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此人
-
2 # 住在深海里的貝殼
事實上很多年輕教師都願意參加的,只不過大部分人都是為對晉職稱有用的那張證書而來的。就拿我本人來說吧,我今年也剛參加完縣級的優質課比賽,說句實在的,優質課比賽真的只是一種形式,因為裡面的東西在真正的課堂上很少用得上,而且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設計一場“秀”,勞心勞神。可是,你要是不參加吧,那職稱肯定離你遠遠的,實屬無奈之舉啊!
-
3 # 格雷撒
這種賽課條條框框賊多,純粹作秀為主。跟實際教學出入太大。估計那一節課他自己都快講吐了,而且浪費時間,搞那種形式主義。就跟考特崗招教時那種微型課一樣賊蠢。
-
4 # 樹同801
1、現在在大部分教師眼裡,優質課只是評職稱的一個硬槓槓而已,沒有其它任何更純真的成分。
2、優質課真的優質嗎,還是幼稚?教書又不是表演,凡是表演的也都脫離了教學的本質,教學應該是一種實實在在的引導與創新。
3、課題、榮譽和優質課的獲取也得論資排輩,爭不來急不得。
4、凡是職稱評到位的教師,還有幾個會去講優質課?估計連課都不願多帶吧。
當然,也有少數敬業的老教師兢兢業業幹好本職工作的,不能過於絕對。畢竟,教育還是需要有情懷的人來引領的。
-
5 # 9wmr
年輕有活力,有朝氣,拼一拼好,如果連優課都不願上,那這輩子最多是個沒思考的教書匠,每一次優課就是一次磨難,但也是一次業務提升,另外別小看一張優課證書,很多時候可能用到。
-
6 # 教壇雜談
很多年輕教師認為,參加優質課比賽,就是為職稱晉升準備條件,自己現在還不到晉級的時侯,得了證件也沒用,所以很多人不願意參加比賽。這是一個非常錯誤的認識,參加比賽會給自己帶來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穫。下面是我參加優質課大賽的切身體會。
第一:透過參加優質課比賽,可以找到自己教學中的不足,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我大專畢業教學的第一年,縣裡讓學校派老師參加優質課大賽。這事兒在我們學校以前就沒有過,許多老師不願參加,學校讓我參加。
報名後,學校領導多次組織教師聽課,給我挑毛病,提建議。有老師說我字寫的不規範,板書太雜亂,不美觀;有老師說我說話太快,像打槍,沒給學生留反咉的時間;有老師給我出主意,告訴我怎麼做才能讓課堂新穎、吸引學生。
幾次評課之後,我的進步非常大。板書美觀了,字漂亮了,教學內容也按排得既吸引學生又有層次。參加縣裡的優質課大賽得了第一名,然後又被推薦參加市裡的優質課大賽,得了市級優質課獎。
第二:透過參加優質課大賽,既可以為自己的晉升創造條件,也可能得到許多意想不到的驚喜。
我就是因為參加了那次優質課大賽,後來的許多利益也紛紛而來。順利晉升中學一級教師,然後晉升為中學高階教師。後來又被評為省、市骨幹教師,省級名師。
-
7 # 何老師微課堂
凡教師者,都明白優質課是怎麼回事,我們的課通常分為常態課和優質課。每一節如果都要按優質課的標準去上,那肯定是不現實的。常態課只要完成教學任務,重點突出,難點突破,學生有所收穫,課堂秩序有時亂一點也沒關係。而優質課不一樣,不僅要看教師對教材的分析、挖掘、處理,還看課堂上對學生的引導,更重要的是看學生參與的度和質,還要突出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總之,優質課比常態課要求更高。作為教師,只有參加優質課比賽,不斷地錘鍊自己,教學專業能力才有可能進步和提高。優質課也是恆量一個教師教學水平高低的一杆秤。
至於很多年輕教師不願參與優質課比賽,很大的原因是因為壓力大,或個別不求上進的,對於評優晉級無所謂的。但是,作為領導層面來說,經常是讓年輕教師多參加這種優質課評比,來作為培養年輕教師的有效途徑。有時安排你去參加,是不好推辭拒絕的,否則就會得到一個不求上進“稱號”。至於大家說的表演課,我們是摒棄的。當然,為了上好一堂課,教師可能要進行磨課,讓其他老師參與出謀劃策,先在別的班級上一次,老師們指出不足的地方,再修改,再磨課,直到要上的內容爛熟於心。記得去年參加的《道德與法治》中《花草樹木點頭笑》優質課評比和《心理健康》中《學會控制情緒》兩次優質課評比,磨課磨到最後,教學設計跟之前已經是面目全非了。每次上課的學生不同,採取的方法和策略也不同,這個過程教師在不斷地改變,不斷地挑戰自我,不斷提升的過程。因為比賽是代表學校,領導期望值很高,所以壓力也特別大,整宿整宿睡不好覺,滿腦子想的是教學程式。最後,《花草樹木點頭笑》獲得了縣級二等獎,而《學會控制情緒》只獲得了金盆街道二等獎,連參加縣級比賽的資格都沒拿到。等到今年的語文教師技能比賽,壓力太大了,我是直接放棄。我的朋友羅老師透過一層比拼,拿到縣級一等獎,又代表縣級參加州級比賽,獲得了二等獎。每一次磨課,我都要調課去聽,幫她出謀劃策。只有經歷這種比賽的磨礪,你才會迅速地成長起來。
記得2004年5月,我第一次參加縣級優質課比賽,因為當時誰都不願意參加。謝老師是教導主任,是我的老鄉,為了支援她的工作,我這個才參加工作不久的菜鳥,勇敢地接了這個任務。一次次磨課,一次次修改,每個教學環節都要力爭爛熟下心。記得要比賽的前一個晚上,我們住在賓館裡,有一個環節我不知道要怎麼處理好,就跟謝老師說了,我就睡了。誰知謝老師一直在思考,半夜,她突然把我拉起來,告訴我怎麼怎麼處理,我當時真的挺感動,壓力也大。我說:“老姐啊,你不要對我期望太大啊!”她說:“盡力就好了,不要想太多”。第二天,上課時,我基本上是按照她的指點一步一個腳印落實好每個教學環節,沒有出什麼紕漏,整堂課我重在引導點撥,儘量讓學生表現。出乎意料的是,居然拿了一等獎。就因為這次比賽拿了獎,才順利晉級小學高階教師職稱。
作為年輕教師,我們的從教之路還很長,不管是為了評優晉級,還是自己的專業化成長,參加優質課評比是一個不錯的途徑。人到中年的我都還在默默努力,爭取明年去參加語文技能大賽。
-
8 # 洪爺33344611
為什麼有些年輕教師不願意參加優質課比賽?
也許有顧慮,擔心自己經驗不足,能力不夠強,課沒有別人上得好,自信心不強,有畏懼心理。甚至怕上不要丟面子。
後勁動力不足,畏手畏腳,喜歡推託。
當然還有一種原因就是覺得無所謂,平時工作都不積極主動,沒有較強的上進心,一直有得過且過的思想。連平時自己的課要怎樣才能上得好都沒有認真思考過,那有心思參加優質課比賽。
然而我們地方這種現象相對要少一些,多數年輕教師爭著上優質課,認為是煅練自己,提升自己授課水平的平臺和機會。而對自己還有實在的收穫。一且獲獎了對自己評審職稱有很大的幫助。
那麼年輕人參加優質課比賽會得到哪些收穫?
可以壯膽!破解畏懼心理,解決怯場情緒。
參加優質課獲獎了,就是自己的實在收穫。叫業績成果。就可認滿足申報評審相關職稱的條件之一。
優質課競賽獲鄉鎮一等獎3次以上,獲縣級二等獎以上就可符合申報評審中級職稱的條件之一,(另加一條件)就能申報中級職稱資格。
因此年輕教師應積極主動參加優質課評選,競賽活動。把它作為是煅練提升自己的平臺和機會。
-
9 # 起個名字腦袋都想破
你可拉倒吧,拿獎的教師一般教不了學生什麼實實在在的東西,頂多也就是把下一代培養成演員。完全是迎合領導弱智的低階趣味。
-
10 # 聚焦職教
新手老師不想參賽有多方面的原因,可能是怕自己表現不好,害怕丟臉;也有可能是沒有時間,覺得參賽太累等等。
那麼年輕教師參加比賽可以得到什麼收穫呢?
首先可以獲得更多展示自己能力的機會,同時又能夠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無論是對教學技能、上課方法、組織能力等都有很大提升。其次參加比賽一般都是有獎項的,如果能獲得獎項,對以後的績效、年終總結、甚至職稱評審都有很大幫助。
-
11 # 教育界的小強
我可以來回答這個問題,剛畢業的時候我也不願意講課,什麼課都不想講,包括優質課。怎麼說呢,現在來看應該是後悔當時沒有講課,因為在職稱的壓力之下,我又開始講課了,從優質課,一師一優課,縣骨幹,縣能手。
透過講課,能夠讓自己更明白自己與名師的差距,更好的提高自己!
回覆列表
1,年輕人懶。
2,年輕人更短視,不願意春天耕耘等到秋天才收穫。今朝有酒今朝醉,只爭朝夕。
3,可能你覺得優質課可以鍛鍊業務水平,而教室們看到的是評職稱的要求。已經達到條件的,就更不願意再做無意義的積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