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丘山史君

    “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

    翠華搖搖行復止,西出都門百餘里。

    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

    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

    白居易的《長恨歌》,描寫的是一個繁榮昌盛的大唐帝國裡,最美麗的女人被賜死的情景。而深深愛著他的君王卻無能為力,只有掩面哭泣。而這一段悽美悲涼的愛情故事,在那段驚心動魄的歷史裡,僅僅是個微不足道的小插曲。開元盛世使唐朝的繁榮達到頂峰,看似繁榮的背後,一股暗流正在朝廷和邊疆湧動。

    安史之亂爆發前唐朝內部情形

    這裡要提起唐朝有名的兩位奸相,就是李林甫和楊國忠,在唐玄宗立三子李璵為太子後,支援壽王李瑁的李林甫興起大獄,清除太子親信韋堅、皇甫惟明等人,和太子頗有關係的王忠嗣也被李林甫誣告謀反,最終使得唐玄宗和太子產生嫌隙,其目的就是撼搖東宮。為了使自己的相位不受威脅,杜絕有才能的漢族將領“出將入相”,他還建議由胡人來擔任節度使,這就有的“蕃將”安祿山登場的機會。安祿山精通九種語言,而且還擅長舞蹈,雖然大腹便便上馬都需要人扶,但是跳起“胡旋舞”卻迅疾如陀螺,“中有太真外祿山,二人最道能胡璇”白居易描寫的“太真”、“祿山”就是楊玉環和安祿山,他們二人越來越能得到唐玄宗的寵愛。

    憑著妹妹楊玉環得寵,楊國忠的權勢幾乎達到和李林甫相同的地位,不久李林甫去世,楊國忠正式被任命為宰相,他的權利達到空前的程度。為了適應日益複雜的邊疆形勢,唐朝開始實行募兵制在邊境地區相繼設立節度使,囤積了大量常備軍,且戰鬥力強悍,相比較長安內地除了禁軍之外,根本沒有常備軍,外重內輕的局面越來越嚴重。楊國忠感覺安祿山威脅到自己的地位,開始蒐集安祿山謀反的證據,二人矛盾激化。天寶十四年(755年),早有不臣之心的安祿山以“誅殺楊國忠清君側”為名起兵,長達七年之久的安史之亂正式爆發。

    平叛戰亂唐王朝做法

    同年十一月,唐玄宗命榮王李琬為元帥,高仙芝為副元帥出兵平叛,封常清募兵去守東城。後因玄宗聽信宦官高令誠一面之詞,斬殺主將高仙芝封常清,使本來大好的局勢又變得複雜起來。與此同時,郭子儀、李光弼和哥舒翰在嘉山大破史思明,也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由於楊國忠的鼓策煽動,唐玄宗在不清楚戰爭局勢的情況下又一次讓哥舒翰貿然出兵,後來幾乎全軍覆沒。戰爭局勢幾乎急轉直下,玄宗被迫放棄長安,逃亡四川。

    在軍隊行進至馬嵬(陝西興平)附近時,禁軍發動暴亂,殺死楊國忠,這就有了我們開頭所說的那一幕,迫於形式一代佳人就此香消玉殞。

    唐肅宗即位平息叛亂

    唐玄宗將太子李亨留在馬嵬驛平叛,自己逃往成都。李亨在756年即位,是為唐肅宗,改元為至德,遙尊太宗為太上皇。至德二年(757年)安祿山被其子安慶緒所殺,安祿山部下史思明大權在握不願聽安慶緒擺佈。唐肅宗在各地勤王勢力和回紇軍兵的幫助下圍兵相州,安慶緒無奈向史思明,唐朝軍兵相互制肘,很快被史思明擊潰,史思明後來誘殺安慶緒,自立大燕皇帝。相同的劇情又在史思明身上重演,史思明被長子史朝義所殺,但是跟隨史思明的將領又不願意聽從史朝義,叛軍力量在內部矛盾中逐漸被削弱。

    天寶元年(762年),玄宗、肅宗相繼去世,太子李豫即位,是為唐代宗。他收復洛陽追擊史朝義,叛軍薛嵩、張忠志、田承嗣,李懷仙先後投降朝廷,史朝義也被迫自殺,歷時七年零兩個月的安史之亂最終宣告結束。

    安史之亂是唐朝由全盛王朝走向衰敗的轉折點。一直到現在,中國社會再沒有過像漢唐那樣的全盛時期,我們所說的民族復興就是指漢唐這樣的盛世,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還需要我們不懈的奮鬥!

  • 2 # 歷史廣角原創短影片

    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作品《長恨歌》中用“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一句來暗示安史之亂髮生,清代劇作家洪昇也在自己的作品《長生殿》中用大量的篇幅描寫安史之亂的過程,一場動亂,不僅拆散了唐明皇和楊貴妃二人,讓他們的愛情故事以悲劇結尾,還讓大唐王朝從此由盛轉衰。

    開元七年農曆六月初一,弘農楊氏迎來了一個銜玉環而生的女娃,她也因此得名玉環。開元二十二年七月,唐玄宗的女兒咸宜公主在洛陽舉行婚禮,楊玉環也應邀參加。咸宜公主的胞弟壽王李瑁對楊玉環一見鍾情,唐玄宗在武惠妃的要求下當年就下詔冊立她為壽王妃。婚後,兩人十分恩愛。不幸的是,就在開元二十五年,武惠妃因病逝世,唐玄宗鬱鬱寡歡。

    就在此時有人進言,說壽王的王妃楊玉環“姿質天挺,宜充掖廷”,生性貪戀美色的唐玄宗罔顧人倫,強奪了自己兒子的妻室,將她召入後宮,此時的楊玉環已經為壽王生育了孩子。當然,唐玄宗並不是沒有補償壽王,他又為壽王立了一位妃子,趁著這個時機,玄宗順利地冊封楊玉環為貴妃。楊玉環成為貴妃後,玄宗待她極好,不僅十分寵愛她,還封她的姐姐做了國夫人,她的兄弟均被贈予高官厚祿,一時之間,楊家滿門,風光無限。

    按理說,楊玉環本該就這樣和玄宗生活在後宮之中,受盡榮寵,直到老死。可是一個人的出現打破了這份平靜,他就是安祿山。安祿山是突厥人,其父早亡,一直跟隨母親生活的他,在全族破落離散的時候,無奈地選擇了與將軍安道買之子孝節,安波注子安思順、安文貞一起逃離突厥,遂與安思順等約為兄弟,從此即冒姓安氏,名祿山。因為他精通六國語言,善於交際,便做了為買賣人協議物價的牙郎。

    區區牙郎,有何機緣,日後居然能聯合同鄉史思明發動安史之亂,將大唐王朝推入萬劫不復之地?原來安祿山曾經偷羊被抓住,時任幽州節度的張守珪準備將他亂棍打死,安祿山意識到自己可能性命不保,便高聲質問:“大夫難道不想消滅兩個蕃族嗎?為什麼要打死我?”張守珪聽了此話,知曉他是可用之人,便放了他,命令他和史思明一同去抓活俘虜,驍勇善戰的安祿山很快便得到張守珪的賞識,成為了張守珪的義子。

    一個牙郎,就此成為了節度使的義子,可以說,從這開始,安祿山的一生都改變了。之後,安祿山平步青雲,取得了唐玄宗的信任,成為朝廷的重臣。可是安祿山並不滿足於做一個重臣,權臣,野心勃勃的他,其實早已經在心中埋下了謀反的種子,認楊貴妃做義母 ,是他接近權力中心的第一步。認當朝皇貴妃做了義母之後,安祿山無疑是攀上了高枝。安祿山的子嗣都沾了安祿山的光,順利進入官場。安家在朝廷上一手遮天,唐玄宗沉浸在溫柔鄉中,對此沒有一點防備。

    天寶十四年,安祿山在范陽起兵造反,驚碎了唐玄宗的迷夢,聽到安祿山叛亂爆發,朝廷一片動盪懼怕。宮廷警衛部隊都是由集市商販組成的,只得開啟皇家倉庫拿出綾羅綢緞召募兵卒。於是玄宗先後任命高仙芝、封常清等人為大將抵抗。

    天寶十五載(756年)正月,安祿山僭越稱帝,國號大燕,年號聖武。五月,南陽節度魯炅率領荊州、襄州、黔中、嶺南兵卒十萬多人,在葉縣城北邊的枌河跟叛軍將領武令珣作戰,唐軍全軍覆沒。節節敗退的唐軍近乎絕望,若不是郭子儀,哥舒翰等將士鼎力支撐,唐軍就毫無翻盤的機會。戰事緊急,軍隊卻毫無士氣,將士們認為楊玉環是安史之亂的禍因,不殺楊玉環不足以鼓舞士氣,束手無策的唐玄宗只好賜楊玉環自盡,一代美人就這樣香消玉殞。

    楊玉環的死平息了將士心中的憤懣,睢陽之戰中,唐軍殲滅敵軍十二萬人,睢陽堅守10月之久,在此其間朝廷不斷地得到江淮財賦的接濟,已完成了恢復、準備到反攻的過程,前一個月已收復西京長安,在睢陽陷落後10天又收復了東京洛陽,叛軍再也無力南下,唐朝天下得以保全。不久,安祿山之子安慶緒又聯合安祿山的宦官殺死了安祿山,自立為帝,安祿山一死,群魔無首,安氏和史氏的勢力逐漸衰微,隨著史思明被其子所殺,叛軍大勢已去,在寶應二年,史思明之子史朝義走投無路,選擇自盡,叛軍紛紛投降,安史之亂終於結束了。

    雖然戰亂結束,但是唐朝自此進入藩鎮割據的破碎局面,社會進入混亂狀態,再也不見當年開元盛世之光景,朝廷因為戰爭導致國庫空虛,對人民的剝削愈發加重,邊疆地帶也是岌岌可危。一場動亂,起於幾個人,卻毀了一個朝代,後人將安史之亂歸罪於楊玉環,在我看來,這明顯是錯誤的看法,將當權者的錯誤盡數推給一個女人,何其冤枉!

    參考資料:《舊唐書》;《新唐書》

  • 3 # 這個南宋有意思

    天寶十四載(公元755年),此時的唐王朝在唐玄宗李隆基的享樂下,政治軍事全面壞死,邊疆節度使擁兵自重,多者數十萬,而中央政權所能調配計程車兵只有皇帝的禁軍和兩萬士兵。范陽節度使安祿山看透了這一切,與其部下史思明起兵叛唐,不久後,攻破東都洛陽,然後攻破潼關,直指長安,唐玄宗見勢不妙,於半夜帶著皇子皇孫、楊貴妃,以及陳玄禮大將軍所率領的禁軍逃亡蜀地,美名曰:明皇幸蜀、西狩。行至馬嵬坡,士兵譁變,殺死宰相楊國忠父子,逼迫唐玄宗殺死楊貴妃,最後玄宗賜楊貴妃三尺白綾。玄宗一干人繼續逃亡,將太子留下指揮戰鬥,太子北上靈武,即為稱帝,這就是唐肅宗。後面就是無數場惡戰。安史之亂於763年被平定。這次叛亂摧毀了大唐盛世,唐朝經濟軍事急速下降,人口也從五千萬減至一千萬。

  • 4 # 小確幸58721

    以前了安史之亂可能講的是戰爭話題,但是現在人們越來越願意惡搞了,然後會把亂念成別的字眼,與之想像的。比如“綠”

    那麼說快了,就會像是“俺是之驢”。

    哈哈,是用來惡搞的。

    最近抖音上經常會出現的一個影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白襯衫有哪些令人驚豔的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