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4
回覆列表
  • 1 # 看這五條

    司馬懿設計誅殺曹爽之後便獨攬魏國大權。他死之後他的兒子司馬師和司馬昭相繼執政,曹魏皇室闇弱,很多士族不願與司馬氏合作,於是司馬氏便殺了一些名士,以儆效尤。

    被殺的人當中,最有名的當屬“竹林七賢”之一的嵇康。那麼司馬氏為什麼要先殺嵇康呢?嵇康出生在魏文帝當政時期,是曹魏王室的女婿,曾做過中散大夫,故世人稱之為嵇中散。他與阮籍、山濤、向秀、阮咸、王戎、劉伶等6人被稱做“竹林七賢”,在當時極有名望。但是他這麼有名計程車人,不但沒有受到司馬氏的重用,而且慘遭殺害。

    竹林七賢

    關於嵇康的死,後人主要有以下幾個觀點。第一種觀點。著名學者周振甫先生認為,嵇康是因收到好友呂安被迫遷徙邊境時寫給他的一封信而被牽連的。呂安是呂巽的弟弟,呂巽是鍾會親近之人,而鍾會又是司馬昭的心腹親信。根據幹寶的《晉書》記載,呂巽對呂安之妻心存非分之想,事情敗露後呂巽惡人先告狀,誣告呂安誹謗自己,呂安因此獲罪,被處罪遷徙,他在途中寫信給嵇康,大吐苦水,其中“昔李叟入秦,及關而嘆”之句觸怒了司馬昭,因此呂安被收入獄,嵇康也受牽連一併入獄,後二人為司馬氏所殺害。

    周先生在經過認真的考證之後,斷定呂安給嵇康的信即《昭明文選》中趙景真的《與嵇茂齊書》,嵇康就是受其牽累而死的。但是也有人對周振甫的觀點提出了疑問。首先,《魏氏春秋》、《文士傳》等史書中均無呂安徙邊與寫信給嵇康一事的記載。其次,《與嵇茂齊書》並不一定就是呂安寫給嵇康的。

    第二種觀點認為,嵇康是被鍾會置於死地的,其中雖然也牽涉到呂安案,但是呂安案僅僅是鍾會的一個藉口。《世說新語》記載:“鍾士季(鍾會字士季)精有才理,先不識嵇康,鍾要於時賢俊者之士,俱往尋康。康方大樹下鍛,向子期為佐鼓排。康揚槌不輟,傍若無人,移時不交以言。鍾起去,康曰:‘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鍾曰:‘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鍾會對嵇康對他的怠慢態度非常不滿,所以一直耿耿於懷,便借呂安之事,置嵇康於死地。《魏氏春秋》中也是這樣記載的。據劉孝標所作《世說新語》注引用的《文士傳》裡的話說:“呂安罹事,康詣獄以明之。鍾會庭論康日:‘今皇道開明,四周風靡,邊鄙無詭隨之民,街巷無異口之議。而康上不臣之子,不下事王侯,輕時傲世,不為物用,無益於今,有敗於俗。昔太公誅華士,孔子戮少正卯,以其負才亂群惑眾也,今不誅康,無以清潔王道。”’所以,司馬昭便將嵇康殺掉。孫綽在《道賢論》中也認為“中散禍作於鍾會”。

    第三種觀點則認為,嵇康的死就是因為他不與司馬氏合作。因為嵇康是曹魏正室的女婿,所以感情上難免要偏向曹魏,而司馬氏對曹魏一黨的大肆殺戮也激起了他的牴觸情緒,因此便作了《太師篾》抨擊“宰割天下,以奉其和”的惡劣行為。正如魯迅先生在《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一文中所說:“最引起許多人注意而且於生命有危險的,是《與山巨源絕交書》中的‘非湯武而薄周孔也’。”所以很多人認為《與山巨源絕交書》是嵇康被殺的主因。

    但是也有人反對,因為嵇康寫了這篇文章之後,並沒有馬上遭到殺害,所以說如果這篇文章是主因,司馬氏沒有理由延遲殺掉嵇康。這三種觀點各有各的道理,但是誰也不難以否定他人的觀點。所以,嵇康的死因仍然是一個未解之謎。

  • 2 # Sevens飛龍

    1.從心裡上來說司馬家族很虛脫,對自己謀朝篡位很忌憚,有點神經過敏反應,害怕社會輿論壓力。急切需要樹立司馬家族的正面形象,標榜家族高大上。

    2.司馬家的傻瓜弱智太子,經常被士大夫嘲笑,司馬家藉助打擊放浪形骸的非主流有利於改觀司馬家族的政治形象,同時維護太子的形象。

    3.嵇康為代表竹林七賢大搞不合作運動,文藝界大唱反調,私下經常發表攻擊司馬統治社會的言論。

    4.嵇康娶了曹魏皇族的女兒,也算是前朝餘孽,還在文壇有極大的號召力和影響力,有操縱輿論的嫌疑。

    5.嵇康反對五胡進入華夏, 用現在的話說算是種族歧視不符合當時司馬朝廷的國家方針,是政治不正確的體現,被五胡在軍隊官場代表抨擊和不滿。

  • 3 # 煮酒君

    嵇康,字叔夜,三國魏譙郡銍(今安徽睢溪境內)人,原籍會稽上虞(今浙江上虞境內)。

    嵇康父早亡,“少加孤露,母兄見驕,不涉經學,性得疏懶”因家庭溫情養成了驕縱的性格,但其人重情,嘗作《思親詩》“奄失勢兮孤煢煢,內自悼兮啼失聲。思報德兮邈已絕,感鞠育兮情剝裂。嗟母史兮永潛藏,想形容兮內摧傷。感陽春兮思慈新,欲一見兮路無因”。嵇康其人至情至情,卻恰逢黑暗的時政,終於一步步走上了絕路。

    公元261年,魏主曹髦戰死,司馬昭就差腦袋上被刻上“弒君”二字,對嵇康的渴求更甚。其時嵇康聲名遠播,若得他輔助以煽動士林,對司馬氏的統治大有裨益。不久,山濤以轉任散騎侍郎出缺,請嵇康補他的缺。

    這件事,從旁人的角度上來看,對嵇康可說是一個兩難的陷阱:他若想儲存自身,那就應該受其銜位,為司馬氏的統治背書那是在所難免。他如果選擇保持其自己的個性和清白人格,選擇信仰和初心,那說不得就要付出卿卿性命。

    但對嵇康而言,他其實只有一條道路可走,這道路是絕路,也是他守護信仰的天路。“有不堪者七,其不可者二。……以促中小心之性,統此九患,不有外難,當有內病,寧可久處人間耶”?一封《與山巨源絕交書》,不僅斷絕了山濤引薦的“美意”,也絕了司馬氏對其屈節以事的幻想,更絕了他自己的生機。

    其實,嵇康對自己的本性不利的一點早已察覺,他自言“剛腸疾惡,遇事便發”,所以他很羨慕阮籍的為人,對其人“口不臧否人物”的心性可謂“心嚮往之”,奈何“吾每師之,而未能及”。這不是對阮籍明哲保身的一種諷刺,而是對於其自身危機的明睿,對於將落在身上的禍患的擔憂。

    嵇康曾隨著名隱士孫登雲遊,在他離去時,孫登說了:“子識火乎?火望而有光,而不用其光,果在於用光;人生而有才,而不用其才,而果在於用才。故用光在乎得薪,所以保其耀;用才在乎識真,所以全其生。今子才多而識寡,難免乎今之世矣。子無求乎?”此言幾同於宣判了嵇康的死刑。

    景元三年(公元262年),嵇康好友呂安家中出事兒。呂安之兄呂巽以酒醉而玷汙了呂安之妻徐氏。嵇康與二呂都保持著良好的關係,不願見兄弟反目,遂前往調解,勸解呂安以家聲為重,呂巽也及時表示悔過。呂巽雖暫時認錯,實則畏懼呂安事後算賬,遂反咬一呂,誣告呂安“謗兄撾母”。

    在獄中時,嵇康甚至以為他能夠逃脫此次劫難,寫詩反省,堅定自己“託好老莊,賤物貴身,志在守樸,養素全真”的態度。可惜,《廣陵散》自此絕矣!

    有人說,嵇康怎麼這麼自私,死前還不肯將《廣陵散》的曲譜留下?

    但嵇康卻說,並非每個人都配聽廣陵散。

    是的!如果活不出孤獨感,如果做不到特立獨行,只為取悅大眾,那麼藝術和美將失去意義的,將只剩下附庸風雅而已。

  • 4 # 歷史簡單說

    嵇康生於公元224年,會稽上虞人,先祖原本姓奚,後來邊了躲避仇家,就遷到了譙國,改姓嵇。嵇康的父親嵇昭,官至治書侍御史,嵇康的哥哥叫嵇喜,歷揚州刺史,宗正。

    嵇康年少喪父,是母親與哥哥帶大的,他十分的聰明,博覽群書,十分喜歡道教的著作,成年後迎娶了沛王曹林(曹操之子)的女兒為妻,生了兒子嵇紹。

    嵇康十分崇尚莊老,喜歡養生之道,還喜歡服用內丹,他十分嚮往古代隱士的生活,不喜歡出仕為官。

    嵇康常進山採藥,有時候一進去就是很多天,山裡砍柴的人碰到他,還以為是遇到了神仙。嵇康在汲郡山中碰到了隱士孫登,兩人一起遊玩,孫登一直沉默不語,嵇康要走的時候,孫登說:你性情剛烈,才氣過人,你必定有禍上身的。

    司馬昭時為大將軍,想要徵召他為屬官,他就躲到河東郡。鍾會是當時的司隸校尉,前來拜訪,遭到嵇康的冷遇。

    竹林七賢的山濤離職的時候,推薦嵇康代替自己,嵇康就寫了《與山巨源絕交書》(巨源是山濤的字),堅決不出仕,司馬昭聽說這個事情,十分的憤怒。嵇康這種對司馬氏不合作的態度,招來了司馬昭的不滿。

    公元263年,嵇康的好友呂安之妻徐氏,被呂安的兄長呂巽做了壞事,呂安十分的憤怒,想告發呂巽。嵇康跟呂氏兄弟都有交情,就勸呂安家醜不可外場,不要告發呂巽。不料呂巽搶先誣告呂安不孝,導致呂安下獄,嵇康也十分生氣,願意為呂安做證。

    司馬昭聽說此事,十分生氣,這個時候,鍾會因為嵇康對他的輕視,懷恨在心,就向司馬昭進讒言,司馬昭一氣之下,下令處死呂安與嵇康。

    三千名太學生為嵇康請願,朝廷不準,嵇康就在刑場上面撫了一曲廣陵散,最後被殺。司馬昭後來也後悔了,但也沒有辦法了。

    所以,嵇康被殺,有兩個原因,第一,一直對司馬氏不合作態度,不肯出仕,惹怒了司馬昭;第二,鍾會與嵇康有矛盾,進了讒言。

  • 5 # 大話民國

    司馬昭為何要殺嵇康,原因雖然有多個,其實並不複雜。且請閣下滯留2分鐘,容在下解說一二。

    首先,司馬氏篡奪了曹魏政權,建立了西晉王朝。嵇康是曹魏正室的乘龍快婿,明擺著是不與司馬氏為伍。司馬昭恨不得把曹魏宗親趕盡殺絕,自然視嵇康為眼中之釘。

    其次,司馬昭的心腹鍾會位高權重,登門拜訪嵇康,請他出山,共同輔佐西晉。嵇康根本不尿鍾會這一壺,並當面以言語羞辱,致使鍾會懷恨在心,不為所用必當除之。

    第三,山濤(字巨源)原為竹林七賢之一,投靠司馬昭官拜司徒,自以為與嵇康相知,身退之際推薦嵇康接替自己。結果,嵇康不僅不領情,還寫了一篇《與山巨源絕交書》,聲明瞭自己的政治態度,含沙射影攻擊了司馬皇室,無異於向司馬昭公開宣戰。

    第四,由於前三個原因作底,嵇康為呂安申冤也就等於是自投羅網了。鍾會逮著這個機會,在司馬昭面前著重強調兩點,一是嵇康是當代“臥龍”,二是嵇康不臣心堅硬。司馬昭何等聰明,不臣於西晉的“臥龍”,豈不是司馬家族的大患?沒的說,殺!

    簡言之,在司馬昭眼裡,你嵇康不為晉用,越有才你越得死!

  • 6 # 古風散人

    嵇康字叔夜,出身儒學世家,彈琴詠詩,才學俱佳,又雄偉魁梧,與曹魏宗室通婚。魏太子曹睿欣賞嵇康的《遊山九吟》,交談後封嵇康為潯陽長,遷中散大夫。

    時司馬氏集團獨攬魏國的軍政大權,導演了一幕幕任意廢立皇帝,擅殺功臣宿將的醜劇。司馬氏在奪取政權上爾虞我詐,欺上凌下,做出種種違背禮教和儒學的事情。但在表面上,他們又裝出一副道貌岸然的樣子,提倡禮教,推崇孔子,以爭取士大夫的支援。在嚴酷的政治鬥爭現實面前,嵇康逐漸看清了打著儒學旗號之人的虛偽本質,自稱“非湯武而薄周孔”,“輕賤唐虞而笑大禹”,走上鄙棄禮教,反叛儒學之路。

    他喜好老、莊,大膽提出了“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主張,成為魏晉玄學的代表人物,還寫文章對“名教之士”進行辛辣的諷刺和批判,不願與禮學之士同流合汙。於是,他遁世隱居,山陽(今河南焦作附近)便是其主要隱居之地。這裡還有阮籍、山濤、王戎、向秀、劉伶、阮咸等,他們七人常作竹林之遊,被稱為“竹林七賢”。

    高官鍾會傾慕嵇康的才華,曾帶人攜重禮來拜訪。這一天,恰好嵇康和向秀在樹蔭下鍛造農具。對於鍾會的到來,嵇康只顧鍛鐵,不加理會。鍾會站了好一會,見嵇康不予理睬,只得悻悻離去,並暗下決心要報此辱。這時,司馬氏集團正在蒐羅人才。山濤被收買,任大將軍從事郎中,向司馬昭推薦嵇康可任吏部侍郎一職。當山濤將司馬昭的意思向嵇康轉達後,嵇康斷然拒絕,還寫了《與山巨源(山濤字)絕交書》,痛斥這位昔日的至交。很明顯,嵇康在表示不願為司馬氏集團做事的心跡,這使司馬昭感到不能容忍。

    此時發生一件案子,兄長呂巽是個官迷,任相國掾,受司馬昭器重。弟弟呂安仰慕竹林七賢,與嵇康關係密切。呂巽姦汙了弟媳徐氏,徐氏上吊而死。呂安上告官府,沒想到呂巽反控,說呂安誹謗朝廷、不孝母親。司隸校尉鍾會審理,判呂安流放。呂安寫信向嵇康說明原委。嵇康知道真相後,極力為之辯解,並請皇上詳查。

    這引起司馬昭的不快,認為嵇康眼裡只有皇上,沒有他。另外,呂安信中又有影射司馬昭的地方,這樣嵇康便牽連被抓。名士嵇康被捕的訊息不脛而走,數千名太學生赴闕請願,請求釋放嵇康,並要拜他為師。一時,司馬昭被搞得左右為難,壓力頗重。

    這時,鍾會為報宿怨,便勸司馬昭殺了嵇康,說嵇康“上不臣天子,下不事王侯,輕時傲世,不為物用,無益於今,有敗於俗”,又說嵇康是條臥龍,不能讓他飛起來,否則貽害無窮,並以姜太公誅華士、孔子誅少正卯為例,說明“今不誅康,無以清潔王道”。鍾會還故意編造謠言,說嵇康企圖幫助前些年在淮南造反的毋丘儉。在鍾會一系列誣陷的罪名之下,司馬昭最後決定殺了嵇康。景元三年( 262年),呂安與嵇康被降旨斬首。年僅四十歲的嵇康,在臨刑前還彈了一首《廣陵散》,此曲從此絕傳。

  • 7 # 三七的歷史書屋

    嵇康被殺那年,他四十歲。殺他的人與其說是鍾會,不如說是司馬氏。

    鍾會的父親鍾繇是曹魏的開國元勳,官居太傅,位列三公,是小楷的創始人。在這樣一個家庭成長的鐘會,天資聰明,才藝超群,年紀輕輕就名聲鵲起。作為竹林七賢之首的嵇康當時已經名滿天下。很多人都想去拜訪他,想找他請教問題,這其中也包括鍾會。

    鍾會雖然家境優渥,卻是沒有自信的。當他寫完自己第一篇文章想去找嵇康討教時,卻又沒有膽量,所以猶豫徘徊了很久。最終的結果是鍾會把文章扔到嵇康家院裡就跑了。

    可能覺得上一次有點狼狽,鍾會第二次去找嵇康的時候,提前準備了很久。他反覆修改自己的文章,直到自己覺得再也修改不處出毛病的時候,才決定去請教嵇康。鍾會穿著名貴的衣服,駕著豪華的馬車,為了壯膽甚至邀請了大批的社會名流,一行人浩浩蕩蕩的朝嵇康家走去。此時的嵇康正在打鐵,而拉風箱的人是尚秀。鍾會在院子裡呆了一陣,卻沒有人理他,自討沒趣之後,鍾會悻悻的離開了嵇康家。自命清高的嵇康不會知道此時的鐘會已經下定決定要取他的性命。

    鍾會正愁沒有理由殺害嵇康時,嵇康自己送上門來了。嵇康朋友的妻子被哥哥設計玷汙,沒想到其哥哥卻惡人先告狀,倒打一耙,誣陷朋友的妻子。這時候嵇康挺身而出,仗義執言,結果確是和朋友一起被捕入獄。趁此機會鍾會在司馬昭面前大肆進言,聲稱向嵇康這樣的人不可以留在民間並要求司馬昭立即處決嵇康,而罪名是散佈錯誤言論。

    嵇康有沒有散步過錯誤的言論不太好說,但嵇康曾經因為不恥與與巨源為伍,而寫過一篇與巨源絕交書到是事實。巨源是山濤的字,山濤加入了司馬集團之後曾推薦嵇康到司馬集團擔任官職。當時嵇康不僅斷然拒絕,而且寫下了這篇《與山巨源絕交書》。這本是朋友間的私事,卻被鍾會說成了嵇康的政治立場和態度。言外之意是說嵇康不屑加入司馬集團。

    所以說與其說是中鍾會殺了嵇康,不如說是中鍾會充當了司馬集團的劊子手替司馬集團解決了嵇康。可憐一代名士嵇康,因為不願與政治為伍。得罪了小人,而葬送了自己的性命。嵇康臨死前曾說,曾經有人讓我教他《廣陵散》,我沒有教,現在《廣陵散》就要失傳了啊!可悲,可嘆,可惜,可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阿特茲保養超1000公里對發動機有影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