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3
回覆列表
  • 1 # 朝之夢夜之歌

    庫爾斯克戰役德軍戰術上取得勝利,80萬德軍vs200萬蘇軍,消滅85萬蘇軍,但自身也損失35萬,由於自身傷亡較大,剩餘德軍兵力已無法突破蘇軍後續防線,無法實現戰略目標。即使德軍一鼓作氣僥倖突破蘇軍防線,成功的吃掉蘇軍的突出部,但是德軍巨大的傷亡可能無法鞏固防線,面對蘇聯源源不斷的兵力,只能撤退,甚至因為防守兵力過少,整個德軍潰敗的更快

  • 2 # 果汁kuk

    同盟國實力超過軸心太多,其實德國打庫爾斯克的時候就已經力不從心。為什麼庫爾斯克的計劃4月就出來了,而且開始是打算兵貴神速結果硬是拖到7月,因為德國在前面的第三次哈爾科夫戰役雖然贏了,自己損失也不小,加上更早的戰鬥,已經實力不足需要補充。結果給了三個月給蘇軍準備,難道是德國不想兵貴神速嗎?顯然德國現在已經實力捉襟見肘的無奈。最後庫爾斯克徹底失敗,也不是因為德軍主力被徹底消滅,而是盟軍登陸義大利,德國被迫拆東牆補西牆把主力調走支援義大利戰場,由此更進一步體現了當時德國的捉襟見肘。就算庫爾斯克德國贏了又怎麼樣呢?跟四次哈爾科夫戰役一樣,蘇聯輸得起,德國輸不起。德國贏了庫爾斯克戰役還會有第二次第三次庫爾斯克戰役,你的精銳不斷消耗,我的部隊無窮無盡。下面是同盟國與軸心國分佈圖,綠色同盟,橙色是軸心,灰色是中立國,淺綠是珍珠港後加入同盟的國家,十礦打一礦怎麼輸?

  • 3 # 屹立的風骨

    庫爾斯克會戰蘇軍勝利了,但是蘇軍的人員和裝備損失遠遠超過德軍,但是蘇軍能經得住這樣的消耗戰,1942年以後蘇聯一個月能生產出來兩千多輛t—34坦克,二戰時期德軍一共摧毀五萬多輛蘇軍坦克,但到了戰爭末期,蘇軍仍然保有上萬輛坦克,火炮更不用說了!

  • 4 # 韓兵17

    就算德軍最後打贏,也只是佔領了庫爾斯克突出部而已。因為在德軍裝甲部隊被調走支援北非的意軍之前,戰役基本上已經被打成了消耗戰。即便保留了裝甲部隊,在打勝後,也沒有強大的機動力量進行後續的縱深發展。戰勝的結果也就是拉平了戰線,並消滅一部分蘇軍而已。這種損失對於蘇軍來說,不用太多時間就可以恢復。而德軍在後續的作戰中,機動力量還是會被逐漸消耗掉。然後就是面臨蘇軍的一次一次的斯大林突擊。

  • 5 # 乖離劍的主人

    德軍獲勝得看是什麼程度的獲勝,如果只是小勝或者慘勝,那也只能多多堅持一些時間而已,不過如果是跟巴巴羅薩計劃一樣的大勝,那就不一樣了。斯大林老爹也該談和了吧,畢竟他總不能真把俄羅斯適齡男青年都送上戰場送死,那樣俄羅斯民族可就完蛋啦

  • 6 # 青青說史

    如果庫爾斯克戰役德軍能夠全勝,那麼蘇德戰場的拉鋸戰將會延長,也就是說德蘇之間的軍事對峙階段將會無限期擴大,會出現類似於一戰期間的東線戰場那樣的局面!

    為何會這樣說,本身庫爾斯克戰役蘇軍能夠取勝就是靠的充足的後援和數量巨大的武器裝備才贏得了戰場上的勝利,如果蘇軍投入如此巨大的軍隊數量和武器裝備都無法贏得戰場的勝利,就預示著蘇軍想憑藉數量獲勝也是很難的,那麼德軍既然能取得庫爾斯克戰役的勝利,以後還會取得更多類似庫爾斯克戰役這樣的勝利。那麼蘇聯數量優勢取勝將會被德軍擊破,蘇德戰場將會進入真正的拉鋸戰局面!

    從斯大林格勒戰役說起,雖然都認為蘇德已經處於不相上下的軍事拉鋸階段,但我認為這種拉鋸戰很不平衡,基本上都是蘇軍趕著德軍在打,而庫爾斯克戰役正是德軍來證明現在的蘇德戰場到底算不算的上是拉鋸戰,很顯然德軍還是種種原因未能獲勝,也就說明了蘇德的拉鋸戰就是偽命題!實際上自斯大林格勒戰役後,蘇軍高層就已經認為集中幾倍於德軍的軍隊和裝備就能取得每次戰役的勝利。那麼如果德軍能夠取得庫爾斯克戰役的勝利,將徹底打破蘇聯數量致勝的神話,證明蘇德戰場才真正的進入類似於一戰東線那樣的拉鋸戰。

    一旦進入這樣拉鋸戰不僅在比拼綜合國力和軍事力量,更是在比拼後方交戰國人民的忍耐力,最先經不起時間磨練的國家,最容易發生內亂,勝利就會屬於另一方。

  • 7 # 參謀次長

    德國依然會戰敗!筆者前文己敘,東線德軍在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會戰結束後己經戰敗!希特勒最大的敗筆是在高加索戰役失敗後仍不肯撤出己經失去戰略意義的斯大林格勒,結果導致佔東線德軍將近四分之一的150萬德軍灰飛煙滅,而此時佔駐蘇德軍總數的六分之一至五分之一的北方集團軍群又被牢牢地吸在列寧格勒方向長達九百天,不但無法策應其它戰區的作戰,還要大量消耗德軍己經捉襟見肘的物資供應,這其中尤其是汽油!

    庫爾斯克會戰從本質上來說不過是東線德軍最後的瘋狂,曼施坦內元帥的南方集團軍群和克魯格元帥的中央集團軍群己是德軍在東線戰場上最後的戰略機動力量了,希特勒孤注一擲地用這兩個集團軍群的九十餘萬人於43年7月發動的堡壘攻勢只是為了在耗盡德國最後的戰爭潛力之前,儘可能地推遲蘇軍對德國的戰略反攻,為本土防禦戰作好準備。如果順利的話,可以將190餘萬的蘇軍大部殲滅,或許還能讓第三帝國再多苟延殘喘一段時期。然而就在這段時期內,希特勒最不願意看到的情況發生了,英美聯軍在自由法軍及加拿大軍的協同下於7月9日至8月17日在義大利西西里島登陸,義大利隨即倒戈,美軍的B一24戰略轟炸機出現在德國唯一的石油供應基地,羅馬尼亞的普洛耶什蒂油田上空……。要知道當初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結盟有一大半是衝著這個油田去的,德軍不惜推遲巴巴羅薩行動也要幫義大利搞定南歐和北非也是出於同一目的,而前一陣子德軍在高加索地區又沒有搶到一滴油。現在,德國的陸海空三軍只能靠庫存的石油打仗了!於是希特勒急調武裝黨衛隊第二裝甲軍火速馳援凱瑟琳空軍元帥的義大利戰區……。

    事實上德軍在庫爾斯克會戰中,面對兵力超過自身一倍多且主戰裝備也遠遠多於自身的蘇軍,依然體現出了頑強的戰鬥意志和高超的戰術素養,殲滅了190餘萬蘇軍中的80餘萬人,還擊毀蘇軍坦克6000輛,火炮3000門,戰機1600餘架。德軍的損失為90萬人中的50萬人,坦克1500輛,火炮5200門,戰機1000架。蘇軍損失的坦克是德軍的4倍!並不掌握制空權的德軍能取得如此的戰績主要靠的是虎式坦克,豹式坦克和裴迪南坦克殲擊車的優異效能和高超的戰略戰術。德軍己經取得了戰術上的勝利。

    然而在戰略上,就不是曼斯坦因元帥和克魯格元帥所能掌控的了。假設德軍在庫爾斯克戰役中取得了完全的勝利,大量殲滅了戰區蘇軍,並佔領了包括哈爾科夫在內的重要戰略據點,以該戰區德軍僅有的四十萬兵力在源源開來的蘇軍援兵和像潮水一樣湧來的T一34坦克面前,依然無法保持戰略進攻的勢態,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油!沒有燃料,裝甲部隊就無法大範圍機動,只能轉入防禦,坦克也只能當作自行火炮使用。筆者看過許多描述東線戰場的文章,大多是在對比蘇德雙方的兵力,裝備和戰略戰術,極少有提到其中最關鍵的一個因素,那就是石油。二戰從本質上來講,就是一場石油戰爭,沒有石油,機械化裝備就開示動。不要說進攻,就是防禦也根本防不住。儘管德國的軍工生產在43年至44年達到了峰值,但依然無法和蘇聯相提並論,就拿主戰兵器坦克來說,德國在這一時期生產了5千多輛,而蘇聯生產了將近2萬輛,這還不包括美國人援助的大量謝爾曼,還有1萬2千架各式戰機!而最讓德國將軍煩惱的是,燃料的缺乏己經嚴重影響了部隊的行動,陸海空三軍都存在著這一問題……。由於希特勒搶不到高加索的石油,巴巴羅薩行動己經喪失了一大半的戰略意義了。庫爾斯克戰役後,第三帝國還能維持近兩年的時間,這己經是奇蹟中的奇蹟了!

  • 8 # 歷史扒糞機

    1941年7月12日,英、蘇在莫斯科簽署在對德戰爭中對德採取共同行動的協議,保證任一方不單獨與德國停戰或和平談判。42年5月26日,英、蘇在倫敦簽署《英蘇同盟條約》,同樣約定雙方不與希特勒德國單獨媾和。43年1月卡薩布蘭卡會議,羅斯福、丘吉爾公開宣告要求德國無條件投降。

    可以說英、美、蘇三方都不希望另一方與希特勒德國實現停戰或和平,否則希特勒的力量將全部針對己方,但又偷偷摸摸與德國私下接觸商討和平條件。

    但現實是英、美遲遲不願直接在法國開闢第二戰場,蘇聯承受德國大部分的軍事壓力,損失巨大。在此情況下,斯大林或許如赫魯曉夫透露的有三次與希特勒單獨媾和的意願。利德爾哈特在其《第二次世界大戰史》中寫道1943年6月蘇外長莫洛托夫與德外長裡賓特洛甫在烏克蘭的基洛夫格勒進行結束戰爭的談判。但條件未能達成,也就有了希特勒推遲的“堡壘行動”。

    庫爾斯克戰役蘇軍在預知德軍進攻兵力、時間、地點,投入重兵、精心設防下,沃羅涅日方面軍的三道防線被打穿兩道,被德軍突進35公里,在投入預備隊草原方面軍下才穩定戰線。反攻的代價更為高昂,可稱慘勝。德軍如獲勝,將對蘇中央、沃羅涅日、草原方面軍造成無比巨大的損失,對蘇聯人的軍心可說是毀滅性的打擊。在此情況下不排除斯大林會與希特勒實現停戰,哪怕是暫時性的一段時期。這也是希特勒希望獲取的最好結果,也是曼甩鍋和德國那些將軍們孜孜以求的讓蘇聯人失血過多最終妥協。

    擊毀6輛虎式坦克的蘇聯英雄布林什克中尉

  • 9 # 讀讀歐洲史

    如果德軍獲勝,就意味著蘇軍200多萬精銳部隊的覆滅。斯大林或許會跟希特勒達成一個停火協議,雙方以頓河為界。

  • 10 # aircraftone

    二戰期間。德軍在庫爾斯克戰役是失敗。導致的一個歷史性的轉折點。那是德國在蘇聯戰場上處於總退卻的開始。從進攻轉為防守。從防守轉為最後的失敗。如果曼施太因和古德里安的裝甲部隊突破庫爾斯克防線。那麼斯大林格勒和列寧格勒肯定有一個城市被德軍徹底佔領。因為那場坦克大決戰幾乎把蘇聯的坦克差點拼光。也不至於保盧斯元帥的10萬德軍被蘇聯軍隊包圍。

  • 11 # 喵眼看書

    德軍積聚了小半年的能量,才能在庫爾斯克發起進攻。可見,德軍的實力已經無法維持在東線的攻勢部署。事實上,德軍從巴巴羅薩開始,在東線的兵力實力都是不足的。41年,兩個集團軍群才能完成基輔戰役。42年,南線則持續進攻的同時,中線只能維持彈性防禦。相反,蘇軍實力的不斷增長十分迅猛。庫爾斯克轉入反擊後,一連串的攻勢就開始了。第四次哈爾科夫戰役,列寧格勒大反攻,第聶伯河會戰,緊接著是長達200天的十次反擊。蘇軍有能力在整條戰線上全面反攻,不停歇的投入無數人力物力,進攻作戰的節奏就像上了發條一樣。德軍根本就無力應對,迅速從猛獸蛻變成了病貓。可以說,德軍一點機會都沒有

  • 12 # 戰略論

    庫爾斯克會戰實際是一場蘇德雙方真正意義上的決戰,雙方都將彼此的戰略預備隊投入了這場決戰,尤其是各自的裝甲部隊。坦克是對付坦克最有效的武器,誰的裝甲部隊能堅持到最後誰就將取得最後的勝利,誰就將取得東線的戰略主動權,至少在1943年冬季到來之前是這樣。

    在德軍的戰略設想中,他們將透過對庫爾斯克突出部強大的鉗形攻勢迫使蘇軍投入戰略預備隊同德軍展開決戰,德軍將擊敗蘇軍的預備隊,從而消除這個突出部,縮短防線,節省出更多的兵力。同時利用蘇軍的坦克部隊遭到重大損失的有利條件,繼續保持進攻態勢,例如南翼的頓涅茨戰線等其他戰線。總之德軍將利用蘇軍坦克部隊遭到巨大削弱的有利時機,改變東線的不利態勢。

    不過即便德軍在庫爾斯克會戰中取得最終的勝利,也只能是讓德軍的東線戰局能多堅持一年罷了。1943年德軍已經沒有再發動深遠進攻的能力了,這意味著即使在最有利的態勢下,德軍也不可能再深入進攻莫斯科、斯大林格勒、高加索等戰略目標了。蘇聯的軍事實力遲早會恢復如初,甚至更加強大,德軍已經無法徹底打敗蘇軍,至多有可能爭取到和談而已,而且可能性很小,斯大林是位意志堅強的領袖。

    所以假使庫爾斯克會戰中德軍最終取得勝利,至多也只是維持1943年的東線戰局不會惡化而已,只要蘇聯繼續堅持抵抗,堅持到1944年的泥濘季節到來,幾個月的喘息時間蘇軍還是會重建它的坦克部隊的,雙方將再度在1944年的夏季展開決戰,而那時德軍還能否集結起強大的兵力投入決戰存在很大的疑問。盟軍在西線和南線(義大利)將牽制大量的德軍,德軍終將失敗!

  • 13 # 薩沙

    庫爾斯克戰役就算獲勝,頂多就像哈爾科夫反擊戰獲勝一樣,可以暫時緩解蘇德戰爭德軍的頹勢,但改變不了大局。

    第一,德軍戰敗已經是必然。

    庫爾斯克會戰是在1943年,當時英、法、蘇、美已經結盟。

    拋去法國不談,英美蘇三國的總實力,已經遠遠超過德國。

    就算以1937年為例,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日本工業生產在全世界所佔比重分別是38 %、10 %、1 1%、5%、4%。

    也就是說,美國的工業生產為38%,比德國加上日本的15%要高出一倍有餘。

    僅僅一個美國,就已經可以打敗日德。

    所以美國參戰以後,德國必敗,戰敗只是時間問題,不是一兩個會戰勝利能夠改變的。

    第二,僅僅蘇德戰爭,德國也已經不佔優勢

    以庫爾斯克會戰為例,德軍兵力為90萬,蘇軍兵力高達190,就重武器裝備數量上蘇軍大大超過德軍。

    即便此戰獲勝,蘇軍的損失也是有限的,無法傷筋動骨,不能改變蘇德戰爭的形式。

    第三,蘇聯已經不是弱雞

    蘇軍迅速在戰爭中學習了戰爭,戰略和戰術都有很大進步。

    蘇德戰爭初期,蘇軍因為堅守不退一次被得勁合圍殲滅幾十萬,現在是不可能發生了。

    面對德軍進攻,蘇聯採用堅固工事配合優勢兵力和重武器防禦,最大程度消耗德軍。

    到了德軍進攻陷入頹勢,蘇軍在投入大量預備隊發動反擊,將德軍擊退。

    如果德軍不主動退卻,還有可能被合圍。

    其實當時蘇聯已經勝券在握,不然斯大林一定會私下和希特勒談判,要求德軍退出蘇聯國土以停戰。

    畢竟戰爭中蘇軍損失太大,也需要修整。

    就是因為斯大林認為德軍必敗,所以他始終堅持不談判而進攻,最終果然殺入柏林。

  • 14 # 任風不動

    庫爾斯克戰役是蘇德戰爭中戰略主動權轉換與否的關鍵性戰役。

    1943年初,德軍在斯大林格勒慘敗後,曼施坦因指揮剛組建的南方集團軍群向蘇軍西南方面軍發動反擊,並重創了西南方面軍,隨後,德軍重新控制了哈爾科夫地區。

    由於德國中央集團軍群控制著庫爾斯克北面的奧廖爾地區,加上曼施坦因的南方集團軍群控制的庫爾斯克南面的哈爾科夫—比爾哥羅德地區。這樣,庫爾斯克就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突出部。

    由上圖可以看到,蘇軍在庫爾斯克突出部部署的是中央方面軍和沃羅涅日方面軍。可以說是莫斯科以南地區的一個重兵集團了。

    如果這場戰役德軍獲勝,那麼就意味著蘇軍中央方面軍和沃羅涅日方面軍將會遭到重創!至少會有8個集團軍被包圍殲滅。

    這樣的話,在莫斯科當面的布良斯克方面軍,西方方面軍的側翼,以及在南面的西南方面軍的側翼都將會暴露在德軍的打擊之下。那麼德軍將繼續控制著戰略主動權,同時因為戰線的拉直,還將騰出大量的機動兵力。而蘇軍由於重兵集團被殲,在莫斯科以南地區將會出現一個巨大的戰略缺口!而德軍所騰出來的機動兵力將會順著這個缺口不斷湧入,將整個東線戰場一分為二。

    到了這個時候,我們雖然不能說德軍就會取得戰爭的勝利,但蘇軍是一定會再次經歷困難的時刻。而戰爭時間將會被拉長。

  • 15 # 薇爾莉特伊芙加噔

    瞭解了兩個背景,稍微有點軍事常識的人都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第一,蘇軍大本營允許突出部地區戰鬥失利,並且準備了草原方面軍來填補戰線;

    第二,奧繆爾方向,也就是莫德爾北面集結了大量蘇軍,歷史上這批蘇軍在德軍轉入防禦後立即發動了進攻。

    所以,如果庫地區的蘇軍局勢不妙,一來草原方面軍會立即頂上,讓德軍無法調整部署,繼續與草原方面軍在庫地區絞肉,另一方面奧繆爾方向的蘇軍會發動進攻,甚至有可能嘗試包抄庫地區德軍的後路,給德軍造成比歷史情況更大的損失。所以討論庫地區的戰鬥意義不大,在這個戰略勢態前,德軍表現越好,帶來的失敗就越大。

  • 16 # 雜而不專1敏而好學2

    庫爾斯克戰役是希特勒統合了各將帥的意見而採取的折中方案!以莫德爾為首的將領主張防守,以曼施坦因為首的少數將領則主張以攻為守,為蘇軍放血,把蘇軍血液榨乾。但是曼施坦因這種方案是不計較一城一地得失,有些類似毛主席的存人失地,而莫德爾的防守有點正中希特勒的下懷,既不進攻,也不能失地,繼續和蘇軍拉鋸戰!政治上失敗導致德軍在軍事上的畏首畏尾,既要考慮軍事目標,又要顧忌僕從國的態度。德軍空有勇武之力,卻難有良好戰略態勢!

  • 17 # 燕南客

    “德軍獲勝”怎麼定義?

    狀況1: 擊潰蘇軍,消除庫爾斯克突出部;

    狀況2: 在狀況1基礎上,圍殲突出部內的蘇聯兩個方面軍共約130多萬人(中央方面軍、沃羅涅日方面軍);

    狀況3: 在狀況2基礎上、再消耗或打殘蘇軍的總預備隊-草原方面軍(有5個合成集團軍共57萬人)

    打出狀況1,蘇軍元氣不傷,隨時捲土重來;打出狀況2,戰果就超過了基輔會戰,但草原方面軍部署在突出部後方,德軍還有餘力嗎?即使實現最理想的狀況3,蘇聯依舊還保有西方面軍、西南方面軍、布良斯克方面軍,實力對比不會比41年底慘。41年德國打不垮蘇聯,就再也沒有機會。

    事實上,中央方面軍僅靠自己就頂住了莫德爾的進攻,波羅涅日方面軍在得到草原方面軍一部分支援後也牢牢佔據著上風。在綿延近300公里的防禦縱深裡,德國在南線突破了35公里、在北線只突破了12公里!別說聚殲蘇軍,連擊潰都做不到!

    所以說“如果”德軍獲勝,這如果無論如何也不會出現。1943年,蘇聯展現出了決定性的力量,勝利的天平也決定性地向蘇聯傾斜,再也無法扭轉。

  • 18 # 水木星651

    如果德軍獲勝,表示戰線被拉直,蘇軍機動部隊被重創,東線處於一個均勢的狀態。由此,還將會影響盟軍登陸的決心,這對德國動員、戰備是十分有利的。

  • 19 # 大白的日常生活

    庫爾斯克戰役,已經是1943年的7月了,這個時間段的蘇聯,已經完全明白了針對德國裝甲突進的防守策略。

    整個會戰,蘇聯貫徹落實了縱深防禦的軍事防禦體系。利用反坦克炮和反坦克槍支步兵團,以及大量的反坦克和步兵的地雷,幾百米縱深的樹幹和岩石,再加上鐵絲等障礙物,配合巷戰的巨大建築物作為掩體,並挖掘戰壕,整體建成幾百公里長寬的梯度防禦緩衝帶,全方位的限制了德軍的突破效率。

    而德軍雖然在曼施坦因的假意推防,包了小餃子殲滅了西進的部分蘇軍,但其實還是以坦克為主的裝甲突進戰術,對於縱深的防禦體系沒有任何好的辦法,贏實在是太難了。

    但如果德國能贏這場戰役,短時間也沒辦法全殲或吞併蘇聯。而西線的盟軍隨時都集結準備登陸,要把主力從東線調回西線,又需要很久時間,德國還是會處在一個尷尬的狀態。如果東西線同時夾攻,再加上美國的全面開戰,德國還是很難熬到勝利的。

  • 20 # 行駛在鋼鐵大道上的人

    如德軍獲勝,會有許多後果,而且所有後果都是如果,不存在的想象,必然有不存在的後果,你怎麼去想就會有怎麼樣的後果,以如果談後果仍然是如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尚學堂培訓的java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