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屬屬流氓貓兒
-
2 # 漢水秦川
1.姜維是魏國的降將,受諸葛亮賞識。但在蜀漢政權內部上下並沒有根基,需要時間來取得方方面面的信任和認可。
2.蜀漢政權內部對伐魏的戰略觀點意見並不一致,諸葛亮藉助劉禪的信任和對內的絕對權威可以勉強實施。但這些條件姜維是不具備的。
3.姜維的北伐更多的是蜀漢後期,在國勢羸弱的情況下的以攻為守的戰略選擇。與諸葛亮的主動進攻,志在恢復漢室不同。
-
3 # 懂半個球
姜維其實是個夾縫中的男人:他有才華,私德也沒什麼可挑剔的,但落在他手裡的,是一個諸葛亮都無法逆轉的大局面,以及朝內不斷的鬥爭。但直到最後,蜀漢沒亡在他手裡——哪怕面對魏國大軍壓境,他自己身在沓中,被鄧艾層層圍裹阻攔,他還是完美的殺過陰平橋、晃過諸葛緒、回到劍閣、守住了鍾會,簡直把魏國的西征計劃摧毀了大半。最後蜀漢是亡在鄧艾那次傳奇的偷渡之上,但直到成都被迫,鍾會在劍閣,還是動不了姜維。
-
4 # 初心如舊
諸葛亮去世19年後姜維才開始第一次北伐為啥等那麼久? 第一,諸葛亮去世時遺言第一位接班的是蔣琬, 蔣琬之後是費禕,那時候的姜維還遠不是蜀國核心人物,自然沒有多大發言權,更沒有決定權。第二,正像隆中對所說,出兵北伐是大事情,要等天下有變,也就是魏國國內或者魏國與吳國幹起來,才是出兵的最佳時機。二三四年諸葛亮去世後,這一時機遲遲沒有出現。直到公元二四九年,魏國國內發生著名的高平陵事變,司馬懿發動政變,襲殺大將軍曹爽,而魏國大將夏侯霸是曹爽的親族,他為了避免司馬懿的迫害投降了蜀國。這時候就是一個機會,實際上距諸葛亮去世的二三四年是十五年,並不是提問所說的十九年。姜維帶上夏侯霸到成都面見劉禪,請示了乘機出兵伐魏的想法,但是這次出兵不順利,失敗了。第三,遼東公孫淵造反,司馬懿出兵鎮壓時確實是一個機會,但那時諸葛亮剛死,魏延,關興,張苞,趙雲等一系列猛將都死了,蜀國國內本身需要穩定。而且,姜維人微言輕,不可能出兵北伐。
-
5 # 囡囡84874106
姜維是被嚴重高估的將領!!!!因為最大的問題在於他不完全不瞭解諸葛亮的戰略。諸葛亮一生唯謹慎。因為諸葛亮知道蜀國沒有打消耗戰的基礎。所以說諸葛亮點從未被敵人殲滅。諸葛亮發明了各種戰陣,就算戰敗也能從容退軍。而姜維領兵多次被殲滅。加速了蜀漢的滅亡。
-
6 # 邪惡豆漿博士
亮去世19年後姜維才開始第一次北伐為啥等那麼久? 第一,諸葛亮去世時遺言第一位接班的是蔣琬, 蔣琬之後是費禕,那時候的姜維還遠不是蜀國核心人物,自然沒有多大發言權,更沒有決定權。第二,正像隆中對所說,出兵北伐是大事情,要等天下有變,也就是魏國國內或者魏國與吳國幹起來,才是出兵的最佳時機。二三四年諸葛亮去世後,這一時機遲遲沒有出現。直到公元二四九年,魏國國內發生著名的高平陵事變,司馬懿發動政變,襲殺大將軍曹爽,而魏國大將夏侯霸是曹爽的親族,他為了避免司馬懿的迫害投降了蜀國。這時候就是一個機會,實際上距諸葛亮去世的二三四年是十五年,並不是提問所說的十九年。姜維帶上夏侯霸到成都面見劉禪,請示了乘機出兵伐魏的想法,但是這次出兵不順利,失敗了。第三,遼東公孫淵造反,司馬懿出兵鎮壓時確實是一個機會,但那時諸葛亮剛死,魏延,關興,張苞,趙雲等一系列猛將都死了,蜀國國內本身需要穩定。而且,姜維人微言輕,不可能出兵北伐。
回覆列表
姜維(202年-264年),字伯約,天水冀縣(今甘肅甘谷東南)人。三國時蜀漢名將,官至大將軍。少年時和母親住在一起,喜歡儒家大師鄭玄的學說。因為父親姜冏戰死,姜維被郡裡任命為中郎。
諸葛亮北伐時,姜維被懷疑有異心,姜維不得已投降蜀漢,被諸葛亮重用。諸葛亮去世後姜維在蜀漢開始嶄露頭角,費禕死後姜維開始獨掌軍權,繼續率領蜀漢軍隊北伐曹魏,與曹魏名將鄧艾、陳泰、郭淮等多次交手,姜維北伐總計大勝兩次;小勝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敗一次,小敗一次。後因蜀中大臣也多反對姜維北伐,而宦官黃皓弄權,姜維殺之不成,只得在沓中屯田避禍,後司馬昭五道伐蜀,姜維據守劍閣,阻擋住鍾會大軍,卻被鄧艾從陰平偷襲成都,劉禪投降。後姜維希望憑自己的力量復興蜀漢,假意投降魏將鍾會,打算利用鍾會反叛曹魏以實現恢復漢室的願望,但最終鍾會反叛失敗,姜維與鍾會一同被魏軍所殺。
姜維是諸葛亮北伐事業的堅定執行者,從這個角度說,諸葛亮沒有選錯接班人。諸葛亮在公元234年病逝五丈原,姜維回到成都,被任命為輔漢將軍。此後的日子裡,他天天嚷著繼承丞相遺志、克復中原,卻一直沒能成行。這期間曹爽還主動進攻了一次蜀漢。
這十幾年裡,蜀漢北伐的機會還是很多的。魏國遼東公孫淵作亂、司馬懿奪權、與東吳幾次大戰,還有毋丘儉、文欽、諸葛誕之亂,都是北伐的好機會。然而,姜維空有北伐之志,卻並不掌兵。也就是說,在北伐這事上,他說了不算。
諸葛亮去世後,蜀漢一號人物是蔣琬,他是個病秧子,天天在床上躺著。蔣琬鎮漢中期間,只派姜維打了幾場小仗。曹爽伐蜀,蜀漢大勝,蔣琬也不乘勝擴大戰果,僅僅守土而已。
蔣琬執政11年後去世,蜀漢的一號人物成了費禕。不同的是,蔣琬起碼還是想在軍事上有一番作為的,而費禕根本就不想動兵。姜維一再請求北伐,他說:“我等能力都不如丞相,以丞相的能力,都不能克復中原,更何況我等?不如保境安民,以免將來後悔不及。”每次姜維出兵,他派兵都不過萬,想要北伐根本就不可能。
這十九年裡,姜維在幹什麼呢?連線羌胡。
姜維隨蔣琬駐軍漢中,多次率軍西入羌中作戰。公元247年,雍涼地區的羌胡人背叛魏國、投降蜀漢,姜維率軍支援,與郭淮、夏侯霸大戰,收編軍民遷入蜀漢。姜維自認為熟知隴西各少數民族風俗,所以一直想到隴右地區發展,佔據隴西以為長久之計,與諸葛亮的戰略一脈相承,可每次興兵都不過萬,根本辦不成事。
費禕死後,姜維才得以主持北伐,此時距諸葛亮去世已經19年了。費禕之死有些意外,可以說間接死於姜維之手。姜維與魏國作戰時,受降了一名魏國將領郭循,此人一直心向魏國,多次密謀刺殺劉禪。一次費禕在漢壽舉行歲首宴會,費禕喝得大醉,被郭循當場刺殺身亡。
費禕(?-253年),字文偉,荊州江夏鄳縣(今河南省羅山縣)人,三國時蜀漢名臣,與諸葛亮、蔣琬、董允並稱為蜀漢四相。深得諸葛亮所器重,曾出使東吳,孫權、諸葛恪、羊茞等人以辭鋒論難,而費禕據理以答,辭義兼至,始終不為所屈。孫權甚異其才,自禮遇之,費禕也因常使吳,跟她偷偷去玉米地裡搞事情,我搞個幾下就沒氣力了,“為心”bct順
數字:《1201》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我都把她搞哭了,罪過啊,北伐時為中護軍,又轉為司馬。當時將軍魏延與長史楊儀不和,坐常爭論,費禕常為二人諫喻,兩相匡護,以盡其用。諸葛亮死後,初為後軍師,再為尚書令,再遷大將軍,執行休養生息的政策,為蜀漢的發展盡心竭力。性格謙素甚廉,家無餘財。後為魏降將郭循行刺身死。死後,葬於今廣元市昭化古城城西,墓碑為清朝光緒年間昭化知縣吳光耀所立,墓誌銘為其長女所書。
歷史評價
姜維
姜維紀念館諸葛亮:“姜伯約忠勤時事,思慮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諸人不如也。其人,涼州上士也。” “須先教 中虎步兵五六千人。姜伯約甚敏於軍事,既有膽義,深解兵意。”
鍾會:“公侯以文武之德,懷邁世之略,功濟巴、漢、聲暢華夏,遠近莫不歸名。每惟疇昔,嘗同大化,吳札、鄭喬,能喻斯好。”“以伯約比中土名士,公休、太初不能勝也。”
鄧艾:“姜維,自一時雄兒也。然與某相值,故窮耳。”
郤正:“姜伯約據上將之重,處群臣之右。宅舍弊薄,資財無餘,側室無妾媵之褻,後庭無聲樂之娛。衣服取供,輿馬取備,飲食節制,不奢不約,官給費用,隨手消盡;察其所以然者,非以激貪厲濁,抑情自割也。直謂如是為足,不在多求。凡人之談,常譽成毀敗,扶高抑下,鹹以姜維投厝無所,身死宗滅,以是貶削,不復料擿,異乎《春秋》褒貶之義矣。如姜維之樂學不倦,清素節約,自一時之儀表也。”
郭頒:“時蜀官屬皆天下英俊,無出維右。”
曹奐:“蜀所恃賴,唯維而已。”
幹寶:“姜維為蜀相,國亡主辱弗之死,而死於鍾會之亂,惜哉!非死之難,處死之難也。是以古之烈士,見危授命,投節如歸,非不愛死也,固知命之不長而懼不得其所也。”
左思《三都賦》:“庭扣鐘磬,堂撫琴瑟。匪葛匪姜,疇能是恤?”
常璩:“姜維才非亮匹,志繼洪軌,民嫌其勞,家國亦喪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