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聚才圈小主
-
2 # 使用者77950634154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本份,如果這位老師在管理的過程中被家長打了,這時特別需要社會和領導公正,無畏的支援和調解!
-
3 # 博文天下48467203
當然孩子被送往學校就是要老師管理了。除了教育他們學知識更要教他們學做人。學生犯錯用小竹鞭打打手心,打打屁股有何不可。
-
4 # 一修哥2015
一個孩子上午挨一耳光,下午打十個手板。每天要接受辱罵,(我經歷的現實)你作為家長樣想,非要打掉對學習的愛去厭學。去種下變態暴力傾向就是師德,師風?
-
5 # 思考讓我著了迷
我是一名小學數學老師。有個學生家庭作業經常不寫,我就問為什麼?結果他就低著頭不說話,也不從座位上站起來。開始我還和顏悅色的問:你有什麼原因?給老師說說。結果足足問了5分鐘學生就是不說,對於老師的問話也不站起來。我很生氣:首先學生對於老師的問話,不站起來回答,很不禮貌。其次,全班學生都看著呢,如果任由他不寫作業,也不說理由,以後班裡的學生都會效仿。雙方就僵持在那裡,我想帶他到辦公室談談,結果他就坐著不起來,我動手拉他胳膊,他也在用力不起來。最後下課了我只能向家長反映情況,結果週五晚上家長給我發了張學生胳膊的照片,問我為什麼會這樣?因為照片上看不出來異樣,我就問:怎麼了?家長說我娃的胳膊青了,是咋回事?我仔細看了照片才發現有黃豆粒大小的隱約的青印。我趕緊解釋今天向他了解情況,他不站起來,很不尊敬老師,我用手拉他胳膊了,可能弄青了吧。家長說,不管怎麼樣,不能把孩子弄傷了。我趕緊向家長賠不是,如果不放心帶孩子去醫院看看,我報銷藥費。還好,這個家長沒有再糾纏,說再觀察觀察。週末兩天我都在忐忑不安中度過,害怕週一早上家長會把我堵在校門口和我鬧,又害怕家長已經跑到教育局告我去了……我家裡人也埋怨我為啥要拉孩子起來,他喜歡坐著就讓他坐。終於到了週一,我早早來到學校,害怕上學高峰期被堵在校門口。早讀時,趕緊進班檢視學生情況,學生屬於那種白胖白胖型別的,白白的胳膊上什麼也沒留下。我終於放下心來,問學生還疼嗎?結果學生竟然說話了:疼,還疼。我:先看看,如果還疼,就來找我。還好,再這之後他沒來找我。不過在這件事後,學生還是經常不寫作業。我每次問他,他仍然不想站起來,不過他竟然回答我了,眼裡語氣裡充滿了理直氣壯:我不會做!“那你下課來找老師,我給你講”學生又不說話了,點點頭。但是還是不來找我。
管學生,教師隨時會失去賴以生存的工作,隨時面臨被推上風口浪尖。
不管學生,學生越來越不遵守紀律,班級越來越亂。
作為學校管理者,只會和老師“剁手腕”,就是當家長和老師有了衝突了,學校只會把你推出去任人宰割,不會幫你說一句公正話,這就叫“剁手腕”
我們老師就生活在這夾縫裡,為了心裡的這份教師責任感,謹小慎微的管理著學生。
12月21日訊,近日,網曝洛陽欒川一男子20年後攔路扇老師耳光,報復初中老師,引發熱議。 12月19日,拍客聯絡到被打老師曾教過的楊同學,他稱:出這個事前,老師就被其他學生打過,而且學生報復他的次數比他批評學生的次數要多。
家長可以表明一下自己的觀點。
回覆列表
第一、教育在手段上原本就必須寬嚴適度、恩威並重。尤其是中小學教育,教育物件是一群半生不熟的孩子,一味地強調以德服人、以理服人,顯然是對牛彈琴。古人早就給予了我們足夠的警示“玉不琢,不成器”;毛老人家那個年代更是對教育一再強調“打是疼,罵是愛,不打不罵要變壞”!沒有懲戒權的教育,註定是失敗的教育。
第二、目前,老師不敢管學生,還在於學生和家長戾氣太重,長輩對學生的過分嬌慣和縱容等,容不得老師管教自己的孩子,孩子沒有建立起基本的規則概念,區分對錯的界線不清,因此不服老師的管教,家長如果再“護犢子”,那麼積怨一成,必然造成麻煩。
近年來,因為老師懲戒某些學生,被家長報復或被學生集體報復的事件不在少數,所以行使懲戒權的方式和分寸,應該得到家長和學生的理解。
一部《未成年保護法》,相當於直接剝奪了教師對學生懲戒權,也是正是因為有了這部法律的對青少年的過度保護,讓原有的教育秩序和規矩,蕩然無存!俗話講“沒有規矩不成圓”,教育上的“規矩”就是犯了錯就要受到懲戒。現在社會上之所以會出現那麼多任性胡為的青少年,學校裡之所以有那麼多老師明哲保身,就是因為這部法律的過度縱容和缺失了教育懲戒權。
現在家長或學生只要對老師的教育方式產生質疑,學校及上級領第一時間處理老師,透過委屈老師的方式來平息家長的怒火,求的事情的解決,這讓老師成為即使有委屈也無處訴說的弱勢一方。如此一來,老師必然“明哲保身”,不敢管學生,如果老師在合理行使自己的懲戒權時,也有一層保護傘,那麼老師才能真正直起腰板來行管教學生之權。
老師沒有懲戒權,就如同讓老師開一輛沒有剎車的汽車,懲戒就是教育的剎車,要認識到不是老師要懲戒學生,而是規矩要懲戒那些學生,學生不是向老師低頭,而是向規則低頭,要向真正良好的,有價值觀的素質去低頭。
現在一部分家長歪曲了教師懲戒的目的和用意,讓教師們面對無理取鬧的家長們無所適從,舉步維艱,更有一些學校為了息事寧人,採取犧牲教師的權益去讓家長滿意的做法,這不僅僅是學生的悲哀、教師的悲哀,更是整個教育的悲哀。在一些引起社會廣泛熱議的教育事件中,我們看不到尊師重教的痕跡,看到的只是教師的無奈委屈和心灰意冷。
很多時候,不要讓個別“害群之馬“教師,影響了整體大多數投身教育事業的教師工作熱情,不可否認有師德敗壞的教師,但是,不能以此為藉口,就讓教師面對學生的錯誤不敢管,不想管、不去管,現在是平靜了一時,怎知這些沒有被管教好的學生在將來的日子裡,會做出什麼”不平靜“的事情?教師不怕寒暑假要加多少班,完成多少培訓或額外的工作任務,教師也不怕工資收入讓旁人嘲笑的眼光,就怕在教育的工作崗位上幹著已經失去”教育意義“的工作。
雖然,近年來因為體罰學生而被處分的老師有很多,但是目前沒有一個老師對學生的錯誤行為不聞不問,任其發展。因為教學是一個集體活動,如果沒有基本的管理能力和學生必須遵守的課堂紀律,那將讓課堂陷入僵局,這是一個合格的老師最不應該造成的局面。所以,即使目前形勢如此嚴峻,即使有可能會因為管理學生不當而被處分,但是老師依然在尋求一種可以被社會、家長和學生都能接受。
其實,目前老師在管理有錯的學生上的困境並不是管不管的問題,而是如何管的問題。如果沒有相關法律法規,明確規定面對種種情況,老師行使懲戒的方式和分寸的話,老師懲戒起學生來,必然又陷入來自社會各方的質疑,因此,想行懲戒之權談何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