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烽葉戲諸侯
-
2 # 蕭蕭入秋
“寧窮死,別娶生妻”這句話要是用在現在的社會,估計不用幾十年,我國的人口增長率就會有大幅度下降,而且人口老齡化也會趨高不下,經濟發展也會受阻。
老祖宗流傳下來的俗語很多,有些俗語是生活中總結出來的經驗,有些是人生感慨。但並非所有的俗語都適合套用在我們身上,因為時代在發展。
進入正題,“寧窮死,不娶生妻”這句話的意思是什麼?前面半句顧名思義很簡單就是寧願一輩子窮困潦倒,後面這句話也不難理解,但什麼是“生妻”?
這裡的“生妻”有兩類意思:
第一類,指被休的女子,也就是離過婚的女子。而這也是我說的這句話不適用於現在社會的原因之一,在古代,女子地位不及男子。更有“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說法,而且啊,古代女子的“三從四德”尤為重要。且絕大多數情況下,女子離婚多半是男子休妻所致。被休的女子無論品行是否惡劣,一旦被休,就會背上個不守婦道的罪名。因此,古人才會說,寧窮死,不娶生妻。意思是指寧願窮死,也不要娶個不三不四的妻子。然而,離過婚的女子當真就品行不正,不三不四了嗎?不一定!所以我說,這一說法有些片面了。
第二類,指陌生女子、來歷不明的女子。所謂婚嫁,就是在茫茫人海中找一個能夠過日子的物件過一輩子。但是識人是一門學問,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誤交損友。婚姻是人生大事,萬一同你結婚的女子是個品行不端的人,那你不僅家宅雞犬不寧,頭上更是一片青青草原。所以老人們認為,娶妻一定要娶一位知根知底,品行有保障的女子。一來可以避免被騙婚,二來可以規避一些不必要的,隱藏的風險。但是現在的時代,人們的節奏很快。幾乎每個人之間都是從零開始認識的,因此我認為,來歷不明的人可以試著瞭解,等了解之後了,也是可以交往的。
-
3 # 天地玄門隱宗
其中我們要知道“生妻”的意思是什麼,“生妻”在古代是指,在與你成親之前,已經被嫁過一次的女子。
不過這句話只適用於在古代,因為在古代的封建思想下,女子是沒有地位的,人們認為女子只能嫁給一個人,就算是被休掉,以後也不可以再次嫁娶。
如果被休掉的女子再次嫁人,人們就會覺得這個女子是一個不忠貞的女子。在古代,忠貞對於女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品質,所以如果在古代女子被嫁兩次,那麼他身邊的人就會對她議論紛紛,責罵她的不忠貞。
-
4 # 東楚龍野虎
在古代,寡婦與生妻是有區別的兩個名詞。雖然都是說失去男人的婦女,但前者是指丈夫死亡了,後者是指與丈夫離婚了。這兩者區別很大。寧窮死,不娶生妻當指後者,就是丈夫寫下休書休了老婆,並將老婆踢出家門的婦女。
生妻有什麼標準嗎?有的。總的來說,生妻多是被休了的婦女嚴重違反社會道德規範者:或踰牆鑽穴與隔壁老王偷情淫亂不休者,或惡言詈罵潑婦跳腳罵大街毫無婦德者,或搞陰謀詭計挑撥是非搞得家庭內亂者,或者對公婆又打又罵不孝者,或者違反族規汙辱祖先犯上作亂者,或者勾結匪盜令家產蕩絕者,或者沒有母儀教育兒女學壞使壞者,甚至殺人放火盜竊者……如此之類被丈夫寫了休書,這就叫生妻。
那麼,為什麼寧可窮死,不娶生妻呢?這是因為生妻與寡婦不同,寡婦只是因為丈夫不幸死了,但不影響婦女慎守婦規,很多寡婦內修婦德勤儉持家養育兒女成家立業,是內秀外美的。而生妻卻道德敗壞,不善持家,不善養育兒女,不知孝道,不守婦規,說白了,娶個生妻,那至少找個家庭混亂不休的攪水棍,嚴重者還會導致家破人亡,請問,這樣的生妻能娶嗎?
所以,從文化文明家庭平安和諧幸福角度看,寧可守窮,也不可娶個禍害無窮的生妻,自然有一些內在合理性。
-
5 # 237624860
這都是過去的民間說法。生妻指死了丈夫或者離了婚的女子吧。為啥會有這種說法,因為過去幾乎沒有離婚說法,死了丈夫的女人或者被丈夫休了的妻子都被認為是不吉利的人或者不賢良的人。過去有男尊女卑的思想,一切不好的事都在女人身上找原因。所以民間會有這種說法寧可無妻不娶這樣的女人。其實是不合理、不公平的。何況如今社會不同了,女人不在家相夫教子了,走向社會和男人一樣承擔家庭責任,社會責任。男女平等的社會下,好女遇渣男的事屢見不鮮,大家的觀念早已經更新了!
-
6 # 貓愛吃剁椒魚頭
其實你這句話前面還有,只要連起來你就明白了。
這句俗語的全句是,“男重後妻,女望前夫;寧可窮死,別娶生妻。”
前一句講得是,男的更注重現在和自己在一起的妻子,女的總是會對前夫念念不忘。
後一句是講:所以一個男人你就算窮死,你也不能娶一個離婚後“原配”還在的女人。
“生妻”指得就是離婚後老公還健在的女人。
所以農村也有句話叫,“寧取寡婦,不娶生妻”
這些啊其實都是以前舊思想男權主義思想作祟,與之相反的還有“男不娶生妻,女不嫁六郎”。其實說到底這個俗語都是偏激的,都是現在自己一方考慮的。
這世上,有賢妻也有渣男,有好男人也有渣女。不能憑俗語一概而論。
現在啊不講究這些,不管啥生不生妻,只要喜歡合適,哪管那麼多,只要是女的就行。
-
7 # LiongYun
生妻。生人妻,俗話,指有丈夫的,
現在稱小三。
寧拆十座廟,不毀一樁婚。就是講的這個道理。
-
8 # 梧桐樹邊羽
俗語“寧窮死,別娶生妻”,生妻是什麼,為什麼窮死都不能娶?
這是一種帶有偏見的俗語。
什麼是“生妻”?生妻這個詞出自《文選·李陵<答蘇武書>》:“老母終堂,生妻去帷。” 意思就是年輕的妻子。
而在俗語中,生妻並不是年輕的妻子的意思,而是取了“生妻去帷”的意思,年輕女子離開了,所以實際上就是指改嫁的女子。
為什麼寧可窮死,也不娶改嫁女子?而寡婦又可以?都是結過婚的女子,為什麼待遇不一樣呢?
因為寡婦是死了老公,不得不改嫁求生存,本身的體質和品性沒有什麼問題,她沒了老公怪不得她。
而生妻改嫁就不一樣了。因為在古代,原配正室的地位並不低。古代正妻一般都是門當戶對的,兩家勢均力敵,為了保護正妻權益,還有七出三不去制度。也就是說,一個男人不能說因為我覺得老婆醜或者年紀大了,或者說我不喜歡她了就休掉她,根據七出三不去制度,必須是女性生理上有重大毛病或者道德十分敗壞,才能休了她。
在古代,生妻肯定是有問題的。
而一戶人家,家境又不優渥,娶妻不就是為了傳宗接代和當家做主?但是這兩項,正是體質有問題,或者道德有問題的“生妻”所不能勝任的。所以寧可受窮,不要再娶個不能好好過日子的女人來增加負擔。
這種俗語就是民間最原始的過日子成本論。
當然,今天這個問題早就不存在了。畢竟婚姻自由,來去也自由,如今的人離婚基本上都是性格不合,也就不存在什麼“生妻”之說。
半路夫妻,經過年輕不懂事的磨合後重新選擇,多的是走到最後的恩愛相隨。
-
9 # 味哎兒
貞潔,是要求女人的第一規則,即:專一守一,不可嫁二次。
由是,相對應的是男不娶二婚女。
但,男婚女嫁人生必須,若亡妻亡夫的男女,還是要再結婚的。
所以,人生不論男女,第一次婚姻須都是頭婚,不找第二次婚的人。這是純潔不雜亂的體現。即:沒有對比性,若結二次婚的不論心性人品如何,與前婚人對比是定然,此為有二心,而不純潔了。
純潔,就是幼兒那樣,兩小無猜忌,互不設防,互無嫌疑。雖也打鬧哭笑,但都由彼此不和引發,不是由比照他人引起。
而二婚者,時時處處與以前任的夫或妻比較,引出無端的閒氣來。結婚求喜悅,出閒氣划不來。
婚姻就是婚姻男女共和和美美的渡過一生的,互找個幫手,不是為惹氣厭煩而結婚的。
因此,婚姻男要忠厚,女要貞潔。
忠厚不事二主,貞潔不嫁二夫。都專一守一。
本是缺一字,別娶生人妻的人字。
生人,分兩式:
1.不相識的人稱生人,不是由熟人介紹的人稱生人。
2.突然來到自身邊不認識的人稱生人。
因此,結婚須媒人介紹及父母認定,也就是確保無血緣關係條件下,又知根知底。
知根底被更多的述成門當戶對,其門就是庭院的大門,門的高矮寬窄是此人家的臉面,門裡曰戶,戶就是一家人總體的統計單位。
從而,一個家庭整體,關庭院大門,稱為閉戶;開庭院大門,稱開戶。此為門戶。即統計學上,一個庭院大門為一戶。
因而,大戶,是幾進幾跨院的多庭院,僅一個大門的人家稱詞。
另一個生人妻意思是,其前夫健在仍活著,生存著的人之妻,此包括兩項:
1.人家夫妻好好的,硬要將其拆散佔其女為己妻。此為欺男霸女,屬搶掠人口。
2.離婚女,這就是可前後任比較的女人或男人。極易出閒氣的。但有前題,自頭婚,女二婚才是,若自己也二婚,不在此列內。
現在不同了,若前婚受盡折磨而婚的男女,若再婚是最珍惜待自己好的對方的,此為成熟的男女了。
婚姻上的成熟否,就是容讓對方否,兩小無猜者互不讓是常態。
這就是有主次與平等的不同。即:兩小無猜間是平等的關係,主次是歷練者把握的待人訣竅。
因此,婚姻受過重擊者,且責任在己的,再婚會把日子過的好些,即痛改前非了,屬有經驗了。
原則是頭婚對頭婚,二婚對二婚,多婚就爛了。
-
10 # 女王朱瓊
我們知道,俗語是古代人民生活經驗的反映,然後被總結成朗朗上口,短小精煉的語言,流傳甚廣。大多數俗語,都有一定道理,但也有一些俗語,用今天的眼光來看,是完全沒有普適性的,比如一句“寧窮死,別娶生妻”。
生妻
生妻一詞,最早出自於漢李陵的《答蘇武書》,西漢時期,李陵因不得已投靠匈奴,漢武帝殺他全家,後來蘇武寫信勸李陵歸漢,李陵便已《答蘇武書》作為回信,表明自己的心跡,心中說到蘇武曾經出使匈奴的遭遇。
早先,蘇武以中郎將持節出使匈奴,結果被匈奴扣留,蘇武寧死不降,後來到貝加爾湖邊牧羊,十九年來,雖歷盡艱辛,卻持節不屈,這是蘇武牧羊的故事。
李陵在信中說到這段故事時,寫了這麼一句話:
“丁年奉使,皓首而歸;老母終堂,生妻去帷。”
丁年就是成丁之年,謂之壯年,皓首就是頭髮透白了,指老年,這句話意思是說:你在壯年時出使匈奴,到老年時才得以迴歸,十九年中,老母親在家中亡故,年輕的妻子也因此改嫁。
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知道,生妻的意思是,丈夫還活著,但是被休的女人。
七出之條
在中國古代,女人地位比較低下,一般來說,女人出嫁之後就嫁雞隨雞,嫁狗隨狗,不能改嫁。夫妻雙方如果實在過不下去了,也只能是男方休掉女方。但是,對結髮之妻,法律和道德也是有一定“保護”的。
因為被丈夫休掉,對女人來說是奇恥大辱,特別是宋朝以後,女人講從一而終,人人爭做貞潔烈女,這種情況下,哪怕丈夫死了,女人也不會改嫁,否則就是不貞潔,更別說被休了。
所以,古代男人可以休妻,但不能隨便休,必須是妻子犯了七出之條,才符合法律、道德規範。在《禮儀·喪服》中就有七去的說法,到漢朝時逐漸成型,但並沒有嚴格規定,直到唐朝,才把“七出”寫進了法律法規。當然了,七出只是一個規則,也不是絕對的,具體事情還得具體處理。
七出看起來是對女人的保護,實際上是對女人極度不公平的,因為這樣一來,丈夫有理由休掉妻子,而妻子要離婚,則困難重重,條件嚴苛,還會受人唾罵,隨著思想的進步,明清時期已經有人開始抨擊七出對女人的不公,直到清末,更多有學之士開始批判傳統婚姻觀,但七出一直延續到了民國初年。
1930年,法律對離婚的規定才有了進步的思想,七出基本被廢除,但是對老百姓來說,這種存在了幾千年的思想,早已根深蒂固,即便是到今天,還有些人喜歡拿七出說事,就非常腦殘了。
七出到底是哪七條?
說了這麼多,那七出到底是指什麼呢?《大戴禮記》是這樣記載的:
“婦有七去:不順父母去,無子去,淫去,妒去,有惡疾去,多言去,竊盜去。
這就是女人作為人妻的七宗罪:不孝、無後、姦淫、嫉妒、惡疾、嘴臭、偷盜。
用今天的眼光來看,這七條中有一些還是很有道理的,只不過不能專用於女人身上,如果男人犯了,也難以饒恕,比如不孝、姦淫、偷盜這三條。
愛嚼舌根這條就不好明確定義了,有些人天生嘴臭,但是在人前道貌岸然,到了網上就暴露了本來面目,這樣的人,到底算不算犯了嘴臭這一條?
嫉妒這件事也不好明確定義,光是嫉妒,不至於被休,多半是因嫉妒而起,做出了其他過分的事情,《聊齋志異》中寫了很多關於悍妒的故事,非常有趣,也可以從中看出過分嫉妒對一個家庭造成的困擾。
因惡疾拋妻棄子,用今天的眼光來看,是非常不道德的事情,但是在古代,要求妻子上得廳堂,下得廚房,古代生產力本來就底下,如果一家的女主人臥病在床,家裡少一雙手多一張口,會造成非常大的困難。另一個原因是,古人迷信,認為惡疾纏身會給整個家族帶來不祥。
無後,這是古人最常的休妻理由,女人在古代通常被作為生育工具,但以現在的觀念來看,這是不符合價值觀的。並且,夫妻無後,到底是誰的原因,也不好說。現在有些家庭依然會用無後為理由離婚,男女雙方都有,也不是針對女人。
今天,法律對婚姻雙發都有保護,男女平等,就算夫妻要離婚,也不是一方說離就離,必須要是夫妻雙方關係破裂,不可修復,才能同意離婚,你不能在離婚協議書上寫因為對方嘴臭,我受不了。
法庭是很嚴肅的地方,但這樣的理由多半會讓法官笑場,非常不好。
寧窮死,不娶生妻
這句話是古代人的觀念,我們站在古代人的角度來解釋,不要帶入現代觀念。
前面我們說了,古人休妻,通常要在七條之列,七條之罪,都是不可饒恕的,是可以判定一個人品質的,犯了七條,那就是品質道德敗壞,娶妻娶賢,又有誰願意娶一個道德敗壞的女人呢?
另外,宋以後,別說生妻了,哪怕是丈夫死了,也不能再婚,那時候的女人爭著立貞節牌坊,每天大門不出二門讓不邁,每天唯一的娛樂活動就是數豆子。你要改改嫁,浸豬籠伺候著,非常可憐。
感謝社會進步吧!
-
11 # 田獲三狐
有一說,“生妻”一詞有一個高大上的出處,就是西漢名將李陵的《答蘇武書》。李陵是李廣的長孫,擅騎射,頗有其祖父李廣的風範。有一次漢軍在和匈奴作戰時,由於他只帶了五千精兵深入到匈奴腹地,和對方數萬大軍周旋數日。最後幾乎拼到矢盡道窮,援兵遲遲不到,走投無路,李陵感覺沒有臉面回去見武帝,無奈之下投降了匈奴。
後來,蘇武給他寫信,勸其歸漢。李陵在回書中有一段話:
丁年奉使,皓首而歸;老母終堂,生妻去帷。大概意思就是說,蘇武壯年奉命出使匈奴,直到白髮蒼蒼才能歸去;可是此時,早已物是人非,老母親去世,妻子也早已改嫁他人。
當然,這是李陵對蘇武的讚頌之詞,這裡“去帷”一詞指的就是女子改嫁。
但是,這個《答蘇武書》本身是否出於李陵之手歷來就有爭議,那麼,對“生妻”一詞的釋義也就成了無本之木。所以,我寧願相信,“寧窮死,不娶生妻”這句話和“勸賭不勸嫖,勸嫖兩不交”一樣,它就是民間俗語,是民間生活智慧的結晶。“生妻”一詞就是指離婚後前夫還在世的女人,“寧窮死,別娶生妻”的意思就是說,再窮也千萬別娶這種女人。
當然,現在的社會更加包容,開放,婚姻自由也被大多數人所接受。離婚後再嫁他人也不再會被人指指點點,甚至歧視。而且一些重新組合的家庭確實比原來幸福,好像這句俗語過時了,成了糟粕。
但不容忽視的現實是,如果兩個人離婚的原因確實就是因為“三觀”不同導致感情破裂,離婚時沒有孩子,雙方和平分手,沒有任何瓜葛。那麼,各自再開始一段新感情應該是一種解脫,是雙贏的事兒。
如果兩個人有共同生育的子女,這件事就比較複雜,不論孩子歸誰撫養。
畢竟血濃於水,孩子是夫妻雙方共同的結晶,只要是正常的人,離婚的男女雙方都會對孩子的成長牽腸掛肚,這就避免不了聯絡。當然,那些只想自己過得舒服,對孩子不管不顧的人渣除外。
愛情是自私的。娶了這種二婚的女人, 不論她以什麼理由和前夫聯絡,久而久之,很容易產生一些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可能就會對現在的家庭生活帶來不好的影響。
若想避免矛盾發生或者激化,要麼,男方的心臟要足夠大,要麼,雙方之間得充滿無限信任才行。不然的話,“娶生妻”很可能帶給自己的是無窮無盡的煩惱。
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吧!
相關內容
- 俗語“寧窮死,別娶生妻”,生妻是什麼,為什麼窮死都不能娶?
- 農村俗語說,“餓死不進蘿蔔園,窮死不耕丈人田”,你認為有道理嗎?
- 俗語說"寧窮死,別娶生妻",為什麼不能娶生妻?生妻是何意?
- 俗語:“男凸女凹,寧窮死,不娶生妻”啥意思?
- 村裡老人說“寧窮死,別娶生妻”,為什麼窮死都不能娶?難道要可以娶熟妻?
- 俗語“寧讓狗咬,別讓鵝啄;寧可窮死,別娶活漢妻”,有道理嗎?
- 俗語說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你覺得目前的社會狀況還適用嗎?
- 俗語:寧勸賭,別勸嫖,寧窮死,別娶生妻,怎麼理解這句話?
- 俗語“寧勸賭,別勸嫖;寧窮死,別娶生妻”,其中生妻是什麼意思?
- 俗語“寧勸賭,別勸嫖;寧窮死,別娶生妻”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民間俗語是古代人民對生活的提煉,用一詞一句匯成朗朗上口的精髓,流傳於後世。
對於這樣口口相傳的俗語,大多有一定的道理,但是還有一些俗語,放到如今這個社會早就不實用了,比如“寧窮死,別娶生妻。”
什麼樣的女人叫生妻?生妻是古代詞彙,現代根本不用這樣的稱謂,所以很多人看到這個詞,很陌生,不知道它指的是什麼。生妻在古代是指,丈夫還活著,但是被休的女人。
為什麼不能娶生妻?這句俗語是老者對年輕人的忠告,暗藏著對婚姻生活的阻礙,所以就創造了這句俗語。
封建時代的女人是沒有地位的,嫁雞隨雞,嫁狗隨狗,進了夫家門,就是夫家的人了。那時對女人要求特別的苛刻,講究的三從四德、忠貞不渝。
妻子被丈夫休,是女人的奇恥大辱,警示後人不要再娶這樣的女人。娶了這樣的女人,會影響丈夫未來的前程,敗壞家風。
出現什麼的情況,會休妻?在《大戴禮記》有這樣一段記載的:
“婦有七去:不順父母去,無子去,淫去,妒去,有惡疾去,多言去,竊盜去。
用現代的話來解釋就是:不孝順父母,不能生育後代,與他人發生不正當關係,不三從四德嫉妒別人,犯了嚴重的疾病,喜歡張家長李家短嚼舌根,偷東西。以上七種行為,丈夫都可以作為休妻的條件,一旦休妻,這樣的女人既不能再改嫁也沒人敢娶,只能孤獨終老,並且孃家人也會覺得丟臉。
七種休妻行為放到如今,不是也適用?一、不孝順父母
指的是公公婆婆,如果不孝敬公公婆婆,放在如今肯定是不適用的。現在人人平等,婆媳矛盾從古自今的難題,不可能什麼事情都聽著婆婆。
二、沒有生育能力,無後為大
古人講究的是傳宗接代,延續香火,所以男人可以一妻多妾,為了家族的興旺,沒有生育能力的老婆,男人是可以休妻的。
如今大部分的家庭,還是不太會接受沒有後代,無生育能力的妻子。孩子是愛情的結晶,孩子也是婚姻中的潤滑劑,少了孩子會少了夫妻之間的一層紐帶。
三、和他人有不正當的關係。
這個古代與現代最為一致,對於中國的一夫一妻制,這種倫理關係是不能接受的,大多出現這樣的情況,夫妻總會選擇分開,婚外情是婚姻中的大忌。
四、嫉妒別人,怨恨別人
多半是幾個女人爭風吃醋,玩得像宮鬥劇。放在如今也行不通,因為現在都是一夫一妻,談不了跟別人爭搶男人。
五、有很嚴重的疾病
家族裡有人一直病怏怏的躺在病床上,在封建社會,會認為影響了一個家族的氣運,晦氣。
如今,婚姻中的另一半出現了重大疾病,導致了生活苦不堪言,有一些人會選擇離開,但是大部分人還是堅守婚姻的承諾,不離不棄。
六、無事生非,造謠的女人
這樣的女人就是白米粥裡面的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無事生非,禍從口出。
如今的現代生活,也有這樣的女人,但是在婚姻關係裡面,貌似影響並不是太大。
七、偷盜行為
發生了女人偷東西被抓住,丈夫家的顏面掃地。
現代社會偷不偷東西,丈夫沒有權利干涉,這是犯法行為,要交給法院來處理,跟婚姻貌似不搭界。
俗語中的生妻,放在如今並不適用從現代社會的角度來看,以前的“生妻的不可娶”看起來俗不可耐,放在如今,早已不存在這樣的觀念。
女人的地位提升了,哪怕離過婚的女人,有孩子的女人也照樣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去選擇未來的丈夫,只要兩情相悅,一樣可以恩愛相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