寺之戰,馬磷單騎奮擊,這些都是扭轉局勢的重大因素。而朔方節度使郭子儀、僕固懷恩等人善於用兵,靈活排程,也使得回紇得以發揮快速突擊的長處。況且,相州之戰回紇也參與其中,結果依然是以大敗告終,回紇骨啜特勒、帝德等十五人也自相州奔回長安。
根據史書記載分析來看,回紇軍隊雖然有著較強的戰鬥力,但是並不能決定戰爭的勝負,回紇兵也不是平叛戰場上的主力。真正的主力還是大唐幾十萬部隊和郭子儀李嗣業、僕固懷恩父子、馬磷等軍事將領,即使不借助回紇兵,唐政府仍然有實力和能力鎮壓安史叛亂,借兵回紇加速了平定安史之亂的時間。
安史之亂雖然對唐朝造成了極大的傷害,但是之後唐朝政府仍然能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對全國具有控制力,在於這個政權執政合法性。
而在農業社會,這兩點可以聚化為一個東西,那就是穩定。
而安史之亂,卻是在唐朝中央政府基本沒有在「維持穩定」這個方面犯重大錯誤,社會發展極其良好,「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的情況下爆發的。
彼時,政府不僅開放文化、經濟、仕途等等渠道供資源流向社會,而且在中外交流中不斷給國家引入新的活力,這是開元盛世的兩大基礎——政府與社會和諧,中國和外國和諧。在這種多樣共存中,“穩定”被一種具有活力的方式保持著,以至於開元盛世成為中國人最嚮往的時代,合法性屬於唐朝政府。
而就在這樣的盛世中,安史之亂突然爆發了。
安史之亂主要禍及的地區是河北道、河南道以及兩京之間,然後叛軍來到了這些地方,更可怕的是,安史叛軍的主力還多為嗜殺成性的仇漢胡人,這些胡兵在這些最繁華最需要穩定的地方,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所以,安史之亂確實使唐朝遭到巨大破壞——尤其是打破了“穩定”。但問題在於,這筆賬老百姓會算在誰身上?背鍋的肯定不是唐朝,而是叛軍。
因而民心所向仍然是唐朝政府,而且李唐政府之前給百姓帶來過富強、輝煌,在百姓心中仍然有很好的群眾基礎,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
-
3 # 靜夜思160519196
唐帝國幅員遼闊,再加上當時民間尚武,異族入侵也無法長久立足。安史之亂爆發,唐帝國把邊防所有軍隊召回勤王,這些軍隊戰鬥力都非常強,畢竟歷朝歷代,邊軍戰力都很厲害。
-
4 # 大王愛酸菜
首先,答案是一定的,如果回屹不借兵,反而攻打唐朝,唐朝還是還能挺過去的,只不過代價比較大,結束叛亂的時間可能會更長一些,下面我就我的觀點進行分析。
一、回紇本身的原因和當時西域形式。
回紇和唐朝這時期的大多數邊疆民族生活一樣,過著遷移遊牧式的生活模式,而且回紇此時雖然對外宣稱已經建立了汗國,但是在其汗國內部的勢力仍然由部落組成,這就註定了他們的權利還達不到高度統一,並且在統治集團內部也分為了兩派。一派為長期仰慕唐朝中原文化,並且長期受唐朝政治文化影響,長期與唐朝進行和親的開明派。另一派為回紇原本的社會統治階層,以各部落首領為主長的原本貴族,這部分人無所謂唐朝文化,主要以經濟利益為追求,對唐朝沒有多大的文化認同。
證明我這個觀點存在的例子就是:回紇的紇牟羽可汗在其末年乘唐朝安史之亂後勢力減弱,正要出兵侵塞,但隨即被反動派宰相頓英賀誅殺。
這就說明即使回紇入侵唐朝,只會出動一部分軍隊,並且人數還不能過多而且回紇和吐蕃長期對立,並且回紇是因為搶了突厥的地盤,將突厥趕到了中亞,才建立的汗國,如果回紇此時大軍出兵,很有可能導致後院起火,根據地會被吐蕃和突厥入侵,畢竟世仇,打了好多年,有機會一個肯定會把一個往死里弄,最重要的是回紇汗國此時還處於漠北高原一帶,距離中原遙遠,他們大規模的出兵,後勤完全得不到有效保障,以入侵的姿態進入唐王朝,根本得不到必要的後勤補給,軍隊也待不了太長的時間,必然要返回,否則最後就被唐朝軍隊慢慢蠶食掉,所以最多出兵搶一些邊疆之地,並且劫掠一番,必然返回,不會對唐朝的軍隊造成太大的威脅。
二、唐朝的內部逐漸穩定情,軍事實力依然強大。
首先唐朝借回紇的軍隊,並不是自己本身的軍隊不足以應對叛軍,而是唐朝的戰爭就自有徵調周邊民族軍隊作戰的先例,在此次的安史之亂中,除了回紇,其它周邊部族參加。據《資治通鑑》描述所言:“上雖用朔方之眾,欲借兵於外夷以張軍勢,以幽王守禮之子承……”。
與此同時,由於唐玄宗的問題,肅宗在群臣的推薦下上位,這時候國家領導人已經確立,對上叛軍也不像初期的一盤散沙,有了正統的名義,叛軍已經失去了他們起兵的大義支撐,在民族大義和正統這方面完全失去了對抗,而且唐朝當時的國運還沒有結束,百姓和上層還是以唐朝作為國家正統,軍隊和士氣以及後勤補充能完全得到補充與支援。
反觀叛軍這時候,起義的名義和目的此時沒有得到完全的明確,就只是一時的叛亂目標,所作所為得不到民眾認可,完全破壞了自己的後勤保障和軍隊補充來源,敗亡只是時間的問題,唐朝的平亂一定會隨著時間結束,對唐王朝的戰鬥力雖有削弱,但是並不是回紇一個邊疆民族可以穩贏的。
結合上面的觀點,所以我認為回紇不借兵,攻打唐朝,唐朝還是能夠挺過去的。
回覆列表
如果回紇起兵攻打唐朝,唐朝憑強大軍事實力和猛將忠臣的忠心輔助也能挺過去,雖不能殲滅回紇,但也能擊敗回紇的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