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威1986235
-
2 # 夢中說夢兩重虛
我來談談我的看法,武俠小說的背景幾乎設在唐朝以後,主要有兩個原因:
1唐朝之前的社會太過動亂,人人自危,無俠可寫。相對安定的只有漢朝,但漢朝太過遙遠,同時那時雖有劍客卻無遊俠,劍客幾乎都供養在望族門庭。武俠小說幾乎都撇開黑暗時期,唐朝以前,中國有多少安穩的日子,春秋五霸,戰國七雄打了幾百年;三國爭雄,五胡亂華又打了幾百年。這個時候哪還有大俠,都忙著救國去了,如同唐朝以後的小說,幾乎沒有以元朝清朝為背景的!但凡寫在元朝的,都是驅除韃虜,清朝前期驅除韃虜,後期抵抗外國入侵,唐朝以前該怎麼寫?
2唐朝以前中國只有儒道兩家(佛家在南北朝進去中國,立足未穩)儒家志在治國齊家,殺人自然不是手起刀落的拼鬥,道家亦是一家獨大豈門庭甚少,衝突自然也少,這個時候沒有少林武當,沒有崆峒華山,也沒有青城峨眉。如何安排門派?同時人生純樸,物質匱乏,歹人也少!
-
3 # 森林鹿
金庸老先生在作品《三十三劍客圖》的《虯髯客》一篇開頭,有幾段文字,或可用來回答此問題。我先引用金文:
《虯髯客傳》 一文虎虎有生氣, 或者可以說是我國武俠小說的鼻祖。……這篇傳奇為現代的武俠小說開了許多道路。 有歷史的背景而又不完全依照歷史; 有男女青年的戀愛; 男的是豪傑, 而女的是美人(“乃十八九佳麗人也”); 有深夜的化裝逃亡; 有權相的追捕; 有小客棧的借宿和奇遇; 有意氣相投的一見如故; 有尋仇十年而終於食其心肝的虯髯漢子; 有神秘而見識高超的道人; 有酒樓上的約會和坊曲小宅中的密謀大事; 有大量財富和慷慨的贈送; 有神氣清朗、 顧盼煒如的少年英雄;有帝王和公卿; 有驢子、 馬匹、 匕首和人頭; 有弈棋和盛筵;有海船千艘甲兵十萬的大戰; 有兵法的傳授……所有這一切,在當代的武俠小說中, 我們不是常常讀到嗎? 這許多事情或實敘或虛寫, 所用筆墨卻只不過兩千字。 每一個人物, 每一件事, 都寫得生動有致。藝術手腕的精煉真是驚人。 當代武俠小說用到數十萬字, 也未必能達到這樣的境界。武俠小說是一種“市井文學”,或叫做“俗文學”,創作的主要目的是娛樂。要達到娛樂效果,需要小說中的人物情節,與現實生活既有聯絡,又有較大的反差和對比。
一個社會里,大部分人是安份良民,老實挨欺負的,這時候忽然來個俠客,除暴安良,人人仰望他,這樣比較有戲劇感。而唐朝人麼……社會整體風向都不算那麼安份守已,象李白那樣的文人,都動不動“十步殺一人”(當然我知道這是藝術想象誇張),要找俠客,滿大街全是,這還怎麼寫故事。
唐朝人思想開放、束縛較少、社會尚武,市面上稀奇古怪的東西太多。把武俠故事安放在這樣的背景裡,感覺是達不到“一下子吸引了所有人注意力”的效果。唐朝以前,則是離受眾(看、聽武俠故事的大眾)過於遙遠,不容易建立起熟悉感。
從文學發展史來說,武俠故事這樣的俗文學,本來也是在唐代後期才開始快速發展。除了社會經濟的原因以外,一大重要因素是是科舉制成熟穩定、文人為考進士而“行卷”,要用有吸引力有想象力的文字,去博取考官們的關注,此即著名的“唐傳奇”產生的土壤。一個新事物是需要發展一定時間,才能達到成熟階段,所以宋元明才是白話文學的鼎盛期。唐傳奇裡的武俠故事再好看,普通老百姓看不懂文言文也沒轍,需要後世改編成戲劇書話等,才能流行。
回覆列表
因為
唐朝以後的社會生活文化離現代生活較近。史料記載祥實,很接近民間普通百姓生活,甚至還有許多宋代留下的民俗,地方節目。很適合普通人閱讀,增加受眾的認同感。宋代以後、到民國的歷史說近不近。說遠不遠。寫武俠小說吹下牛,也並無大礙。而且服裝、武器、語言。都近不需要去編。有現成的可以拿來用。同時社會上也有群眾基礎唐以後。華夏曆經,蒙滿入侵。大部分漢人從小就關注這段歷史。總想回到那個戰亂撕殺的年代,去為自己心中的“家國”流下鮮血。 這麼好的話題基礎,人人都渴望去想像。那個作者會不去寫,50年代寫武俠寫唐代以後的小說。誰不是一代武俠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