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榮耀歷史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誅殺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成功上位。世人都說無情最是帝王家,可要是知道了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是如何對待李建成、李元吉的家眷時,你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權力鬥爭,什麼是斬草除根!

    李建成、李元吉的下場

    玄武門之變中,李建成是被李世民一箭射死,而李元吉則是被尉遲敬德一箭射死。

    知道太子和齊王在玄武門內遭遇不測,東宮衛隊和齊王府衛隊在薛萬徹等人的帶領下猛攻玄武門,玄武門守將戰死,隨後薛萬徹鼓動眾人殺向秦王府,此時的李世民已經將秦王府的勢力都埋伏在玄武門,秦王府空虛,估計只有長孫皇后等婦孺了,一旦這些人衝進秦王府,後果不堪設想。情急之下,玄武門內眾人割下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首級示眾,瓦解了東宮軍馬鬥志,避免了秦王府受難。

    斬草除根

    玄武門事變是,李建成38歲,李元吉24歲,均已成家立業多年。

    李建成共有6個兒子,其中長子李承宗早卒,其他五個兒子分別是:

    次子安陸王李承道,年齡不詳;三子河東王李承德,年齡不詳;四子武安王李承訓,時年7歲;五子汝南王李承明,時年7歲;六子鉅鹿王李承義,時年7歲。

    玄武門之變當天,李世民派人進入東宮將5個侄子全部斬殺。

    李元吉共5個兒子,分別是:

    長子梁郡王李承業;次子漁陽王李承鸞;三子普安王李承獎;四子江夏王李承裕;五子義陽王李承度。

    玄武門之變當天,一起被殺,關於他們的年齡均無記載,只知道最小的還在吃奶,就算如此,李世民也不放過,可謂是斬草除根,一個不留啊。

    妻女的下場稍微好點

    李建成和李元吉各有5個女兒,李世民一個沒殺,而且均長大成人,並許配了好人家,這也算是僅存的一點溫情吧。

    至於兩人的妃子,要分開說,先說太子妃鄭觀音,我知道有一部《大唐情史》,唐國強飾演的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後強上了太子妃,還出了經典的表情包,其實這與歷史不符。

    鄭觀音是出身滎陽鄭氏,是當時的“五姓七望”之一,天下頂級豪門望族,所以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沒有為難她,准許她孀居在長樂門,撫養李建成的幼女。28歲的鄭觀音正值女人的風華月貌,前一天晚上還在憧憬將來母儀天下,此刻卻不得不接受丈夫、兒子身亡的悲劇,巨大的打擊下,鄭觀音每日以淚洗面,不過她卻一直活到了高宗年間,享年78歲。

    齊王妃楊氏的故事則豐富得多,她出身前隋皇族,同樣名門之後,李世民登基後將其納入自己後宮,為什麼李世民放過鄭觀音而納楊氏呢,原因不外乎兩個,第一楊氏貌美,這一點有據可查,《控鶴監秘記》記載,武皇的男寵張昌宗“玉貌雪膚,眉目如畫,其風采絕類巢刺王妃”,巢刺王妃即楊氏,巢刺是李元吉的諡號,由此可見楊氏的容顏能打動李世民不足為奇,第二則是籠絡楊氏背後的勢力了,她是唐初宰相楊恭仁、楊師道兄弟的侄女,還有前隋皇族基因,納她為妃可以為自己爭取政治勢力,穩定玄武門之變後大唐政治。

    進入後宮的後楊氏也備受李世民寵幸,有兩點可以證明,第一點她為李世民生下了皇子李明,要知道侍奉李世民12年的武則天可是一兒半女都沒撈到;第二點就更厲害了,長孫皇后去世後,李世民竟然想立楊氏為後,因為魏徵的勸諫而未能成功,魏徵勸李世民“陛下不可以辰嬴自累”,什麼意思呢?楊氏曾經是你弟媳,你把她納入後宮已經為人不恥,現在還要公佈天下,還要臉嗎?

    說不清的歷史,窺一斑而見全豹。

  • 2 # 夏目歷史君

    公元626年,唐高祖次子秦王李世民於長安城太極宮的玄武門發動了一次流血政變,殺死了兄長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史稱玄武門之變。

    李建成與李元吉妃子們記載近乎無,只有正妻有些許記載。

    李建成的正妻叫做鄭觀音,十六歲嫁給李建成,在李建成成為太子後,她成了太子妃,此時的她20歲左右,風華正茂。據說鄭觀音是個賢妻良母的典範,出生大家族,知書達禮,還力行節儉。在李建成被殺近乎滅門後,她沒有被殺,而是移宮別居。雖然兒子全被殺了,但她還有五個女兒,她很絕望,但為了孩子得活下去。

    她含辛茹苦的撫養孩子,謹慎小心,雖然還很年輕貌美,但一直沒有改嫁,吃齋唸佛,遠離世俗紛爭,保全了自己和孩子。

    就這樣青燈古佛過了五十年,她於676年病逝,享年七十八歲,死後與夫君李建成葬於一處。

    李建成還有個比較出名的側妃,姓常,她曾幫助李建成做過挺多事,是個賢內助。但她鼓勵李建成進玄武門,最終也害了李建成。據說常妃的哥哥就是被李世民策反的玄武門守將常何,常妃鼓勵李建成進玄武門也不清楚知不知情。不過不管其知不知情,常妃應該是沒事,得以安享晚年了。畢竟哥哥立大功了,而自己不管知不知情都幫了李世民。

    李元吉的正妻也很出名,因為她後來被李世民搶了。這位妃子姓楊,是當時著名的美人,深得李元吉寵愛。在宮變後,李世民看到弟媳楊氏貌美就霸佔了她,但史書沒有記載楊氏被納為妃,應該是李世民礙於情理,沒有給她任何封號吧!楊氏雖得寵愛,但始終沒名分,僅為李世民生下了個曹王李明。對於之前楊氏為李元吉生的女兒沒有追究。

    他們兩人的其他妃子對歷史影響不大,也就沒有啥記載了。不過李世民殺了男丁,並沒殺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正妻和女兒,從中可以看出女性很有可能被放過了。畢竟女性威脅較小,太大的殺戮對自己影響也不好。

    估摸著妃子們一部分像楊氏一樣被納入後宮,一部分則是像李建成正妻那樣讓其安享晚年了吧。不過也不排除殺了一些對自己有威脅、有背景的妃子。總之,這些都只能是猜測了,畢竟沒有記載。

  • 3 # 史之策

    當然是全部的收到自己的後宮了,白送的媳婦不要白不要啊。

    很多人對於李世民的印象,除了他的豐功偉績之外。那就是他發動玄武門之變,連殺自己兩個兄弟李建成與李元吉。然後帶人逼宮自己父親李淵,成功的坐上了皇帝的位置。

    雖然說這種做法有點不人道,但是成王敗寇別人也不能說得上什麼話。等到李世民成功坐上皇帝之後,首要任務就是剷除異己。對於剛剛成功的李世民來說,自己最大的敵人莫過於兩兄弟的部隊。

    李世民剛剛殺死兩兄弟之後,立刻就派人去接管李建成與李元吉的部隊,緊接著就派重兵將兩人的府邸給圍了起來。至於那些不遵從自己的人該殺的殺,該流放的流放。至於說兩個人的妻子,都被李世民給收入了後宮。

    在這裡並不是說李世民有多色,其實這是當時的一種風俗習慣。唐朝由於受到鮮卑族文化的影響,雙方交戰之後,勝者可以收繳敗者的任何東西。不僅僅包括軍隊,還包括家屬。這種風俗習慣也一直被帶到了唐朝初年,所以說在唐朝初年出現所謂的亂倫情況非常多。

    但是對於這些統治者來說,他們雖然把這些人收到後宮當中,但是並不代表自己一定會去寵幸她。當然作為勝利者也有選擇的權利,可以收或者是不收。但是李元吉的妻子並不是一般人,收了她還有另外一種作用。

    北朝時期主要推行的是鮮卑族文化,北魏孝文帝時期推行的漢化改革,因此引起了國內的不滿。最後爆發了國內的內亂,結果造成北魏分成了東西兩部分,又出現了後來的北周和北齊。

    而李元吉的妻子齊王妃就是出身這裡的名門望族,李世民剛剛獲得皇位,很多東西都還不穩定。這時候把齊王妃收入後宮,可以很大程度上的穩定政治。

    另外一種就是出於彌補的心理,根據李世民後來對玄武門之變的一些蛛絲馬跡。即使讓時間倒流他可能還會這樣做,但是也給他一生陷入深深的自責。選擇不殺死兩人的家眷,更多的是對他們的一種彌補。

  • 4 # 文蹤旅跡

    唐高祖李淵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初四,在經過精心準備之後,李淵的二兒子——秦王李世民發動了一場流血政變。這次政變,李世民殺了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自己的哥哥和弟弟),掃清了自己的障礙。

    為了斬草除根,李世民把自己的侄子——李建成的兒子(安陸王李承道、河東王李承德、武安王李承訓、汝南王李承明、鉅鹿王李承義)和李元吉的兒子(梁郡王李承業、漁陽王李承鸞、普安王李承獎、江夏王李承裕、義陽王李承度)等全部殺了。

    而李建成東宮和李元吉齊王府的女性則被李世民編入自己的後宮之中。

    太子妃鄭氏,丈夫和兒子被殺時,年齡僅僅28歲。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鄭氏如臨深淵,此後在李世民的後宮中孀居了半個世紀,死後和丈夫李建成埋葬在了一起。

    而讓人們小瞧的是,李世民後來和自己的弟媳婦——李元吉的妃子楊氏搞到了一起。話說這個楊氏是一個很有才情的女性,她還真是讓李世民上心,在長孫皇后離世之後,李世民一度產生了立楊氏為後的念頭,當時公眾都稱她為“巢剌王妃”。這個楊氏也是長孫皇后之後,唯一給李世民生過子女的女人。

    楊氏給李世民所生的兒子李明(李世民的第十四個兒子),還算比較有出息的一個,在唐高宗李治執政期間,先給了一個梁州都督,後來還任了虢州、蔡州、蘇州刺史等。但是後來與被高宗李治廢了的太子李賢搭上了夥,被貶了官職。武則天在消除李賢勢力的時候,授意都督謝佑逼李明自殺。710年(景雲元年),睿宗李旦下令把李明靈柩運回京師,陪葬在其生父李世民的昭陵。

    關於李世民把李元吉的楊氏納入後宮並生下兒子之事,史書有多處記載。《舊唐書》說“曹王明,太宗第十四子。貞觀二十一年受封。二十三年,賜實封八百戶,尋加滿千戶。”《新唐書》和《資治通鑑》還記載了李世民準備把楊氏立為皇后的事情。《新唐書》說“曹王明,母本巢王妃,帝寵之,欲立為後,魏徵諫曰:‘陛下不可以辰贏自累。’乃止。”《資治通鑑》說“明母楊氏,巢剌王之妃也,有寵於上;文德皇后之崩也,欲立為皇后。魏徵諫曰‘陛下方比德唐、虞,奈何以辰嬴自累!’乃止。”

    從這些記載中看,李世民並不認為把弟弟的妃子攬入懷中有什麼臉面上的過不去。

  • 5 # 靈魂的感觸

    玄武門之變時,李世民親手射殺了大哥李建成,而三弟李元吉則被手下大將尉遲恭斬殺,事後,對於兄弟的兒子也是盡數誅滅,不留禍患,即使尚在襁褓中的嬰兒也未能倖免。然對於兄弟的妻女卻網開一面,都接到了自己的後宮。歷史上關於李建成和李元吉妻妾的記載並不多,留有姓名的唯有太子妃鄭觀音和齊王妃楊珪媚,那麼李世民後來是怎樣對待嫂子和弟妹的呢?

    敬嫂不敢越界

    玄武門之變使得鄭觀音在朝夕之間就夫死子亡,而那一年,她才年僅二十八歲!正值青春年華,卻突遭如此鉅變,使得鄭觀音也看淡了人生,不再有其他奢念。

    事變後,李世民將鄭觀音和其女兒接到了宮中,對她們照顧有加,鄭觀音直到唐高宗上元三年才去世,享年七十八歲。在李世民後宮的這五十年來,與李世民未曾做過越界之事,鄭觀音終日悼念亡夫,撫育幼孤,到死也沒有再嫁,正如她的名字“觀音”,長伴青燈古佛旁。

    與“妹”終成合歡

    想必大小楊妃大家應該聽說過,這是李世民后妃子比較出名的兩位,而其中的小楊飛則正是當年的齊王妃楊珪媚,據記載,這位楊珪媚容貌嫵媚,性情妖嬈,又通曉詩文,能歌擅舞,李世民也早就對她傾慕已久,所以自己當上皇帝后,便千方百計的想俘獲楊珪媚的芳心。

    最初楊珪媚並不依從,然李世民一直堅持,最終又答應了楊珪媚的請求,恢復她前夫李元吉的爵位和太子李建成的封號,終於將楊珪媚“騙”到了手。後來二人育有一子,即李世民第十四子曹王李明,兩人在一起的時光還是比較幸福的。李世民死後,楊珪媚因在宮中名聲不佳(曾與長孫皇后爭寵),被放出宮中出家為尼,直至終老。

  • 6 # 狄飛驚

    李世民心狠手辣,對李建成、李元吉斬草除根,卻對他們的妃子網開一面,尤其太子李建成的妃子鄭觀音、齊王李元吉的妃子楊氏,受到李世民特別恩寵。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不但殺了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還壞人做到底,斬草又除根,把自己兄弟的10個兒子,也就是自己的親侄子全部殺掉,可謂心狠手辣。

    但是對哥弟的老婆,李世民就大度多了。

    先說太子李建成的妃子鄭觀音

    鄭觀音出身於北朝望族,16歲嫁給李建成,20歲當了太子妃,不出意外就是未來皇后。

    鄭觀音天生麗質,膚白貌美大長腿,形象好氣質佳,她的墓誌銘評價“妃程雲薦彩,喻日摛華。淑韻娉婷,明月晈星河之夕;韶姿婉娩,和風泛桃李之蹊。”

    玄武門之變後,鄭觀音丈夫死了,兒子死了,成了可憐的寡婦,而她當時只有28歲,充滿少婦風情的未亡人,溫順柔弱,風情萬種,惹人憐愛,李世民對她十分心動。

    但李世民已經把李元吉的妃子楊氏納入後宮,再霸佔嫂子實在說不過去。

    於是李世民專門在長樂門內給鄭觀音安排住處,鄭觀音在那裡孀居50年,獨立撫養女兒,一直活到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去世,享年78歲,她雖然早年不幸,卻壽終正寢。

    再說齊王李元吉的妃子楊氏

    太子妃鄭觀音美,齊王妃也不遜色,史料記載楊氏“玉貌雪膚,眉目如畫”,李世民對這個弟妹也覬覦已久,只是苦於沒有時機下手。

    玄武門之變後,楊氏還很年輕,李世民終於可以把朝思暮想的楊氏據為己有。

    楊氏被納入後宮後,沒有正式封號,因為李世民把弟弟李元吉改封為“巢剌王”,因此史料記載中稱呼楊氏為“巢剌王妃”,似乎李世民並沒有正式履行納妃程式。

    但李世民對楊氏的寵愛如假包換,他不但毫不嫌棄她是“二手”,還經常臨幸,甚至讓她給自己生了一個兒子李明(後來作了李元吉的嗣子),李明也是李世民最後一個子女,同時是長孫皇后去世以後,唯一給李世民生過孩子的嬪妃,可見楊氏的魅力十足。

  • 7 # 我是越關

    玄武門事變是唐朝初年決定大唐走向的一次政變。最終結果是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殺,李淵被李世民控制,也因此李世民成功奪取了整個大唐權力。

    李世民殺死李建成和李元吉後,為了政權的穩定,決定斬草除根。於政變當天派兵進入了他們二人的府邸,李建成的5個兒子和李元吉的5個兒子都被處死。但是府中女眷卻沒有受到傷害,而是被李世民沒入宮中。

    李建成妃嬪——孤守空房50餘年

    李建成的太子妃為鄭觀音,出身於名門望族滎陽鄭氏。公元615年16歲的鄭觀音嫁給了26歲的李建成,當時的李淵還只是隋朝的唐國公。

    沒過兩年,天下大亂,群雄割據,李淵也順勢起兵,而且還成為了最後的贏家。李建成也因此順理成章的成為了大唐開國太子,這時的鄭觀音迎來了人生中最幸福的時刻,距離母儀天下的皇后大位近在咫尺。

    不過天佑不測風雲,玄武門事變丈夫被殺,而且李世民旋即採取了滅門政策,斬殺了全家的男丁。面對夫死子亡的家庭鉅變,鄭觀音悲痛欲絕,但卻沒有任何還手之力。

    李建成死後,鄭觀音獨自撫養幼女,無奈聽從李世民的安排被軟禁宮中。身在宮中的鄭觀音閉門不出,除了撫養幼女之外日夜悼念亡夫。最終在玄武門事變52年後去世,其死後也得以和李建成合葬。

    李元吉嬪妃——倍受李世民恩寵

    李元吉的王妃為楊氏,出生於名門望族弘農楊氏,是隋觀王楊雄的侄女。李元吉去世後,楊氏也被李世民帶安排到了後宮之中,獨自撫養李元吉幼女。

    在宮闈之中,玉貌雪膚,眉目如畫的楊氏引起了李世民的注意,最終李世民將楊氏佔有,並且幾年之後楊氏還為李世民生育第十四子李明。

    公元636年,李世民長孫皇后去世,李世民想要把楊氏冊立為皇后。但魏徵上諫道;“陛下方比德唐、虞,奈何以辰嬴自累!”

    這裡魏徵引用了《春秋左傳》中的一個事例,想以此來告誡李世民不能冊立楊氏為皇后。曾經晉懷公有一個姬妾叫做辰嬴,但是後來嫁給了晉文公。等到晉國的國君死後,有人提議擁立辰嬴的兒子公子樂為國君,但是卻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對,引起了儲君之爭。

    李世民聽後也打消了冊立楊氏為皇后的念頭,甚至終其一生,楊氏也沒有任何封號。也因此李世民和楊氏的關係一直處於一個非常尷尬的狀態,直到楊氏去世後,也沒有獲得李世民的承認。後人也以齊王妃或者巢王妃稱呼。

  • 8 # 帝國烽火

    公元626年7月2日,李建成、李元吉兩人決定前往唐高祖李淵的皇宮。然而令他們沒有想到的是,原先負責玄武門守衛的太子親信常何已經倒戈了,這裡早早就被李世民埋下了伏兵,等到李建成和李元吉察覺時為時已晚了,最終兩人被李世民斬殺。

    唐高祖李淵正在優哉遊哉地划著船,絲毫不知玄武門政變一事。直到尉遲恭帶領將士來負責他的防衛時,他才得知此事,無奈之下只得裝傻了。隨後,尉遲恭請求他起草敕令宣佈所有的軍隊聽從秦王李世民的管理,知道無力迴天的李淵只得起草敕令,並令天策府司馬宇文士及前去宣佈敕令。

    玄武門之變發生三日後,唐高祖李淵宣佈立李世民為皇太子,負責所有的政務處理。此時的李世民已經是大權在握,但是他對李元吉和李建成的妻兒卻處理相當殘忍。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兒子們全數處死,其中李元吉剛出生的幼兒也不能倖免,除此之外他們還被在李唐宗室譜中除名。

    而對於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妃子李世民又是作何處理呢?

    李世民將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女眷被全數沒入宮內,成為李世民的後宮重要組成部分。其中李建成的原配夫人鄭氏獨自撫養幼女,被李世民的安排被軟禁宮中。最終在玄武門事變52年後去世,其死後也得以和李建成合葬。

    李元吉的妃子楊氏,出生於名門望族弘農楊氏,由於楊氏長得漂亮,後來被李世民佔有,並且幾年之後楊氏還為李世民生育第十四子李明。李世民長孫皇后去世,李世民想要把楊氏冊立為皇后。但魏徵上諫道;“陛下方比德唐、虞,奈何以辰嬴自累!”李世民聽後也打消了冊立楊氏為皇后的念頭,甚至終其一生,楊氏也沒有任何封號。

    李世民對李建成與李元吉的子孫趕盡殺絕,盡顯帝王家的無情,而對女眷的處理,則是李世民本性的顯露,但是唐朝比較開放,這些在當時並不違背倫理。

  • 9 # 畫素說

    說起李世民這個大家都應該比較熟悉了,但世人皆知“貞觀之治”,而李世民“玄武門之變”與“霸佔兄弟媳婦”,這些卻很少人知道。

    在逼迫隋恭帝楊侑禪位後,李淵建立了大唐王朝,待到整體朝局穩定後,李淵的兒子們也形成了兩股勢力,分別為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形成的“太子黨”和秦王李世民為首的“武將黨”。

    因李世民名聲在外,得到了眾多百姓的擁護,同時擁有尉遲恭、程咬金等武將的支援,一時間讓太子李建成深感不安。二人之間的戰爭一觸即發。

    武德九年,二人之間的“利益矛盾”升級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李世民發動了“玄武門之變”,當場殺死了李建成與李元吉,隨後誅殺他們所有兒子,不久後便逼迫李淵禪位李世民,是為唐太宗,改元貞觀。

    而李建成與李元吉的妃子們則是被李世民盡數收入自己後宮,特別是李元吉的一個妃子—楊氏,一度受盡李世民的恩寵。那麼李世民將他們的遺孀收入囊中是因為什麼原因?是因為好色?

    其實真相沒那麼簡單,更多的原因在於當時的“北朝習俗”與“普遍的社會風氣”與“安撫東宮人馬的政治需要”。

    1)北朝習俗

    我們都知道唐朝之前就是隋朝,隋朝之前就是南北朝,因為隋存在的時間極短加之隋朝沿襲眾多的北朝制度與習俗,所以在唐朝的前期階段,還是會多多少少受到影響。

    因為在北朝的體系中,挫敗對手後,便會繼承對手的一切,這其中就包括了對手的“妻女”,所以李世民將李建成與李元吉的妃子,收入自己的後宮,這點也無可厚非。

    2)社會風氣

    或許在我們現在看來,李世民將李建成與李元吉的後宮收入囊中,有些不可理喻。但其實在唐朝時,這是一件正常不過的事情,而且也不止李世民一個人這麼幹。

    如李世民之後的唐高宗李治就娶了自己的“母親”武媚娘(即後來的武則天),再如唐玄宗李隆基將自己的兒媳婦楊玉環(即後來的楊貴妃)抱進了自己的被窩……這類事件在唐一邊朝多如牛毛,數之不清。

    社會風氣普遍如此,所以李世民這樣做也無可厚非。

    3)安撫東宮人馬的政治需要

    這裡就要講一個大家不知道的事情,其實在“玄武門之變”後,李建成與李元吉的親兵們,曾一度與李世民火拼,因為李淵的出面才讓這件事情有所緩和。

    但李世民無法保證他們接下來會不會再一次與自己火拼,再加上當時李建成、李元吉與他們的兒子皆已被李世民所殺,剩下的這些女眷們對李世民無法造成威脅,不如將他們納入自己後宮封為自己妃子,以達到安撫這些士兵的目的。

    結合以上三點的說明,我想大家心裡肯定已經有一個答案了,不過李世民因為“玄武門之變”導致自己再後來選擇繼承人的問題上猶豫不決,害怕他們步自己後塵自相殘殺,最終選擇了忠厚老實的李治,這也導致了大唐的江山一度成了“武周”。

  • 10 # HuiNanHistory

    李世民貪圖弟媳婦楊氏的美貌,在玄武門之變後霸佔楊氏,這個桃色事件在歷史上是很有名的。

    李世民:貪圖弟媳婦的美貌

    武德九年(626年)發生玄武門之變後,李元吉和他的五個兒子都被李世民處決。

    但是,在對待李元吉王府的女眷的問題上,李世民表現出了超凡的仁慈——

    這是由於李元吉的王妃楊氏是李世民垂涎已久的女人,現在終於落到他手上了。

    楊氏自入宮起,就得到了李世民的寵愛,倆人還生有一子曹王李明。

    不僅如此,楊氏親自撫養的李元吉之女李令,也被李世民“恩加鞠養”,並封為新野縣主。

    長孫皇后去世後,李世民甚至還有意立弟媳婦楊氏為繼後,堪稱寵愛有加了。

    嫂子鄭觀音:尊養供奉。

    對於李建成的老婆鄭觀音,李世民倒是沒把她怎麼樣。

    這倒不是由於李世民有多尊敬嫂子,恐怕是因為鄭觀音長得不夠美,引不起李世民的興趣。

    反正這個喪夫又喪子的寡婦也翻不出什麼風浪,就幽禁在別宮養著唄,還能落得一個好名聲。

    武德九年玄武門之變後,鄭觀音被遷居於別館,直到五十年後唐高宗時期才去世,享年七十八歲。

    總而言之,李世民的好色也算是“有口皆碑”了,宋朝的朱熹乾脆嘲諷李世民:

    唐源流出於夷狄,故閨門失禮之事不以為異。

  • 11 # 歷史課課代表

    在發動玄武門之變後,唐朝的政權發生了變化,以往以李淵為首的大唐開始交給了李世民,這就是李世民發動這次政變的主要目的。當然在玄武門之變中其實李世民主要是為了解決李建成,將他除掉之後,李世民便可以順利登上皇位,而這次政變對於李世民來說也是不得不為之,畢竟將來李建成登基後也不會善待李世民,所以李世民先下手為強,他不僅殺死了李建成,也將李元吉一併除掉,同時將他們的兒子都殺死,以絕後患,但是李世民對於他們的妃子們卻沒有那麼殘忍。

    李建成在被封為太子後,太子妃鄭觀音的地位就非常高了,而且鄭觀音當時應該已經盤算好了,在李建成登基後,自己可以馬上母儀天下,但是沒想到李建成居然被李世民殺死 ,不僅讓鄭觀音失去了丈夫也失去了兒子們,只有一個幼女在身邊。鄭觀音出身名門望族,她是滎陽鄭氏的後人,在十六歲時就嫁給了李建成,她這樣的出身和婚配本該是享福一生的命運,但是卻因為一場政變讓所有一切都變了。後來鄭觀音被李世民留在了後宮中,但是李世民沒有碰她,興許留著鄭觀音只是因為她的出身好的緣故,而李世民不碰她不是因為忌諱,大部分原因是李世民沒有看上鄭觀音。而且鄭觀音在丈夫離世後,一直在宮中哀悼亡夫,在五十二年後離世,她死後得以和李建成合葬。

    李元吉的嬪妃楊氏就和鄭觀音不同,楊氏深受李世民的喜愛,楊氏的出身也非常尊貴,她是弘農楊氏出身,在當時是極為顯赫的家族,楊氏當時身邊也只剩下一個女兒。李世民看到楊氏貌美如花,就讓楊氏侍寢,後來楊氏還給李世民生下了一個兒子。在李世民心目中楊氏的地位很高,一方面是因為楊氏是李世民所鍾愛的型別,一方面楊氏的出身好,所以在長孫皇后過世後,李世民就想要將楊氏封為皇后。

    可以說李世民的這個舉動非常過頭,好在後來有魏徵勸誡,才讓李世民放棄了這個想法,如果楊氏真的當了皇后,那麼日後可能就存在爭儲位的問題,所以即便李世民喜歡楊氏也要從大局考慮。只不過楊氏從開始做了李世民的嬪妃到死,身份地位都非常尷尬,因為她是李元吉的女人,所以李世民一直沒有給她什麼封號,也算是個可憐的女子。

  • 12 # 亮亮老唐

    當然是不敢做的沒做,敢做的接入了皇宮大內。這就不得不說李唐皇室的混亂了,李治娶了李世民的嬪妃武則天,李隆基娶了他兒子李瑁的王妃楊玉環,而李世民就是開了個不好的先例!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把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兒子們都給幹掉了,以絕後患。

    齊王妃楊氏

    李元吉的齊王府被李世民送給了尉遲恭,齊王妃楊氏和女兒被李世民接到了宮中,其實他們非常沒有地位,一大家子人生活在簡陋的宮室裡,楊氏和李世民生了一個孩子李明,而李明被過繼給李元吉了,李明在貞觀二十一年,授曹州刺史,冊封曹王,實封1000戶,貞觀二十一年病逝。楊氏於貞觀二十一年去世(公元647年)。

    太子妃鄭觀音

    李世民登基為帝后,太子妃鄭觀音和她的女兒們,沒有像齊王妃那樣被接到宮中,而是被李世民看管起來,居住在長樂門內歸仁門東,她過著寡居的生活,扶養女兒們長大,其中一個女兒李婉順嫁給了劉應道。鄭觀音還是一個高壽的人,活到了李治時期,上元三年去世,終年七十八歲,這在古代絕對是長壽老人了。

    李世民為什麼沒有殺他的侄女們呢,因為在古代女子地位低,“嫁出去的女兒,如潑出去的水”,李世民也不認為侄女們能給他的統治帶來危害。

    那麼有人問了李世民,為什麼不把大嫂鄭觀音接到宮中呢?

  • 13 # 老夫從來不吹牛

    李元吉的正妻被李世民霸佔,李世民還一度想要立她為皇后,魏徵以她太“淫”勸阻:“陛下不可以辰贏自累。辰贏賤。且為二君嬖,淫也。”

    李建成太子妃鄭觀音

    公元626年6月,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誅殺太子李建成與齊王李元吉,為了斬草除根,李建成活著的五個兒子一起慘遭殺戮。

    建成死時年三十八。長子太原王承宗早卒。次子安陸王承道、河東王承德、武安王承訓、汝南王承明、鉅鹿王承義並坐誅。——《舊唐書》

    李建成的太子妃鄭觀音,出身於滎陽鄭氏,16歲嫁給當時身為唐國公世子的李建成,沒想到12年後遭逢此厄,夫死子亡。

    鄭觀音雖然是大家閨秀出身,又生得花容月貌,卻難掩歲月流逝,已經28歲的鄭觀音經歷鉅變,每日以淚洗面,加上生過幾個孩子之後,難免色衰,因此被逐至宮外,獨自撫養年幼的女兒。

    五十年後,鄭觀音於唐高宗年間去世,卒年七十八,也算是高壽了。

    齊王妃楊氏

    相比起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更慘,死後還被自己的親哥哥帶了一頂綠油油的帽子。

    李元吉也有五個兒子,在玄武門之變與李建成的諸子一起被殺。

    元吉死時年二十四。有五子:梁郡王承業、漁陽王承鸞、普安王承獎、江夏王承裕、義陽王承度,並坐誅。——《舊唐書》

    李元吉的王妃楊氏是隋朝宗室觀王楊雄侄孫女,李元吉比李建成要小得多,死時才年僅24歲,作為他的王妃,楊氏就更年輕。

    與鄭觀音相同的是,楊氏能加入李家,自然也是有傾國傾城之色,又是宗室貴女出身,氣質加成,楚楚可憐的模樣,讓人一見傾心。

    恰好李世民對隋朝宗室的貴女興趣非常大,楊廣子嗣不多,其中一個女兒就被李世民尋到,納為后妃之一,並且對其寵愛有加,封為“四妃”之一。

    李元吉的王妃楊氏,雖然出身不如楊妃,但是在某些方面,她比楊妃更加迷人,讓李世民食髓知味,愛不釋手。

    眾所周知,李世民在位期間,只有一位正宮皇后,那就是被他譽為“佳偶”的長孫皇后。

    長孫皇后去世多年,李世民卻一直沒有另立皇后,並非李世民如同隋文帝楊堅一樣,忠貞不渝,實則他也有心另立皇后。

    長孫皇后死後,李世民最寵愛的妃子並非地位最高的四妃,更非武才人,而是他親弟弟的媳婦楊氏。

    李世民曾多次提出要立楊氏為皇后,但是都被大臣們阻撓,畢竟天下誰人不知,這楊氏是李世民的弟媳婦?立她為皇后,豈不是讓天下人看笑話,更嚴重的是,會影響天下的風氣。

    有一天,李世民再次提出想立楊氏為後,魏徵在一旁,聽著忍不住說道:

    “陛下不可以辰贏自累。辰贏賤。且為二君嬖,淫也。”

    魏徵為何會用辰贏來比楊氏呢?她們只有一個共同點,那就嫁過兩次人。

    辰贏是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的女兒,當時秦國強大,晉國日益衰落,為了拉攏晉國,秦穆公將女兒辰贏許配給了當時在秦國做質子的晉懷公。

    後來,晉懷公的父親,也就是當代晉國君主去世,晉懷公急著回去繼承王位,但是並沒有帶著辰贏,穩固國君之位後,也沒有將辰贏接回去做王后。

    秦穆公一怒之下,扶持晉懷公的叔叔晉文公做了晉國國君,並將辰贏嫁給晉文公,晉文公就比侄子晉懷公會做人多了,能屈能伸,直接讓這個曾經的侄兒媳婦做了自己的王后。

    晉文公死後,有人提議辰贏的兒子繼承王位,有大臣說,辰贏曾經侍奉過兩任晉王,太過淫蕩,她的兒子怎麼可以作晉國君主呢?

    這也就是魏徵所謂“以辰贏自累”的原因,她的兒子都因為她兩次嫁人而失去繼承國君之位的資格,李世民娶這樣的女人做皇后,豈能不被連累名聲?

    最終,李世民不僅沒有將楊氏立為皇后,反而將自己與楊氏生的兒子過繼給了李元吉,因此楊氏一直沒有被當做李世民的妃子,反而是與李元吉綁在一起。

    因為李元吉最終被封為巢王,所以楊氏又被稱為巢王妃。

    巢王妃,帝寵之,欲立為後,魏徵諫曰:‘陛下不可以辰贏自累’,乃止。——《新唐書》

    除了李建成的太子妃,以及李元吉的王妃之外,這二人一個是當朝太子,一個是親王,自然還有其他姬妾。

    從李世民處理太子妃、齊王妃的方式來看,這些姬妾必然不會如同他們的兒子一般被殺,而是作為戰利品一樣被勝利者接受。

    或者自享,或者封賞功臣,總算是能保住一命,也算是不幸中的大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沒有一句話,讓你瞬間熱淚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