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9
回覆列表
  • 1 # 逆旅修行

    怨歌行(團扇) 【漢】班婕妤

    新裂齊紈素,鮮潔如霜雪.

    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

    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

    常恐秋節至,涼飆奪炎熱.

    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

    白羽扇【唐】白居易

    素是自然色,圓因裁製功.颯如鬆起籟,飄似鶴翻空.

    盛夏不銷雪,終年無盡風.引秋生手裡,藏月入懷中.

    麈尾斑非疋,蒲葵陋不同.何人稱相對,清瘦白鬚翁.

    扇【唐】李嶠

    翟羽舊傳名,蒲葵價不輕.花芳不滿面,羅薄詎障聲.

    御熱含風細,臨秋帶月明.同心如可贈,持表合歡情.

    扇【唐】陸暢

    寶扇持來入禁宮,本教花下動香風.

    姮娥須逐彩雲降,不可通宵在月中.

    扇上畫牡丹【唐】羅隱

    為愛紅芳滿砌階,教人扇上畫將來.

    葉隨彩筆參差長,花逐輕風次第開.

    閒掛幾曾停蛺蝶,頻搖不怕落莓苔.

    根生無地如仙桂,疑是姮娥月裡栽.

    詠破扇【唐】唐怡

    輪如明月盡,羅似薄雲穿.

    無由重掩笑,分在秋風前.

    悲紈扇【唐】韋應物

    非關秋節至,詎是恩情改.

    掩顰人已無,委篋涼空在.

    何言永不發,暗使銷光彩.

    古扇【唐】項斯

    昨日裁成奪夏威,忽逢秋節便相違.

    寒塵妒盡秦王女,涼殿恩隨漢主妃.

    似月舊臨紅粉面,有風休動麝香衣.

    千年蕭瑟關人事,莫語當時掩淚歸.

    詠扇【唐】徐夤

    為發涼飆滿玉堂,每親襟袖便難忘.

    霜濃雪暗知何在,道契時來忽自揚.

    曾伴一樽臨小檻,幾遮殘日過迴廊.

    漢宮如有秋風起,誰信班姬淚數行.

    代秋扇詞【唐】鄭谷

    露入庭蕪恨已深,熱時天下是知音.

    汗流浹背曾施力,氣爽中宵便負心.

    一片山溪從蠹損,數行文字任塵侵.

    綠槐陰合清和後,不會何顏又見尋.

  • 2 # 木一書生

    婕妤怨(唐·李鹹用)

    莫恃芙蓉開滿面,更有身輕似飛燕。

    不得團圓長近君,珪月鈋時泣秋扇。

    西宮秋怨(唐·王昌齡)

    芙蓉不及美人妝,水殿風來珠翠香。

    誰分含啼掩秋扇,空懸明月待君王。

  • 3 # 紅痴

    看到這個題目就自然想到杜牧的那一句: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第二句可謂形象生動,動靜相宜,讓人身臨其境,流螢紛飛,夜色如水,羅扇輕撲,說著牽牛織女的故事。

    第二就想到三國演義中隊諸葛亮的描寫:

    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飄飄然有神仙之概。 頭戴綸巾,身披鶴氅,手持羽扇,有時坐一輛四輪小車。身長八尺,每自比於管仲、樂毅,容貌甚偉,時人異焉。亮少有逸群之才,丰神飄灑,器宇軒昂,英霸之器,身長八尺,容貌甚偉,時人異焉。頭戴綸巾,手持羽扇,正凝神沉思。身似神仙,貌比宋玉,真乃當世高人。

    諸葛亮的羽扇,是智慧的表現。

  • 4 # 林茜的樂園

    關於扇子的詩詞還是不少的,

    說到團扇自然離不開手執扇子的美麗女子。如果把摺扇比作“君子”,那團扇則是“美人”。

    如詩詞中所見,古代時團扇往往被女子遮掩面部,以顯女子的羞澀與莊重。更有“千呼萬喚使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這樣的詩句。那時的女子,一身含蓄委婉之美。而東漢後便被女子用以遮羞的團扇,更是將這種美髮揮到了極致……

    一、梁武帝曾作《團扇歌》:

    手中白團扇,淨如秋團月。清風任動生,嬌香承意發。

    美麗少女輕搖弱腕,清風隨著她柔和的動作徐徐而來。

    少女身上的香氣更隨風而散,讓人心神翩翩。

    大多人的團扇詩,都與梁武帝相似,描繪出一種脂香粉膩、豔冶嬌媚的女性美。

    二、唐代詩人杜牧寫有一首詩《秋夕》,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家。”

    詩中說的是羅布團扇,在唐代人們就在使用了。

    三、劉禹錫《團扇歌》團扇復團扇,奉君清暑殿。秋風入庭樹,從此不相見。上有乘鸞女,蒼蒼蟲網遍。明年入懷袖,別是機中練。

    四、蘇軾的《賀新郎》

    乳燕飛華屋,悄無人、桐陰轉午,晚涼新浴。

    手弄生綃白團扇,扇手一時似玉。

    漸困倚、孤眠清熟,簾外誰來推繡戶?

    枉教人夢斷瑤臺曲,又卻是,風敲竹。

    石榴半吐紅巾蹙,待浮花浪蕊都盡,伴君幽獨。

    穠豔一枝細看取,芳心千重似束。

    又恐被、秋風驚綠,若待得君來向此,花前對酒不忍觸,共粉淚,兩簌簌。

    詞中描繪的美人,與團扇“手弄生綃白團扇,扇手一時似玉”,雖也自是以為柔美的女子形象,卻並無一身脂粉香氣,

    只有高潔的氣息,讓人心生敬重與愛慕~

    五、唐寅的《秋風紈扇圖》,說的也是團扇。

    秋來紈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傷,

    請把世情詳細看,大都誰不逐炎涼。

    六、《團扇仕女》明·姚綸

    濃黛消香淡兩蛾,花陰試步學凌波。

    專房自倚傾城色,不怕涼風到扇羅。

  • 5 # 人間雪滿樓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手持搖扇含笑間,水靜圓月照窗前。

    美人首飾映國色,月藏雲裡不敢言。

  • 6 # 瀚墨尋夢

    中國扇文化歷史悠久,而以團扇出現為早,摺扇出現較晚,摺扇與書畫結合則是明朝及以後的事情,與扇有關的古詩詞多指團扇,團扇過去是宮廷之物,夏天用,秋天收起原很正常,漢成帝時,原本寵信妃子才女班婕妤,後趙飛燕姐妹入宮得寵,失寵的班婕抒懇求於長信宮供養太后,在長信宮寫了"怨歌行",以團扇夏天使用秋天被棄表達對自己身世的感傷,此詩一出,後來有不少詩人包括唐代詩人都有以團扇為題材的詩作,但基本上都是以扇的夏用秋棄來表現宮中婦女的苦悶幽怨的心情。

    班婕妤"怨歌行":新裂齊紈素,皎潔如霜雪。裁成合歡扇,團團似明月。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常恐秋節至,涼飈奪炎熱。棄捐篋笥中,恩情中斷絕。陳謀畫班婕妤。

    南朝梁武帝蕭衍“團扇歌":手中白團扇,淨如秋團月。清風任動生,嬌香承意發。

    唐王昌齡"長信怨":奉帚平明金殿開,且將團扇共緋徊。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此詩以"怨歌行"的寓意加以渲染,借班婕妤故事反映唐代宮廷失意女子苦悶心情。

    唐杜牧"秋夕":紅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朱梅邨畫秋夕。

    明唐寅秋風執扇圖題詩:秋來紈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傷。請把世情詳細看,大都誰不逐炎涼。看似借班婕妤的紈扇在秋天擱棄的命運抨擊世態炎涼,其實是對個人生活不幸遭遇的感嘆,畫中人一臉哀怨或許正是畫家自我寫照。

    唐寅秋風執扇圖,藏上海博物館。

    古代團扇以紈.羅等絲織品製成,又稱紈扇,羅扇,主要為宮廷用品,故團扇又稱宮扇,現今,團扇己入尋常百姓家,扇上畫以漂亮吉祥圖畫,為人們所喜愛,借答題之機後附幾柄近期畫的團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最受不了ios系統的什麼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