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敬忠瑜新媒體博主

    民間藝術需要一個表現的載體(西畫:油畫、素描、水彩、水粉畫;國畫:山水、花鳥、人物畫等)表現形式展現出來,就可以進入美術館了。

  • 2 # 靜若心絃

    民間藝術是傳統藝術的瑰寶,由於技術大部份在民間流傳,沒有得到大力普及,很有必要經過美術館這一平臺,將剪紙、麵塑、臉譜、雕刻、扎染、木板年畫、京劇繪畫等這些傳統藝術推向公共教育體系;讓手藝人得到更好的傳承、有很多獨家技藝,若得不到好的維護,經過時間推移會慢慢失傳、所以應把民間藝術推向中小學生動手活動中,讓更多孩子知道民間藝術,瞭解民間藝術。

    美術館可以定期舉辦;民間藝術講座,民間藝術交流活動,民間藝術品拍賣等,大力推進民間藝術文化發展,讓民族瑰寶得到更好更快的發展。

  • 3 # 翰墨千秋網

    民間藝術形式多樣,應該從多角度,全面立體地推廣發揚,有很多傳統民間藝術形式已瀕臨失傳。目前我們大多數人對於興趣愛好的認識,包括對孩子興趣培養上,都還挺留在繪畫、古箏、舞蹈等眾所周知的專案上,而像腰鼓、高蹺、木工(木匠)、等傳統專案更多的是遺忘、無知。所以,應該全面地推廣宣傳小眾專案。

  • 4 # 夏文才753

    要融入美術公教裡面必須有一套非常成熟的教育可行性,放在現實生活中有著一定的作用與可用性,不然學者們不會學無用美術,誤人子弟。

    達到這些條件了才會大面積採納民間藝術融入美術公教中。

  • 5 # 賣手藝的小哥

    民間藝術是民間形式形成的藝術群體組織,並不是專科培養起來得,是老百姓智慧的結晶,好多民間藝術舉步維艱,國家也在保護這些傳統工藝,但是隨著科技的進步,越來越多的民間手工藝得不到傳承,更不要進入美術館公教了,

  • 6 # 儉養齋

    民間藝術品存在於民間,體現底層民眾的喜好和地域風情,低廉的價格老百姓也消費得起。好的民間藝術品一定會登堂入室,進入美術館的大雅之堂,且身價倍增,無需刻意"融入"。街頭巷尾的特色小吃就應該存在於老百姓身邊,民間藝術品價值在民間。

  • 7 # 金化石

    要求美術館放下“高貴”的身軀,給民間藝術更多的展示空間,讓世人更多瞭解,尤其搞藝術創作的能從中汲取更多的營養,讓民間藝術發揮出瑰麗耀眼的光彩!

  • 8 # 宏時7

    老師好!這個話題值得國人深思!目前,民間藝術的多元化,地方性,大多數以當地文化為基礎,如果在學校和教育方面有很大的侷限性,極難相溶......。但在美術館的海溶性正好對口,恰恰可以彌補其不足,透過多元化的推廣手段!如:透過展覽,導說,論壇等,循序漸進地推動地方民間藝術的普及和傳承。2:這樣,首先對本土民間藝術的傳丞故事化擴大了!更能溶入到全國藝術之海,有規劃,又有多元化!並切對民間藝人的地方性,精神生活擴大到整個藝術海洋,把地方民間藝術的傳丞在全國片地開花

  • 9 # 丁香的水彩畫

    謝謝邀請。中國文明源遠流長,民間藝術形式多種多樣,幾乎全國各地都有自己絕活。譬如唐山皮影戲,武強縣的年畫,曲陽縣的石雕藝術,再比如四大名繡湘繡、蘇繡、蜀繡、粵繡,還有各地民族民間刺繡中有代表性的包括苗繡、土族刺繡、滿族枕頂繡(繡於枕頭兩端)、湖北挑花和陝西、山西、河南民間手繡。中國傳統的民間印染有扎染、蠟染、藍印花布和彩印花布。河南淮陽的「泥泥狗」、北京的麵人湯、麵人郎的作品等;納模玩具如泥餑餑、泥玩具中的耍貨「阿福」、鳳翔泥塑、北京兔兒爺、中秋月餅、巧果、糖人等都是典型的塑作類民間藝術。一些民間臉譜和器物採用紙漿拍塑而成,而玻璃類、糖人等則採用吹塑方法,趁熱邊吹邊塑形,也屬於塑作類藝術……等等還有很多,不一一列舉。其實現在各個博物館,美術館,或是民俗文化館等,都會定期或不定期的開展民間藝術展,展館通常會邀請民間藝術家現場展示,剪紙啊,拓印啊,織布啊,捏泥人,等等,觀眾可以動手製作。每次參觀人數眾多,大家都很喜歡。唯一不足之處就是時間短,活動少。因此,美術館,博物館完全可以開闢這些民間藝術,做一些常設展覽,和觀眾互動,既普及了教育,又宣傳了國粹,一舉兩得。

  • 10 # 美術教育家

    民間藝術根據感知方式可分為兩類,民間音樂和民間美術統稱民間藝術,單從民間美術來講種類很多包括1.富於鄉土氣息和喜慶色彩的年畫。(尤其天津,蘇州,山東,河南以及四川等地盛產年畫)2.剪紙,這個大家應該是經常看到的,2009年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3.蠟染,就染在布上那種,我國有三大印花技藝,其中貴州,雲南擅長蠟染,並且美觀。4.刺繡(十字繡)。5.編織。6.泥塑,其代表人物是天津的張長林。7.皮影戲,抗戰電影裡有時候會看到。8.栓娃石,就是炕頭上栓娃的物件,用於避免幼兒翻下床的藝術。其實整體上看我國的美術與西洋美術無差別,技術上都不分高低,如何實施公教?其實我覺得有幾個因素,是否有一套系統完整的教學方法,是否可行? 如何讓更多的學習者對民間美術產生興趣?怎麼樣才能讓學習者在學習民間藝術中樹立正確的情感體驗和價值觀?

  • 11 # 有關藝術那些事兒

    提問者寫到的是如何融入美術館公教,其實現在面臨的現實情況是多數美術館公教自己就做的很一般。且形式多為手工製作,家長帶孩子參與。或者由館方帶領參觀,主體也是孩子和家長。

    融入美術館公公教,首先我認為是相關民俗非遺類的展覽要列入日程。將動手的內容加入進去,將展覽中互動感增強。才有可能延伸更多的公教內容。

  • 12 # 靜怡軒工作室

    民間藝術,時至今日已然流失了很多,基於各種原因吧,如果要將民間藝術融入到美術館公教個人覺得關鍵還是在於國家文化領域的重視以及地方政府的正確引導。而這項工作本身說起來輕鬆,真正執行起來一定是有難度的。總的來說還是要看地方重視程度以及發展規劃,而單靠個人力量去傳承和發展是有相當大的難度的。

    可以透過一些公益組織進行宣傳和保護,可能會更好執行和推進。

  • 13 # 曾憲全110401818

    謝宏時先生邀請,民間藝術是中國文化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古老的民間藝術包括民間刺繡,民間皮影,民間印染,民間剪紙,民間木雕石雕,及民俗民風的傳統服飾,山歌,雜耍等。其實把民間藝術融於美術等文化事業,在改革開放的初期就己經提上文化工作議程,記得三十年前,我在縣文化舘從事美術工作時,就己經做了大量工作,走訪了幾十個鄉鎮村莊,並收集上千計的民間工藝品,組織縣市省級的民間工藝品大展,效果非常好。

    把民間藝術融於美術舘,發揚光大,需要的是省市級以上文化事業的大才支援,民間藝術的持藝者分散,都是些業餘愛好,把他們組織在一起需要一定的資金支助,讓他們的手藝形成規模,才能發揮作用,如中國的某些特色縣,竹編縣,農民畫縣,剪紙之鄉,刺誘等都是規模性的縣級民間藝術,創造出出口換匯的巨大經濟效益。

    民間藝術需要有高素質的文化領導者,我們通常說,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文化事業需要能長期坐鎮的領導者,今天這個領導來指點—下,明夭那個領導來批評—下,或者只看眼前利益,無異於殺雞取卵。

    任何事業都離不開組織者,宣傳者,更重要的是民間藝術也是要經濟來支撐,民以食為天,如果有組織的分工,有計劃的發展,能按時領到經濟報籌,組織民間藝人發展民間工藝,發揮民間工藝事業不是難事。

  • 14 # 何一飛步雲樓主

    謝謝謝謝,中國傳統的手工藝當然以傳統文化為基礎,近年來我國經濟建設發展迅速,突飛猛進,民間藝術品也受到了越來越多的人們廣泛的喜愛,有一批傳統文化藝術被譽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剪紙藝術、戲劇表演、刺繡工藝等等民俗工藝,其中剪紙藝術家伏兆娥女士代表寧夏回族自治區參加了深圳文博會國家級的活動,作品廣為流傳……

  • 15 # 寫真娘

    2018年8月,煙臺十中暑期社會實踐活動走進煙臺美術博物館。

    目前,傳統手工藝在學校的傳承和教育有很大侷限性,而美術館的包容性恰恰可以彌補其不足,透過展覽、導覽、講座、論壇、工作坊、觀影等多元化的教育推廣手段,輔助觀眾更好地瞭解傳統工藝的精髓,循序漸進地推動傳統手工藝的普及和傳承。

    傳統手工藝以傳統文化為基礎,門類繁多,有很強的地域性。煙臺美術博物館著眼於當下,就地取材,首先對本土傳統手工藝進行了研究和梳理,將一些保留較完整、在國內外頗有影響力、推廣性和操作性強的傳統工藝專案納入教學範疇。透過尋訪傳承人、舉辦展覽、成立工作坊、 邀請名家進駐美術館以及梳理研究等一系列方式,與美術館的觀眾互動,並使之成為當地傳統手工藝傳承的重要一環。

    膠東地區擁有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包含了剪紙、戲曲、麵塑、竹編、刺繡等民俗工藝。其中的窗花剪紙具有原生態文化遺產的獨特魅力,品類豐富、風格突出、故事性強,在當地廣為流傳,傳承狀況良好,能夠反映出膠東民間剪紙完整的體系。煙臺美術博物館首先對膠東地區窗花剪紙的生存狀態、創作面貌、元素符號、題材風格、地域特色、品種應用等內容做了深入研究,並派調研組在民間尋找非遺傳承人和身懷絕技的民間藝人,透過提取他們各具代表性的元素,製作出60多幅題材各異的窗花剪紙。專案成熟後,煙臺美術博物館在2017年1月舉辦了“大美民間——膠東民間窗花剪紙藝術作品展”。除了展示作品和相關文獻,還搭建傳統民居、展示活態實景、製作專題影片、出版相關書籍等內容,並配合展覽實施7場公共教育活動。比如針對廣大市民及民藝愛好者的“美博大講堂——《中國傳統剪紙藝術講座》”,藝術家和策展人導覽活動,“藝術影院——《美在人間永不朽》觀影活動”等。此外,還有針對青少年的“兒童創意坊——窗花剪紙總動員”“小記者寒假期間跟專家學剪紙,零距離體驗‘大美民間’”,以及特別活動“流動美術館——進社群、學校與部隊”“志願者惠風行動——剪紙展進福利院”。2018年1月至5月底,煙臺美術博物館還在延邊、深圳和南京等具有深厚傳統文化底蘊的城市開展“大美民間”巡展活動。透過展覽及相關公共教育活動的開展,讓大眾重新認識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必要性,增加責任感。

    工作坊是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煙臺美術博物館公共教育部針對非遺傳承下設“兒童創意坊”“青少年創意坊”“民間手藝坊”“扎染工作坊”,邀請館內專業教師和駐館藝術家,定期開展傳統手工活動,包含編織、布藝、臉譜、麵塑、剪紙、雕刻、扎染等主題,在普通大眾尤其是少年兒童中普及非遺知識。比如,2017年3月至4月,煙臺美術博物館公教部“民間手藝坊”於每週六、日開展為期兩個月的“手藝活兒課堂”之“中國結”尋跡活動。邀請傳統手工藝專家賈競梅為大眾講解中國結的傳統文化價值和內涵,並演示怎樣繞繩、打結、打穗,形成中國結。市民透過動手學習編織,體驗巧編的快樂。2018年2月9日,煙臺美術博物館主辦開年大展“梨園芳華——一場京劇藝術展”,展出了圍繞京劇主題最具膠東地域特色的民間藝術表現形式——剪紙、麵塑、木板年畫及京劇繪畫、服飾、兵器、臉譜、道具、文獻史料等內容。配合展覽,“青少年創意坊”舉辦了“京劇臉譜總動員——手繪臉譜”“京劇藝術進校園——京劇展演”等活動,傳播經典國粹藝術。

    一直以來,傳統手工藝保留著“師徒相傳”的教育方式,如果能把身懷絕技的民間手工藝人、名師及代表性傳承人納入美術館公共教育體系中,可以充分發揮他們在傳承傳統手工技藝方面的優勢。2016年1月,煙臺美術博物館創新和拓展公共文化服務模式,在全國美術館行業內首次推出“駐館藝術家”計劃。邀請那些長期駐紮在美術館的藝術家,定期在美術館進行創作和研究,並參與美術館舉辦的相關活動,擔任“工作坊”的主講教師。迄今為止,共特聘4位擁有非遺傳承人資質的藝術家,涉及剪紙、麵塑、編織等領域,方便廣大市民和傳統手工藝愛好者到館內交流、學習。

    煙臺美術博物館還針對美術理論研究工作開展了專案,對煙臺美術界以及煙臺籍著名藝術家群體進行口述實錄,其中包括對傳統手工藝代表性傳承人的採訪。如2016年9月,“口述:尋訪煙臺的美術記憶”小組訪問了國家一級美術師、剪紙非遺傳承人曲青棠先生。他根據自己畢生創作的剪紙專著《藝海拾貝》,就其藝術創作生涯、膠東剪紙收藏、民間剪紙藝人現狀等問題進行了交流。

    美術館作為傳統手工藝重要的互動平臺,在傳承人與普通大眾之間搭建起一座傳承與創新的橋樑,可以有效啟用傳統手工藝的發展活力,使其在當代社會重新煥發生機,更好地融入現代生活,服務於大眾。

  • 16 # 小魚苗Lilian趣味繪畫

    民間傳統藝術是中國藝術的寶藏,但是在校園教育當中確實有一定的侷限性,這時候美術館就展現除了它的包容性,美術館透過展覽、導覽、講座、論壇、工作坊、觀影等多元化的教育推廣手段,讓觀眾更加容易瞭解中國民間傳統藝術。

    中國民間傳統手工藝以傳統文化為基礎,門類繁多,有很強的地域性。博物館應著眼於當下,就地取材,首先對本土傳統手工藝進行了研究和梳理,將一些保留較完整、在國內外頗有影響力、推廣性和操作性強的傳統工藝專案納入教學範疇。透過尋訪傳承人、舉辦展覽、成立工作坊、 邀請名家進駐美術館以及梳理研究等一系列方式,與美術館的觀眾互動,並使之成為當地傳統手工藝傳承的重要一環。

    工作坊是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美術博物館可以針對非遺傳承下設“兒童創意坊”“青少年創意坊”“民間手藝坊”“扎染工作坊”,邀請館內專業教師和駐館藝術家,定期開展傳統手工活動,包含編織、布藝、臉譜、麵塑、剪紙、雕刻、扎染等主題,在普通大眾尤其是少年兒童中普及非遺知識。

    一直以來,傳統手工藝保留著“師徒相傳”的教育方式,如果能把身懷絕技的民間手工藝人、名師及代表性傳承人納入美術館公共教育體系中,可以充分發揮他們在傳承傳統手工技藝方面的優勢。美術博物館可以邀請那些長期駐紮在美術館的藝術家,定期在美術館進行創作和研究,並參與美術館舉辦的相關活動,擔任“工作坊”的主講教師。

    美術館作為傳統手工藝重要的互動平臺,在傳承人與普通大眾之間搭建起一座傳承與創新的橋樑,可以有效啟用傳統手工藝的發展活力,使其在當代社會重新煥發生機,更好地融入現代生活,服務於大眾。

  • 17 # 京恩收藏

    民間傳統藝術是中國藝術的寶藏,但是在校園教育當中確實有一定的侷限性,這時候美術館就展現除了它的包容性,美術館透過展覽、導覽、講座、論壇、工作坊、觀影等多元化的教育推廣手段,讓觀眾更加容易瞭解中國民間傳統藝術。

    目前,傳統手工藝在學校的傳承和教育有很大侷限性,而美術館的包容性恰恰可以彌補其不足,透過展覽、導覽、講座、論壇、工作坊、觀影等多元化的教育推廣手段,輔助觀眾更好地瞭解傳統工藝的精髓,循序漸進地推動傳統手工藝的普及和傳承。

    傳統手工藝以傳統文化為基礎,門類繁多,有很強的地域性。煙臺美術博物館著眼於當下,就地取材,首先對本土傳統手工藝進行了研究和梳理,將一些保留較完整、在國內外頗有影響力、推廣性和操作性強的傳統工藝專案納入教學範疇。透過尋訪傳承人、舉辦展覽、成立工作坊、 邀請名家進駐美術館以及梳理研究等一系列方式,與美術館的觀眾互動,並使之成為當地傳統手工藝傳承的重要一環

    膠東地區擁有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包含了剪紙、戲曲、麵塑、竹編、刺繡等民俗工藝。其中的窗花剪紙具有原生態文化遺產的獨特魅力,品類豐富、風格突出、故事性強,在當地廣為流傳,傳承狀況良好,能夠反映出膠東民間剪紙完整的體系。煙臺美術博物館首先對膠東地區窗花剪紙的生存狀態、創作面貌、元素符號、題材風格、地域特色、品種應用等內容做了深入研究,並派調研組在民間尋找非遺傳承人和身懷絕技的民間藝人,透過提取他們各具代表性的元素,製作出60多幅題材各異的窗花剪紙。專案成熟後,煙臺美術博物館在2017年1月舉辦了“大美民間——膠東民間窗花剪紙藝術作品展”。除了展示作品和相關文獻,還搭建傳統民居、展示活態實景、製作專題影片、出版相關書籍等內容,並配合展覽實施7場公共教育活動。比如針對廣大市民及民藝愛好者的“美博大講堂——《中國傳統剪紙藝術講座》”,藝術家和策展人導覽活動,“藝術影院——《美在人間永不朽》觀影活動”等。此外,還有針對青少年的“兒童創意坊——窗花剪紙總動員”“小記者寒假期間跟專家學剪紙,零距離體驗‘大美民間’”,以及特別活動“流動美術館——進社群、學校與部隊”“志願者惠風行動——剪紙展進福利院”。2018年1月至5月底,煙臺美術博物館還在延邊、深圳和南京等具有深厚傳統文化底蘊的城市開展“大美民間”巡展活動。透過展覽及相關公共教育活動的開展,讓大眾重新認識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必要性,增加責任感。

    工作坊是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煙臺美術博物館公共教育部針對非遺傳承下設“兒童創意坊”“青少年創意坊”“民間手藝坊”“扎染工作坊”,邀請館內專業教師和駐館藝術家,定期開展傳統手工活動,包含編織、布藝、臉譜、麵塑、剪紙、雕刻、扎染等主題,在普通大眾尤其是少年兒童中普及非遺知識。比如,2017年3月至4月,煙臺美術博物館公教部“民間手藝坊”於每週六、日開展為期兩個月的“手藝活兒課堂”之“中國結”尋跡活動。邀請傳統手工藝專家賈競梅為大眾講解中國結的傳統文化價值和內涵,並演示怎樣繞繩、打結、打穗,形成中國結。市民透過動手學習編織,體驗巧編的快樂。2018年2月9日,煙臺美術博物館主辦開年大展“梨園芳華——一場京劇藝術展”,展出了圍繞京劇主題最具膠東地域特色的民間藝術表現形式——剪紙、麵塑、木板年畫及京劇繪畫、服飾、兵器、臉譜、道具、文獻史料等內容。配合展覽,“青少年創意坊”舉辦了“京劇臉譜總動員——手繪臉譜”“京劇藝術進校園——京劇展演”等活動,傳播經典國粹藝術。

    一直以來,傳統手工藝保留著“師徒相傳”的教育方式,如果能把身懷絕技的民間手工藝人、名師及代表性傳承人納入美術館公共教育體系中,可以充分發揮他們在傳承傳統手工技藝方面的優勢。2016年1月,煙臺美術博物館創新和拓展公共文化服務模式,在全國美術館行業內首次推出“駐館藝術家”計劃。邀請那些長期駐紮在美術館的藝術家,定期在美術館進行創作和研究,並參與美術館舉辦的相關活動,擔任“工作坊”的主講教師。迄今為止,共特聘4位擁有非遺傳承人資質的藝術家,涉及剪紙、麵塑、編織等領域,方便廣大市民和傳統手工藝愛好者到館內交流、學習。

    煙臺美術博物館還針對美術理論研究工作開展了專案,對煙臺美術界以及煙臺籍著名藝術家群體進行口述實錄,其中包括對傳統手工藝代表性傳承人的採訪。如2016年9月,“口述:尋訪煙臺的美術記憶”小組訪問了國家一級美術師、剪紙非遺傳承人曲青棠先生。他根據自己畢生創作的剪紙專著《藝海拾貝》,就其藝術創作生涯、膠東剪紙收藏、民間剪紙藝人現狀等問題進行了交流。

    美術館作為傳統手工藝重要的互動平臺,在傳承人與普通大眾之間搭建起一座傳承與創新的橋樑,可以有效啟用傳統手工藝的發展活力,使其在當代社會重新煥發生機,更好地融入現代生活,服務於大眾。

  • 18 # 藝鋒書法工作室

    民間傳統藝術是中國藝術的寶藏,但是在校園教育當中確實有一定的侷限性,這時候美術館就展現除了它的包容性,美術館透過展覽、導覽、講座、論壇、工作坊、觀影等多元化的教育推廣手段,讓觀眾更加容易瞭解中國民間傳統藝術。美術館作為傳統手工藝重要的互動平臺,在傳承人與普通大眾之間搭建起一座傳承與創新的橋樑,可以有效啟用傳統手工藝的發展活力,使其在當代社會重新煥發生機,更好地融入現代生活,服務於大眾。

  • 19 # 西而北

    豐富多彩的民間藝術可以有多種角度的分類方法

    壁畫

    ,按照材質來分類,有紙、布、竹、木、石、皮革、金屬、面、泥、陶瓷、草柳、棕藤、漆等等不同材料製成的各類民間手工藝品,它們基本上都是天然材料,以手工加工製作的。 按照製作技藝的不同,又可以將民間藝術分為剪刻類、塑作類、織繡類(包括印染類)、編織類、繪畫類、雕鐫類、扎糊類、表演類、裝飾陳設類等。也有學者按照造型來分類,但是這幾種分類都比較單一,不能完全體現出民間工藝美術極為豐富的內容種類與傳統文化的密切關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結婚後,兩口子的錢是合在一起用比較好還是分開用比較好?有哪些好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