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L涵媽咪
-
2 # 健康管理師清風
這也是一種病態。正常態是:既為自己著想,也為他人著想。或說:既考慮別人的利益和感受,也考慮自己的利益和感受。
處處為他人著想,為什麼要這樣?別人願意他這樣做嗎?每個人都有感覺,當自己不需要別人的“關心”時,依然受到來自別人的沒完沒了的“關心”,我們內心對這種所謂的“關心”有多麼反感和厭煩。
真正關心別人,就先把這個“處處”拿掉,首先學會尊重別人。尊重是關心的前提。
處處為他人著想,這樣的病態,呈現過度的自以為是。憑什麼為別人著想?難道他為別人著想所想的就是正確的?如果他認為自己所思所想是錯誤的,他還會處處為他人著想嗎?
處處為他人著想,這樣的病態,呈現過度的控制慾。處處為他人著想是一種假象,真相是試圖處處控制別人、讓別人按照他的想法去做。
這樣的人,這樣的病態行為,自然不受別人的待見、喜歡。
-
3 # 小螞蟻要啃大骨頭
總是會替別人著想,是不少人的習慣,這是一種很好的品格。可是如果我們替哪個人著想,就期望著別人能夠感受得到,就想別人會為此感動,能夠感恩我們,那就有點自作多情加痴心妄想了。
你在替我著想,我在替他著想,我卻沒有替你著想。這是很正常的邏輯關係。大多數情況下其實也是這樣的,所以在我們替別人著想的時候,其實大家是在一個頻道上的,只不過是在一個頻道的平行線上,並沒有交集。別人沒有那麼多的精力去接受你為他著想的這段感情,因為這是屬於強加給他的精力,誰都不想在自己的思想裡,被迫的加上一種感情吧,你是,我也是。
為他人著想而不受待見,也是我們自己自作多情的想法,人家需要你著想了嗎?顯然沒有。可這畢竟是很多人的習慣,改也改不了,只能給自己一種心理暗示,那就是把這種行為,當成一種“順路”的行為,不要求別人會有任何的反饋行為。
不管做任何事情,我們都要擺正心態,看清楚這個事情的意義,看清楚這種行為的根本。當你把所有都看透的時候,也就不會有什麼抱怨了。
-
4 # 一雲深無跡一
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得到的總是有恃無恐。
大家都是人,沒有誰比誰高尚,這種為他人付出得不到迴應,還不如自己自由自在快樂輕鬆些。管他們怎麼想,你就是你心中的太陽,你可以發光發亮自己轉動,當然能力更大可以讓別人圍著你轉。而不是做他人的情緒跟隨者,這樣完全失去自我。
親可以看一些書籍,特別是心理方面的,比如《遇見未知的自己》《王陽明知行合一》《道德經》《人類簡史》等。
這些書不會直接指出心理問題,但看完你的心境思想可以更上一個層次,不會被世間這種小情小愛,小情緒,紛紛擾擾佔滿心田。
-
5 # 玲玲的天空yl
但是,隨著時間不斷的推移,我感覺到,我對別人的付出別人不一定會領情!而且還有更重要的一點就是,有些人竟然是那種你對她好,她覺得就是理所當然的人(我這裡指的不是所有人)。面對這樣的情況,我覺得我整個人都不好了,沒有哪個人生下來就是要對你好的,在你什麼都沒做的情況下,也沒有哪個人非要替你買單!更不要覺得別人都欠你的。
所以我現在就只對那些值得我幫,並且懂得感恩的人付出!
在宿舍裡,無論買什麼我都會把東西拿出來分享,每次放假從家裡回來都會帶很多吃的給他們,他們休息的時候,我想去廁所也都小心翼翼的生怕影響到他們。他們生病了帶他們去醫院,有什麼事需要我幫忙,我也馬上幫。
回覆列表
心裡委屈是肯定的,當今社會,更多的是要為自己著想,自己轉變一下思想,也就活著沒那麼累,多為自己想,自己做好了,別人也無話可說,做好自己更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