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看風景的人在看我
-
2 # 中華醫學科普
一、急性心肌梗死的概念: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冠心病)指冠狀動脈(心臟的供血血管)粥樣硬化使管腔狹窄或阻塞,導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臟病。冠心病分為慢性穩定型心絞痛和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徵,急性冠脈綜合徵又分為不穩定型心絞痛、急性心肌梗死和冠心病性猝死。急性心肌梗死指急性心肌缺血性壞死。
二、冠心病的危險因素:
1、血脂異常:血脂在血液迴圈中以脂蛋白形式轉運,脂蛋白分為乳糜微粒、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密度脂蛋白(LDL)、中等密度脂蛋白(IDL)及高密度脂蛋白(HDL)。現已明確LDL以及脂蛋白(a)[Lp(a)]能導致粥樣硬化,而HDL有心臟保護作用。對於已患冠心病患者,採用他汀類藥物降低血脂,可以使急性心肌梗死危險性下降60%左右。調整血脂治療後還可能使部分粥樣硬化病灶減輕或消退。
2、高血壓:血壓和心腦血管事件危險性之間的關係連續一致、持續存在。年齡在4-~70歲之間,血壓在115/75mmHg~185~115mmHg的個體,收縮壓每增加20mmHg,舒張壓每增加10mmHg,其心血管事件的危險性增加一倍。降壓治療能減少35%~45%的腦卒中和20%~25%的急性心肌梗死。
3、糖尿病:糖尿病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險因素。
4、吸菸:平均每天吸菸10支,能使男性心血管死亡率增加18%,女性心血管死亡率增加31%。
5、遺傳因素:冠心病患者的親屬比無冠心病者的親屬患冠心病的危險增大2~3.9倍,雙親中有70歲前患急性心梗的男性發生急性心梗的相對危險性是2.2.
6、體力活動減少:定期體育活動可減少冠心病事件的危險,與積極活動的職業相比,久坐的職業人員冠心病的相對危險增加1.9.從事中等度體育活動者,冠心病死亡率比活動少的人降低1/3。
8、酒精攝入:適量飲酒可降低冠心病的死亡率,但是大量酒精攝入可導致高血壓及出血性腦卒中的發生。
9、其他危險因素:1)肥胖(以腹部脂肪過多為特徵的腹型肥胖)及不良飲食方式(攝入含高熱量、較多動物性脂肪、膽固醇和糖等);2)A型性格(性情急躁、進取心和競爭性強、強迫自己為成就而奮鬥);3)微量元素鉻、錳、鋅、釩、硒等的攝取減少,鉛、鎘、鈷的攝取增加。
目前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患心肌梗死,與遺傳因素、不良飲食方式、體力活動減少、肥胖、生活壓力大等上述危險因素均有關係。
-
3 # 心理的亮光
1、壓力增大:社會發展太快,導致工作壓力及挑戰非常大。
2、體力勞動減少:腦力勞動大,體力運動少
3、飲食及環境汙染:伙食太好確不注重食譜搭配、環境汙染、人工干預的食品,更容易引起血管、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免疫系統等生理機能紊亂。
4、生活不規律、熬夜。
5、心理健康水平普遍下降,導致家庭不睦、情緒波動大、心理不健康,沒有能力處理好自己的情緒問題。
6、吸菸,喝酒,暴飲暴食、偏食等情況成為常態導致慢性病增加
7、沒有按時進行體檢,沒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
4 # 林醫生說
20歲開始,進食中攝入的脂肪會慢慢沉積在血管壁形成脂肪斑塊,有的年輕人不知節制的高脂飲食,則會加速這個過程,當不穩定的斑塊脫落堵塞冠脈血管時,就會心肌梗塞。
-
5 # 藥事健康
心肌梗死,以為只有老年人才會得的疾病,現在也越來越多年輕人也會心肌梗死!在中國,中青年出現心肌梗死的比例在逐年增加,而且令人擔憂的是,年輕人一旦發生心肌梗死,心肌損傷更為徹底,心臟打擊更大,病情較年紀大的人更為嚴重,容易出現心律失常而猝死。
現代社會,中青年發生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例越來越多,主要原因有:
1、壓力增大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各行各業競爭力不斷增加,中年輕人在社會、家庭及工作崗位上承受著越來越大的壓力。
2、體力勞動減少
現代化人出門坐車,進門乘電梯,體力勞動大大減少,而且也缺乏運動,營養條件也較以前大大提高,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肥胖患者越來越多。
3、飲食及環境汙染
膳食結構的變化及環境汙染的侵害,也易引起血管、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免疫系統等生理機能紊亂。
4、另外吸菸也是一項重要的原因,吸菸破壞血管內皮,進而誘發冠脈的狹窄堵塞,引起心肌梗死。
綜合以上因素,長期如此,心臟的血管壁內皮損傷、血管內膜逐漸增厚,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明顯加快,這是引起心肌梗死的基本原因。
年輕人心梗多由於冠脈痙攣引起,一旦出現持續熬夜、過度疲勞、嗜煙酗酒、飲食不節等誘發原因時,血管持續痙攣收縮、血液粘度增加、區域性血栓形成,最終導致突然出現血管閉塞、心肌梗死。
年輕人應該注意釋放壓力,生活方式應該低鹽低由,規律運動,避免“三高”提前出現。一旦出現胸痛等疑似心梗症狀,服用硝酸甘油,並打120急救。
-
6 # 老椰子樹下
心腦血管疾病是現代人的第一大殺手,現在全球有近四分之一人口為心腦血管及相關疾病所威脅。以前,心血管疾病高發人群仍以中老年為主,而現在卻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患上了心血管疾病,我們也時常聽到某個年輕人突發心肌梗塞去世,白髮人送黑髮人,實在讓人唏噓不已。究其原因,肥胖、吸菸和熬夜是年輕人患上心血管疾病的三大硬傷。
第一,現在的年輕人飲食不健康,喜歡吃辛辣刺激的食品,還有一些生冷油膩的食物,或者僅僅因為圖方便宅在家裡,一日三餐都以快餐食品。有的人就餐不規律,有時幾頓不吃,有時又暴飲暴食,長期喜食肉類等高脂肪食物,甚至長期以可樂等飲料代替喝水。這些不良習慣都會導致肥胖,年紀輕輕就步入“三高”人群,而這些都是引起冠心病的病變基礎。
第二,年輕人喜歡模仿明星,擺酷裝帥,也很容易受到周圍朋友的影響。往往一人抽菸,大家學樣;一人酗酒,眾人跟風。而吸菸酗酒正是引發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殺手之一。
第三,現代社會的節奏快、誘惑多,導致年輕人作息不規律,常常日夜顛倒。有的人喜歡過熱鬧的夜生活,也有的人只是喜歡夜晚安靜的時候看手機、打遊戲,不知不覺睡覺就越來越晚。其實熬夜對身體的傷害非常大,經常熬夜,又缺乏鍛鍊,常常造成內分泌系統紊亂,免疫系統能力下降,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以上幾項都是導致年輕人患上心血管疾病的誘因,所以年輕人應該樹立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參加體育鍛煉,定期體檢,相信一定能明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
7 # 專治各種不服1111
目前我們的生活條件都在逐步變好,吃的東西也有很多選擇性,但是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很喜歡吃油炸食品,這種食物很容易使人發胖,這也就是三高人群主要原因,而三高正是心梗高發人群,所以在平時不能說戒了這種食物,要少吃,還是要吃些蔬菜水果,綠色健康食品最好不過,記住六個字:低脂低糖低鹽!
現在的生活節奏也很快,無論是上學還是上班族,整天都在忙碌著,但又不做運動,不是開車就是搭車,甚至上樓都是電梯,活動量的減少,壓力的增大也是導致人們患上心梗的主要原因之一。
生活的不規律,可能這點對於年輕人不足為奇了,晚上睡到一兩點都有,心臟也是需要“休息”的,超負荷的工作,心臟也會“反抗”!還有我們平時抽菸喝酒,周圍環境的汙染,有不注意調整心態等等都是造成越來越多年輕人患上心梗的原因。
上述講了很多都是得心梗的點,作為年輕一代的我們一定要在學習工作之餘注重下身體健康狀況,儘可能避免上述所說的,沒事空閒做做伸展運動了,戒菸了,戒酒等都是很好的預防方法,如果我們都能做到這些也不可能得心梗人越來越多!大家可以在某寶看看心肌梗死與心肌康復,這本書,他是個影片,好懂,講的也詳細,比如上面的這幾點就是我看完隨便總結的,推薦學習。
-
8 # 鄭醫生百嗑
因為常碰到有些人對這個問題可能有些誤會,所以我覺得有必要糾正一下。
猝死和心肌梗塞不是一回事。確實,我們時常會聽說有些年輕人突然發生猝死。
我接診的最年輕的一個猝死患者,是一個17歲的男孩,住校,清晨在學校操場上獨自早鍛鍊的時候突然發病倒地,送到醫院時已經沒有了生命體徵。
2003年6月26日,聯合會杯半決賽,喀麥隆對陣哥倫比亞。喀麥隆中場維維安-福突然發病倒地猝死,年僅28歲。
學生網咖熬夜猝死的也時有耳聞
嚴格地說,當這類患者被送往醫院急救時,如果心跳呼吸已經沒有了,醫生是沒有時間詳細檢查以確定發病原因的。所以他們的死亡原因大多數是死後推測。
比較一致的意見認為:發病後1小時內死亡的,絕大部分都屬於心源性猝死。
以上列舉的案例,我們都可以下心源性猝死的推斷。但這和心肌梗塞還是有區別的。
心源性猝死的常見原因:
1 急性心肌梗塞。心肌梗塞一般是在有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基礎上發生的,發病時可能會首先出現胸悶胸痛的症狀。心肌缺血的情況下可能會發生嚴重心衰或者出現惡性心律失常而導致患者死亡。
心源性猝死的患者中,最多的可能就是急性心梗。越是中老年,有冠心病的基礎(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肥胖、吸菸,有冠心病、腦梗等病史),這種嫌疑就越大。
如果患者沒有發生冠心病的基礎,比如開頭提到的17歲男孩,那麼下“急性心梗”的結論顯然不太站得住腳。發生心源性猝死另有其它原因。
2 心肌病包括肥厚型心肌病(HCM)、擴張型心肌病、限制性心肌病、右室心肌病、圍產期心肌病、克山病、病毒性心肌炎等等。
其中心肌炎為兒童和青年人猝死的常見原因。
3 心瓣膜病嚴重的風溼性心臟病、二尖瓣脫垂、主動脈瓣狹窄等等,引起心臟結構和功能異常,導致惡性迴圈,較易引起猝死。
4 惡性心律失常無任何心臟病病史,也無冠心病高危因素的患者,要重點懷疑這種原因導致的猝死。惡性心律失常的發生有可能是先天遺傳因素導致容易發作,比如長Q-T間期綜合徵, Brugada綜合徵等;也可能是受到環境影響,比如電解質紊亂、過度勞累、受到驚嚇,壓力過大、心臟負荷過重等等。
本文開頭提到的幾類猝死案例,突發惡性心律失常導致的可能性就非常大。
總結:本文提到的幾個概念之間應該是如下圖所示的關係。
年輕人突發猝死,有急性心梗造成的,也有很多心梗以外的原因。如果是非常年輕的患者,冠心病的嫌疑特別小,又沒有其它病史,那麼我們考慮突發惡性心率失常的可能性比較大。
-
9 # 心臟衛士
影響心肌梗塞發病的因素很多,其中精神緊張和過度勞累是最重要的促發因素。由於某些社會因素,包括就業、婚姻家庭、人際關係等的影響使精神過度緊張,長期下去便易促發心肌梗塞。其發病機理可能是透過對應激反應有關的自主神的人經內分泌系統直接影響冠狀動脈,引起血管痙攣的結果。精神緊張者一般血脂水平高,血小板凝集力強,去甲腎上腺素排出量增高,這些均易導致冠狀動脈痙攣、血栓形成或栓塞,從而發生心肌梗塞。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勞逸結合,不時放鬆一下繃緊的神經,不僅有利於工作和家庭,對健康也十分有益。
此外,近年來報道,有些青年因激烈運動和過度勞累而發生猝死和心肌梗塞。這是因為進行較大負荷的運動或情緒激動時,心臟負擔明顯加重,心肌需氧量驟然增加,若冠狀動脈已發生粥樣硬化,血管彈性減退,不能充分擴張以滿足心肌對氧的需要,便造成心肌一過性缺血。缺血缺氧超過30分鐘以上,則可發生心肌壞死。也可因冠狀動脈痙攣或血栓形成而致心肌梗塞。因此,過勞同精神緊張一樣能夠影響身體健康。
回覆列表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遭受著心腦血管疾病的侵襲,才30幾歲就被心肌梗塞盯上。可能很多人都會認為心肌梗塞是“老年病”,只會在老年人身上發生。但是受很多不良生活習慣的影響,年輕人心肌梗塞發病的比例近年來增長快速,心肌梗塞正逐漸朝年輕化發展。
心肌梗塞為什麼會盯上年輕人?
現在很多年輕人工作生活壓力大,加上長期不運動、常熬夜、吸菸酗酒、飲食不健康等不良習慣越來越多,人體新陳代謝逐漸改變,影響脂肪代謝,使血液粘稠度逐漸升高,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加快,最終出現血管閉塞、心肌梗塞。
年輕人心肌梗塞有什麼先兆?
1、發作前有明顯誘因,比如身體過度疲勞、精神緊張、情緒激動等。
2、勞累後、運動後會出現胸悶、胸痛等症狀。
3、不明原因的噁心、嘔吐,上腹痛、背痛等。
心梗雖可怕,但卻易預防,做好3點心梗繞道走。
1、合理飲食
飲食方面應以“三低一高”為主,即低脂、低熱量、低鹽、高纖維素,做到按時進餐、飲食有節。平時還可以多吃一些有利於疏通血管、防止血管堵塞的食物,如蘆筍、姬松茸、枸杞、大豆等。這些藥食同源的食物,除了可以食用外,還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被稱為血管的“清道夫”。
這些食物雖含有能清理血液垃圾、養護血管的藥用成分,但是傳統的食用方法會讓這些藥用成分很快流失,不利於人體吸收,想要真正起到疏通血管的作用,建議喝這些食物的發酵液。
食物經過現代工藝的提純萃取,藥用成分明顯提高,在益生菌的共同發酵下,能更易被人體吸收,如蘆筍姬松茸生菌酵液,一支發酵液的效果比吃幾十斤姬松茸和蘆筍效果更好。因此食物發酵液也常常被用於疏通血管、養護血管的輔助調理,幫助預防心梗等心血管疾病。
2、戒菸
大約90%的年輕心肌梗塞患者都有吸菸史。吸菸能誘發冠狀動脈痙攣,使冠狀動脈中的血流減慢,血流量減少,血液的粘稠度增加,導致心肌缺氧,引起心肌梗塞。因此年輕人最好能夠儘早戒菸,沒有吸菸習慣的也應儘量遠離二手菸。
3、適度鍛鍊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下班或休息時間懶得動,養成了長期不運動的壞習慣。其實,適度的鍛鍊不僅有利於保持體重,還能使血液迴圈加速,防止血管堵塞,從而預防心肌梗塞。可以每週抽3天時間,每次花30分鐘左右進行簡單的鍛鍊,如慢跑、跳繩、騎腳踏車等,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進行鍛鍊。此外,每年要堅持做一次體檢,瞭解自己的身體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