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吾谷農業
-
2 # 洛陽黑山
一、先調整種植結構,以市場為導向。二、做好產品深加工和保鮮技術。三需要地方政府和農業等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
3 # 奔跑的小樹苗
首先,尋找與網際網路的最佳結合點。如何利用好網際網路為自己的農業事業服務,將傳統農業做好轉型,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第一,利用網際網路做好宣傳工作,農業想要吸引年輕人這個群體,就要用年輕人喜聞樂見的方式去營銷,一個農業基地首要的是有自己的官方網站,當消費者想要了解基地資訊時,有途可尋,同時也增強農產品的公信力,還要結合一些自媒體,做好農產品的營銷工作。第二,做好農業電商銷售。農產品經常存在滯銷的現象,利用網際網路電商的模式,將產品市場鋪向外地,可以擴大銷路,也迎合現在網上選購產品的趨勢。
其次,進行多樣化經營。在網際網路和共享經濟的衝擊下,農業基地的經營者,應該學會變通和創新,選擇多樣化經營的模式,不只是為了生產農產品而經營一個農場,第一,發展特色採摘觀光活動,特別是城郊農場,市民在週末節假日有去近距離接近土地的需求,現在也有很多采摘基地,比如草莓,櫻桃等,所以,農業基地要做到有特色,如何在眾多園區中脫穎而出,增加回頭客,一方面產品品質要好,口感好,質量好,遊客自然口口相傳,另一方面做好服務工作,農村各項基礎設施不完善,停車場,衛生間等設施,還有田間地頭道路整潔等,要從細節上留住遊客。第二,經營特色活動,比如小塊土地承包,讓市民在郊區有一塊自己的田地,種植任何自己喜歡的蔬菜作物。另外,還可以開發一些農產品初加工的場所,比如菜品製作班,棉花糖,爆米花等小朋友喜歡的專案等,發散思維,這個時代,誰有想法,誰敢想敢幹,誰就能笑到最後。
-
4 # 布瑞克農業資料
傳統農業將從分散化的傳統小農經濟到農業現代化,再到大規模的機械化農業,最終進化到融合網際網路的高度智慧化的新農業模式。
“網際網路+農業”是利用大資料、雲平臺、物聯網等先進網際網路技術整合金融、物流等各類社會資源,實現農業產業鏈去中間化,提升生產流通效率的新型農業平臺,也就是在公司、種植戶和消費者以及第三方服務商之間提供B2B、B2C的直線連線方式。
2015年,中央一號檔案指出:“大力支援電商、物流、商貿、金融等企業參與涉農電子商務平臺建設,開展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早在政府倡導前,一貫先行的網際網路行業幾年前便開始有所行動,蒐集農業大資料,打造雲平臺。如今,隨著第二三產業的發展逐步進入相對成熟階段,以及疲軟經濟的提振需求,以"三農"為主的第一產業梯隊所蘊含的巨大潛在價值正在重新被重視起來。
將大農業產業鏈分為大致5個環節,農業基地可以把握的機會如下:
產前指導:根據長期的調研和跟蹤研究,透過特有的模型模擬系統,成本預警模型進行科學安排生產,農資需求品透過物聯網的模式流通;產中監控,透過天氣資料進行災害天氣的監控;產後加工,對接加工企業;流通環節,雲平臺監測各地價格資料,考慮運費等系列成本後製定最優的流通方案。可以實現“農社對接”、“農產品電商”對接的高效流通模式。消費環節,分析消費大資料,消費者的年齡層次,性別比例以及口味選擇,反饋到產後加工環節中。
-
5 # 愛農幫
“關於新農業,農業基地如何進入把握網際網路+和農業共享經濟?”隨著農村農業現代化發展程序的不斷加快,傳統農業的發展模式已經不適應於當代農業的發展趨勢,而網際網路農業,以及農業共享經濟反而成為了一種新潮流;尤其是網際網路+農業,是現在農村農民所要認真學習的內容,在網際網路快速發展的時代,農業發展也要緊隨時代潮流,適時轉變發展方式,這樣才能夠發展得長遠,才能夠不被淘汰!
小農戶可以先探索一下如何利用網際網路的方式,將自己的農產品更好地銷售出去,拓寬自己的銷售渠道,這才是比較關鍵的,其次,就是學習先進的科學技術,如果村裡有相關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計劃,可以進行報名參與,成為新型職業農民,預示著自己今後能夠透過農業發展獲得更高的收入!
-
6 # 農業引擎
0423不管是新農業還是農業共享經濟,這些都是基於發展的一個名次概念,至於網際網路+,最近半年各級政府和宣傳媒介已經比較少的提及了。更多的提法可能是數字經濟,精準農業,智慧農業,這些概念多數是從某一個方向來定義描述,很容易以偏概全。
未來隨著軟體硬體設施的發展,大資料、雲計算和人工智慧、物聯網技術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在這種情勢下,根據農業基地自身條件的優劣,來判斷基地產品結構配置,保證自己訂單客戶,不斷豐富農副產品,做好看看農業嘉年華全面發展。
如果農業基地足夠大,產品產量足夠大,建議和一些平臺公司進行合作,納入到更大的系統中去,進而降低企業自身風險。
藉助平臺公司,可以無縫對接前端的生產服務商,後端可以調取消費者資料,根據各自的名氣大小,和價值強弱,來定價並能夠開展一些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
7 # 愷易物聯網
共享經濟進入農業領域,一方面淘汰掉中間環節,另一方面還要真正做到“共享”,為農業,為農村,為農民真正起到幫助作用!“共享經濟”模式,最基本的就是拿出私有財產,資源或者資訊,與使用者達成互惠互利的合作,增加資源的利用率。
裝置共享
農業領域裝置一般為產業鏈上需要用到的大型機器,旋耕機、播種機、收割機、烘乾機等都是農忙時才會用到,其他時候只能閒置。這體現出農民的一個痛點:剛需、大額、低頻。農業機械是必須的,但卻需要大額資金的投入,使用的時間集中,怎麼辦?
以美國一家成立於2013年的公司“庭院俱樂部”為例,它採取的就是一種典型的有形資產分享方式:他們將建築公司和承建商那裡閒置的推土機、挖掘機、反剷機等重型機械裝置出租,幫助前者獲得額外收入的同時,也省卻了不需要經常使用這些裝置的小公司一筆不小的投入。
在中國,各地的農機合作社承擔了這一角色,幫助所在地從耕、種、收及加工全程機械化,不但提高了生產效率,大幅降低了生產成本。但是,由於受地域和習慣的侷限,農機合作社沒能實現“分享經濟”模式,使用率無法得到最大限度提高,使用範圍也沒有得到擴大,有待網際網路+農業的觸角加快延伸到農機領域。
人力共享
農村人力資源短缺成為目前限制農村經濟發展的一大問題,而現在看來,共享經濟也許能有效的解決農業勞動力的問題,即人力的共享。
根據農業農忙和農閒的季節規律,可以實現忙時務農,閒時進城務工的格局。之所以在人力共享這一塊還沒有發展起來,農民職業培訓沒有落到實處是其癥結所在。若解決了這個痛點,湧現大量為其量身定製的共享平臺,對農民工返鄉助農業發展以及從另一個角度上來講 ,對於目前發展規模小,經濟效益低的農場來說,人力的共享在一定層度上也能緩解用人人手不足,人力成本過大的問題。
農技共享
目前中國農技服務缺口仍然較大,市場嚴重不成熟。
國內農技共享一是體現線上下,有些家庭農場、種植大戶利用物聯網技術實現了規模化的現代農業,他們的農場成了教育培訓部門的“現代農業產業技術示範基地”和“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實習基地。
土地共享
土地流轉在國外一直都可以放開手腳去做,所以,網際網路普及的今天,許多租賃平臺做得風生水起。
在國內,經過三權分置、取消農業戶口等一系列意見釋出以後,土地流轉的這個話題也不那麼敏感了,目前在國內較大的網站為土流網,其創建於2009年,經過多年的經營,已經累計了數量可觀的使用者,在農村節約閒置土地資源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上有明顯成效。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一些CSA共享的平臺。我們知道CSA是社群支援農業的模式。城市周邊農場主的閒置土地放到網上租賃,而想要圓一個農田夢的城市居民便可以租賃土地,自己或者找人耕種,每天像農民一樣吃上自家種的有機蔬菜。
物流共享
借鑑城市的交通運輸行業的發展,困擾鄉村的最後一公里或許可以透過共享經濟模式去實現。例如“鄉村貨的”,主要是讓鄉鎮拉貨的司機和供貨的店主相互找到對方,但它可以讓貨車司機減少空車執行,提高運輸效率,節約成本。
共享經濟+農業+網際網路
實現共享經濟與農業的融合,目前可依靠的平臺最具優勢的就是網際網路。
目前,“網際網路+”農業成為新趨勢。有資料顯示,2014年,農村電商交易額達1800億元,30歲以下各年齡段的農村網民比例均高於城鎮網民。但是,同很多發展中國家一樣,農村金融一直是中國金融體系中最為薄弱的環節,金融服務網點在農村分佈較少,莫說貸款,就是存、取、轉這樣的基礎金融服務在農村都未得到很好的滿足。而對於傳統行業的農業,成熟的線下基礎,龐大的使用者資源,都是其發展的優勢。全國農村人口近7億人,使用者群體龐大,網際網路基礎普遍很低,雖然困難重重,但是國內電商大佬們已經早早頂上這片領域,阿里,京東,紛紛進軍網際網路農資領域。
藉助網際網路,透過共享經濟模式,農村資源得以充分利用,農器具租賃,農村閒置人口再就業,農村閒置土地流轉,各種資源再次得到利用。改變傳統思想,讓資源共享,達到共贏目的,“網際網路+”農業將會成為新趨勢,共享經濟模式也將融入農村生活!
回覆列表
首選不知道您是什麼身份,我現在接觸了很多農村養殖種植合作社,他們大多還是靠著老路子在走,有的規模稍微大一點的會自己和網際網路對接起來。我目前做的工作就是找到更多優質的 養殖種植戶,幫助他們利用移動網際網路和共享經濟來進行銷售。我們找的是匠心農戶,同時我們也自己和一起農民建立起自己的合作社。希望我們的探索會取得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