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哲匠學社
-
2 # 王大志啊
對於暑假讓不讓孩子補習的問題我的想法是,暑假對於孩子來說本來就是放鬆的時間,現在的學校在學期內給孩子安排了大量的學習任務,導致孩子們很多的其他天分被掩蓋甚至抹殺,我認為暑假這麼長時間,可以適當的給孩子安排一些學習任務,更多的是給孩子們安排一些興趣愛好班,比如說跆拳道,舞蹈,美術,等等一些特長,培養孩子們其他方面的興趣,讓孩子們的童年更加多彩,而不是除了學習還是學習,總之,孩子們學習重要,興趣培養也很重要,希望孩子們快快樂樂的成長,有一個七彩的童年!
-
3 # 遊在西班牙
謝謝邀請。我是看情況,這兩年我沒有報任何的補習班或興趣班。兒子四五歲的時候,為了適應集體活動,我每年夏天有報夏令學校,讓他多接觸小朋友們可以集體活動,這樣他很開心。這兩年我沒有報了。第一,我覺得小學四五年級的課程開始多了。整個學期下來已經很累了,而且我覺得孩子越大,讓我這個媽有一種孩子分離症了,總覺得他跟我在一起的時間會越來越少了,所以寧可在一起有時候會吵架,不過也願意和自己多待會。讓她徹底放鬆一下,可以玩。可以運動。不過會合理安排一下每天幾個小時的學習時間。兩個月很快就過去了。我覺得報不報,看每個孩子的不同情況。我不希望孩子就是一個學習的機器。我希望他有自己的想法。自己學會安排好自己的時間。要靜待開花。
-
4 # 納言敏行的朝花夕拾
不請自來。
剛剛高考完,有很多感悟。
提前學,叫培優。
跟不上再學,叫補課。
尖子生還學,叫優秀。
孩子暑假一定要有規劃,勞逸結合,千萬不能“放養”兩個月!
假期是彎道超車的時候,別人都在努力地學,你不學就落後了。你玩,就掉隊了。一步趕不上步步趕不上。學習真是一個辛苦的事,如果你的孩子不屬於天賦異稟,又不是刻苦勤奮的人,還是報個補習班,不要在家裡荒廢了。
-
5 # 手機使用者65820095991
不會,說實在的,補課沒有多大意義,到底是往深學還是往前趕?往深學,現在學的學會了嗎?往前趕,那以後學什麼?不如讓孩子多看看文學類的書。
-
6 # Math數學課堂
暑假是否給孩子報輔導班,首先要明確家長的需求是什麼?孩子的需求是什麼?明確這兩個需求,再決定是否報輔導班、報什麼樣的輔導班。
需求分析A家長:1.看孩子 2.學知識、提成績 3.從眾心理
B孩子:1.身心放鬆 拓展視野 2.學知識、提成績
兩個月的暑假對很多家長來說是非常苦惱的,不但要時時關心孩子的吃、穿、住、用、學,還要擔心是否會偷偷出去惹麻煩。於是,很多家長出於找個地方給看孩子的想法,讓孩子有事可做,也不考慮是否適合,便給孩子報了很多輔導班,課程排的滿滿的,讓孩子苦不堪言,而效果卻不明顯。
對於孩子本身而言,半年的緊張學習之後,更希望得到的是身心放鬆。大部分學生對暑假報輔導班是排斥的,但是並不否定有些求知慾強烈的學生主動要求補習文化課。
需要強調的是如果學生沒有內驅力,文化課的預科班反而會給在校的正常學習帶來反作用。因為學過預科的學生會有一種心理優勢,覺得這些內容自己已經學過,不需要再聽了,實際上學的怎樣學生自己都不清楚。
所以,如果是A2和B2可以選擇文化課的輔導班,其它的建議選擇興趣類。
-
7 # 一江秋水洗寒煙
我家兒子十一歲,下個學期開始上六年級,現在是備戰小升初,輔導班從四年級就開始了,因為是男孩,平常使用的比較多,要求也比女兒嚴格,由於閨女才兩歲多,兒子經常是自己一個人坐半個小時公交車到地鐵口,半個小時地鐵到西安北大街,再走十五分鐘到培訓學校,上三個小時培訓課,再自己返回家,自從自己一個人上學後,就把地鐵公交摸了個遍,到哪坐車,由哪個出口出地鐵,會出到什麼地方,都非常清楚,自信,沉穩,膽大心細,方向感特強,更讓人佩服的是到北京去旅遊坐地鐵,買票,排隊,倒地鐵,找出口,全程很自信不膽怯,出門能更好的照顧媽媽和妹妹,推著皮箱,背上揹包也沒聽到他喊苦叫累。教育家盧勤曾說:“男孩子要使用他,你要享受你的兒子”。輔導班也是個鍛鍊孩子的過程,我們挺享受這個過程的!
當然教育是一輩子的事情,需要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同時教育又與各個父母本身的學識和見解以及對自家孩子的定位有關係。記得去年有個校長說過一段話讓人特寬心:尊重每個孩子的差異,慢慢養。有的孩子天生就有讀書的資質,有的孩子沒有。 沒有資質的孩子是用來報恩的,因為讀書特別好的,將來會去美國、英國、加拿大,見面只能靠影片。 讀書沒資質的,等我們老了可以常伴左右,今天載我們去吃牛肉丸,明天載我們去吃海鮮,想想真美好! 說到底都別再羨慕別人家有什麼樣的兒子或女兒,很多事情冥冥之中早已註定,不必太過強求。用心教育、陪伴成長,自己的孩子就是最好的。
-
8 # 思並快樂著
沒有報,採用孩子在家自學的方式。
之所以這樣選擇是因為:
第一,孩子自己不想上,他希望暑假的時間安排能夠更自由一些。比如他非常享受晚睡晚起的模式,而選擇輔導班的話,這些時間自由基本都會剝奪。輔導班朝八晚五的模式下,孩子的作息依然不得不像上學時那樣,早睡早起。這樣孩子可以相對任性地安排時間的很多樂趣會被剝奪掉。
第二,不認同暑假的上課模式:曾經在小升初的那個暑假,孩子報了語數外三科輔導班。輔導班的模式很高效,基本要在一週多一點的時間“過”完新學期幾乎全部的知識點。這樣集中上課,讓孩子“囫圇吞棗”的上課模式不是太喜歡。我和孩子都更喜歡細水長流,日積月累的學習模式。
第三,上輔導班不僅有經濟成本,還有路程成本,有的輔導班離家很遠,耗費在路上的時間太多,也大大降低了輔導班的吸引力。
第四,我們都有假期,孩子比較乖巧聽話,高度配合執行父母幫他制定的學習計劃,我們父母也能在身邊監督,有時候也能幫他答疑解惑,這樣自然就不必額外求助輔導班。
第五,孩子的暑期學習計劃主要是溫故而知新,溫故環節主要鞏固夯實舊學期的知識薄弱點,查漏補缺。新學期預習環節,主要求助於網路課程資源,孩子聽一遍基本就能掌握個八九不離十,然後再做一些基礎性練習鞏固,基本不太會涉及到知識難點,孩子自己基本就OK。
第六,把孩子交給輔導班以後,家長的心態不由自主就會懈怠很多,比如我,總覺得有輔導班管著孩子,我自然就樂得放鬆。但後來發現,一週一次的輔導班對孩子的約束力有限,而且,責任外接後,我對孩子階段性弱點的瞭解也逐漸變得不夠,導致孩子累積了太多不求甚解的知識盲點。
第七,觀察參考孩子周邊同學的輔導班情況,我自己的觀點是:輔導班並不是靈丹妙藥,並不是每一個孩子都適合輔導班模式。家長還是要回到孩子自身,觀察自己的孩子,選擇最適合孩子的學習方式和路徑,這是上策。
第八,放棄輔導班模式後,孩子的成績依然穩中有升,這證明對孩子而言輔導班柺杖並不是必需品。
最後,孩子改為在家學習後,每天按部就班,學習娛樂兩不誤,家長和孩子都不必趕場式穿梭於各種輔導班,都更從容了不少。
以上,供參考。
回覆列表
這個的話還是看你是怎麼想的了,現在普遍的孩子都是會去商各種輔導班培訓班等等。雖說要給孩子一個美好的童年,但是現在的適合壓力是越來越大了,小時候充實了,多方面發展了,對於以後發展還有很大的幫助的,瞭解孩子的短板,適時的去讓孩子去學習去拓展,該放鬆就放鬆,就可以了。小時候多吃苦,長大了才能輕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