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9
回覆列表
  • 1 # 微微堂

    人們一談利益似乎就犯了十惡不赦的大罪,首先,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如果一個人付出了時間、技術、服務,理應得到相應的回報。

    第一、時間是有限的,時間也是有價的。

    人們除了工作,其他時間就很少。往往用來休息,或者是幹副業。每個人都想改善自己的生活,讓生活變得更好。根據國家2019最新資料。我國城鎮人口人均年收入4.2萬元。其中有1.6萬元來自於副業。農村人口人均收入有1.6萬元,其中有9900元來自於副業。所以說時間是有價的,佔用別人的時間裡應該付出報酬。

    第二,技術是有價的。

    如果你向別人學習技術,或者是學習文化。你個應該付出報酬,因為別人教你的時候不光付出了時間,技術也是應該付出報酬的。你學開車需要人教你,學木工也需要人教你,學廚師更需要人教你。你學任何一樣東西都需要別人付出,大量的時間和耐心的,而人們的時間和耐心都很有限。所以等價交換最合理不過了。

    第三,服務是有價的。

    如果別人為你提供了服務,雖然沒有什麼技術含量,但是你卻佔用了別人大量的時間。你也應該付出相應的報酬。比如別人幫你幹了幾天活,可能就耽誤了其他的事情,也耽誤了掙錢,所以應該付出報酬。

    第四,道德無法衡量,道德也無法有效償還。

    很多人經常這樣說。以前幹啥都不要錢,現在幹啥都要錢。以前老師經常免費給孩子輔導功課。

    首先,時代不同了。

    其次,老師,除了工作時間,也有自己的家庭和孩子,老師的時間也很有限。如果你佔用了老師的休息時間,也應該付出報酬。

    再次,人人都有副業,老師也想幹副業,掙點錢改善生活了,無可厚非。(除非他逼著你的孩子去上他的輔導班,這就不道德了。)

    其他方面也是如此。別人幫助了你,你不一定有時間和機會去償還。因為別人可能從來不需要人幫助,更不希望別人進入到自己的生活中來。大部分時候是無法償還幫助的。

    比如,同事、朋友、網友幫助了你,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或者是你索取了一幅書法或繪畫作品,別人也耗費了時間和金錢的。就應該付出相應的報酬。因為這些人可能一輩子你都幫不上他。或許你說時間還長著呢,說不定哪時會用上。事實上很少有人回助上去的,而這個長時間也沒有人具有耐心。

    綜上所述。人們付出了時間、技術、服務等,應當獲得合理的報酬。

    當然,過度追求報酬也是不可取的,應當適當。如果舉手之勞,你卻向別人提起報酬,可能會損害自己的人際關係。

  • 2 # 淡凡新中式生活

    第一,《道德經》說“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就是說,別看世界紛紛繁繁,其實歸根結底大家都是為了利益生存。不管是精神利益還是物質利益,萬物總是要獲得生存。“道德”的“德”字,在《說文解字》裡通“得”,引申為:得到,取得,利益等等意思,“道生之,德畜之”就是告訴你,道生育了萬物,萬物還要靠德(利益)來生存,我們不可能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等著“道”來養你。道創造萬物,就是讓萬物互相作為資源,相互利用,相互盜取,來維持自身的生存。

    《黃帝陰符經》就提出了“三才”的概念,天地盜萬物,萬物盜人,人盜萬物,三才互相盜取,互相吸引,獲得各自的資源與利益,組成整個的世界,人要靠獲取萬物生存下去,萬物也依賴於而生存,而萬物又要靠天地來生長。

    在商業中,兩家企業互相競爭,互相把對方當做獵物,獲得自身的生存,充分的博弈,形成動力。

    任何事情都是同理的。正因為道家敢於直面利益,敢於直面社會的現實,才能在複雜的世界當中獲取生存的資源,有效但不侵害萬物,與萬物天地保持和諧。

    第二,談利益不可恥,因為世界便是由利益推動,一些衛道士或者理想主義者,否定利益的作用,認為思想高於一切,信仰造就一切。可是沒有物質,便沒有大腦的能量,便沒有思考,沒有思想。利益與思想就如同陰陽兩極,相輔相成,脫離了任何一方,都是不行的。因此,利益與思想都要兼顧,既有明麗的思想,又能求得生存的利益最大化,這才是真正的智慧,真正得道之人。偏向利益,一味犧牲他人,謀求自己的生存也不行,一味書生意氣,避談利益的作用,誇大思想的能力,沒有利益與資源的支援,也沒辦法取得事業的成功。

  • 3 # 水仙花少女

    以下說法只代表個人觀點。

    關鍵字,利。利益,權利,名利。

    這句話如此說沒錯,但只是浮於表面,而且片面。我覺得很多事都不能一概而論,世人千千萬萬,每個人都不一樣,有人看似追逐名利,但實際上卻是為了履行自己的責任,比如一個商人,他看似是為了利益,但是賺錢卻是為了養家,可能是為了給老去的父母一個安逸富足的晚年,可能是為了給年幼的孩子一個舒適優質的成長環境,可能是為了給妻子一個美好穩定的未來,所以我們不能說他所做一切都只是為了利益。

    表面上,有人身居高位,名利雙收,權勢逼人,可他可能也只是在履行自己的責任,在保護自己想要保護的人,在守護自己心中的那方淨土而已。

    也許人們的所有行為,表面都是為了利益,名利,權利,可是我們應該深究其背後的意義而不是將自己的見解只停留在表面。所以這句話如此說沒錯卻也不是全對,我們應該秉承著辯證的態度去看待這種現象。

  • 4 # 林漫書影記

    天下熙攘皆為利往——意思是天下人為了利益而蜂擁而至,為了利益各奔東西。

    但是在我看來,與其說大家是為了利益各自奔走,不如說是為了各自最終的幸福奔走。

    這句話出自西漢著名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史記》的第一百二十九章《貨殖列傳》。

    原文:諺曰:“千金之子,不死於市。”此非空言也。故曰:“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夫千乘之王,萬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猶患貧,而況匹夫編戶之民乎!

    譯文:諺語說:“千金之家的子弟就不會因犯法而死於市井。”這並不是空話。所以說:“天下之人,熙熙壤壤;為利而來,為利而往。”即使有千乘兵車的天子,有萬家封地的諸侯,有百室封邑的大夫,尚且擔心貧窮,何況編在戶口冊子上的普通百姓呢!

    由此看來,從天子到百姓,大家都是為了最終幸福而努力。表面上看,每個人都是為了錢而奔走,實際上錢只是實現目標的手段。

    之前聽過這樣一段話,覺得挺適用在這:

    我認真的做人,努力工作,為的就是有一天,當我站在我愛的人身邊,不管他富甲一方還是一無所有,我都可以張開雙手坦然擁抱他;他富有,我不用覺得自己高攀;他貧窮,我們也不至於生活落魄!在遇到自己喜歡的人時,能驕傲的說:“你很優秀 但我也不差!”我努力賺錢,除了愛錢,還有不想這輩子因為錢和誰在一起,也不想因為錢而離開誰,我不想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而顧慮自己的錢包;不想我的父母在別人面前低人一等,有底氣去選擇自己想過的生活。

    所以“天下熙攘皆為利往”這句話對我們普通個人來說,是用錢去實現我們追求的生活,讓自己活的自在舒心而已!

  • 5 # 科普的門

    "天下熙攘皆為利往",此句原出自中國西漢著名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所著的«史記»第一百二十九章«貨殖列傳»,也是常被後人引用的醒世名句。

    它闡釋的是一種入世哲學觀,即:經濟狀況是社會與人發展的基礎。對人而言,發展到一定階段也可能會產生"不囿於物"的出世思想,亦如莊子,陶淵明,此時看看«莊子•逍遙遊»應更合時宜。

    入世或出世,只是生而為人的一種選擇無分軒輊

    若您想做一名"入世者",便懷揣一份"天下熙攘皆為利往"的深思吧。若您想做一名"出世者",便心持一縷"莊周夢蝶"的逍遙吧。利是一把劍,不是每個人都會選擇終生做一名劍客只願手握一縷清風,與蝶翩翩,其實也好

    篇末附上«貨殖列傳»中比較經典的一段譯文,希望您能有所收穫。

    《老子》一書中說:“最清平的政治達到頂峰,應該是鄰近國家的居民可以互相望見彼此,雞犬的聲音也能互相聽到。百姓們各自品嚐著甘甜的食品,穿戴著美麗的服裝,習慣於安寧的風俗,從事著快樂的職業,直至行將老死之時也不相互往來。"如果一定要按照這種生活方式去生活,那麼對於近世來說,無疑是閉塞了人民的耳目,實際上則是行不通的。

    太史公認為:說到神農氏以前的情況,我不知道。至於像《詩經》與《書經》上所描述的虞舜以及夏朝以來的情況,則是人們總是要使自己的耳目盡情地得到音樂和女色的享受,使口中盡多地品嚐牲畜肉類的美味,身軀儘量安處於舒適而快樂的環境,而精神上還要炫耀自己的權勢與才能的榮耀,使這種風俗浸染百姓的思想已經很悠久了,即使用老子那樣微妙的言辭逐家逐戶地去勸說他們,終究也不能使他們的精神淳化。所以,統治者對於人民,最高明的辦法是聽其自然,其次是誘導他們,再其次是教育他們,又其次是用典章制度來束縛他們,最愚蠢的辦法是與百姓爭利。

    太行山以西,木材、竹子、楮木、野麻、旄牛尾和玉石富饒; 太行山以東,多出魚、鹽、漆、絲和音樂、女色; 江南,盛產楠木、梓木、生薑、木犀、金、錫、鉛礦石、丹砂、犀牛角、玳瑁、珠璣、獸角、皮革; 龍門山、碣石山以北,廣產馬、牛、羊、毛氈、毛皮和獸筋、獸角; 銅、鐵則往往在千里山巒中滿布,如同擺滿棋子的棋盤一般。這還僅僅是物產分佈的大概情況。這些物品都是中原人民所喜愛的,是百姓們衣著飲食與養生送死所必備的東西。所以,人們依賴農民耕種來供給他們食物,虞人開出木材來供給他們使用,工匠做成器皿來供他們的所需,商人輸通這些財物供他們選購。這難道還需要統治者的政令教導、徵發人民去如期集會來完成嗎?人們各自以自己的才能來行事,竭盡自己的力量,以此來滿足自己的慾望。因此,物價低廉時,他們就尋求買貨的門路; 物價昂貴時,他們就尋求銷售的途徑。各自勤勉而致力於他們的本業,樂於從事自己的工作,如同水向低處流,日日夜夜而永無休止,他們不待召喚,自己就趕來,物產不須徵求而百姓們自己就生產出來。這難道不是合乎規律的?自然不就是如此的證明嗎?

    《周書》上說:"農民不生產出來糧食,食物就要匱乏; 工匠不生產出器物,勞動與生活就要陷於困厄; 商人不進行流通,那麼糧食、器物、財富就要斷絕; 虞人不開發山澤,資源就會缺少。"反過來,資源缺少,山澤也就不能重新得到開發。這四種行業,是人民衣著食物的源泉。源泉廣闊,就會富饒起來;源泉窄小,就會貧窮下去。它們對上可以使國家富強,對下可以使家族富有。貧富的形成,沒有人能給予他們,也沒有人能剝奪他們,只是聰明的人能使財富有餘,愚蠢的人只能使財物不足。所以, 姜太公呂望被封在營丘,那裡的土地本來是鹽鹼地,人口稀少,於是姜太公就鼓勵女子紡織,極力提倡工藝技巧,把魚、鹽運到別處去銷售。這樣,其他地方的人民歸附於他,貨物也源源不斷地運來了,像錢串一般,絡繹不絕,亦如車輻一般,向這裡集中。所以,齊國生產的帽子、帶子,衣服、鞋子暢銷天下,從海濱到泰山之間的諸侯都整好衣袖來齊國朝拜。此後,齊國中經衰落,管仲又修治姜太公的事業,設立調整物價的九個官府,而齊桓公因此能夠稱霸天下,多次以霸主的雄姿盟會諸侯,匡正了整個天下的政治,而管仲自己也修築了三歸臺,他的地位在陪臣之列,財富卻勝於列國的君王。從此,齊國又富強起來,一直持續到齊威王、齊宣王時期。

    所以說:“倉庫充實了,百姓才能懂得禮節,衣食豐富了,百姓才知道榮耀與恥辱。” 禮儀, 產生於富有而廢棄於貧窮。所以,君子富有了,喜歡行仁德之事;小人富有了,就把力量用在適當的地方。潭淵深了,裡面就會有魚,山林深了,野獸就會到那裡去,人民富了,仁義也就歸附於他們了。富有者得勢,越加顯赫;失勢了,客人也就沒有去處,因此也就心情不快。諺語說:“千金之家的子弟不會因犯法而死於市井。”這並不是空話。所以說:“天下之人,熙熙壤壤;為利而來,為利而往。”即使有千乘兵車的天子,有萬家封地的諸侯,有百室封邑的大夫,尚且擔心貧窮,何況編在戶口冊子上的普通百姓呢!

  • 6 # 亦香如

    我覺得,這句話一語道盡了紅塵俗世的眾生相:眾生們各自為了生存和繁衍,演繹著爭名逐利的一幕幕人間百態戲。

    就拿我身邊的朋友炒股舉例,他本就是一位只追求利益的商人。在商戰中摸爬滾打了數年,也積累了一定的小財富,因為他想追求更大更多的利益,所以選擇那些年很紅火的炒股。剛開始還賺得一些小錢,但他不滿足,最後越投越大,被套牢,以致虧了幾千萬。他的失敗,就虧在貪心不足上。

    而我身邊的另一個朋友,以博士之身,淡泊名利,廣交賢士,喝茶論道,指點迷津,就像老子所說的“水利萬物而不爭”,反而成就了一番事業,因為大家都信任他,喜歡跟他結交,更願意跟他合作,他周圍自然是群英薈萃,人才集聚,哪還會有不成功之理?他的成功,就贏在看淡名利上。

    考究原文: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此句出自西漢著名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史記》的第一百二十九章“貨殖列傳”。

    意思是說天下人為了利益而蜂擁而至,為了利益各奔東西。指普天之下芸芸眾生為了各自的利益而奔波。

    可見名利二字,是世人最難以割捨的追求。

    在俗人眼裡,名曰常態;在佛家眼裡,名曰貪憎痴;在儒家眼裡,名曰入世;在道家看來,利而不害。

    儒家肯定人對名利富貴的追求,但強調這種追求應首先服從於仁義道德。作為一種主張積極入世的人生理論,並不反對常人對名利富貴的追求,但它反覆強調的是名利富貴雖好,但世界上還有比權勢、金錢、榮譽更有價值的東西,那就是仁義。若是義利之爭,贊成義放在第一位。

    佛言:名聞利養是大魔障!往往名利一來道心就沒有了,就墮落了。所以修行人要遠離名利。遠離名利不是沒有名利了,事上可以有,但心裡不能執著。

    道家的名利觀用一句話概括為“謙下不爭,以守為攻”,在生活中提倡一個“淡”字。老子一句名言“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為而弗爭。”為什麼要謙而不爭,因為在道家看來,之所以爭名利,主要是為了滿足個人的慾望,可人的慾望是永遠也無法滿足的,滿足不了就會產生苦惱、傷害身體。所以勸諫人要看淡名利。

    而我更傾向於如此去理解它:聖人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作為一介凡夫,我們首先要修身齊家,符合基本生存的趨利,人人皆有之,也無可厚非,要不然,也不符合大自然發展繁衍的規律。人類要進步發展,必定要有追名逐利的競爭,我們要有積極進取心,但在道義與利益發生衝突的抉擇面前,我們還是應該先選擇道義為先,若失去仁義道德,只有利字當頭,人心貪婪,社會再是進步發展,也永遠達不到和諧美的境界!

    人,往往在貪慾中失去幸福,在計較中失去失去友情,在懷疑中失去信任。人不爭,一身輕鬆,事不比,一路暢通。

  • 7 # 夜雨樓殤

    這句話出自司馬遷《史記》中“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簡單理解,就是天下人,為了利益,也就是現在通俗的“錢”,你來我往,各自奔波。

  • 8 # 腦洞歷史觀

    就是你跟人家談事,你先談錢,別沒事整理想,整情懷,整格局,整夢想。說實話,沒錢,你的情懷、格局、規劃、夢想跟我有半毛錢的關係啊。

    1.

    公元220年,春天,曹操終於要掛了。

    準治喪委員會的人圍著曹老闆,心情激動。

    曹總英雄一世,臨走之前,肯定有什麼一句頂一萬句的英明指示。

    不是指示砍死躲在四川盆地的劉大腦袋,就是要我們去消滅南方小白臉孫權。

    “我的那些小老婆們這輩子辛苦了,以後讓她們住到銅雀臺去,沒事組織她們跳一下廣場舞。”(輒向帳中作伎樂)

    操,你在逗我們嗎?什麼時候了,還說這?說好的東臨碣石,以觀滄海呢?不是要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嗎?不是應該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一定是腦子糊塗了,曹哥,再給你一次機會,重新說一遍。

    “家裡面還有點香,大家劃拉劃拉,都分給我的小老婆吧。”

    曹魏陣營要崩盤了,簡直跟熔斷了似的。

    曹總你冷靜一下,咱們按劇本說,不然要出大事。外面的軍士要聽了你的話,說不定心寒要散夥。

    BTW:就在曹操去世後,他賴以起家的嫡系青州兵敲鑼打鼓,可勁吆喝:曹總不在了,散夥了散夥了。

    說完,真的各回各家,各找各媽了。

    曹總,關鍵時刻你要堅持住啊。說點堂皇的,革命熱情不能退,革命隊伍不能散,革命旗幟不能倒,指示大家按既定方針把革命繼續搞下去啊。

    “放屁!”曹操呸一口精血,“老子偏要說點兒女情長、雞毛蒜皮。”

    “我那些沒事做的小老婆,讓她們搞個生產互助小組,沒事一起織織帶子,做做鞋子。”

    “萬一咱們家不行了,她們出去也有門手藝,不至於餓肚子。”

    曹操是真愛他的姑娘們。

    可是,有必要這樣說嗎?曹總的姑娘們還需要掌握一二門手藝才不會餓肚子?這不符合實際情況啊。曹老闆家就是再仆街,也是大地主,還會虧待了姨娘們?

    從道理上說,這些都是廢話。但從情感上來說,這些都是金句。因為敢於談錢的情感,才是真正的情感。因為我們的情感,總歸要落到最庸俗的地方,比如錢。

    與其花言巧語,不如少一點套路,多一點真誠跟庸俗。

    2.

    宋江就從來只跟他的好漢們談錢。

    宋江第一次見到武松的那一章,只有兩頁紙,卻到處都是錢。

    【過了數日,宋江取出些銀兩與武松做衣裳。】

    【柴進取出些金銀送與武松。武松謝道:“實是多多相擾了大官人! 】

    【宋江道:“賢弟少等一等。”回到自己房內,取了些銀兩,趕出到莊門前來,說道:“我送兄弟一程。”】

    【武松納頭拜了四拜。宋江叫宋清身邊取出一錠十兩銀子送與武松。】

    【宋江取些碎銀子還了酒錢,武松拿了哨棒,三個出酒店前來作別。】

    單還是宋江埋的。

    這不科學啊,宋江見了武松,不是應該聊些江湖風波惡,廟堂賊子多?至少也是紅粉醉英雄啊。怎麼這麼俗,動不動就談錢?

    宋江見到大黑牛,同樣也是錢錢錢。

    不是跟冰冰滾床單的大黑牛,是天天夜裡自己滾的大黑牛李逵。

    李逵是帶著錢味出場的。

    宋江跟戴宗在樓上吃飯,下面有人大喊大叫。酒保上來報告:時常同戴院長走動喚做鐵牛李大哥的,在底下尋主人家借錢。

    太特麼悲催了,殺人如麻的李逵一出場就在跟人借錢。

    這哥們編了一個理由,說自己有一錠大銀押給當鋪換了小銀子來用。現在借十兩銀子去贖回來。

    嗤,以為別人都跟他一樣笨啊。

    況且跟人借臉,當然要陪笑臉,可他的臉怎麼看都是黑著的,當然就借不到。

    宋江一掏就是十兩銀子:拿去花。

    戴宗大叫宋江上當,這廝肯定拿錢去賭了。

    宋江說:些須銀子,何足掛齒。由他去賭輸了罷。

    李逵果然又去賭了,果然輸了,賭輸了還耍賴皮,仗著拳頭硬要搶,結果宋江來了。

    【宋江聽了,大笑道:“賢弟,但要銀子使用,只顧來問我討。”】

    從此,一見銀子誤終身。

    李逵深情獨白:

    【“難得!宋江哥哥又不曾和我深交,便借我十兩銀子。果然仗義疏財,名不虛傳!】

    宋江沒魚吃,李逵就跑去碼頭搶人家的魚,宋江遞上毒酒,李逵說句:我先幹了。

    這太不科學了,給點錢就認了一生一世?

    沒錯,我們的情感就是這麼俗,誰在錢上不跟我們計較,我們也可以不計較。

    3.

    《老炮兒》有個場景。

    六爺為了湊錢,去找以前的哥們洋火兒。

    剛坐下,六爺說:“你的生意不咋樣吧。”

    洋火兒答:“這麼說吧,附近幾個縣的*&%#(反正老來錢的玩意吧)都我承包了。”

    這特麼比承包水塘還壕的感覺。

    六爺老瞧不上了,說你們資本家吧,八啦八啦。

    其實是六爺有點矯情了。

    肯告訴你自己賺了錢的才是真哥們。一般人,見了面誰不是喊窮,生怕你借了錢。

    洋火兒說自己賺大發,其實就是暗示六爺:我不差錢,你想借錢你支聲。

    六爺還端著:“我就來看看朋友。”

    洋火兒只好挑明瞭,手緊了吧。

    開啟保險櫃,拍出兩疊錢。

    拿著!

    六爺還面子過不去,死撐著跑到外面去,跟SB叫勁,結果倒在地上了吧。

    這個事情,其實是洋火兒仗義,六爺矯情。因為洋火兒隨時準備跟六爺談談錢。

    時刻準備著,為*&¥#獻身,那是安利。時刻準備著,與你談錢,才是真愛。

    5.

    《倚天屠龍記》有這麼一幕,趙敏他爹汝陽王抓住了張無忌。趙敏一刀插在了自己的咪上,威脅他爹放了自己的蜜。

    為了不讓自己的外孫長大了只能喝三鹿,汝陽王只好放人。

    汝陽王轉身緩緩走下山去,左右牽過坐騎,他恍如不聞不見,並不上馬,走出十餘丈,他突然回身,說道:“敏敏,你的傷不礙事麼?身上帶得有錢麼?”

    趙敏含淚點了點頭。

    汝陽王對左右道:“把我的兩匹馬去給郡主。”

    汝陽王問敏敏的傷勢倒也罷了,竟然還問女兒身上有沒有帶錢!

    這特麼合適麼?你們家閨女跟了我們明教教主,難道還愁沒銀子花?

    江湖上喊一聲,銀子砸過來,可不要太受傷。

    再說了,咱明教的一個小分號就滅了你家大元元,錢花起來可不要太任性。

    可汝陽王就是要這樣說。

    不這樣說還能怎樣說?

    廣闊天地,大有作為?

    東風吹,戰鼓擂,當今世界上究竟誰怕誰?

    要麼,來一句洋派的。

    無論你到那裡,芭比的愛永遠在你身邊。

    這個,臣妾實在做不到啊,我們所有的愛在內心翻滾,豐富得驚濤駭浪、層巒疊嶂,但湧將出來時,往往就是這麼庸俗的一句:身上帶得有錢麼?

    這是我們最溫暖的一句話。

    第二溫暖的是:你餓了沒?不如我煮碗麵給你吃啊。

    腦洞老師特別愛錢,天天想著幻想中五百萬,天天寫十來個小時,只要給錢就幹。也是沒有賣相,不然早賣身去了。

    因為我也想有一天,能夠毫不心虛,時刻準備著跟自己在乎的人說一句:錢還夠花嗎?

    最後再講舉一個例子。劉項項羽爭霸,為什麼劉邦勝利了,項羽失敗了。關鍵就是劉邦跟人談錢,項羽跟人談情懷。

    《史記·高祖本紀》,原文選段:

    高祖置酒洛陽南宮。高祖曰:“列侯諸將無敢隱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項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

    高起、王陵對曰:“陛下慢而侮人,項羽仁而愛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與天下同利也。項羽妒賢嫉能,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戰勝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多多琢磨。所以,大家在辦一件事情需要跟別人合作之前,先想好了,這件事情能不能給別人帶來好處,如果別人沒有好處,只有自己有好處。這個事情辦不成。如果別人有好處,自己沒好處,這個事情,也可以辦!

  • 9 # 待曉兒

    我認為這句話才真的道出了生活的本質。

    誰都有青春時的幻想。讀金庸會有仗劍江湖的武俠夢,讀瓊瑤又夢想著一份真摯精彩的愛情,甚至讀點網文都想著是不是能修個仙、穿個越啥的。

    但是朋友,這些都不是生活。

    最直白的生活是太史公兩千年前的論述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這就是社會。當你明白了這一點,你才是真正的懂生活。

    與人夢想成為一名藝術家,天天寫寫字,畫點畫,做點自己喜歡的事。認為這樣的生活就能逃開俗氣的紅塵。但你不會知道的是,這些藝術家們一字一畫都能賣出高價,作品雖然好,但拿起潤筆也同樣不會手軟。

    這是一種勞動,“利”之一字是人生活的基礎。

    還是這些藝術家,你看到他的作品精美,看到價格高昂。但是你看不到的是紙簍裡寫廢了一張又一張的紙。每一種展開來看,都不算很差。但是,為什麼寧可毀掉也不會流傳出去呢?

    “名”之一字,是其獲利的手段。

    世間是一個名利場,每個人都逃不開。那些所謂的隱士遁世,不過博取聲名的手段罷了。

    如何面對熙攘?你總有一天會感謝世俗

    網上很多人教別人如何做人,如何做事。看似樂於助人,品格高尚,其實你也應該想到,自己的閱讀、觀看給他們帶去了豐厚的利潤。就像你此刻的閱讀也正在為我帶來收益一樣。

    於人有益,於己有利,這樣的事情才是真正的好事。

    我們做事需要認同感,如何來評判呢?就在這熙攘的人世間。可能你會感覺每天的生活都是機械地重複,上班——下班——睡覺——上班……,但是如果天天坐在華山頂上看日出就不是重複了嗎?天天出去旅遊就不是重複了嗎?

    你感到的無聊其實不是重複的生活帶來的,而是沒有認清這個熙攘的人世才是大千世界,紅塵之中才有樂土。為名而來,為利而來,滿足了自己的目的,真正地獲得了名利,不失為一種真正的滿足。

    所以,不要抱怨生活,而是要享受生活,要知道人世間的美好,就在這熙攘之間。

  • 10 # 村民小嚴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原話是:“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出自西漢著名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史記》。

    這句話就好比“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不可否認每個人都在為自己的利益活著。我們從生下來開始,為了活著不顧母親的疼痛,拼命地吮吸著母乳,活著是我們最初最純粹的“利”;長大了,我們努力學習,為了成績和排名你追我趕,有的是為了爭奪名次,有的是為了其他同學羨慕的眼光,有的是為了以後能夠出人頭地……,大家所爭的利開始各有不同;成人後開始打扮自己,為的是追求更好的伴侶;工作了在崗位不僅要拼命地工作,還要應付社會的爾虞我詐,為的是比別人更快更好地升職……。

    但是我不認為“天下熙攘皆為利往”這句話是錯的,是低俗的;相反我認為它是遵循“優勝劣汰”自然法則的,人類能發展到如今的地步,都是人們為了追求更好的“利”才取得的成就。

    “利”有大有小,有卑劣也同樣有偉大,就像臧克家的詩《有的人》那樣“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有的人為了偉大的利益、更多人的利益犧牲了自己,有的人為了蠅頭小利讓自己死去。

    每個人都在為追求自己的利益而奔波,每個人都有權利去擁有屬於自己的利益,但是我們不能為一己之私去破壞集體的利益、損害國家的利益。

  • 11 # 大才21

    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曾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說出了世人之本相,把芸芸眾生的醜態曝露於光天化日之下。請看:

    皇帝說:“為了一統天下,使國家富強,人民安居樂業,我將盡力而為之;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結果,狡兔死,獵狗烹。多少有功之臣,最終死於非命。人們所看到的是其傳位於後人,妄圖使後輩永享權力之利而已。

    讀書時,把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視民如赤子者,國興;視民如草菅者,國衰;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等聖人之言當作口頭禪,座右銘。入仕後,又有幾個真心為國民的,反是不斷地透過巧取豪奪使自己家財萬貫的人數不勝數。

    甚至,一些號稱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每天在教育弟子要求其從小樹立“為人民服務”的遠大理想,自己卻大發不義之財,仍然慾壑難填,花天酒地。

    德不配位,必有餘秧,物極必反。因此,才有歷史週期律,才有官逼民反,才有殺皇帝,誅貪官,除富人的壞人浩劫,平均三百年一次,週而復始。

    所以,又有散盡餘財,救窮為民之義,既留美名,又保自身之智。只不過,因被錢迷住了雙眼,很多人看不到這一層意思而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生買鞋的時候,需要注意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