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朱九十
-
2 # 杏壇耕夫8
說個我家鄰居陳老太的事情吧!
陳老太是我老家鄰居,今年96歲了。過完生日後投河自盡,有什麼想不開的呢?
陳老太家裡窮,從小來到陳家做了童養媳。一輩子勤勤懇懇,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簡簡單單的生活。打我記憶起,她就沒有閒過,整天家裡家外,田頭田尾忙個不停。整天樂呵呵的,對生活沒有過高要求,吃飽飯穿暖衣就行。和陳老漢生了3個孩子,兩男一女,孩子們都挺爭氣,大兒子考上了名牌大學做了大學教師,二兒子領著一幫人開起了裝修公司,小女兒多才多藝,在家鄉開了一個私人幼兒園,兒女的事現在不用她操心。和普通人一樣,她和陳老漢的日子過得平平淡淡,有時也吵吵嘴,不過陳老漢動手,她是絕不敢還手的,也許是自知體力上是不討好的,也許是那個時代過來的人會自覺不自覺維護“夫權”。
自從我進城工作後,回去的次數少了,關於她的訊息幾乎都是父親談起的。我的父親10年前去世了,今年如果健在,93歲了!在父親最後的幾年,父親每次進城都會和我談起村裡哪位老人走了。從父親這裡,我知道陳老漢,我父親從小的玩伴,也走了。父親談起他們,往往唏噓一番。但最後不忘提起陳老太,這小老太精神抖擻著呢,一個人獨自居住,仍然整天忙碌,整天樂呵呵。
我上次見到陳老太,還是疫情之前,當時村裡還沒封路,我回去到雙親墳墓前送“壓歲錢”,在老家老房停留了片刻。路上遇見陳老太在路上挪動,腿腳已經不再靈便,主動和她打了招呼,有一搭沒一搭聊了起來。言談中她和我回憶起以前生活的點點滴滴,有著些許的激動,最後她的一句話給我留下深刻印象:一個月的話被我說完了,沒人願意聽我嘮叨了。
前幾天我的哥哥和我通了電話,他和我談了一件關於陳老太的“怪事”。村裡疫情封村解除後,兒女們盡孝給她辦96生日壽誕,沒過幾天,老人居然晚上半夜三更,選擇了投水塘自盡。日子過得好好的,陳老太的後人,一個個也活得健康,沒有所謂的白髮人送黑髮人之痛。確投河自盡,真的讓人想不通。我問起陳老太自盡前近況。哥哥說,陳老太越老,活得越孤獨。她每天除了和同齡的老人有話說,年輕一輩都是客套幾句,沒有耐心聽她多說。白天總會看見她搬張藤椅,坐在那發呆,有行人經過就定定地看著,或者閉目養神曬太陽。村子有老人走了,哀號響起,她喃喃自語,為什麼她從不生病,從沒領教過病痛的滋味。
96歲生日,親朋滿座,兒孫滿堂,也許她發現,晚輩們只是和她客套幾句,敷衍幾句。而差不多同齡的親朋好友一個一個遠離,自己卻要獨自承受孤寂地痛。終於,月黑風高夜,陳太太選擇了投河自盡,結束了自己的孤獨的餘生。
初夏還有些涼,陽光燦爛時滿城飄起白色的柳絮。這幾天外面一直陰著,不時撒些綿綿細雨,一如我惆悵的心情。陳老太在孤獨之際時選擇退場,是明智還是衝動?
-
3 # 老教師24229292
我順其自然,好好活著、不給子女和親人造負擔、和病魔共生存。不依老賣老、活出自尊。堅持學習、關注國內外大事。對社會、親朋友充滿感恩之心。
-
4 # 綏格格
答:生活全自理的健康老人是最大的幸福!
1、再親的人幫你洗臉擦手都不如自己擦洗舒服。
2、自理的高齡才叫健康長壽,不能自理的高齡只能是遭罪、受罪、累贅!
-
5 # 水晶鏡
八零後算是老的了,身體腿腳不比以前,都有些不靈便了。閒時家裡空蕩蕩只剩自已和老伴兩人。老伴每天跳跳廣場舞、買菜做做飯,我們是單位房,她閒時這邊坐坐那邊聊聊唄。我呢?曬曬太陽看看電視,見到工友聊兩句囉。還能做啥?
節假日,望子女兒孫回來見一面,不是這個沒空就是那個要加班,雖然各人都有車了,但就是三幾個月都集不了一次人齊,我知道他們都很忙。慣了。唉!
八十歲人了,還談什麼心態?只指望兒孫們有空閒就回來,吃頓飯聊下家常,關心一下我們老人。
到了學生放假抽點時間帶我們兩老出去旅旅遊,走走親戚。畢競機會一次比一次少了。
別的沒什麼奢望了。
-
6 # 胡嘉福
今年,我己到了米壽之年,應該說活得夠長壽了。記得三年前有一天下午去醫院看病後,乘公交回家,剛上車看到一個空位就坐下了,突然有一位中年婦女與她媽一起上車,要我把這個位子讓給她媽坐,並說她媽今年已八十高齡了,你應該讓她坐,我二話沒說,就站起來讓位,然後拉住扶手,站在這位子邊上。這時,我與這位中年婦女就聊了起來,我告訴她說:其實我已八十五歲了,比你媽大五歲。她聽了以後大吃一驚,認為不可能,我就笑著說:那就把身份證拿給你看看。這時,她很不好意思地說:那我媽位子應該讓你坐。我當然堅持讓她媽繼續坐著。這時,車上有一位中年乘客聽到我們談話後,突然站了起來,堅持要讓位給我坐,大家都紛紛表示要我坐下,我再三推辭後,也就坐下來了。於是車上氣氛立即活躍起來,不少乘客要我談談養生之道,我也就自鳴得意地誇誇其談起來了,這也應該也是當今社會風氣有所好轉的一段佳話。誰知天有不測風雲,不久後我被發現消化道有癌症病變,醫院會診堅持手術治療,高齡手術後,恢復緩慢,至今體重下降,體質一厥不振,好在生活尚能自理。透過這件事,對我教育十分深刻,到了我這個年齡,巳經高壽,一切都可能隨時發生,不必過份奢求,應該服老。我現在的心態是:希望老得慢一點,走得快一點,想得開一點,儘量自強自立,儘量依靠社會力量購買服務,儘量不要連累下一代,時刻做好凖備。總之,一切隨緣任其自然吧!
-
7 # 愚翁良知
60不死即為賊,80不死便成妖。不管年輕時幹什麼,地位高低,活到80歲就是一寶。現在有的80歲了仍然身體健康,精神矍鑠。他們對人生的領悟,對社會的認知已經達到通透的高度,不成仙也成妖了。所以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當然如果老糊塗了,那就麻煩了,也更難對付了。
80歲了,活了今天沒明天,過一天算一天高興一天。沒事了,看看螞蟻上樹,觀觀雲捲雲舒,學會享受生活。不用忌口,反正吃什麼也吸收不了。有什麼愛好就去做,不然明天不知道去哪兒報到了。要過極簡的生活,該扔的扔,該送的送,到了散財散智的時候。錢留點夠用就行了,幫子女,幫親友別太吝嗇。有什麼絕技趕緊留下來,別帶到棺材裡去。古人說這叫留點兒念想,很有道理。只要別倚老賣老,為老不尊就行了。
其實年輕年老都一樣,都是活著,只會活法也不一樣。不論怎樣高興就好。
-
8 # loveyounolate
八十老人心裡需要什麼?
需要關愛,而不是冷漠
八十歲了,有的兒女也離開了人世,這時就需要社會,政府,支援幫助,這也大力提倡發展公益活動的原因。如果兒女還在,就要多陪陪他,多給他聊聊天,多去看看她,讓他心情保持愉悅。
人,越老其實心就越像小孩,容易孤獨,容易寂寞。她渴望有人陪她聊天。
生活上需要幫助,需要天倫,一家人,把他當成寶。這樣的晚年是幸福的,活著是滿足的。
老年人需要活動筋骨,需要讀書,看報,得到更多的精神追求,這樣才能躲過孤苦,冷清,才能活出自己一片夕陽紅。
-
9 # 散戶俱樂部
八十歲的老人最需要老有所養 ,老有所依,希望晚年有依靠!
老年人不管是身體好的,還是身體差的,都希望有一個好的養老經濟基礎,都希望有一個好的養老的環境,還希望有一個老伴陪著一起養老。
八十歲的老漢最羨慕楊振寧,八十二還能迎娶二十八歲的美女翁帆,伺候他幫助他養老。
人生的養老路並不是很平坦,我們要重點解決這樣的老人,有兒有女無依靠,活著還不如死了好。
-
10 # 傻老漢389
沒有什麼需要的。有吃的,有穿的,有住的,有用的(雖然不多,一個月也就六千來塊錢,說起來有點可憐,因為當兵,沒上成大學,工資比同齡大學畢業生少了些許),身體健健康康的。一切都是還可以的呢。萬幸的是在房價不高的時候置了幾處,這些固定資產大多升值了,真是天助我也。九二年至九五年是我的事業上的黃金時期,那時手頭現金一百多萬(現在也許不算啥,那時算是可以的了。),隨手購了幾處房產,沒想到還真的收益還好的囉。因此,可以說沒什麼其他需要了,一切都是好好兒的。哈哈……
-
11 # 藝霖奶奶2
我今年80歲了,從50歲起開始注意自己的健康與保健,每年根椐體檢的結果選擇可行的治療方法,因為父母尚在,孩子尚未獨立,自已的健康就是對老對小的一種責任,父母在90歲時相繼去世,兒女也都成家生子,我盡我的力量輔助他們。現在的我獨立生活,不想摻和到孩子們的生活中去,這樣才能各得其樂。不能依老賣老,更不能為老不尊,做一個通情達理的老人!
-
12 # 王方顯才
我也快了,八十是個坎,退休時,每天晨練,打太極拳有30多人,二十年後,剩下來的連我在內才4個人,其中死的死,病的病,老的老(衰老),奇葩的是一過八十,特別是男老老,壽命的定額,閻王叫。我到八十心裡想
到早晚都是死,華人傳統落土為安,買墓,一想到頭髮脹,死不起,一隻墓現在上誨均價十幾萬,買不起,一介草民,死不足惜,樹葬.土葬.海葬.壁葬.草皮葬,生態綠色,親朋好友責難,人言可畏,前思後想,八十足歲後可買墓地,船到橋頭自然直,到那時再考慮身後事吧!
回覆列表
人生七十古來稀,八十歲壽登耄耋了。
到了這個年紀,無論是在過去還是現在都是高壽之人,都曾經歷經風霜、飽經滄桑,對很多東西早已看穿、看淡。
若說八十歲的老人心裡需要什麼?問題有些寬泛,因為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每個人的情況都有所不同,不同的生活環境,不同的活動空間,不同的身體狀況,不同的心理狀態等等皆不相同,所以每個人所面臨的問題也都各不相同,那麼所需就有所不同了。
不過,這個年紀的人,一般都是些吃喝拉撒睡的基本生存需求了,當然這不是全部,下面我們就簡單梳理一下:
1、 首先最需要的無非是基本生活需求
先是住所的需求,然後是吃飽穿暖的需求,這些都滿足了,心裡會要求越舒服越好。
2、 健康需求
年紀大的老人,由於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身體機能會不同程度地出現退行,很多老人會有各種慢性病,這時候老人會更希望身體健康,而不拖累子女。隨著一天天變老,大多數老人會出現很多心理問題,出於對疾病的焦慮和恐懼,一般老年人會表現為愁眉不展、心事重重、沉默寡言、多疑、食慾減退、睡眠質量差等。比如有的老人,由於對於疾病及治療缺乏足夠的認識,會有對醫生的治療比較依賴,同時又持懷疑態度的現象;也有的因為孤獨、抑鬱會鬱鬱寡歡、倦怠、喜歡獨處;還有的會因為暴躁、偏執而固執己見、順從性差、不服從安排、好猜疑;再有因為自卑、自棄而悲觀、失望等。
所有情況都因人而異,北京101中學的一位退休老奶奶,為了保證身體機能的正常,凡是都親力親為,而且把時間安排得滿滿,每天幾點起床、幾點早餐、幾點鍛鍊身體、幾點看書看報、幾點練習寫字等等,每天都很充實,這樣的日子就過得有聲有色、豐富多彩,哪有時間去愁苦?
所以,要說老人心裡最需要什麼?其實最需要一個積極、樂觀的良好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