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百家爭鳴
-
2 # 天天1517694
有三點各位知曉:
其一,魏武曹操時,已經挾天子以令諸侯。經過二十年的經營,逐步掃清了朝廷內外的隱患及障礙,獻帝肱骨之臣,都以除去。因此,曹丕稱帝后,處理前朝國君殺丟並無必要。
其二,曹丕幾個妹妹皆嫁給獻帝,且感情不錯,曹丕礙於情面,一時也無法動手。
其三,更深層次,獻帝不死,則天下人要打造反旗號,只能以獻帝名義。而一旦獻帝亡,不知天下會扶持多少傀儡。此外,曹魏為了表示得國之正,大搞禪讓,同時作樣子給天下人看,也不必殺死一個手無寸鐵的亡國之君。
不過曹家的作法,算是開了個好頭,後代有為的開國帝王紛紛效仿,往往能善待前朝國君,因此曹家這點上,是積德了。
-
3 # 203吹皺一池水
漢獻帝確實是一個沒有什麼作為的皇帝,時代背景和年齡閱歷決定了他是一個平庸無為的皇帝,若是在太平盛世他一樣可以穩坐江山,可惜生逢亂世,他只能當一個傀儡皇帝,毫無實權也無能力,曹丕留著他是為了一個名義的合理,而且當時說的是禪讓曹丕自然要顯示對前朝皇帝尊重,還有把他放身邊也好監管讓他按自己的意思向外界展示曹魏政府的形象,總之他是一個廢柴,曹丕不怕他!
-
4 # 浪裡白條小新
曹魏忠漢的人死的死,退的退,沒有人能抗的起大旗,也就是漢獻帝就是個光桿司令,要不然曹丕也不會那麼直接要皇位。而且,曹丕要給蜀漢和東吳做樣板,未來如果他們輸了,同樣可以享受這樣待遇,這個也是屬於傳統道德上的,畢竟做皇帝都希望做能包容的明君,不殺前朝皇帝最能體現度量!
-
5 # 三個大傻鬥地主
曹丕不殺漢獻帝無非就是一條給自己留條後路,別看這些貴族表面服從他,心裡恨他想他死的人很多,只是因得了他給的甜頭不好意思明面上反水,如果他把漢獻帝殺了反他的人會很多,有心人會以此為藉口除掉他,曹丕的手段不光是對外人對自己人也狠毒
-
6 # 讓孑彈飛一會兒
不怕,當時的漢獻帝自幼就掌握在董卓手中,以皇帝的名義(實際以自己的名義)來命令諸侯,足見皇帝沒有一點權力。不久又是曹操名義上的挾天子以令諸侯,然而那時不論兵力還是滿朝文武,又是曹操的,漢獻帝沒一點兒實權,足見反他又耐我何?
-
7 # 初心如舊
曹丕篡位後不殺漢獻帝難道不怕漢獻帝造反嗎?
文皇帝諱丕,字子桓,武帝太子也。中平四年(187)冬,生於譙。[一]建安十六年(211),為五官中郎將、副丞相。二十二年(217),立為魏太子。[二]太祖崩,嗣位為丞相、魏王。[三]尊王后曰王太后。
改建安二十五年為延康元年。從曹丕大致的簡歷看出,二十四歲時已經在父親曹操的大力扶持下,被漢獻帝封為五官中郎將,副丞相,六年後三十歲時進位王太子。說一下,這個五官中郎將大約相當於副部級,職位雖然不是很高,但有特權即能夠獨立開府。一般來說,開府要三公,或大將軍之類高位,但曹丕這個事開了漢代的先例。開府意味曹丕可以自己選擇人材,設定辦事機構,這一點非常重要,這為曹丕廣植人脈,積累從政經驗打下了良好基礎。
三國志.魏書曹丕傳:元年二月[一]王戌,以大中大夫賈詡為太尉,御史大夫華歆為相國,大理王朗為御史大夫。置散騎常侍、侍郎各四人,其宦人為官者不得過諸署令。
曹丕五官中郎將府任用的有夏侯尚,郭淮,吳質等。雖然司馬懿這次被曹操從選調名單劃掉,但曹丕已經對司馬懿產生了很好的印象,二人建立了十分融洽的個人關係。而繼位魏王后,任命賈詡為太尉,華歆為相國,夏侯惇為大將軍,曹洪為衛將軍,司馬懿為丞相府長史(相當於秘書長)。這就是還沒有篡位前的魏王曹丕。
試想: 一個有華歆,賈詡,司馬懿等人以及曹操留下的曹仁曹洪曹真夏侯惇等頂級人材輔政集團,連劉備,孫權都沒有辦法,漢獻帝一隻落架的鳳凰不如雞,豈能奈曹丕何?
-
8 # 故紙匯
真不用擔心。
頭一個,漢朝人的忠君觀沒明清那麼強烈。
二一個,天下老百姓早拋棄漢朝了。當初漢獻帝帶群臣在北方流浪,住茅草屋,吃野萊,有大臣活活餓死。那時候可沒人關心他。因為漢朝不得人心,天下人都當它不存在了。
是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所以接納了獻帝。
最後一個。曹操統一北方,不是從漢朝禪讓來的,是自己一寸一寸打下的江山。曹操自己創業得到的就姓曹。北方民眾也認為姓曹,不會跟漢朝走。
綜上所述,獻帝的吉祥物使命結束了,曹丕受禪,沒必要為難這個沒任何用的傀儡了。
-
9 # 珞珈山的貓
不請自來,這個問題很有意思,造反是普通人為了得到天下玩的遊戲,而作為一個當了32年傀儡皇帝的漢獻帝劉協來說,皇位對於他來說只是一個火爐,烤了他整整32年。那麼曹丕為什麼不殺漢獻帝吶?其實也不難理解。九個字概括:不用殺,不能殺,不想殺。
第一,不用殺,不用殺的原因是:漢獻帝八歲登基,在位32年,40歲的時候被迫禪讓帝位與曹丕。做了皇帝的曹丕封漢獻帝為山陽公。就是這個在位32年的皇帝。憑藉自己的九五之尊,大漢天子稱號和地位,都沒能挽救祖宗基業大漢王朝。而已經過了不惑之年的山陽公,早已看破了繁榮富貴、爭權奪勢。曹丕又何必擔心他東山再起呢?這就是不用殺的原因。第二,不能殺,不能殺的原因是:曹丕之地位,乃漢獻帝禪讓得來,其中有這麼一層傳承關係。意味著曹魏替代漢王朝是順應天道的,殺之反而名不正言不順。故而,殺一個漢獻帝容易,堵天下人之口難。此為不能殺的原因。
第三,不想殺,不想殺的原因是:劉協與曹丕本為同齡人,劉協尚且年長曹丕六歲,加之曹操將三個女兒全部嫁給了劉協。從這層關係上講,劉協還是曹丕的姐夫。而且相識的這30年裡,曹丕雖從來不曾瞧得起這個被父親控制的傀儡皇帝。恐怕內心也有些許的同情和憐憫吧。就算為了他的三個親姐妹著想,他也不想殺了這個一生做不了命運主人的前朝皇帝劉協。我們都清楚,曹丕想殺了劉協,易如反掌。但他沒有那麼做,其原因無非是,劉協根本無力威脅他的統治和地位,又何必去跟一個前朝皇帝過不去吶,不如好生招待他,派人盯著他,讓他在山陽縣度過剩下的歲月吧。
-
10 # 優己
不可能反!在中原地區,老百姓對漢朝皇帝無感,反而是曹操很得民心!為何呢?我們可以從黃巾起義說起,黃巾起義實際上就是老百姓起義,反的是漢靈帝,因為漢靈帝的統治讓百姓民不聊生,而黃巾起義被稱為黃禍迅速席捲全國。而漢獻帝是漢靈帝的兒子,正牌皇帝人家都不搭理了,傀儡皇帝更加不管用。這也是劉備劉皇叔三個字不值錢的原因(只有沒黃巾的地方劉備才會被值錢,劉備一路從河北被趕到四川。)而曹操呢,他被稱為治世之能臣肯定有其特殊道理的,他安置了黃巾起義人員,他幫這些黃巾人員找工作(擇青壯從軍),分土地發安家費(不從軍的人),然後還對這些地方的物產統購統銷(屯田),這讓老百姓不僅有吃有喝還有錢有收入,大家自然感激他,民心也就在他這邊!曹操買糧,袁紹徵糧更是直接導致了河北戰場的最後走勢!大抵也是民心向背的原因!
-
11 # 談名著
我認為曹丕不怕漢獻帝的原因是,曹丕把漢獻帝放在宮中,在宮中的話漢獻帝想有很大的作為其實是很難的。
一、軟禁難有大作為:
當時漢獻帝就像是住在牢房一樣,雖然比牢房好,但是這一樣限制了漢獻帝的種種可能,當曹操知道漢獻帝讓忠於漢室的人一起在衣帶詔上面按了手印,結果被曹操知道以後,曹操發怒,把漢獻帝軟禁了起來,這樣漢獻帝就很難再有什麼大作為了。想讓別人來幫助自己,都沒有辦法傳出來口信。
二、民心皆歸魏國:
雖然曹操一直沒有稱帝,但是曹操統治魏國的時候,雖然有過幾次屠城,但是大多數百姓心裡還是向著魏國的,就像東吳那樣,時間久了,民心自然就向著現在這個國家了,在這樣的情況下,在去反魏復漢,還是非常困難的。古語有云,得民心者得天下。所以漢獻帝很難再光復漢室了。
三、朝中勢力也皆被曹丕所掌握:
並且跟隨曹操打天下的人,心思肯定還是向著曹操家族的,當曹丕繼位以後,曹丕也控制著國家的權利,這個時候文武百官,我相信支援的絕對都是曹丕,不會是漢獻帝,因為漢獻帝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漢獻帝沒有實權,所有人都不會聽他的,如果沒有朝中大臣支援,那麼漢獻帝還想翻身?不可能的事情。
-
12 #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曹丕篡位後確實沒殺漢獻帝,這是怎麼回事呢?咱從心理分析而言,如果新天子出身低微,或是得位不正,他的自信心不夠維持安全邊際,就會擔心舊天子奪回皇位,倘如此,那麼就必須把舊天子甚至是所有舊天子的勢力全部清除乾淨,他才會放心。
此種心理,多見於農民和其他低微出身的天子,如朱元璋,大明的天下是他自己打的,可之前他是小明王的人,所以他擔心小明王,就如同新天子擔心舊天子一般。結果,朱元璋便派手下廖永忠,將小明王沉入江中淹死——沒有半點猶豫憐憫。
相對而言,貴族出身的天子,多數都會寬容一些,譬如曹丕就是個典型的例子。
首先,曹丕認為,天下不是他從漢獻帝手裡奪過來的,而是他老爹曹操一手打下來的。漢獻帝的天下,在董卓入京作亂那一刻就已經喪失了,曹丕時代的北方領土,每一塊都是曹操打下來的,沒漢獻帝半毛錢關係。
其次,不但曹家不虧欠漢獻帝什麼,漢獻帝反而多虧得到了曹操的收留,這才得以衣食無憂,維持了很長時間的體面。甚至在數次非正常事件發生之後,曹操也沒有殺漢獻帝,而是將女兒嫁給他,所以漢獻帝不但不該怨恨,反而應該感激。
第三,孫權、劉備這些人,確實打著擁護漢獻帝的旗號,忽悠了不少人,但實際上沒有漢獻帝,他們也會和曹操對抗,關鍵在於實力而不是旗號,江東和益州的那些抵抗者,他們不是為了漢獻帝而與曹操作對,漢獻帝和曹丕以及大部分人其實都清楚這一點,所以殺漢獻帝,只會給抵抗者更多的理由。
第四,漢獻帝把皇位讓給曹丕,叫做禪讓。禪讓這種制度早已有之,當年堯讓位給舜,舜讓位給禹,沒聽說舜就得殺了堯,事實上繼任者都會把前任照顧得不錯,所以按照前例,曹丕也應該禮遇漢獻帝。
第五,殺人是最低階的政治手法,不能解決問題(漢獻帝或生或死,反曹的人都會反曹)。讓漢獻帝活著,反而可以證明曹丕的寬厚大度,增強曹魏的自信。同時更證明:反對者劉備、孫權,只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心裡壓根就沒有漢獻帝(事實也確實如此)。
第六,政治聯姻是最好的融合劑,當年曹操曾把自己的三個女兒嫁給漢獻帝,其中一個還做了皇后。而在曹丕即位之後,漢獻帝又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嫁給曹丕——這樣一來貌似有近親結婚的嫌疑,但就當時的認知而言,等於曹劉兩家已經變成一家親,曹丕是漢獻帝的大舅哥,漢獻帝是曹丕的老丈人(這個關係太亂了)。
第七、也是最真實的,漢獻帝之前已經嘗試過幾次奪權,無一成功,沒有兵權甚至也沒幾個錢、關鍵也沒有策劃能力的他,還想造反,那不就是把自己的腦袋往斷頭臺上送麼?
所以,曹丕很放心,漢獻帝也很平心,皇帝無非也就是一份工作,俺下崗了你就多擔待著點唄!不坐龍椅俺也輕鬆很多,沒那麼多負擔啊!
實際上真的如此,曹丕是187年生人,漢獻帝是181年,可曹丕幹到226年就扛不住了,系統崩潰,漢獻帝卻安安穩穩地釣魚喝粥打太極種花遛狗,一直堅持到了234年4月21日,比曹丕足足多活了十四年。
-
13 # 鋒楓2016
曹丕接受了陳群的建議,實行九品宗正法,世族世代做官的權力得到了保障。因此曹丕篡位是得到了世家大族的一致支援。在滿朝文武的強迫下漢獻帝無奈禪位給曹丕,結束了漢朝四百二十年的統治。
對於禪位後的漢獻帝劉協,曹丕封其為山陽公。曹丕為什麼不殺漢獻帝呢?因為漢獻帝劉協當了幾十年的傀儡皇帝,手中根本沒有勢力也沒有號召力;而自己的三個姐妹都嫁給了劉協,曹丕與劉協其實就是姻親,曹丕不好就這樣殺了姐夫;還有就是劉協被封為山陽公後,一直都在曹丕的監視下,根本就不可能造反。
在曹魏之前,中國改朝換代之時並沒有殺掉前朝亡國之君,屠滅前朝皇室的先例。商朝代夏,成湯放桀而得天下;周滅商,雖然紂王死於自焚,但紂王的兒子盤庚仍被分封於殷;秦國滅東周後,周赫王仍能享受之前待遇。留著前朝君王,並封其王侯,更能顯示當朝者寬宏大量,仁慈包容的胸懷,令天下百姓歸心。
-
14 # 集賢院居士
不怕,父親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多年,朝中上下早就都是曹氏勢力,忠於漢獻帝的不是死就是離開了,漢獻帝哪裡還有資本造反?
-
15 # 路衛兵
漢獻帝劉協但凡能反抗就用不著禪讓了,以皇位換平安是他對自己後半生的把握,反抗只有死路一條。不殺劉協是曹丕的明智之舉,因為他的存在昭示著曹魏政權的合法性,也是穩定和籠絡人心的需要。
曹丕篡位仿效傳說中的堯舜禪讓,搞了一整套虛偽卻場面莊嚴的複雜程式:先是漢獻帝召叢集臣祭祖,向列祖列宗彙報。接著寫禪讓書,大意是漢朝氣數已盡我也無德無能,讓位是順天應民且出於自願,下面是一大串臣子的簽名支援。最後曹丕謙讓再三“勉強”答應。
受禪儀式也非常隆重,曹丕專門建了個受禪臺,在聽完禪讓宣言後登壇,莊嚴地接過漢獻帝遞來的玉璽。之後燃火祭天,宣告新天子誕生。當時王侯將相以及應邀前來的各少數民族首領都見證了這個君臣和睦的神聖時刻,等於開了個大型新聞釋出會。除此之外還有祥瑞、占卜等有利於曹丕的上天指示,讓不同思想、不同信仰的人群都能接受這個現實。
這些繁文縟節無非都在宣示一個結果:曹魏政權是合法的。既然皆大歡喜、你情我願,曹丕就必須善待漢獻帝,以便對既往的形式形成有力支撐。所以禪位之後的漢獻帝待遇非常不錯,雖然爵位是山陽公地位卻在諸王之上,奏事不稱臣接詔不下跪,還可“以天子車服郊祀天地”。劉協的生活質量檢驗著曹丕當初的誠意,當然不能怠慢。
一個泱泱大國養個退位皇帝不算什麼,但殺了他就不一樣了。在漢魏交接的思想變革期,見風使舵的誠然不少,但有節操的也大有人在——就連曹丕禮遇的陳群思想上都有疙瘩。這些人需要時間來消化和適應變革,在此期間劉協必須活得好好的,否則曹丕形象會受損——劉協死後曹叡以帝王禮安葬,此時距離禪讓已有14年,曹魏依然需要做表面文章,足見思想問題的複雜性。
低成本的和平禪讓綁架了漢朝舊臣和不明真相的群眾,同時也綁架了漢獻帝,他再造反就說不過去了,因為真理已經合法嫁接到曹丕手裡。而且造反的目的無非是推翻曹魏,劉協當著皇帝尚不能有所作為,何況成為一個小縣公呢!山陽公國地處曹魏河內郡,有什麼風吹草動也瞞不住,所以曹丕一點不會擔心。
最希望他死的反倒是劉備,禪位讓劉備很尷尬,因為劉協活著他就不能稱帝。於是在遙遠的成都突然流傳出漢獻帝被殺的輿論,劉備大張旗鼓地為依然健在的劉協發了喪。接著各種祥瑞也奇蹟般出現,大臣們慌忙勸進,劉備順勢宣佈自己為漢朝的合法繼承人——路數跟曹丕搞禪讓也差不多。
-
16 # 切割地球
答 | 江隱龍
曹丕不殺劉協,一是不能殺,二是因為不必殺。曹丕之後,以君主禪位進行改朝換代的模式持續了幾百年,南朝的東晉、宋、齊、梁、陳,北朝的北周、北齊、隋,這些朝代(國家)的建立都是透過禪位,但所有被迫禪位的末代君主都死得很慘。相比之下,劉協算是幸運的,他的山陽公國直到曹魏滅亡了還依然存續,國祚長達近百年。
那為什麼曹丕不能殺劉協呢?因為曹丕代漢時面對的內憂外患不允許他再背上一個“弒君”的名聲。當時曹魏朝廷上擁漢勢力還有不少,漢朝影響太深,而對於士人來說改投門庭並不是一件榮譽的事,就連反漢的急先鋒華歆,在曹丕繼位大典上都要裝一裝憂傷,這時如果曹丕貿然殺了劉協,相當於直接否認了劉協禪位程式的合法性,這樣的局面並不是曹丕所願意見到的。
與內憂相對,曹丕還有劉備這個外患。劉備之所以能立國,很大程度上的依仗了他漢室宗親的身份。曹丕如果殺了劉協,在去除自己代漢合法性的同時也會加強劉備稱帝的合法性,天下民心恐怕會傾向劉備一方。反之,曹丕如果善待劉協,則能間接證明劉協禪位的自願程度,曹魏代漢的合法性也由此鞏固,這樣也便能打壓劉備的政治空間。
以上,是曹丕為什麼不敢殺劉協。那他為什麼不必殺呢?因為曹丕代漢雖然只有幾個月,但曹操為了給後代立下代漢的基礎,卻經營了很多年,擁漢勢力雖然不少,但也沒有能力與曹丕相抗衡。劉協沒有自己的軍隊,他也不敢去找劉備——說心裡話劉備巴不得劉協死,他死了劉備的皇帝才來得正——這樣的一個廢帝,殺他有何意義?還不如善待他,留一個好名聲。
-
17 # 張明揚不說話
的確一點都不怕,我有三點原因。
第一, 從合法性上看,曹丕“篡漢”走的是漢獻帝禪讓的和平路線,無論虛偽與否,在那個時代算得上最合法的朝代更替,是漢獻帝與大漢朝“主動”讓位給曹丕和魏的。既然是禪讓,就不存在“篡位”了,曹丕一方面在法統上獲得了合法性,不用過分擔心漢獻帝在“大義”上的威脅;另外一方面曹丕也不能殺漢獻帝,反而給他了一個“山陽公”的爵位,好吃好喝養起來才符合“禪讓”的題中應有之義。
第二,從實力上看,漢獻帝在曹操時代已然是名義上的皇帝,幾次大清洗之後,手上既無軍隊,在朝中也再無支援他敢於和曹家對抗的勢力了。對這樣一個“偶像”式的人物,曹丕樂得做好人,又何必去多此一舉殺了他呢,甚至可以這麼說,漢獻帝如果被殺了,威脅會比活著更大。
第三,從天下大勢上看,除了曹魏之外,孫吳一方對漢政權本無半點感情,漢獻帝禪讓了反而給了孫權日後稱帝的口實,可以說是樂見其成,沒有任何動機去“救回”漢獻帝,給自己添麻煩;在劉備那邊,漢獻帝禪讓之後就單方面聲稱漢獻帝被曹丕殺了,因此劉備也就找到了理由即位為大漢朝續上國祚,他們更沒有動機去救漢獻帝,漢獻帝救回來了,不是打自己臉麼,劉備這個皇帝怎麼辦,他們樂得漢獻帝自生自滅去吧。
-
18 # 史學達人
曹丕篡位的時候,漢獻帝的地位已經底到塵埃裡去了。這時候可不像曹操剛開始,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年代了。那時曹操抓著漢獻帝這張王牌,還要發號施令,討伐其他諸侯呢。
你像袁紹,袁術,劉表,馬超等人,打他們就必須要以皇帝的名義出師,才叫出師有名。可以說這時候的漢獻帝就是個香餑餑。
因為漢獻帝還是皇帝,對曹操還有用途,所以漢獻帝的生活還是有滋有味的,追隨他的大臣也不少,像有名的孔融和荀彧等人,他們都是漢臣,之所以服務曹操,他們以為曹操也是和他們一樣,是漢獻帝的臣子。
但是,隨著曹操立的功勞越來越大,地位越來越高,他們才發現,曹操這個人狼子野心,對漢獻帝根本沒有任何尊重可言。尤其是漢獻帝封曹操為魏公之後。曹操就更加的飛揚跋扈,開始打擊不服從自己管理的人了。
這時候以漢臣自居的孔融(伐劉表的時候劉備曹操幹掉了)和荀彧等人,就是曹操首要幹掉的。還有那些頭上長有反骨的人,都被曹操給幹掉之後。
剩下的人,全部都是曹操的人了。這些人吃的是曹操給的工資,穿的是曹操給的賞賜。他們和漢獻帝沒有任何利益往來。更沒有受到漢獻帝的恩惠。所以,對漢獻帝也是沒有任何感情可言的。這些人是絕對服從曹操的曹家來管理的。
更何況那時候天下已經三分了,蜀國是劉備的,吳國是孫權的,魏國是曹操家的。這在當時已經是個世人皆知的事實了。說實話當時曹操就是沒想稱帝,他若是想稱帝,根本沒人能阻止的了他。到了曹操死後,他把稱帝這個光榮的任務交給了自己的兒子曹丕。所以曹丕稱帝也是理所當然的。
曹丕稱帝后之所以不殺漢獻帝,是因為漢獻帝,已經沒有任何影響力了。沒有影響力,他也就掀不起什麼大風大浪來了。
再說了漢獻帝已經當了這麼多年的傀儡皇帝了,你在想讓他下崗之後去鬧革命,他怎麼可能去。要知道那可是謀反呀,搞不好是要掉腦袋的。會被滅族,全家死光光。
還有,曹丕對他也算不薄,給他了一個侯爵,漢獻帝再也不會被別人用來當旗子打了。這對於漢獻帝來說,到是好事一件。
所以,漢獻帝根本不可能造反。他要是有造反的血腥,早在曹操當政的時候就出手了,那裡還能等到曹丕當政的時期。
綜上原因就是曹丕當皇帝,不殺漢獻帝也不怕漢獻帝造反的原因。
-
19 # 體壇大蜀暑
個人見解,不喜勿噴!漢獻帝謙讓帝位之後被封為侯,並且又活了幾十年,最後無疾而終,縱觀整個中國歷史上的末代君王,這待遇可謂是前所未有,這是為何?
個人覺得並不是因為曹丕心生善念,魏文帝那可是練親生骨肉都要迫害的人,要不也不會有流傳千古的七步詩了,至於為什麼要善待漢獻帝,我想更多的是出於政治上的考慮!
首先這時候的漢獻帝在政治上已經沒有什麼威望,畢竟經過曹操和曹丕兩代人幾十年的經營,曹氏的宗族勢力和政治威望都是極高的,這從在帝位禪讓時大臣們一致站在曹丕這邊,有的甚至逼迫獻帝退位就能看出,因此,曹丕殺一個毫無威望,對自己帝位沒有什麼阻礙的末代君主是沒有任何必要的!
另一方面,獻帝已經三讓帝位,換句話說這時候的曹魏政權已經是正統繼承,如果這時候曹丕再迫害獻帝,在政治影響上也不好,那就有點得不償失了,所以說,曹丕善待獻帝,是其最明智的政治選擇!
-
20 # 弓長禺頁010
你覺得一個光桿司令有什麼能力造反?以前那些忠於漢室的人才已經被曹操清理得差不多了。所以曹丕稱帝才能沒遇到任何阻礙。
回覆列表
如果擔心,就不會留下漢獻帝了。
當時漢獻帝的處境不用說大家也瞭解,東漢末年,權力就被宦官和外戚輪番把持,皇帝只不過是個擺設,是個象徵,但是真正權威喪失是在董卓進京,黃巾起義雖然湧現了很多軍閥,但是還能保持聽從中央的。
董卓進京穩固局勢以後,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行廢立之事,廢漢少帝,立劉協為帝,劉協就是後來的漢獻帝。
皇帝能夠被大臣隨意廢立,那說明皇權在大臣們心中已經不算什麼了,當然朝中還是有很多忠於漢室的大臣,但都是沒有兵權的。
到了曹操崛起,挾天子以令諸侯,可以說漢獻帝的完全被控制,後來曹操透過殺大臣把忠於漢室的大臣都殺光了,比如董承、伏完等,漢獻帝也就成了待宰的羔羊。
曹操死後,曹丕即位,開始了逼迫禪讓的程序,最終漢獻帝被封為山陽公,允許他在其封地奉漢正朔和服色,建漢宗廟以奉漢祀。曹丕還同時給劉協留了句客氣話:“天下的好東西,我跟你可以一起享受。”
實際上漢獻帝已經被軟禁起來,經過曹操和曹丕兩代人的經營,曹氏已經完全掌握了政權和軍權,忠於漢獻帝的幾乎沒有,有的話也沒有軍權,翻不起什麼浪花。
而同時曹丕也派軍隊保護漢獻帝,名為保護實為監視,漢獻帝一有風吹草動,曹丕馬上就可以行動。
而本來曹丕還沒有理由殺漢獻帝,漢獻帝如果一動,正好給了曹丕理由,而漢獻帝也是個明白人,所以他沒有再去折騰,而是老老實實的安頓晚年,自然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