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現代人類填埋的垃圾會不會在幾百年幾千年後成為文物?畢竟也放了幾千幾百年了!
6
回覆列表
  • 1 # 我是王牌講解員

    會。

    現在發掘出來的部分文物就是古人的垃圾,真正的垃圾。

    比如新石器時代考古中,考古學家經常要發掘所謂的“灰坑”——這個名詞聽起來文縐縐的,其實就是新石器人類(三皇五帝都屬於新石器時代)長期堆放垃圾後形成的垃圾坑,與現在農村村口的垃圾堆毫無分別。灰坑裡經常出土陶器骨器等生活用品,是重要的古代遺存。

    再比如,考古學家發掘河北滿城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夫婦墓,同樣挖出許多破損的鐵工具,應該是漢代修墓工匠隨手扔掉的:

    這些是名副其實的漢代垃圾。

    結果專家把它們拿到實驗室一分析,暈了,竟然全是當時的高科技!

    這些垃圾裡包含了當時先進的鋼鐵製品,比如塊鍊鐵、百鍊鋼、灰口鐵、可鍛鑄鐵和鑄鐵脫碳鋼,甚至包括全世界最早的灰口鐵和鑄鐵脫碳鋼——這些專業名詞,你也許不知道它們的意思,但一看名稱就很牛對不對!

    中國不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青銅器的國家,也不是最早使用鐵器的國家。但憑藉冶煉技術的不斷創新,成功逆襲,開始領跑鐵器時代!滿城漢墓出土的鐵垃圾就成了這一逆襲的見證者。

    那麼,現代垃圾會變成幾千年後的文物嗎?

    因為文物的定義是與人類活動有關的遺物和遺蹟,所以人類產生的垃圾會”自動成為“文物。

    那會不會變成珍貴文物呢?

    這就比較難了。

    古代人類記錄歷史的手段相對簡單,所以能夠反映歷史的“垃圾”顯得很珍貴。而現如今,科技已經很發達,我們記錄現代社會的手段非常多樣,比如各種電子檔案、資料庫,幾千年後的人類研究此時此刻的社會,或許不太需要依靠今天的垃圾了,垃圾的珍貴程度自然會下降。

  • 2 # 王朝的廢墟

    講一個我採訪過的故事吧。

    去年,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公佈了一批西周灃鎬遺址的考古成果,按照專家的說法,挖了一年多最重要的成果,是發現一批碳化了的小麥和幾片鱷魚骨板,而他們則全部來自於102個新發現的灰坑(考古術語,古人傾倒垃圾的地方)遺存之中。

    首先說鱷魚骨板,這次一共發現了12塊骨板,這說明在那個時代的灃鎬,溫度和溼度要比現在高,適合鱷魚生存。

    再說一下碳化的小麥顆粒,這個要比鱷魚骨板的學術意義大一些。大家都知道麵食是現在中國人的主食之一,特別是陝西,這裡的人特別特別的愛吃麵。但在古代,麵食並不是中國人的主食,作為一個外來的作物,它甚至連五穀都不算。

    所以這些碳化的小麥顆粒出現,說當時在灃鎬附近已經開始種植小麥了,或許當時的西安人已經吃上了麵食。而小麥起源於西亞的觀點,目前已逐漸被學界所接受,特別是近年來,在中國很多地方都發現過小麥的遺存。如果按時間順序將它們進行排列,一條小麥在中國的傳播擴充套件路線圖,基本就可以呈現出來了。

    當年把鱷魚骨板和小麥顆粒當做垃圾扔進灰坑的西周首都居民,絕對想不到在幾千年之後,這些竟然能成為後世研究、還原他們當年生活場景的重要資料。同理,我們今天隨手拋棄的垃圾,在千百年後,也會成為後世人還原我們這一代生活場景的重要資料,當然也算是文物了啊。

  • 3 # 音實難知知實難逢

    不會。

    現代填埋的垃圾量非常多,不可能形成文物。形成文物必須要有歷史價值才可以的。沒有價值的東西再久也沒有用。比方說一顆栽的樹,死後幾萬年依然是當作柴火燒掉了。原先我們這裡發現了一大批陶瓷罐子。來了鑑定的人,就說只是一些普通老百姓用的東西而已,雖然久但是沒有價值,隨手就扔了。所以說像現代垃圾這種量有多又沒啥歷史價值的東西,形不成文物。

  • 4 # 雄安藏寶人

    我給大家講一個真實的故事。聽完後大家就明白了,今年夏天的一個下午,我的一個堂哥清理垃圾的時候,清理出了一個金條,2009年發行的,建國60週年紀念金條,重100克。全國只發行了三個。拿到北京,經過專家堅定後,買給了國家,給了他6萬塊錢。如果不是他的細心,這個限量發行的,就當做廢物填埋了。再過數百年,如果被後人發現,不是文物嗎?他是在造紙廠上班的,在清理汙水池子時,在汙水池發現的。全廠幾百口人都知道。當然老闆也知道,誰也沒有提出非分的要求。

    所以說,垃圾當中肯定有貴重的東西,有的老物件兒,也當做垃圾扔掉了。希望人們在處理自己的廢品時要仔細點兒。

  • 5 # 小鯤論壇

    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發展,這必定也會在千百年後成為歷史文物。我們人類往往對於過往與未知的事物充滿了一種探索的慾望,我們總是在摸索中尋求自身的根源和探知人類的未來。所以現代人類填埋的垃圾也必定會在幾百年幾千年後成為文物。

    文物是什麼?文物在中國最早通常指禮樂制度,而現在它指一定時期人類文化的遺物,並且該遺物具有歷史、藝術、科學研究價值。現代人類填埋的垃圾或許在千百年後就會被世人挖掘研究其生活方式。如今生活在現代的我們不也好奇古代發生的事件嗎?古代人何不曾沒有想過我們如今探討的問題呢?

    眾所周知,古代朝廷都有文史官記載宮廷和民間所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我們都稱這類書籍為史書。這也不難想象古人也具有前瞻性,他們也在思考為後世留下一些研究資料。如此,我們現代人的埋藏的垃圾或許在發達進步的千百年後就成為他們眼中“古代人的生活遺物”。

    我們就拿海昏侯劉賀之墓來說吧,由於盜墓團伙的敗露,2011年3月考古學家們開始對海昏侯劉賀墓進行了搶救性挖掘。2016年3月2日,幾百件文物破土而出,其部分文物陳列在南昌省博物館。這些文物數量之多、物件精美、頗為壯觀,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劉賀腹中的香瓜籽。現在我們稱這玩意為米田共,想一想這都能成為文物,現代人埋藏的垃圾在千百年後怎不會成為文物呢?

    緊急通知:大家現在趕緊把自家的垃圾收拾好,找一個地方好好的埋藏起來,並且想盡辦法告訴自己的後人埋藏地址,說不定你的後代就會因為你埋藏的文物就一夜暴富了。

    (愛生活,愛歷史。祝你一切安好?)

    (敬請關注:小鯤論史)

  • 6 # 尬聊歷史

    直接回答,有的會,有的不會。

    我直接舉兩個例子,是說古代的垃圾成為現在的文物,類比一下就可以推斷了。

    中山靖王劉勝墓出土的垃圾鐵片

    這些鐵片都是代表當時先進生產力的表現,說明了中國雖然不是最早使用鐵的國家,但最後卻逆襲成了最早使用黑科技鐵的國家。你說價值大不大?當時工匠當成垃圾隨手一扔,就這麼變成了現在的寶貝文物!

    一千多年的便便

    你沒有聽錯,這是英國出土的文物,就是1200多年前人的糞便,從這根長20釐米寬5釐米的米田共中,專家分析出此人肚子裡生了寄生蟲,得了腸蠕蟲,主食是麵包和肉類…都是一些有考古價值的問題。

    1991年,約克的古生物學家安德魯·瓊斯博士(Andrew Jones)對這根屎進行了評價:“這是我見過的最令人興奮的一件大事,它和皇冠上的寶石一樣有價值”。

    所以,證明了一件事情

    便便都能成文物,何況其他垃圾?

    同理,數千數萬年後,我們遺留下的垃圾,一樣有希望成為價值連城的文物,其實重要的不是垃圾文物本身,而是它所承載的重要的歷史資訊!

  • 7 # 豫小沁

    我覺得是不會。為什麼呢?因為我們考古的目的是什麼是獲得以前我們不知道的知識。但是自從有了網際網路電腦以後。幾乎所有的事情都會被電腦網際網路儲存下來。不管是醫學界還是科學系以及物理化學等方方面面。比如說兩百年以後的人想知道200年前流行什麼服飾喜歡吃什麼口味的東西得過什麼病包括非典 這些通通是可以查得到的。所以我覺得至少21世紀人類留下來的東西在以後可能成為文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水瓶座應該和哪個星座談一場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