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妹子比瓜甜

    樂不思蜀原來是裝的,劉禪竟不是扶不起的阿斗而是位少有的明君 劉禪真的如《三國演義》和眾多影視作品裡說那那樣昏庸無能麼?

    可是如果我們仔細來研究他的一生就不難看出,我們對他由於影視和小說的黑化而產生誤解了。在劉禪的一生當中曾有諸葛亮了、蔣宛、姜維等大智大勇之人接踵輔佐過他。生長在諸葛亮如許的高人情況裡劉禪即使有本事也是浮現不出來的。《三國志》中寫到:劉備臨終前曾吩咐劉禪“如遇丞相處置事之如父”。所以諸葛亮活著時劉禪對他非常恭順。“視孔明如父,委以諸事不加干與”。根基上就是“就按丞相說的辦吧”自己也很少干涉。

    後來諸葛亮要北伐就算劉禪心中對諸葛亮窮兵黷武的一味北伐有偏見也只能憋在內心不說。也體現出了他對劉備的教育以及尊長的品德。從這件事上我們還可以看出,劉禪不和諸葛亮辯說爭論,其實就是不想讓朝廷的內部產生矛盾,而最終獲得實惠的是平民百姓。並且在諸葛亮去世後劉禪仍能率領蜀國維持近三十年,休養生息無為而治。就單單他將皇權維持這麼長時間而沒出什麼大亂子就可以看出劉禪並非那麼昏庸。

    再看中國歷史,人們都曉得中國末代帝王一般都是橫徵暴斂、政治侵蝕、太監擅權、戰役不竭、水深火熱。可是劉禪沒有像他們那樣,至少在他的統治下沒有百姓們沒有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同劉禪對相比南唐後主李煜除了會寫詩詞以外估量連劉禪的一半都不如。劉禪對朝政懈怠時,學者周橋和老臣董允上書勸諫,他頂多就是對他們無可奈何,而不是大開殺戒。劉禪可能是中國曆代皇帝中對大臣動刀最少的一個了,僅這一點就很是可貴。

    易中天教授在他的著作《易中天品三國》中也認為扶不起的阿斗其實很聰明。諸葛亮離世往後,劉禪立馬廢了丞相制,命蔣琬主管行政,命費褘主管軍事,將本來集權於諸葛亮的權利一分為二,讓兩人互相制衡。蔣琬死後,劉禪更是自攝國政。由此看來劉禪分權制衡的方法做的就相當聰明,這難道也是一個昏庸無能之輩能夠想到的辦法?公元263年當魏國雄師三路兵臨城下,劉禪選擇了投降。雖然大多數人認為這是劉禪懦弱愧對列祖列宗,可是從別的一個角度看,這也使百姓免遭了烽火之苦。

    縱觀歷史,多少的亡國之君能得到善終的,寥寥無幾。而劉禪就是其中一個,如司馬昭如此老謀深算城府極深的人物最終也未殺他,這又是為什麼?真的就因為他“樂不思蜀”?一個能夠在魏吳之間且蜀國處於劣勢的情況下維持政權41年的皇帝真的就能在國滅後他異鄉樂而忘返麼?這隻能說劉禪也很善於偽裝。儘管後世在黑化他但他卻最後得以善終享年64歲。

  • 2 # 乘風破浪ff55

    關羽下邳兵敗後,帶著兩位嫂夫人投降了曹操,曹操對他們很好……甚至給關羽赤兔馬想留著他們……而後關羽過五關斬六將,曹操也說放了他們……接著他們到了新野……書上說甘夫人夜夢仰吞北斗,因而懷孕,真的做個夢就能讓人懷孕嗎……然後在長坂坡時,糜夫人為什麼見了曹操直接跳井,趙雲懷抱阿斗拼殺時,曹操為什麼不讓放箭……而後劉備為什麼要摔死阿斗……白帝城託孤時,為什麼對諸葛亮說君可自取之……阿斗最後為什麼直接棄城投降曹魏,還說此間樂,不思蜀……這時,兩個重要資訊浮現出來,一是劉備四十六歲之前有幾個老婆,但是一直沒孩子,二是曹操生前酷愛少婦……哦,我明白啦

  • 3 # 大明雄魂

    劉禪應該不能算是一個昏庸之輩。蜀國總共四十餘年,諸葛亮掌權的時期不過十一年左右。大部分時間的控制權是掌握在劉禪手裡的。雖然劉禪掌權期間,對外沒有什麼作為,但至少做到了內部穩定。對於一個外來政權,而且是長期收到壓制得不到政治磨練的二代繼承者來說,很是不易了。

    當然,劉禪的對外不作為,是屬於“爛泥扶不上牆”還是“有自知之明”是可以探討的。最起碼,諸葛亮起全國之力,數次北伐皆慘淡收場。劉禪作為旁觀者應該是看得清楚的。而且,劉禪幾乎沒有任何軍事經驗,你讓劉禪接著諸葛亮的事業,繼續折騰,恐怕是不可能的。

  • 4 # 葉之秋

      

      世人常說劉禪是扶不起的阿斗,其實大謬!劉禪不但為君有方,且保身有法。在一個亂世之中,能做到如劉禪那般的,沒有幾人!

      樂不思蜀的故事,在史料上是如此記載的——

      司馬文王與禪宴,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為之感愴,而禪喜笑自若。王謂賈充曰:“人之無情,乃可至於是乎!雖使諸葛亮在,不能輔之久全,而況姜維邪?”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並之。”他日,王問禪曰:“頗思蜀否?”禪曰:“此間樂,不思蜀。”郤正聞之,求見禪曰:“若王后問,宜泣而答曰‘先人墳墓遠在隴、蜀,乃心西悲,無日不思’,因閉其目。”會王復問,對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語邪!”禪驚視曰:“誠如尊命。”左右皆笑。

      事情大意說,蜀漢被滅,劉禪被擒拿後,司馬昭安排宴席宴請劉禪。所謂宴無好宴,司馬昭的目的就是要試探劉禪。於是,他故意讓人在宴席上演奏蜀地的歌舞,蜀漢舊臣見了都很感傷,唯獨劉禪談笑自若。

      司馬昭就告訴賈充說:一個人怎能無情到這種地步呢?即便諸葛亮重生,也不能輔佐他,保全蜀漢,何況僅僅是一個姜維。

      賈充回答說:“若非如此,蜀漢怎會被大王吞併?”

      又過了幾日,司馬昭問劉禪:“你還思念蜀地嗎?”劉禪回答:“這裡很快樂,我不思念蜀地。”劉禪的臣子郤正聽聞,求見劉禪說:“一會兒大王如果再問你,你就告訴他,先人的墳墓遠在隴、蜀,我心中向西每日思念。”一會兒,司馬昭果然再問,劉禪就按照郤正的交代回答,還假裝閉上眼睛,作出很傷心的樣子。

      司馬昭道:“你這句話怎麼很像是郤正的口氣?”劉禪驚訝道:“確實如您所說,是郤正先生教我。”眾人聽聞,無不大笑。

      許多人都因此嘲笑劉禪,說劉禪樂不思蜀,愚不可及。

      其實,我們細看這段故事,就可以發現劉禪投降後依然殺機四伏。司馬昭至少有三次想要殺掉劉禪,劉禪憑藉自己的機智,最終瞞過司馬昭,保全了性命。

      為何這麼說?

      司馬昭第一次試探是當眾表演蜀地的歌舞。如果劉禪如同手下一樣流淚悲傷,那就會被司馬昭冠以一個思念故國、不甘失敗、心懷不軌的罪名殺掉。後唐國主李煜,不就是因為唱了一首“春花秋月何時了”,說了幾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於是就被宋太宗咔嚓了嗎?

      司馬昭還不放心,第二次試探,親自詢問劉禪是否思念故國。待劉禪回答樂不思蜀後,他並沒有就此相信。司馬昭、司馬懿父子本身就是撒謊的大行家,生性多疑,豈會輕易相信人!

      於是,他派出蜀漢舊臣郤正前去,假作悲傷,勸說劉禪——其實,這個郤正百分百已經投降了司馬昭,是個內奸!否則,司馬昭為何會再次問同樣問題,並且說就如郤正所言呢!

      這第三次試探,是司馬昭給劉禪挖的一大坑,一般人早就掉下去扎出許多血窟窿。劉禪則用其天才表演,再次讓眾人大笑,最終瞞過了司馬昭。

      為何說劉禪不是真傻?人家劉禪當了四十年皇帝,除了前九年是聽諸葛亮的,之後三十年大權獨攬,什麼姜維、什麼費禕,都被劉禪玩得團團轉。

      蜀漢可是三國唯一一個沒有出現權臣內亂,皇權穩固到底的國家!

      因為劉禪裝瘋賣傻,劉禪一家都被封王,受到西晉王朝厚待。比之東吳末代皇帝孫皓,國一滅就被砍頭,強的太多!

      

  • 5 # 張傑談史

    劉禪相當聰明,大家都知道諸葛亮在劉備死的時候是得到託孤的權利,更有甚者,如果劉禪不行可以換掉。但是劉禪繼位後,不顯山不露水讓李嚴控制了內政,這樣就和諸葛亮形成了制衡。如果劉禪稍慰弱一點的話,這一點都達不到。

    然後我們看看,劉禪在位多少年,整整40年。也就是劉禪統治蜀漢40個年頭,諸葛亮234年就死了,劉禪還統治了將近三十年。劉禪統治時期沒發生民變叛亂起義,他能沒有能力!!

    所以劉禪是大智若愚,所謂樂不思蜀肯定是自保,能騙過司馬家族,能說明其人水平。

  • 6 # 鷹志

    我個人認為劉禪是有大智慧的。

    眾所周知“扶不起的阿斗”說的就是劉禪,歷史上的劉禪真的如此不堪嗎?其實答案是否定的。他並不睧庸,那不過是他的偽裝而已,再加上歷史上對失敗者的過度貶低才造就了“扶不起的啊鬥”的說法。

    《三國志·蜀書·後主傳》:司馬文王與禪宴,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為之感愴,而禪喜笑自若。王謂賈充曰:“人之無情,乃可至於是乎!雖使諸葛亮在,不能輔之久全,而況姜維邪?”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並之。”

    他日,王問禪曰:“頗思蜀否?”禪曰:“此間樂,不思蜀。”郤正聞之,求見禪曰:“若王后問,宜泣而答曰‘先人墳墓遠在隴、蜀,乃心西悲,無日不思’,因閉其目。”會王復問,對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語邪!”禪驚視曰:“誠如尊命。”左右皆笑。

    就從“此間樂,不思蜀”這裡也能看出阿斗是不傻的,而是一個精明人物。試想要是他不這樣答的下場又是怎樣呢?都成了階下囚了,如果還讓人知道他還想著復國的話,絕對是沒有好下場的,到時非但是他,還有他的家眷以及一大幫蜀漢大臣都要受到他的連累。他完全是為了保全大家,而無奈為之。

    諸葛亮就曾這樣評價:"朝廷年方十八,天資仁敏,愛德下士"。他自小受教於諸葛亮,學習《韓非子》、《六韜》等各類典籍及治國之術,又拜伊籍為師學習《左傳》,還學騎射練武。也可看出他也算是一個多才多藝的人,所以說他也絕不是一無能之人。

    諸葛亮臨終前,他曾問道諸葛亮:“丞相您去世以後,您的兒子該怎麼安排?”諸葛亮此時心中一驚,這才恍然大悟道,劉禪其實並不傻,只是他一直在裝傻,裝成一個弱者的模樣,表面上他是在問自己的兒子如何安排,實際上的意思很明顯,意思是說你手中的權力還會留給你的兒子諸葛瞻嗎?這也足以說明劉禪是明白人,並不是表面上看到的這麼簡單。

    還有蜀國的滅亡也並不是劉禪的原因造成的,在諸葛亮死後,按當時蜀國的國力是沒法和魏國、吳國相抗衡的。持續的北伐失敗,是使得國力衰弱的最大原因。當然蜀國的滅亡也是多方面原因的。

    所以說“扶不起的阿斗”並非真的扶不起,只是歷史對他的貶低,這對他是不公平的。

  • 7 # TonyDeng

    劉禪投降,主要是譙周的勸告,詳細理由可看他的話。

    至於樂不思蜀,其實反映劉禪腦筋是清醒的。劉禪是滅國投降的君主,按例是必定會殺的,而其之所以投降是為了活命,讓對方安心是第一要義,所以他答樂不思蜀,但郤正教他的對答,極可能是個陷坑,劉禪猜到了,在後來司馬昭問他話的時候,司馬昭直接指出這很像郤正的話嘛,就意味著司馬昭有暗線偷聽他們的對話,甚至可能郤正就是內鬼故意試探劉禪的,劉禪這個對答,讓司馬昭確信他真是沒心沒肺,所以保住了性命,完成了譙周勸降的目標,多少還是個縣公,子孫為三都尉封侯者五十餘人,算是好結局了。

    說思念蜀地一定會招來殺機,郤正這麼教明擺著要害死劉禪,他跟著劉禪回蜀,也是死,所以不會是真勸劉禪答思蜀的,遵照司馬昭指示誘騙劉禪的可能性居多。

  • 8 # 談古論金

    劉禪說“此間樂不思蜀”還不算真正的故意裝傻避禍,其實他面臨的最大的危機是他的舊臣郤正教他如何應對司馬昭的話後他的兩難處境——

    郤正這樣教劉禪:

    若王后問,“宜泣而答曰先人墳墓遠在隴、蜀,乃心西悲,無日不思”,因閉其目。

    怎麼說怎麼演,簡直就是手把手教只要照做就是了。

    可是,劉禪如果對郤正說我為了韜晦不能這麼說,自然是漏了底,而如果照做也很可能引起司馬昭的猜忌。

    結果,兩難之下的劉禪真的照說照做了,但是說與做的時候,將臺詞不熟練感情不投入的樣子溢於言表,結果喪失防範戒備的司馬昭自己暴露了:

    這話怎麼像是郤正說的?(何乃似郤正語邪!)

    咱就問為什麼司馬昭知道郤正教了劉禪這番言語?

    郤正後來被司馬氏賜予關內侯的爵位,到了西晉泰始年間又先後擔任安陽縣縣令與巴西郡太守——能夠將蜀漢舊臣派去蜀漢故地當太守,可見司馬師對郤正非常信任重用。

    回過頭來看郤正教劉禪這麼說這麼做,很難說不是給後主下了套,幸虧劉禪是影帝級別的演技,雖然照說照做卻故意賣了個破綻,最終保護了自己。

  • 9 # 帝國中興

    劉禪的確實因為保命才故意裝傻的,很多人都說劉禪昏庸無能,甚至還說他是扶不起的阿斗,對他進行譏諷,但實際上他並不是無能甚至是痴傻的人。劉備臨終前曾囑咐劉禪待諸葛亮要像父親一樣,劉禪即位之後也是按照劉備的囑託做的,所有的事情都聽諸葛亮的,但是隨著劉禪對國家事務的深入瞭解,發現蜀國國力衰退是因為諸葛亮北伐導致的,由此和諸葛亮產生分歧,但是他並沒有放棄對諸葛亮北伐的支援,由此看出劉禪並不昏庸。

    蜀國滅亡以後,大臣們是死的死,逃的逃,只有劉禪和一些地位比較低的官員留在成都陪伴劉禪,其中就有郤正。由於司馬昭擔心劉禪待在成都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就派人將他接到洛陽,並以魏元帝的名義封他為安樂公,他的子孫50多人也都被封了侯。有一次司馬昭宴請劉禪等人,在宴會中讓歌女演奏蜀國的歌舞,一些蜀國大臣看後黯然淚下,思念故國,只有劉禪看的津津有味,就好像是在他自己的宮殿中觀賞歌舞表演一樣。

    司馬昭暗中觀察劉禪的神情,並對心腹說;“劉禪簡直沒心沒肺。”過了幾天之後司馬昭在接見劉禪的時候問他:“您現在還思念蜀國嗎?”劉禪樂呵呵的回答說:“在這裡挺快活的,我不想念蜀國了。”郤正知道後對劉禪的回答很不高興,就告訴他下次司馬昭再問起就這樣回答:“我祖上的墳墓都在蜀國,我沒有一天不想蜀地。”果不其然,後來司馬昭果然在次問起,劉禪就按照郤正教給他的話一字不漏的回答了。

    但是司馬昭並不相信這是劉禪的心裡話,他說:“這句話好像是郤正說的。”劉禪趕忙點頭說是郤正教給他的,惹得司馬昭和侍從一陣大笑,也是從此之後司馬昭放棄了對劉禪的戒心。從這兩件事可以看出司馬昭已經有了殺劉禪的決心,但是劉禪裝傻充愣讓司馬昭以為他只會玩樂,對恢復祖宗江山完全不在意,倘若劉禪當時回答稍微出現差池那司馬昭會毫不猶豫的殺了他,也正因為自己的隨機應變劉禪才能活到64歲的高齡。

  • 10 # 李杜文

    有可能是裝傻保命

    劉禪裝傻是有歷史的,在說樂不思蜀之前,差不多在諸葛亮手下,就裝了10年左右的傻。這傻裝得有多徹底,我們來看劉禪自己說過的一句話。

    及禪立,以亮為丞相,委以諸事,謂亮曰:"政由葛氏,祭則寡人。"

    劉禪繼位那會兒,就對諸葛亮說,所有軍政大事,相父你說了算,寡人也就是朕,只負責祭祀神靈和祖先。

    如果不是懶的話,那絕對是裝傻的最高境界,直接把話挑明瞭。

    除此之外劉禪還有裝傻的證據嗎?有,《出師表》裡能找到一大堆。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這句話的意思是,先帝駕崩的時候,明確說過要把國家大事全權委託給我處理的,其他人都排在我後面。《出師表》寫作的時間公元公元227年,這時已經21歲。無論是18歲成年,還是古代的20歲弱冠,都算是長大了,但是劉禪手上並沒有權力。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

    這句話的意思是,我走之後,文臣方面,你得用他們。那武將呢,我也給陛下安排好了。

    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

    當然了,這些其實不是我諸葛亮刻意指派的,而是先皇劉備的時候囑咐過的,所以你劉禪聽從最好,不聽從那也得聽從。

    在如此集權的諸葛亮的威嚇之下,劉禪只有裝傻一條出路。既然諸葛亮那邊我可以裝傻,那司馬昭這裡也可以再演一遍,沒毛病。

    真的是樂不思蜀

    劉禪當初為什麼會投降魏將鄧艾的,我們來看鄧艾抄小道殺入蜀中,當時的蜀國老百姓有什麼反應。

    及聞艾已人陰平,百姓擾擾,皆進山野,不可禁制。

    百姓們慌亂騷動,紛紛逃到山林中避難,官府嚴禁不能制止。這完全就是亡國的徵兆,百姓們都逃了,請問守衛城池計程車兵哪裡還有戰鬥的意志?

    所以劉禪投降魏國,就算沒有譙周的勸說,他認真考慮一下,也還是會投降的,因為蜀漢帝國早就支撐不下去了。

    因此司馬昭問劉禪,頗思蜀否?劉禪回答說此間樂,不思蜀,完成是合情合理。

    綜上所述,劉禪真實的內心感受很難揣測,用陳壽的話來評價劉禪,劉禪就是中下之主,蜀漢能扛這些年,也是盡力了。

  • 11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說劉禪“傻”似乎有點過,準確的說,劉禪不是“傻”,而是“蠢”,“傻”是說劉禪智商有問題,智力低能,而“蠢”則是說劉禪愚蠢,笨拙,兩者的意思是不一樣的。

    劉禪就是一智商一般的普通人,即不聰明,也不傻,只是有些愚蠢崦已,從他一生的經歷來看,與一個普通人的表現沒啥兩樣,既沒有管理國家的才能,也沒有識人用人的本事,蜀漢政權能夠因為一次戰爭就被滅亡 ,劉禪功不可沒。

    劉禪生於赤壁之戰的前一年,在赤壁之戰的當年,他的父親劉備被曹操五千虎豹騎追得滿荊州跑,要不是趙雲保護,劉禪恐怕早已被曹軍俘虜,而他的兩個姐姐就是在那一場戰爭中被俘虜,劉禪顯然是個幸運兒。

    劉禪作為劉備親生的長子,被劉備視為接班人來培養,13歲時被立為王太子,15歲被立為皇太子,17歲就成為年輕的蜀漢政權年輕的皇帝,雖然身為皇帝,但事無鉅細,全部取決於諸葛亮,即使是劉禪成年以後依然是如此。

    諸葛亮去世後,劉禪按照諸葛亮的遺願,先後提拔蔣琬和費禕執政,如果劉禪有能力執政,也有興趣執政,他應該在諸葛亮去世後收回權力,可是他沒有,執政的仍然是蔣琬和費禕,到了晚期,等到諸葛亮的政治遺產用完之後,蜀漢朝堂開始小人得志。

    宦官黃皓是誰用的?劉禪用的,三國之中唯一一個掌權的宦官居然出現在蜀漢,劉禪除了“前事忘記後事之師”外,實在想不明白劉禪還有什麼本事?魏國在發動滅蜀之戰前,執掌蜀漢朝廷的黃皓居然靠巫術來占卜真假和吉凶,這個國家最高權力機構都成了這個樣子,滅亡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發生於公元263年的魏滅蜀之戰,因為鄧艾的奇兵突襲,因為劉禪的昏庸無能,直接導致了蜀漢的滅亡,在蜀漢將士大呼”臣等欲拼死一戰,奈何陛下先降“的悲壯下投降了,在漢樂二城未失,蜀漢主力幾首沒有損失的情況下投降了。

    要是劉備九泉之下知道劉禪投降得如此輕鬆,是絕對不會瞑目的,當年的劉璋也是在足足抵抗劉備一年多才在四面包圍下投降,劉禪僅僅面對鄧艾的2萬殘兵就投降了,魏伐蜀之戰,從某種意義上,不是滅國之戰,而是斬首行動。

    劉禪與當年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謀中的長安太守夏侯楙何其相似,只要兵臨城下,幾乎就是不戰而降,這不是愚蠢又是什麼呢?

    劉禪被俘虜後,成為司馬昭的座上賓,一個亡國之君活得如此愜意,恐怕也只有劉禪了,劉禪如果想要裝傻,又能成功騙過司馬昭和一大班魏國朝臣,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的事。

    司馬昭是什麼人?靠著陰謀與權術起家的權臣,父子二代人僅用了14年時間,就完全掌控了魏國的朝政,對於劉禪這種敏感外加身份特殊的人,司馬昭如果不加以提防,他的位子能坐得穩嗎?

    劉禪之所以能活著,從來都不是因為那句“樂不思蜀”,也不是因為劉禪裝傻,是因為司馬昭並不想殺劉禪,一是因為想給東吳作個榜樣,二是因為劉禪確實沒有威脅,司馬昭認定了劉禪是真的愚蠢,三是當時還沒有弒殺亡國之君的傳統。

    屠刀是在司馬昭手上的,劉禪不過是砧板上的魚肉而已,如果司馬昭有意要殺劉禪,無論劉禪裝成孫子一樣,照樣活不成,這是政治,當年司馬昭他爹司馬懿高平陵政變為了消滅威脅,殺了曹爽一族及黨羽五千多人,司馬昭是心領神會。

    劉禪的命運同樣可參考東吳末代皇帝孫皓的命運,東吳被滅亡後,孫皓同樣被押到當時已經是晉朝皇帝的司馬炎面前,當時的司馬炎還與孫皓有一個對話,司馬炎對孫皓說:我在這裡設這個位置已經等候你多時了。

    可是孫皓居然毫不示弱的說道:我在南方也設了一個這樣的座位等待陛下。

    想想孫皓說的這話,司馬炎當時已經是天下一統的晉朝開國皇帝了,天下已經一統,無需再給割據勢力作榜樣,如果司馬炎要殺孫皓,分分鐘的事,可是結果呢,不但沒殺,而且該封侯就封,毫不耽誤。

    這個東吳末年皇帝孫皓生前本就是殘暴不仁,除了敢對晉武帝司馬炎不敬,還敢慫賈充,賈充當時說:我聽說你在南方挖人眼睛,剝人皮,這是什麼樣的酷刑?孫皓毫不示弱的慫回去說:當臣子的如果有弒君這種惡行及忠奸不辨時,就用這種刑法對付。

    賈充是誰啊?當年的弒君者,魏帝曹髦就是賈充指使成濟乾的,孫皓連這都敢說,最終結果呢,還不是沒死,照樣活得好好的。

    回過頭來看劉禪,劉禪可比孫皓老實多了,孫皓這種冒犯皇帝司馬炎和權臣賈充的行為,都被默視了,說明司馬炎根本就不想殺孫皓,換句話說,殺不殺孫皓是由司馬炎決定的,同理,殺不殺劉禪是由司馬昭決定的。

    劉禪也好,孫皓也罷,能夠活下來,不是因為自已有多麼聰明,也不是因為他們有多能裝,而是決定他們命運的司馬昭和司馬炎認為他們沒有威脅,不想殺他們。

    話又說回來了,劉禪被司馬昭認定沒有威脅,是因為劉禪會裝嗎?顯然不是,只能是因為劉禪愚蠢,成不了大事,只想活著而已。

    劉禪就是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他最大的悲劇就是:明明是一個普通人,沒有皇帝的才能,卻被放在皇帝的位置上,卻不斷有人說劉禪是大智若愚,各種美化,各種解釋,如果劉禪真有這個能力的話?蜀漢這麼快會滅亡,如果劉禪真有劉備五分之一的能力,也不至於蜀漢政權會滅亡得這麼快,德不配位造就了劉禪的悲劇,也造就了蜀漢的悲劇,二世而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面對普遍不被看好的夢想,還要堅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