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然然爸育兒

    我是小鐘讀史,我來回答。

    袁崇煥是一名驍勇善戰的猛將,但並非是神機妙算、足智多謀的大將之才。

    說他勇猛忠誠,是一員猛將,根據如下:

    1626年的“寧遠大捷”,是在熊廷弼和王化貞帶著大部隊撤進山海關後,袁崇煥堅決不撤,誓死守衛寧遠。由此可見此人忠誠,有膽有識。憑藉堅固的城池,發揮紅衣大炮的優勢,袁崇煥不僅守住了寧遠城,還挫傷了滿清軍隊的銳氣。1627年的“寧錦大捷”,袁崇煥依靠同樣的戰法,守住了寧遠和錦州。但是,清軍突襲了覺華島,島上的7000名士兵和8000左右的商民全部戰死和被殺,損失巨大。

    1629年,“己巳之變”,皇太極繞道蒙古,破長城而入,攻城拔寨,燒殺搶掠,兵鋒直指北京城。袁崇煥急率9000騎兵回北京救援,在北京城下與清軍激戰,以少勝多,足見其忠誠,能打硬仗。

    然而袁崇煥的不足也很多:

    1,目光短淺,顧此失彼。袁崇煥主政遼東以後,與皇太極停戰議和(爭取時間),袁崇煥利用這個時間修城池,加固炮臺,而皇太極則派兵攻打朝鮮,斷了明軍的外援。此時的袁崇煥,如果攻打滿清,就是一個“圍魏救趙”的良策,可惜他的作為平平。

    2,性格孤傲,不能容人。談袁崇煥就繞不開毛文龍。毛文龍雖然不聽節制,虛報軍餉,但是還是有作用的,而且是朝廷的邊關大帥。就算該殺,也輪不到袁崇煥殺。而且根據當時的形勢,毛文龍即便該殺,也不能殺。

    3,缺乏謀略,只有愚忠。“己巳之變”的情況下,除了袁崇煥的戰法,還可以有其它的選擇:

    (1)“圍魏救趙”,皇太極率大軍長途跋涉的來北京,袁崇煥為什麼不乘機攻打瀋陽,一舉端掉皇太極的老巢。如果皇太極回師救援,正好於半道上設下埋伏,打他個落花流水。

    (2)“關門打狗”,滿清入關其實也是有風險的,很容易陷入合圍。宋朝的“檀淵之盟”,明朝中期的“北京保衛戰”,都是經典的案例,孤軍深入不一定能佔到便宜。

    總結一下,袁崇煥的水平,可以跟常遇春相提並論,但是遠遠比不過徐達、王陽明、戚繼光和李成梁。崇禎重用袁崇煥,既是崇禎的悲哀,也是袁崇煥的悲劇!

  • 2 # 白耀亮

    袁崇煥是明末最傑出的將領,沒有之一。有勇有謀謂之名將。有勇無謀只能稱之為匹夫。有謀而無勇,只配紙上談兵。

    寧遠之戰時,遼東經略高第逃跑至山海關,只剩袁崇煥一支孤軍。袁崇煥衡量己方與後金的軍事特點,認為完全有能力與後金一戰,捨棄花費巨資築建的城池,丟棄國家的領土是軍人的恥辱。

    袁崇煥制定了切實有效的戰略,而不是呈匹夫之勇與後金浪戰。因為後金騎兵機動性強,野戰能力強大,與後金在平原上去硬拼無疑是去送死。不知現在還責怪袁崇煥不去救覺華島的人是不是後金的奸細穿越到了現在,還牢記著努爾哈赤給他們的任務,把明軍置於野外面對數倍與己,而且戰力遠勝於己的後金鐵騎是努爾哈赤做夢都想做到的事。

    袁崇煥依靠高牆壁壘抵消後金騎兵的威力。利用大炮與弓箭組成遠近火力交叉壓制後金的弓箭。用聯保法排除後金安排在寧遠城中的奸細。袁崇煥在城頭急呼,我為寧前道也,官此當死此。全體官軍士氣大振,一舉擊潰後金數萬大軍。在寧遠大捷中,袁崇煥的智謀與勇氣都表現的淋漓盡致。

    在寧錦之戰時,皇太極最擅長的就是圍點打援。圍困錦州的目的就是引誘袁崇煥從寧遠出兵增援,然後再中途以絕對優勢的野戰騎兵殲滅袁崇煥的主力。

    袁崇煥看透了皇太極的心思,也對趙率教絕對信任。使皇太極對錦州無可奈何。袁崇煥派人送信給趙率教,說要從水路與陸路支援錦州。皇太極截獲信件,信以為真,分兵來攻寧遠。

    袁崇煥此時的軍隊戰力已遠勝寧遠大捷之時,所以戰法已有了本質的改變。袁崇煥將精銳之師部於城外,在城上用紅衣大炮與弓箭相配合。最後將皇太極擊敗於寧遠城下。寧錦大捷體現了袁崇煥戰法的多變,更體現了袁崇煥高超的練兵能力。不到兩年,關寧鐵騎已經初露崢嶸。

    毛文龍冒功糜餉,與後金勾結交易違禁品,而且置朝廷的聖旨於妄聞。不接受朝廷的軍隊編制,已成為平遼的大害。但毛文龍龜縮於島上,無法將之繩之以法。袁崇煥以發餉為名,深入皮島,計斬毛文龍,為明朝實除一大害。收編了毛文龍的部隊,統一了遼東軍隊的指揮權。加以時日,必將真正發揮敵後尖刀的作用。其實皇太極的己巳之戰,是袁崇煥已經把他逼到了絕路,不得不冒險一拼,皇太極繞道關內,貝勒們反對的不在少數。可見皇太極已經孤注一擲了。

    如果不是崇禎這種豬隊友,如不是溫體仁這種奸黨加閹黨。如不是皇太極的反間計從中加了一把火。平遼何須五年?

    袁崇煥對陣戰神努爾哈赤與皇太極,全勝!!!

    熊廷弼,敗。孫承宗,敗。盧象升,敗。滿桂,敗。洪承疇,敗。何須再多言?

  • 3 # 八筆居士

    袁崇煥堪稱將才,卻難成帥才。

    袁的練兵統戰能力在明末確實首屈一指,無人堪與比肩。然而,他剛愎自用,過分強調為將者的權威。擅殺毛文龍是他做的最大的錯誤決定,親自給後金解決了一個他們長年想解決卻最終沒解決的問題。在處理上下級關係上,袁過分迷信權力和暴力,註定難成大事。

  • 4 # 大國小史

    萬曆四十五年,努爾哈赤以七大恨告天,起兵攻明,壓垮大明帝國這一頭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終於來了。而腐朽的大明帝國是如此的不堪一擊,打一場慘敗一場,天啟二年廣寧一役,王化貞的十三萬大軍全軍覆沒,四十餘座城落入了後金手中,明軍士氣低落到了極點,正是在這一年,袁崇煥挺身而出,投筆從戎,開始登上了悲壯的歷史舞臺。四年之後,努爾哈赤率兵十三萬,攻打孤立無援的寧遠,卻被袁崇煥的一萬守軍打得大敗而歸。努爾哈赤縱橫天下數十年,第一次嚐到了慘敗的滋味,還在戰鬥中被打傷,不久鬱郁死去。這是明清的長期交戰中,明軍取得的首次勝利。又過了一年,皇太極欲為其父報仇,“滅此朝食”,親率兩黃旗兩白旗精兵,圍攻寧遠、錦州,攻城不下,野戰不克,損兵折將,連夜潰逃。袁崇煥從此威震遼東,令清兵聞名喪膽。

    袁崇煥最後就是因為功勞太高,引起了生性多疑的崇禎猜忌,被冤殺。一代民族英雄,慘遭千刀萬剮。

  • 5 # 晃天下

    沒什麼太突出的軍事能力。

    袁吹子最愛說,什麼寧遠大捷、寧錦大捷。知道什麼叫做攻堅戰?

    攻堅戰是一種戰鬥的形式,指攻克敵設有堅固防禦的要地如城池、關隘、要塞或據點的作戰。

    這些要地往往都是戰略基點或重要的戰役戰術支撐點,事前設有較為完備的防禦工事,配屬若干防禦部隊,設定有防禦預案,形成較為完整的防禦體系。而攻擊方往往需要集中優勢兵力兵器,透過圍困,切斷敵補給或援兵通道,形成區域性兵力優勢,然後尋找敵防禦弱點,集中兵力實施攻擊,獲得突破口,並投入預備隊衝入突破口,分割敵防禦體系,最終使敵防禦體系完全瓦解,同時獲得該要地的絕對控制權。

    ——來自百度解釋

    不管是寧遠之戰還是寧錦之戰,都有完備的防禦工事(堅城和利炮)。所以攻擊方要集中優勢兵力,攻城重器,能發現守軍弱點,圍困斷絕援軍。如果強行攻擊,攻擊方要承受相當大的損失!

    只能說袁大吹在守城上表現合格,具備一定的守城能力,而之前的明將大多是酒囊飯袋之流。非要說袁大吹是什麼軍事天才?天才到什麼程度?能想三國郝昭一樣三千頂諸葛亮的十萬,還是朱文正一萬在洪都頂了陳友諒的六十萬大軍?如果是天才,面對老奴的六萬沒有重武器的大軍(其中還有不上陣的廝役僕從),守城一萬兵都夠了!

    袁也不是戚繼光那樣,能操練軍隊。什麼“九千破十萬”,真這麼牛逼就不會在後金越過自己防守的薊州城後還不敢尾隨追擊!

    而事實上,袁充當了滿清的入關英雄,一直在破壞大明邊防。

  • 6 # 白駒過隙盛良

    袁崇煥爭論不已,但是感覺殺之不足惜,史載:“崇煥入都,先奏陳兵事,帝召見平臺,慰勞甚至,諮以方略。對曰:方略已具疏中。臣受陛下特眷,願假以便宜,計五年,全遼可復。帝曰:復遼,朕不吝封侯賞。卿努力解天下倒懸,卿子孫亦受其福。崇煥頓首謝。帝退少憩,給事中許譽卿叩以五年之略。崇煥言:聖心焦勞,聊以是相慰耳。譽卿曰:上英明,安可漫對。異日按期責效,奈何?崇煥憮然自失。頃之,帝出,即奏言:東事本不易竣。陛下既委臣,臣安敢辭難。但五年內,戶部轉軍餉,工部給器械,吏部用人,兵部調兵選將,須中外事事相應,方克有濟。”

    袁回答皇帝的戰略竟然是哄哄皇帝,讓皇帝安心,而崇禎對他絕對信任,滿足他基本上一切要求,給權給錢,同意銀糧不受核,不派監臣,不設上限,將相當於國家當年財政收入的70%撥給袁崇煥,袁上任後做了什麼,修了幾個城,最惡的事情是擅殺毛文龍,自毀長城。

    毛文龍何人也,毛文龍自幼失怙,寄居於舅舅沈光祚家,從小習文練武,弓馬嫻熟,能文善字,沈光祚曾任山東布政使,看到外甥如此出色,自然也極其器重,提拔他進入軍隊,擔任都司。三十歲時,毛文龍被調至山海關外,彼時正值後金興起,與明軍在關外展開激戰。這給了毛文龍一個大展身手的舞臺。天啟元年(公元1621年),毛文龍趁鎮江(今遼寧省丹東市)兵力空虛,裡應外合,親自率領二百餘人夜襲,一舉攻陷鎮江,並擒殺滿洲貴族佟養真及其子佟松年等六十多人,史稱“鎮江大捷”。這一仗沉重打擊了後金在遼西的勢力,一時間,遼西諸城相繼歸降。而毛文龍也聲名鵲起。先後被授予參將、副總兵、總兵之職。儘管鎮江不久就被後金奪回,但毛文龍卻藉此機會在鴨綠江口的皮島建立起了據點,成為打入後金勢力範圍的一顆釘子。

    鎮江大捷之後,毛文龍利用皮島駐軍的便利,數次率兵攻入後金,收復大量失地。給後金的腹地造成了沉重的壓力,後金對他切齒痛恨,第二年,四大貝勒之一的阿敏率兵八萬,入侵北韓,史稱“丁卯之役”。

    阿敏特意派濟爾哈朗率五萬大軍進攻毛文龍駐守的鐵山。重兵壓境之下,鐵山很快淪陷,毛文龍率主力突圍,而全家老少三百七十餘口卻不幸全部罹難。毛文龍抑制住悲痛,率兵進入北韓,追擊阿敏親率的三萬騎兵,連戰連捷,後又攻入遼東,給予後金沉重的打擊。

    毛文龍取得的一系列軍事勝利有效地牽制了後金的兵力,遏制了後金蠶食遼西諸地的局勢,其功績得到了朝中高官的大力肯定和極高評價。

    這樣一位名將卻被袁崇煥意氣擅殺,毛文龍屬下或驚或懼,或散或降後金,這讓後金再無後顧之憂,北韓徹底倒向後金,戰略局面也發展到了對後金有利的走向。

    袁又開邊市賣糧資敵,崇禎元年六月,滿桂既向朝廷報告了“寧遠總兵滿桂塘報,束、伯二部三十六傢俱歸於後金。”但是袁崇煥卻奏報崇禎,這些部落並沒有與後金相通,是隻“依奴而自固”,堅持要賣“布、米”給蒙古喀喇沁部,間接幫助後金解決糧食危機。既然賣糧給敵軍已是實錘,其背後的動機就很值得人推敲。袁崇煥又上書要求與後金議和,被崇禎所拒。

    後金既後顧無憂,八旗盡出,策劃繞道蒙古突破長城攻擊北京,這不是一、兩千人的小規模偷襲,而是近十萬大軍有詳細計劃的南侵。作為防守後金第一線的最高軍政長官,薊遼督師袁崇煥對此真的一無所知嗎? 實際上並不是這樣的,《明史記事本末補遺》中記載:“(崇禎)二年三月,朵顏三衛半入於建州。束不的求督師袁崇煥開糴於前屯之南臺堡,互市貂參,邊吏俱不可,獨崇煥許之。蓋是時建州亦飢,束不的為窖米謀攻薊西也。雖有諜報,崇煥不之信”。崇禎二年,蒙古古(哈)刺慎部曾密報,指蒙古朵顏部首領束不的“為建虜窖米,謀犯薊西,”“雖有諜報,崇煥不為信!”(《國榷》卷九十)

    崇禎二年六月,翰林院編修陳仁錫出使遼東,"至南臺堡,聞朵顏束不的為賊漢賣婦女,為建州積穀.寧遠武進士王懷達陳國威入謁仁錫,曰:束不的居關外,陽仇賊漢,其實妮之,為滿州嫻也。部落不滿萬,駐寧遠關外者六七千,此地間市止二千人。卒不及備。可乘夜掩而殺之。……”

    另外,王懷達和陳國威又說道,寧遠南臺堡一帶“建哨在束不的部內計四百餘人,不持弓矢……”(寧遠一帶居然有這麼多滿人的諜哨……)

    最後,王陳二人又指出了滿人可能準備南下:“……四月間四汗先至,秋冬諸王子盡入,必舍遼而攻薊矣!”

    陳仁錫聞報大驚,“仁錫言於關內道,甚壯之,竟不果。後建州兵入口,俱如二生言” —《明史記事本末》。連當地士紳都知道遼東關於後金入侵訊息,袁卻不信,上奏摺雖提及薊鎮防禦,奏摺主旨卻是希望朝廷任命自己親信林遠為總兵官,從而自己掌控整個京畿。

    袁崇煥率兵勤王,途中要求有權指揮所有勤王軍隊,被崇禎同意,得到京畿戰場所有明軍指揮權。

    皇太極行軍二個月後到達長城喜峰口破關而入,但入關後不去佔領軍事要鎮遵化,居然詭異地原地等了四天,專等趙率教,趙部在遵化附近中了埋伏,他的四千騎兵無一逃脫,全殲趙部後,皇太極僅用了半天就在內應下破遵化。為何後金有能力輕鬆拿下遵化而不拿,因為趙部如知道遵化失守就不可能再往遵化來了,趙部若在,後金入關後的退路就有被切斷的風險。皇太極行動精準到令人髮指,不是明方有高層次內奸不可能做到這一點。

    後金破關後,進逼薊鎮,此處是天險之地,本有明將劉策帶五千兵馬守衛,但袁崇煥卻把他趕回密雲古北口,後金已經破關,古北口根本沒有守衛的意義,難道後金會退出長城外專門繞到古北口入關?袁崇煥的命令沒法用正常邏輯來解釋!袁崇煥趕走劉策後自已坐鎮薊州,當晚後金即派出200騎兵在城門口監視,其餘人包括作戰能力低下的後勤部隊(以推小車的包衣為主)無視後路被袁崇煥九千精銳的"關寧鐵騎"切斷的風險,全軍"潛渡薊門"。而前方本有明將尤世威的部隊,也被袁崇煥遣回昌平,至此薊州到京城一路暢通,後金軍隊直奔北京城。

    京師危急後,袁崇煥奉諭排程各路援兵。他卻以“兵不練習,器不堅利,望敵即逃,徒寒軍心”為由,將前來增援京師的援軍統統遣散。要知道那時候的明軍並沒有絕對的優勢,你這樣做是什麼意思,存心削弱明軍力量嗎?你是哪邊的?而後,袁崇煥又向崇禎皇帝請求入城修整部隊,這下崇禎估計心裡早就萬馬奔騰了。

    後金兵臨城下,史載明將“侯世祿、滿桂俱屯兵德勝門;世祿退避,桂獨戰。城上發大炮,誤傷桂兵殆盡;桂負創,臥關將軍廟。袁崇煥令都司戴承恩擇地廣渠門,祖大壽陣於南、王承胤等陣西北、崇煥陣於西待戰。午刻,有騎兵突東南,力戰稍卻;承胤竟徙陣南避。”

    滿桂以5000精兵在德勝門與皇太極大軍血戰,明將侯世祿的隊伍敗退下來時,滿桂獨自向前拼殺,經過袁崇煥的營地時,滿桂被亂箭射中,一共五支箭,兩支已經射進身體,兩支射在鎧甲之中。拔開箭頭一看,居然是袁兵字號。開始滿桂還以為是皇太極的反間計,等到敵情稍稍平穩後,再細細盤問審訊,才知道真的是袁兵所為。而袁崇煥的關寧鐵騎在做什麼,廣渠門之戰,袁崇煥僅僅對付正白旗2000遊兵,而袁崇煥的副將王承胤居然臨陣逃命,這就是所謂的“關寧鐵騎”在明朝史書中的真實記錄。

    這段歷史,著實聳人聽聞,在《明季北略》和《崇禎實錄》中都有記載。後世人卻往往以袁崇煥是誤傷來辯解。

    崇禎皇帝於戰事相持間隙“召袁崇煥、祖大壽、滿桂、黑雲龍及兵部尚書申用懋於平臺。崇煥不自安,留中使於營,自青衣玄帽入;至朝中,張皇懼朝臣冀成款。及見上,上慰諭久之。崇煥懼上英明,終不敢言款,第力請率兵入城,不許;賜貂裘、銀盔甲。”袁崇煥不自安,而到了朝中競又對大臣們大肆宣傳納款求和的主張,而後袁崇煥想讓自己的部隊像滿桂的部隊那樣進城休息,但是皇上不允。

    “戊申,袁崇煥遣鄉導任守忠以五百人持攻潛攻清兵於南海子,清兵稍退。”《國椎》一書記載是袁崇煥派五百人持火器偷襲清兵,清兵稍退。這是袁軍在北京城下唯一得勝的一戰。但只出動了500人,而清兵也只是稍退。有人說這簡直是在演戲,以消除通敵的嫌疑,不無道理。

    “桂前被流矢,視之,皆袁軍矢也。崇煥按兵不動,物論藉藉。是日,清兵移營而南。”

    袁崇煥臨陣按兵不動,不僅不攻擊後金,反而箭射滿桂,終至朝中懷疑,後金退兵後,袁崇煥“聞召議餉,乃入見;上問以殺毛文龍,今反逗留,何也?不能對。命下錦衣獄。

    崇禎三年(1630年)八月十六日未刻(13~15時),崇禎帝御平臺,召輔臣並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使司、大理寺、翰林院記注官,吏科等科、河南等道掌印官及總協、錦衣衛堂上等官俱入,宣諭:“以袁崇煥付託不效,專恃欺隱,以市米則資盜,以謀款則斬帥,縱敵長驅,頓兵不戰,援兵四集,盡行遣散,及兵薄城下,又潛攜喇嘛,堅請入城,種種罪惡,命刑部會官磔示,依律家屬十六以上處斬,十五以下給功臣家為奴,今止流其妻妾子女及同產兄弟於二千里外,餘俱釋不問。

    袁案已有定論,至清乾隆修明史為之正式翻案,何也,為了說明崇禎“主暗政昏”,清代明天意也。

  • 7 # 小院之觀

    不問性格長短和政治是非,單看袁崇煥軍事能力。

    袁崇煥的軍事能力有水份,但他是同時期的傑出將領,這一點無可爭議。

    他的強,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戰鬥的決心。

    在袁崇煥之前,後金之所以能不斷攻城掠地,關鍵原因在於明軍將領的抵抗意志不堅,動不動就是投降,另外城中又有內奸接應。從撫順的李永芳開始,隨後打鐵嶺,是城中內應開啟城門,瀋陽、遼陽之戰, 又是內奸開啟城門和姦細接應,之後的廣寧之戰同樣如此。

    袁崇煥的戰鬥意志非常堅定,寧遠之戰,誓與城共存亡,堅壁清野,刺血為書,逐戶搜捕內奸,這才有了寧錦大捷。

    勝利的意義不在於殺傷了多少後金人馬,在於安定了人心。

    但士馬、物力仍足相當。袁督師初至一戰,人心始定。

    二是對後金的戰術。

    具體的講,就是守城戰術,這是袁崇煥戰略上的高明之處,以己之長克敵之短。後金軍強於野戰,攻城能力其實很弱,面對堅城,幾乎只有一招,長期圍困,圍點打援。大淩河就是這樣拿下的,松錦之戰也是這樣取勝的。

    除此之外,如果沒有內奸接應,後金幾乎無法用別的手段強行攻下城池,這點即使在烏真超哈重炮部隊出現後改善也不明顯,松山大戰,洪承疇領著殘兵敗將還守了松山好幾個月。從努爾哈赤到皇太極都是如此,如果後金軍強於攻城,他們早就攻下關寧錦,到關內大肆擄掠了,沒必要幾次繞大圈子突入關內。

    袁崇煥也不是沒有弱點,他並沒有多少辦法改變明軍孱弱的野戰能力,更多的是憑險據守。又在己巳之變判斷失誤,皇太極繞過寧錦防線長驅直入,攔截又告失敗,進退失據,給人留下口實,隨後即便努力挽回,無奈多疑的崇禎終究無法再容他,一代名將,最終慘死。

    至於更大規模的大兵團協同作戰,隨著袁崇煥被殺,已經沒有機會再去驗證了。

    雖然袁崇煥身後留下巨大爭議,至今爭論不止,不過至少袁崇煥是一個有膽識有魄力,親力親為肯辦實事的能人、名將,這點應該被認可。

    兵部尚書王永光疏言:遼左發難,各城望風奔潰,八年來賊始一挫,乃知中國有人矣!蓋緣道臣袁崇煥平日之恩威有以懾之維之也!不然,何寧遠獨無奪門之叛民、內應之奸細乎?本官智勇兼全,宜優其職級,一切關外事權,悉以委之。

  • 8 # 東北虎男323

    袁崇煥軍事能力不及格,但是他絕對是明朝當時最傑出的軍事統帥之一,

    因為明朝當時的軍事統帥都是垃圾,一個個從小都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天天讀書,打架都不擅長沒受過完整軍事教育的,文科小男生,突然統帥上萬軍隊,這不是搞笑嗎?袁崇煥已經是其中最優秀的之一了,當然舞大刀戰死在河北的文員武將,也有,極少啊,孫傳庭袁崇煥雖然作為軍事統帥不合格,沒有完整軍事訓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頭上長的膿包和“疙瘩”是什麼,能擠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