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4
回覆列表
  • 1 # 南京書友

    這是地方民俗!添丁會把燈籠掛在祠堂上!要初十前出生的,或者滿月後才是掛!如果沒有滿月,就要等下一年了,寓意深長,祝夲族人生旺發達。也祝添新丁成長,個人觀點

  • 2 # 修行中的王老師

    這個說來就話長,很多地方特別是南方和西南都此習俗,意味著添丁了,古人生育健康的很少,好不容易有了一個等掛燈告訴周邊的鄉鄰算是通知,第二也有告知列祖列宗,告訴其先有了後代也算是祭拜的一種同時寄與一種希望的表達算是祈求先祖可以護佑後輩子孫身體健康,添丁後有掛家門口的也有掛祠堂的。但是兩種情況不掛一是族裡長輩剛去世,二是家門中出了冤死之人是不可以掛的。三是非原配或者沒有名分的子女是不可以掛的。

  • 3 # 雲蓋棟

    一般都掛在祠堂裡。比如說大家都共姓氏的祠堂裡。如果離祠堂遠,也一叫掛在家族的祠堂裡。這種風俗應該在講客家話的地方比較流行。

  • 4 # 甘春霞

    添丁上燈我們這裡是掛祠堂的,連續上香一個星期,還要宴請親戚朋友來吃飯,上燈都是過年後初九那天,到正月十六就圓燈,也要請親戚來吃飯,就可以把那個燈從祠堂拿回家放好,就可以了!

  • 5 # 我是曠姐

    各地習俗不一樣,我們重慶這邊就掛在堂屋兩邊,過年就掛,掛一年到頭,第二年取下來再把新的燈掛上去,歡歡喜喜過大年。

  • 6 # 魚多多的媽咪

    我們家這邊沒有這樣的習俗,估計老一輩的都知道,我們現在對過去的風俗習慣,過年的講究知道的越來越少了,年輕人對過去繁文縟節感興趣的也越來越少了。

  • 7 # 安徽晶晶的記錄

    我們安徽淮南沒有這樣的風俗,我們這邊添丁就是從醫院回家的時候臨進家門前,放鞭炮,然後孩子爸爸去給過世的老人燒紙,上墳,禱告幾句,保佑我們平平安安。過年的時候有的人家有可能才上燈。

  • 8 # 王子愛額娘

    古代生男孩稱為“添丁”,而從化話“燈”與“丁”同音,上燈意為“添丁”。添丁上燈習俗的儀式十分隆重,從明末清初開始,從化各鄉鎮凡是生了男孩的人家就盛行在自家的祠堂或自家門前懸掛花燈,期間還有敲鑼鼓、舞獅、祭祖、飲燈酒等熱鬧場景。

  • 9 # 廣府易成子

    添丁的家庭過年的時候,掛燈在年宵棚,年宵棚是把當地侍奉的大神,土地公接在一起,然後添丁的家庭就會掛上花燈,等到送神回堂的時候,就會拿燈到土地廟燒給土地公,有些地方也會拿燈回祖宗祠堂掛一年才燒的,這是福建,兩廣的基本做法。

  • 10 # 杜菁

    首先,我很開心再次受平臺所邀,為您解答這個添丁上燈應該掛於哪裡:上燈是中國傳統民俗節日,尤以客家人為主。“上燈”的風俗始於漢朝,曾在兩廣地區非常流行,如今在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岑溪、藤縣、容縣、富川、桂平等桂東地區及廣東省部分地區延續了這種風俗,尤以廣西岑溪市舉辦的“上燈節”最為隆重。每年正月初十,是岑溪一年一度最為盛大隆重的“上燈節”,當地人對它的重視程度甚至超過了春節。據《岑溪縣誌》記載,每年正月初十,添了戶(即生了男孩)且為當年正月初十前出生、已滿月的人家,都要在這一天懸燈慶祝(正月初十前出生但未滿月的男孩,要到下一年的正月初十才掛燈,叫“上老燈”)。

    粵語中“上”是“掛起”意,“燈”通“丁”,故生男孩亦稱為添丁,諧音“添燈”,俗謂“上燈”。其他地區也有一些人在正月十三舉行。

    上燈、請飲、落燈

    在正月初十零時後開始"上燈",即是去到當地的神廟及祠堂或者社棚祭拜之後將花燈盞懸於燈棚或上廳,意為為祖宗本族類添燈(諧音稱添丁)。負責寫族譜的長輩見到花燈後,就會把花燈上男丁的名字寫到族譜中。誰家最先誕下男孩,這家就被稱作“頭燈”;誰家最後誕下男孩,就被稱為“尾燈”。 “上燈”的日子由整個宗族敲定。在燈進入祠堂時,女人決不能比燈或比男人先到上廳,否則將惹來不好的兆頭,懼怕明年生女多;這一習俗古時可能有“重男輕女”的意味,但是老祖宗定下來的規矩,思想開化的客家人仍然會遵守;如今,在現實生活中,客家女性的地位境況也得到了很大改善,得到了應有的尊重;讓人欣喜的是,現在有的客家地區,開始拋棄了重男輕女的落後思想,女孩也能像男孩一樣,成為上燈活動的主角,女孩的名字也能上族譜。

    “上燈”這天,“燈頭”要先拜列祖列宗,接著拜長輩,長輩則給“利是”表示祝願,“燈頭”家設宴招待,是謂“請燈酒”,即請飲。

    最後是“落燈”,到了正月十六日,殺雞敬奉祖宗和社公之後把花燈盞取下,掛回本宗族的祠堂或自家廳堂裡,寓意父母已將祈願告知天神,希望天神保佑自己的小孩健康成長。當天也是要請上燈的賓客再喝”落燈“酒,寓意有頭有尾,圓圓滿滿。

    如今的新年貌似已經沒有小時候熱鬧,年味越來越淡,而“上燈節”是祖先歷代傳下之今的風俗文化,是喜慶的時刻,是春節後最重要的探親訪友歡聚一起的好機會,節日的氣氛是春節的延續,之後也將各分東西為了生活而忙碌了,也希望各位朋友珍惜這些能陪伴在家人身旁的日子。新的一年,農學天地知識祝大家福星高照,萬事如意,閤家幸福安康!

    知識不到之處,望各親們指正!

  • 11 # 靜雅媽咪596

    從化掛花燈(即上燈)習俗始於明末清初,源於一個美麗的傳說。粵語中“燈”與“丁”同音,上燈意為“添丁”。以前每當老百姓家裡生了男孩,就會在春節元宵或中秋節期間掛花燈,稱為“上燈”。習俗儀式包括放燈繩、選燈、迎燈、上燈、暖燈、化燈(也稱圓燈)六個環節,其間還有客家鑼鼓、舞龍獅、祭祖、飲燈酒等活動。彩燈都是特製的,燈架用竹篾扎架,彩紙作面。彩燈集扎作、編織、民間繪畫、剪紙、書法、詩詞於一體,彩燈製作者均為本地巧手。

  • 12 # 心依牽掛

    每年的正月初十,在藤縣,今天是一個十分盛大隆重的日子,一大早,部分村民就開始忙碌“上燈”,因為藤縣人大多數有正月初十上燈的習俗。實際上就是為家族裡新添的男孩而舉行的慶祝活動。

    上燈---其實這燈又叫狀元燈,在清朝以前,只有男兒才可以考科舉取功名、中狀元,女孩只能待在深閨中。所以這千百年以來,藤縣人的誰人家中生了小男孩兒,都會集中在來年的正月初十這天上燈,親朋戚友齊來慶祝,祝賀這小男孩兒聰明伶利、健康快樂的長大,考個功名回來光宗耀祖。因此這個習俗一直流傳至今。

    上燈的人家要買3盞燈,在初十日零時,將五彩紙紮的花燈一盞點在社主公處,一盞點在祠堂裡,一盞點在家裡的正屋廳堂。

    時下點在正屋廳堂的花燈都是可以通電的,插上電源一直到十六這天才拔下電源。在物質貧乏的六七十年代,正屋廳堂、社主公和祠堂裡的燈都是用煤油燈的多,每天早晚要虔誠的新增煤油。保持油燈長明不息保持油燈長明不息到正月十六這天。家長會在這六天裡就會早晚虔誠的新增煤油保持油燈長明不息,虔求神靈、社主公和祖宗的保佑,保佑這小男孩兒聰明伶利、健康快樂的成長。

    在一年當中,總有親朋戚友家有男孩出生的,正月初十就變成了藤縣全民的飲酒日。在這喜慶的日子,主人家設宴招待,是謂請燈酒。也有在正月十二和十六去飲的,十二這天又叫賀燈,十六叫落燈,這二天主家也是要殺雞俸神的。

    到了十六這天早上俸過神,把初十在社主公上的燈奉回家來,這個上燈節才算完滿結束。

    每當正月初十上燈節來臨,藤縣會出現三大奇觀。 第一奇觀是街上掛滿花燈,任人採購。每盞燈裡要包兩顆卵石,表示後繼有人,可以傳宗接代。第二個奇觀就是全市的大小飯店全部爆滿,有的在一個月之前就定了,酒席,至少有十幾桌,多的上百桌,從上午9點開桌,12點一輪,3點又開桌,6點又一輪。第三奇觀是,基本上市民都有喜酒喝,這一天是開懷暢飲的日子!有上燈就要咯登,正月十六外落燈日,正月初十沒有能喝上酒的親戚朋友到十六這天可以補飲!

    對於一代年輕人來說,上燈的習俗已經稍顯陌生了,一般都是家裡的長輩親力親為,燒香祭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追自己大三歲的女生可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