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卓媽育兒園
-
2 # 邊河靜靜流1
我覺得所謂七歲的叛逆,其實是孩子在成長的表現。他們有了能完成各種動作的肌肉,有了對事情的自主觀點,有了自主造成某些事情的能力,不必要時時事事依賴成年人。但是成年人還沒有從事事操心和權威作主的習慣中改變過來,就誤以為孩子叛逆了。
我是單親帶孩的家長,在孩子成長中把自己扮演成“放手”的助推力,在七歲之前就已經逐步在放手讓孩子在一些小事上自主決定、自主承擔後果了,所以孩子有自己見解和決定的時候,不覺得叛逆,反而覺得自己又輕鬆了。關鍵問題是,我對孩子要求是:你完全可以對你的事作主,但是你必須承擔一切後果〈當然是慢慢由小到大的事情放手的〉。比如最初,小學老師叫家長檢查作業再簽字,我忙得外焦裡嫩,我說:你讓我籤啥我就籤啥,但是如果沒有對,你去學校老師怎麼收拾你,我都不管。她自己就知道做對。又比如:天冷了她不加衣服,無論再降溫,我也不送衣服去學校,經過體驗她自己就曉得第二天怎麼辦。她有自主權,同時又自己承擔後果她就更有自我管理意識。家長就更輕鬆,以後的學習和處理各種問題家長就不用操心費力。
如果已經管的太多,孩子總是對嘴和對著做事的。在發生爭論時,第一步,順著孩子說,懷著真誠的心指出他觀點中的亮點,表揚他的自主意識和成長;第二步,共同討論可不可以有別的更好辦法或者觀點,如果沒有真正說服孩子,可以按照孩子的說法來實踐。如果實踐中家長錯了,家長要真誠表揚讚美孩子〈家長也會體驗到並不是成年人就一定正確〉;如果孩子在實踐中錯了,不要挖苦,要一起找原因,這實際上也是讓他在體驗中反思,在反思中改變。慢慢的,所謂的叛逆就消失了,家長和孩子都成長了。
祝願天下的父母與孩子都其樂融融共處一室,快樂幸福!
-
3 # 宸媽碎碎念
首先我們來分析孩子的情況。
孩子剛剛上小學,從寬鬆的幼兒園到相對嚴謹的小學,對於孩子而言,第一是環境的變化,第二是制度的變化。這兩個方面的變化對孩子而言是巨大的。
環境改變。在一個陌生的環境中,陌生的同學,陌生的老師,給孩子的安全感造成了很大的不穩定,孩子需要適應。對外孩子要一致,為了給老師和同學一個好的印象,大多數孩子會選擇隱忍,可是回到家,在自己最放鬆的家裡,孩子的壓抑和隱忍會不自覺的放鬆下來,這樣就有了變化,可能就是爸爸媽媽覺得孩子叛逆的一個原因。
制度改變。小學的制度相對於幼兒園一定是要嚴謹一些的,孩子會在初期的適應過程中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同時要不斷的約束自己的言行舉止以達到老師和學校的要求,盡力做一個“好學生”。同樣,這樣在學校的壓力會累積到回家的時候爆發出來。
其次我們來講家庭教育。我們都知道,家是講愛的地方,因為愛,才有了我們的家。對於孩子而言,家就是孩子最溫暖的港灣,也是孩子最安全的地方!而父母,是孩子最堅實的依靠。在孩子的重大變動時期,父母應該提前預知孩子的心理變化,高度關注孩子的心理情況,及時給予孩子合適的方法和措施來調整心理,讓孩子以最放鬆的姿態來迎接各種變化。
從孩子的控訴中,我們可以完全的感知到,孩子並沒有接納到愛。孩子的情緒最直觀的反應出來了,家長的應對就應該跟上。
首先反思自己。是不是對孩子的教育太過粗暴?
其次給予孩子共情。和孩子談談心,聊聊天,讓孩子放鬆下來,表示爸爸媽媽的瞭解。
給予孩子愛。愛的表達方式很多,孩子難受的時候一個溫暖的擁抱,孩子哭泣的時候一個沉默的陪伴,給孩子做一頓孩子喜歡的美食,或者是每天晚上睡前的陪伴等等。
給予孩子適當的幫助。適當的引領,適當的幫助,父母的作用不就是這樣嗎?
仔細的想一想,冷靜的想一想,你會找到和孩子最好的相處方式! -
4 # 農家紅月留客
農家留客回答:七歲孩子總是叛逆,怎麼辦?教育孩子要因材施教,不要著急,平時摸清孩子的喜好(軟肋),比如:玩手機、打遊戲、去遊樂場...因勢利導;日常多發現孩子閃光點,多鼓勵;家長要多學習,言傳身教。
-
5 # 考拉讀書會
您好,我是心理學院研究生,我用心理學知識說說孩子的叛逆問題。7歲的孩子正處於心理學家皮亞傑提出的前運算階段和具體運算階段的交叉期,前運算後期的孩子已經具備了思考和表面思維的能力,但是思維是不可逆的。對滿足自己需要就是對的,很少會去換位思考。
到了7-12歲這個具體運算階段,出現了邏輯思維,但是隻侷限於具體的東西,但是還是不能理解什麼叫辯證邏輯,不能區分世界上的好人也有壞的一面,壞人也有好的一面。
兒童的叛逆來自於他的自我中心,道德感是比較弱的,透過家庭教育和學校的學習,孩子會慢慢內化社會規則,尊重社會規範。會按照社會期望來協調自己和他人的關係。鞭策自己,珍惜與別人的感情。
所以作為父母不必過於擔心,給予孩子更多讚賞,少一些嚴厲批評,同時自己也做好榜樣,不要把工作家庭中的不如意遷怒於孩子,給孩子更多愛,讓他體會到公平。就能渡過這個轉折期。
-
6 # seven情感小屋
其實這個不算叛逆吧,更確切來說應該是吃醋的心態多一點點。
家長也想想在平時生活中有沒有做過讓大的孩子覺得有點心裡不平衡的事呢?
像現在這種情況應該先培養起兒子的責任心和兄妹感情。多點鼓勵和表揚兒子,言語中要求表達出妹妹的弱小和需要照顧,喚出兒子的保護慾望。
-
7 # 秋荷聽雨
孩子的每個成長階段,都會面臨著一些問題。
而7歲的孩子,正是處在心理學上劃分孩子的成長階段中所面臨的第二逆反期。這個逆反期的孩子因為已經有了獨立思考的能力,不再把父母的話當做自己行動的指南;不在把父母的判斷當成自己的判斷;他會常常會根據自己的喜歡,自己的判斷來支配自己的行動。
因此,就有了與父母不一致的思想的碰撞,這就令父母產生無法控制孩子行動的不滿。
而孩子的這種行動這就是逆反。
你說的這個孩子,是因為你有了二胎而忽視他所造成的。但是,我不這麼認為。
因為即使你沒有生二胎,而孩子在這個年齡,也是到了心理學所界定的心理逆反期。
因此,面對孩子的逆反,你一定不要急,越急孩子就越和你懟。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加強與孩子溝通。
溝通是解決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障礙的最好的做法。透過溝通,可以讓孩子舒緩內心的焦慮,可以讓孩子宣洩內心的不滿。
最關鍵的還是可以修復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與父母之間漸漸淡漠的感情。
同時,父母應該讓孩子感覺到父母任然在時刻關心著孩子,你沒有像孩子感覺得那樣與孩子在情感上漸行漸遠。
而且,你也可以讓孩子參與到對自己的弟弟妹妹的成長中來 ,幫著父母照看著弟弟妹妹,讓孩子有成就感。
其實,還有很多的辦法面對孩子在這個年齡突現在逆反期。只要父母靜下心來,仔細觀察孩子的舉止,你就會找出好的解決辦法!
-
8 # 時尚紛享
小孩的性都是從小開始塑造的,7歲不教,到17歲就跟難教了。因此,必須從此刻開始調教,道理說不清,就要更強硬。
-
9 # 愚人觀視界
當你的孩子身上出現叛逆的現象時,作為家長的你不要大驚小怪,不要對此過分的懊惱。而是應該保持冷靜,因為這是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會發生的正常階段。在這個時候,父母於孩子而言,最大的意義就是良好的引導,讓孩子順利度過人生中的瓶頸期。
如果當孩子處在叛逆期的時候,父母能夠理解到孩子身上一些看似“有毛病”的行為,並讀懂孩子行為中隱藏的心理需要,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相信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從發展心理學上來講,一個小孩的叛逆通常存在於三個時期。 第一逆反期:兩歲半到三歲左右,這是孩童自我意識萌發的時期。 第二逆反期:7-9歲,這是孩子處在“準大人期”。 第三逆反期:12-15歲,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青春期”。
對於7歲的兒童來講,處在第二逆反期--“準大人期”。也就是說隨著孩子意識的成長,他們認為自己已經“大人”了,不願意受到大人的“束縛”。主要的一些表現:比如不願意讓大人叫自己的小名,不願意讓大人給自己穿衣服,喜歡和大人對著幹等等。 雖然從心理上,7歲左右的兒童有“覺醒”的意識,但從實際上,他們對自己的父母又十分依賴,這種內在的矛盾讓他們從脾氣秉性上會有一個較大的轉變,還常常會伴有不講道理、經常容易生氣等現象。7歲的孩子,剛上小學不久,學到了一些知識,也資訊想證明自己已經長大,想脫離大人的控制。 作為父母,我們要多觀察孩子的行為習慣和規律,也要明白,教育孩子切記不能簡單粗暴,而是要用潤物無聲的方式,讓孩子得到成長。同時也要有掌握一定的理念和教育常識,才能做一個好父母。
第一,走入孩子的內心世界。不管再忙,也要儘量抽出時間,多跟孩子在一起玩耍。陪伴是最好的教育,遊戲、吃飯、郊遊、旅行,與孩子多一些親子活動,讓自己多瞭解孩子一些。和孩子多在一起玩一玩,在遊戲裡彼此的心是放鬆的,從遊戲中,能感受雙方的心情,這樣更有利於孩子接受你的指教和引導。
第二,做好對孩子的引導。比如對於興趣愛好的培養,父母不能將自己對孩子的設想,強加在孩子身上,讓他去學習自己不喜歡的東西,而是用平等的心態,以興趣為老師,沿著孩子的興趣方向培養,這樣孩子高興,大人也輕鬆。在孩子的學習上,需要幫孩子養成好的習慣,發揮他們學習的主動性。
第三,正視孩子碰到的失敗。允許孩子失敗,讓他在經歷磨難和挫折中成長。你既允許他去做事情,就要允許他失敗,這是整個教育過程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人誰沒經歷過失敗或是做過錯事呢?或許你自己做的第一件事可能更可笑、甚至比孩子更愚蠢。孩子的成長過程也是這樣。所以孩子犯錯,我們不應該發怒,而是要靜下心來幫助他進行分析,讓他從挫折中得到啟發。
-
10 # 奶爸說帶娃兒
記得自己在七八歲的時候就非常的“討人嫌”。
我們中國有句老話或者叫俗語:
七歲八歲討人嫌,惹得小狗不待見。
為什麼跟小狗有關係呢?因為,你要注意你會發現,這時候的孩子看見小狗都要上去踢兩腳。
就連南懷瑾先生,在他的著作中都提到過這個問題。這是人類成長的共同問題。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通常要經歷三個叛逆期:
第一個、二~三歲時的“寶寶叛逆期”;
第二個、七~八歲時的“兒童叛逆期”;
第三個就是十二歲以後的“青春叛逆期”;
一般我們說的都是第三個,都是在聊青春期問題。其實我們很多家長忽略了前兩個,其中七~八歲時候是最令人頭疼、最討人嫌的叛逆期,記得自己小的時候,在這個階段沒少捱罵捱打。
在五六歲的時候,孩子可能還很聽話,家長說什麼可以做,孩子才會去做,什麼可以玩,孩子才去玩。
人見人愛,家長也會有種感覺自己有個聽話的好孩子。但也不能一概而論,就我自己來說,十歲之前我是不記得自己哪天是不捱揍能過得去的。所以,這個也樣因人而異。
正在父母慶幸的時候,沒想到了七八歲,孩子的性格卻來了一個大逆轉,成了一個有“問題”的兒童,每天弄得家長焦頭爛額、精疲力盡、心力交瘁!比上班都累。
原來很懂禮貌的孩子,這時候卻突然生出不少的毛病。
例如,知錯不認,愛聽表揚,沒理攪三分,愛找藉口,見人不說話打招呼,做事不積極主動,磨蹭拖拉等等。
行為習慣也有很多讓家長無法忍受:
挑食,只撿愛吃的吃、不愛刷牙、愛睡懶覺、不疊被子等等。
凡是,什麼是錯的、不被允許的、危險的、缺德的,孩子雖然都很明白,卻總抱著僥倖的心理,跟家長擰勁兒幹,一定要把東西弄碎弄壞,一定要把事情搞亂搞砸等等。
記得自己小時候,還因為摸電門被電過。還有當時,自己和小夥伴去河裡面玩水。有的時候,水是很深的。淹死的機會不是沒有,只是機率性的逃過。
對於孩子此階段的叛逆行為,很多父母採取的是強硬的方式,對孩子進行簡單粗暴地訓斥、打罵,而這樣做的結果,往往適得其反,最後不僅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反而讓他們的叛逆心理變得更加強烈。
七八歲的孩子,對世界都充滿著好奇,此時的問題都是成長髮育的問題。如果父母無視孩子的成長,總是還把孩子當成嬰兒,這也不行,那也不讓。正是因為父母這也不許、那也不準的態度,直接導致孩子產生更強的逆反心理,這也是造成孩子叛逆的原因之一。
這時候,家長不能只盯著孩子的叛逆心理負面,家長要從積極的一面去引導。家長要清楚孩子叛逆行為的合理性,並採取正確的方法,合理引導,逐步改變他們的叛逆行為。
我在這裡面講六條原則 :
第一個、要立規矩,豎底線
第二個、家長的期望值要適當
第三個、耐心的引導,不能一味的強硬
第四個、爭取孩子或者聽取孩子意見,而不是走過場敷衍。
第五個、適當放手,慈嚴並用。
第六個、家長內部統一,不能再教育方式上互相沖突。
至於具體操作的細節,因為我們家長遇到的問題會很多,這時候可以找一些相關的書籍來學習一下。比較有針對性的就是《7~8歲叛逆期,媽媽要懂的心理學》。當然還有其他的專著,如果有時間可以交叉的學習看看有那些不同的地方。
畢竟,方法多掌握一些沒有壞處,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張三家有效的方法,用到李四家孩子身上就可能起反作用。這個家長一定要銘記!
-
11 # 向山舉目
7歲的女兒叛逆,是一個好現象,早早發現了,早早思考了,早早應對了,早早解決了這個問題,處理得好的話,可以讓女兒更健康的成長成為優秀的人才。
先要看一看女兒在什麼方面叛逆,在哪些時候叛逆,和誰在一塊兒的時候,叛逆的頻率出現的最高,把這些情況找到以後作為資料積累起來,等待著以後來分析。
再仔細的觀察,想一想,女兒為什麼會叛逆?透過判你想達到什麼目的。是女兒做的不對嗎?是大人做的不對嗎?是我們長期以來給孩子慣成了什麼不良的習慣嗎?還是孩子的確表達的有道理呢,要具體看一看區別一下。
因為一點也挺關鍵的,父母還有其他的家庭成員,應該和睦的相處,平等的對待,冷冷靜靜的思考。讓家庭有溫馨的氣氛,有平和的氣氛,有良好的氛圍,充滿親情。在這一種情況下,孩子也會受到耳濡目染,受到良好的家風的影響,不會過激的表達自己的孩子也會冷靜,也會講道理,也會懂得禮貌,也會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一個通情達理的人的。
-
12 # 陪娃樂翻天
每個孩子都有叛逆期,但是作為家長要認真觀察孩子的叛逆從哪裡來,7歲左右的孩子已經可以清晰的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了,家長應該保持耐心去和孩子慢慢的溝通交流最終才會發現問題。因為孩子的身體狀態才是最最天然的,他的行為反應了他的內心世界,很多時候孩子不是真的叛逆,他可能需要父母的關注或者需要父母陪他做一些事情,他才故意為之。每個孩子都很有靈性,家長們不要干涉孩子自身精神胚胎的指引,7歲的孩子自尊心開始變的強烈,不要語言攻擊他,足夠的耐心和他交流,你會發現孩子給帶給你驚喜,其實育兒真的是在育己。
-
13 # 淅爸育兒記
不要總給孩子安上“叛逆”的罪名,他們並不叛逆,只是把家長(或者主要撫養人)對待他的方式,反饋給家長而已。
孩子叛逆,得有物件得有原因。家長覺得孩子叛逆,其實質是因為孩子沒按家長的意願去成長,去生活。
一個問題是,孩子是一個獨立的人,他為什麼一定要長成家長希望的模樣?按家長的意願去生活呢?家長自身呢?是否已經成長為家長的父母所希望的樣子?
孩子違反家長的意願時,恰恰證明了這種親子相處模式,是教不好孩子的,因為這種相處模式,違反了孩子的需求。
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更多的是希望獲得孩子的合作,而不是讓孩子言聽計從。再反過來想,一個對父母言聽計從的孩子,其最後的成就也就只是父母現在的模樣。
-
14 # 寶寶生活小課堂
在父母眼裡孩子永元是一個長不大的人。而孩子在不同的年齡階段,身心都會有不同的變化。根據易經學,男孩子和8有關,在8歲,16歲,24歲……女孩子和7有關,在7歲,14歲,21歲……這些都是孩子變化的關鍵年齡階段。不管哪個年齡,孩子都不會無緣無故的叛逆。跟父母的家庭關係,教養方式,溝通方式,以及學校的教育緊密相關的。
以下幾點原因,父母要注意。
第一,父母要修身養性,以身作則。夫妻和睦是教養子女的良方。如果夫妻經常吵架,就會連累孩子,使他們處於不安定的狀態。夫妻能夠和睦相處,教養出來的子女自然身心健康,心靈不會扭曲,孩子叛逆的現象也就很少出現了。夫妻關係處不好。親子關係也不會太好。孩子叛逆的現象自然出現頻率很高。
第二,父母要分工明確。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每個做父母的都非常疼愛自己的孩子。但父母在教養孩子問題上不能一味的做好人,一定要合理分工。孩子做錯了事情。不要父母雙方都嚴厲批評,也不要父母雙方都嘻嘻哈哈不當一回事。一般父嚴母慈比較好。孩子做錯了事情,父親嚴格批評教育。事後母親又以和藹可親的態度跟孩子講道理。一般家庭孩子跟母親相處的時間比較多。由母親去做白臉,父親去做黑臉,還是比較好的分工。
第三,多與孩子溝通,聽聽孩子的心聲。孩子每個年齡階段成長經歷都不一樣。父母要用心跟孩子溝通交流。做父母整天忙這忙那,很少跟孩子交流溝通,你怎麼知道孩子心裡是怎麼想的?孩子最近又遇到了些什麼事情?心靈又有了些什麼變化。只有多跟孩子溝通,才知道孩子在想什麼,想幹什麼。好的想法,父母就鼓舞支援。不好的想法,父母就立即糾正了。孩子叛逆的現象就很少出現了。
第四,配合學校共同教育孩子。學校是孩子成長的第二家庭。學校裡面主教知識為主。教孩子做人還是要靠父母的。孩子在學校裡面學的東西,父母要正確引導。同過和學校建立切實可行的聯動機制,共同攜手一步步導正孩子的思想和行為,避免孩子叛逆行為出現。
總結。父母都希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想自己的孩子不叛逆,從小就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家庭教育就是孩子的第一課堂,父母就是孩子的首席啟蒙老師。做父母就要修身養性,以身作則,以身正人。
讓我們在養育和教育熊孩子過程中少走彎路,讓我們的熊孩子成長得更好。
-
15 # 庭爸談育兒
七歲孩子總是叛逆,那我們需要看看為什麼會是這樣。
1、叛逆的背後,是孩子的需求
孩子是不會無緣無故就發脾氣的,如果你覺得他在無緣無故的發脾氣,那隻能說明或者咱們沒有去想想為什麼他會發脾氣,或者是咱們知道原因但卻不想去溝通。
換句話說,咱們只想他按我們的要求去做,按我們給的命令去行動。
可是孩子並非機器人,他需要父母的理解與支援,他也會有情緒與想法。
如果我們總是忽略,那麼表現出來的,就是孩子的不配合與反抗。
2、叛逆的背後,是我們對孩子的不以為然
為什麼這麼說,我們好好捊一捊,是不是我們覺得,小屁孩,有啥自己的想法的,叫你幹嘛就得幹嘛,敢於反抗就會被懲罰。
當然或許沒有這麼絕對,但也能說明一點,我們對待孩子還是不夠友好,也許我們是有意的,對於很多父母而言,維持父母的權威,實在是比好好與孩子溝通來得更加重要。
簡單粗暴的命令就能讓孩子行動,所以很多人也就不願意花時間來好好與孩子溝通想法與情緒了。
被刻意矮化的結果,換來的就是孩子的反擊,於是表現出了叛逆。
3、叛逆的背後,是解決問題的鑰匙
叛逆說明孩子的情緒與想法,此時我們的做法就很關鍵,是與孩子對著幹,還是能平心靜氣的和他溝通,瞭解他的需求和想法,再一起協商達成一致。就是兩種不一樣的結果。
對著幹,那麼我們就會覺得孩子在叛逆;而平等協商之下,孩子情緒與心態得到重視之後,往往也願意用配合的行動來與我們取得一致。
而這,就是雙贏的做法。
以上,是我對叛逆的看法,也許有些家長覺得這些原因我都知道,我想知道該怎麼做。那麼,做法應該是這樣:1、尊重孩子,並且傾聽他的需求和心聲
我們的態度對孩子影響非常大,當我們把他們“當回事”的時候,他們感受到我們的善意,事情就往解決的方向發展。
2、用這樣的話來開頭:我們商量一下......
這樣的話開頭,就是告訴孩子,你有你的想法,我有我的建議,現在,是時候我們一起來商量一下,找到最好的解決方案了。
這裡體現出來的,就是對孩子意見的重視,我跟女兒溝通時,也常常用這樣的話來開頭,每次的效果都不錯,只要我們是真心實事的與孩子交流,他們是樂意說出心裡話來的,而協商出個雙方都接受的結果也是大概論事情。
3、接納孩子的態度是前提
如果認為孩子跟自己對著幹,往往事情不好解決。而父母的權威實際上並非最重要,我們可以有原則和底線,但在出門穿什麼衣服,先吃飯還是先洗澡等等家庭瑣事上面,完全是沒有必要一言堂,孩子就一定要聽我的這樣的要求。
改變這樣的態度吧,能讓我們與孩子的衝突大大減少。
庭爸,7歲女兒的奶爸,優質育兒領域創作者,家庭教育指導師,70後大叔,有愛有思考的育兒和教育達人,歡迎關注、轉發、點贊和評論,如果想要育兒乾貨,可以關注我後私信:育兒秘籍,我將送你一份很落地和實用的育兒秘籍。更多育兒和教育問題可以與我交流。讓育兒更輕鬆,讓教育更有效
回覆列表
其實,孩子本身是沒有“叛逆期”的。之所以那麼多家長,會給孩子扣上“叛逆期”的帽子,是因為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對。
7歲的孩子,已經是個小大人了。隨著對外界的認知升級,隨著自我意識的覺醒。孩子會漸漸有自己的看法。所以很多時候,就不認同父母的看法,甚至與父母對著幹。
這時候,父母若與孩子硬碰硬是沒用的。
應該給孩子多一些尊重和理解,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問題。從思想上,行動上,引導孩子正確的三觀和處事行為。
孩子叛逆說明孩子在成長,父母只有用更高的育兒智慧,才能應對孩子的叛逆。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