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妖百慧1

    為什麼古人寫小說要插入很多詩詞?要是細說的話太複雜,三天三夜也說不完。

    簡單來說在古代文學題材以詩詞歌賦為主流。

    古代小說最初都是說書人的手稿,在開場的時候說書人唱幾句詩詞,起到引領下文的作用,吸引聽眾的注意力,也能展現一下說書人的才學。

    古代詩詞歌賦為正統,小說話本子之類,登不了大雅之堂。

    小說都是些野史或街頭巷尾民間傳說的一些東西,被說書人利用起來編成故事,放到酒館,茶館當故事講,或編成戲文在堂會上唱。

    在故事小說中引入一些詩文,這使得小說看起來比較雅緻,後來這種形式就傳承下來。

    所以《三國演義》、《紅樓夢》等很多古代名著都是這種插入詩詞的形式。

  • 2 # 中國大養老

    文而優則詩,文言文擅長字少而詳、而精、而意深。無疑,只有詩才是集大成者。詩又活躍了文章的節奏,幾句詩往往收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 3 # 季末推書

    其實按我個人淺顯的理解,古人寫小說之所以會插入很多詩詞,就跟現代寫文章經常引用名人名言、古詩詞是一個道理,就是為了給小說潤潤色,增加美感和信服力。

    時代在進步,每一個時代都會發展出符合時代發展的流行文化。

    我覺得那個時代在小說中插入很多詩詞,一方面是對自己才華的一種展現,用才華證明自己寫作的能力!以此增加作品的信服力,更容易讓當代人接受。另一方面可能是這種創作方式就是那個時代最流行的寫作方式,順應時代浪潮。

  • 4 # Fjx我是追夢人

    在小說中插入詩詞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寫作手法,我總結了這種寫作手法,它的作用主要有三點:一,抒發情感。詩詞往往比敘述更能表達出強烈的感情色彩。長篇小說往往都有較長的故事情節,鮮明的人物性格特點以及不斷變換的地點,這就決定了小說,必須以敘述為主,但僅有敘事,難免激不起讀者的共鳴,這時候如果加入適當的詩詞,就會給文章增添感情色彩,而詩詞以其簡約、凝練的語言風格可以表達出強烈的感情效果,所以《三國演義》,《紅樓夢》等一些著名的小說都要插入詩詞,這些詩詞或引用,或者是作者自己所做,用於活躍氣氛,抒發情感

    第二,總結。在文章的開頭和結束,或者在敘述完一件事情後,通常要用一段詞作為引子或總結,大概提示這一章節的內容;也可在文章中間插入一段詩詞用來交代故事中人物的心理或者是行為。比如《三國演義》在第一章開頭就引用了明朝著名的文學家楊慎的一段非常有名的詞《臨江仙》,初讀《三國演義》,很多讀者以為這段詞是羅貫中寫的,其實,這首詞是楊慎所作,楊慎和羅貫中雖都是明朝人,但卻生活在不同時期,羅貫中在創作《三國演義》時,楊慎還沒有出生,所以這首詞是後來的文學家加上去的,妙就妙在這首詞好象是為《三國演義》而做,它們合在一起,完全是完美的搭配,也許後人認為這首詞是對《三國演義》最好的詮釋,可見後人對《三國演義》的喜愛。《紅樓夢》裡也有多地方引用詩詞,且都是曹雪芹自己所做的,用於引領讀者更好地理解原文。可見,在文章中適當的應用詩詞,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另外,也可以更好地表達作者的真正意圖,三,一篇好的文章往往融合了多種修辭手法,加上出眾的文采,並配以意想不到的故事情節,就能引起讀者大的反響,就好像作者精心準備的一頓盛宴,每一道菜都是一刀一刀用心切出來的,包含了作者的心血,而詩詞就好像皇冠上的一顆明珠,有了它文章才能熠熠生輝,光彩奪目!

  • 5 # 層城鵷雛

    古人寫小說的時候,要加入很多詩詞,主要是為了提高小說的檔次。在封建社會,小說是不入流的,文人們往往以寫小說為恥,甚至不願意留下自己的尊姓大名,比如《金瓶梅》的作者蘭陵笑笑生,只能由後人來猜測他是誰,根本不知道作者的具體名字。

    在古代的文體中,也是有鄙視鏈的,寫詩的看不起填詞的,填詞的又看不起寫小說的。小說處於鄙視鏈的最底端,為文人所不齒。蘇軾最開始只寫詩而不填詞,更不會去寫小說。小說雖然出現的比較早,但是直到明清才達到了高峰。在小說中加入大量的詩詞,能大大增加小說的藝術性,提升小說的層次和地位。我國古典四大名著裡都有大量的詩詞,尤其是《紅樓夢》。

    小說里加入詩詞,有時候是故事情節的需要,某個大人物出場時,用詩詞介紹一下他的外貌與性情,使得讀者對其有一個大體的瞭解。遇到某處名勝古蹟時,用文辭華美的詩詞來誇張形容一下,可以增添風景的美感。

    我國古代的小說多流行於市井之間,並不屬於廟堂文學,不能與高雅的詩詞相提並論,屬於通俗易懂的民間文學,類似於故事會。儘管如此,古代的小說家們還是會追求高雅,向廟堂文學靠攏,小說中出現大量的詩詞便不足為奇了。才子佳人小說是古典小說的一大型別,作為才子佳人,如果不能寫出像樣的詩詞來,就稱不上是才子了。歪詩腐詞,千篇一律,惹人生厭。

    詩詞歌賦是古代文人的基本功,古人在小說里加入詩詞歌賦,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沒有任何炫技的成分在裡面。蒲松齡所寫的《聊齋志異》裡,也有不少詩詞的,比如其中的名篇《連城》、《公孫九娘》。當代社會,是白話文的時代,古詩詞離我們漸行漸遠了。古典小說能夠用大量詩詞來增光添彩,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古人的文言水平遠遠高於今人。

  • 6 # 萬物皆明

    我無法完完全全的推測出古人的想法,但是可以告訴大家我為什麼這麼寫的原因。

    首先,這和提高小說檔次無關,至少我並沒有考慮過檔次這個問題。

    其次,主要原因是愛好。寫詩詞對我來說很重要,我並不以寫詩詞為生,只是感覺生活中缺不了詩詞,把詩詞寫進小說裡面純粹只是一種樂趣。

    那麼樂趣在哪裡呢?

    平時我們寫詩詞不知道該寫些什麼,但是放到小說裡面就知道該寫什麼了。比如說到了描寫人物的時候,我們用一首詩或者詞概括他(她),描寫風景的時候我們用詩詞的形式來寫,描寫某個物品的時候我們也用詩詞來寫,因為這樣子寫會有方向,知道自己需要寫什麼,比平時寫作更有樂趣。就像是答題一樣,有題目有方向。

    再次,鍛鍊文筆。大家都知道寫詩詞比寫白話文要難很多,你把一大段文字濃縮成幾句帶押韻的詩詞,期間要花費的功夫不少,往往因為一首詩詞就能讓你陷入困境,幾個小時甚至半天都寫不出來滿意的。但是這對於鍛鍊文筆是十分有用的。

    因為詩詞除了文字的凝練,還需要情感的表達,需要有聯想性,如果一首詩詞無法給人一種想象力,那就是失敗的,所以難度比較高,但是有難度才會有進步。

    最後,純粹就是沒事找事。增添詩詞會大大提升寫作難度,降低寫作效率,畢竟我們不是古人,很難做到張口就來,就算是打油詩也要思考一下才行。但是這種人為增加的難度卻讓我樂此不疲。對我來說這真的是純粹的給自己沒事找事。

    以上四點就是我在小說中新增詩詞的主要原因,但是我並不支援別人這麼做,因為這樣太影響寫作效率了,現代人看小說主要是消遣,復古類的寫作方式已經不適合這個時代,這種方式只適合把寫小說當做樂趣的人。

    其實我也推測過古人這麼寫的原因,但是我絕對不相信古人這麼寫是為了提高檔次,因為如果只是一本兩本這麼寫我也許會這麼認為,可是我們開啟所有的古典文學作品,我們發現大部分反而都是這麼寫的,它好像是一種慣例、習慣而非特意。

    我考慮了一下,我認為之所以這麼寫,有個原因很重要,那就是書評。我們都知道古代有種職業叫做“說書人”,茶館、酒樓多有這種人在口述各種小說和故事,而且時不時的就會插進去一兩首詩或者詞,聽起來抑揚頓挫,十分好聽。我認為古代人寫小說一定有這方面的考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癌症高發是什麼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