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芋艿峰
-
2 # 雲臺山閒人
在清朝,漢人始終都是奴才。旗人永遠高人一等。第一,滿人也就旗人出任高級別的官,漢人不能進入權利核心。第二,漢人入仕要經過科舉考試,滿人可以世襲,舉薦等。第二,滿人是職業軍人,不從事生產勞動,滿人的生活全靠財政供養。第三,滿漢禁止通婚,滿人女子不能嫁給漢人,但漢人女子可以嫁給滿人。
滿清貴族從來沒把天下漢人當作普通人,在他們眼裡永遠都是奴隸。清未與八國聯軍和淡時慈禧竟無恥的說:“寧予外族,不予家奴;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可見國人在他們心的地位。
-
3 # 路生觀史
一般。太一般。元朝人有4類,漢人與南方漢人在第三和第四。清人雖無此分類,但在滿人面前漢總低人家一等,清初不用漢重臣,三百年才出了一個帶兵的嶽將軍。不容易。漢臣得重用始於清二女,慈安,慈禧二寡婦。
-
4 # 宋安之
終清一朝,漢人一直是皇帝既不得不用又多加防範的二等外人,皇帝信任的滿族人是家奴,而漢人是永遠不可信的外人。
漢人在清朝地位的如何可以分兩個時期。
一是清初入關得天下以後,由於漢族人口龐大,又不可能全部滅族,也沒這個實力,所以只能是需要用漢人的地方就重用,但是絕不會給其太大權利,所以這一時期,漢人只能任勞任怨,需要時候就去勤勤懇懇的幹,沒用了以後就打壓打壓,而民間,滿人都是上等人,漢人皆是下賤之人,滿人擁有很多特權,漢人只能是被壓榨的物件。
二自清晚期太平天國起義以後,聲勢越來越大,一度控制江南幾個重省,內憂外患下咸豐皇帝無奈之下承諾“平太平天國者封王”,其本意是滿人貴族中出現一個可用的大將平了這場動亂,封與自己人,誰曾想,八旗子弟早已不堪重用,綠營也是承平日久,兵備鬆弛,也是不堪一擊,最後不得不依靠地方團練,而這個時候漢人曾國藩就崛起了,最後平定太平天國,其一手發展的湘軍及其繁衍出去的李鴻章的淮軍左宗棠的楚軍,基本上承包了晚清最後幾十年裡國防,晚清的武力支撐都靠漢人軍隊,漢人的地位扶搖直上,基本上晚清後期全國的巡撫總督都是漢人,這時期地位還好。
整體來說,清時漢人地位是很低的,滿漢之分豈是電視劇中那麼一桌滿漢全席可以皆大歡喜的,歌頌清盛世中,背後亦不知多少漢人一句“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而死。
-
5 # 天外村藥房
清朝以滿族入關,當然要維持民族統治,所以漢人二等民族的地位是跑不了的。從經濟上,八旗集團霸佔了大批良田,騎在漢人頭上作威作福。從政治上,清政府對於漢官始終猜忌。從文化上,用屠刀逼迫剃髮易服,大興文字獄,閹割華夏文明。
不過整體來說,滿清還是希望和漢人儘可能融合。相比蒙元時期的四等人,把漢人放到三四等,西域民族和高麗人都比漢人尊貴。滿清的漢人也就是不如滿人,而與蒙古人等相當,在其他民族之上。如在北京城,滿漢之間的關係沒有元朝時候那麼僵。
-
6 # 中心精神病院主治醫師
漢人在清朝的地位要看是什麼樣的漢人,如果是平民農民,那肯定是要被一些比較自負且有點實力的滿人欺負。
如果是為官的要看你做的官大官小,例如,李鴻章、左宗棠、曾國藩都是漢人,尤其是李鴻章,李鴻章身為晚清重臣深得慈禧老太婆親信,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其實不僅僅是滿人欺負漢人,有時候漢人也要欺負漢人,讀過馮驥才的《泥人張》的都知道,靠販鹽賺下金山的張錦文當年為盛京將軍海仁賣過命,所以海仁收張錦文做乾兒子。有了這乾爹,張錦文當然就是橫霸街頭的主兒,後來被泥人張張明山給吃了一癟。
所以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不論是不是漢人,在清朝,你如果為滿清賣命,且位極人臣,地位當然沒得說,若你是平頭老百姓,那你的地位可能不高,可能就是二等公民!
-
7 # 萬歲1148858845
換位思考,你是滿清八旗或者是宗室子弟,你們的祖宗努他哈赤從1583年起兵就和漢族作戰,直到百年之後的1683年才最後平定在臺灣的漢族政權,進行了百年戰爭,那麼你的內心深處對漢族會是什麼樣的心裡戒備?
-
8 # 青年史學家
滿清入關後,雖然沒有像元朝那樣制定所謂的四等人制度,但是在清朝中前期,漢人的地位還是相對比較低的,清朝中前期統治者們堅持所謂“首崇滿洲”的政策,這種政策的主要體現包括:
滿漢不平等:
首先,滿漢之間是不能通婚的,滿人可以與滿人,也可以與蒙古人,還可以與漢軍八旗通婚,但是不可以與漢人通婚,實際上這就是一種赤裸裸的民族歧視政策。一直到清朝統治的最後十年,這種政策才得以改變。
其次,漢人和滿人在政治資源分配方面也是不平等的。在清朝,進入仕途主要依靠科舉,而漢人所擁有的學額和科舉途徑遠遠比不上滿人和蒙古八旗以及漢軍八旗,因此,漢人之間的競爭程度遠遠甚於滿人。而在任官制度方面,清朝實行嚴厲的官缺制度,即滿官缺,漢官缺等,雖然在中央層面的六部都實行了滿漢復職制,但是實際上在各個重要崗位漢人和滿人所獲得的機會是完全不平等的。而且為了防止漢人武裝再度起義,清朝統治者在全國各地的重要城市都設定了駐防八旗,以監督漢人綠營部隊。
再次,在清朝初期,滿人在經濟層面是可以擁有更大的特權的,比如滿人可以圈佔漢人的土地,並且可以擁有比較大的特權。而漢人在文化領域也遭到了清朝統治者的打壓,不斷出現文字獄,漢族知識分子一直被打壓。
漢人地位提升:
在清朝中後期,漢人的地位則不斷提升,因為滿清的支柱已經不可靠了在清朝中後期,不得不依靠漢人武裝。因此清朝中後期出現了所謂的“湘淮勢力”崛起現象。許多漢族士紳可以位居要津。到了清末新政時期,已經開始了聲勢浩大的平滿漢畛域運動,滿漢之間的差異被進一步消除。
因此,整個清朝時期,漢人的地位實際上是經歷了一個V字型的反彈。
-
9 # 苟或
上面扯那麼多我來個簡單明瞭的
滿族(貴族)>蒙古族(貴族)>漢族(士族)>其他民族(士族貴族)
滿族(平民)=漢族(平民)>蒙古族(平民)>其他民族(士族貴族)
滿族(旗人)>蒙古族(旗人)=漢族(旗人)>其他民族(旗人)
對滿族的特殊待遇只對旗人有效,對普通的滿人是沒有效的非旗人的滿人與普通漢人的待遇無異。蒙古優待僅是對蒙古貴族而其他的蒙古人是沒有什麼優待的甚至比漢人都差
-
10 # 歷史密探
清朝,作為中國歷史上為數不多的一個少數民族政權封建朝代,一直都是滿人掌權。當然,他們也做了一些壓制漢朝的事情,讓漢朝人民成為他們的臣民,多數服從少數,鞏固自己的政權。
一開始,清朝入關就要求剃髮易服,漢族人剃髮,這一舉動,讓許多具有反叛精神的漢族人在掙扎中死去。順我者昌逆我者亡,這樣的強制性改變髮型讓許多漢人默認了清朝的政權,達到了他們的目的。
漢人在清朝還要學習滿文,大氏族與滿人聯姻,清朝政府拉攏這些大氏族和大地主,以同化他們。而底層的貧苦百姓,雖然也進行減稅,但依舊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在清朝,漢人始終被稱為奴才,必須努力工作。而滿八旗子弟,則可以整日悠閒的玩鳥喝茶。慈禧太后有句話:“寧許洋人,不許家奴。”由此可見,她是多麼害怕大權落入漢人之手,所以自始至終,漢人在清朝也只是個打工的。
-
11 # 一諾_浩瑋
很榮幸能回答這個問題,清朝時期眾所周知滿族統治,滿族分為八旗,少數民族,也是遊牧民族,在他們眼中漢族人,由於經濟文化比他們高,但是漢族人爾與狡詐,自私自利,膽小怕事,漢族人不配擁有那麼好的物質資源,如何統治龐大的漢族人,是他們面臨最大的問題,所以大興文字獄,留長髮,統治束縛人們的思想,禁止漢族人當官,不允許與漢人通婚,漢族人只能被奴役,和元朝一樣把各族分成三六九等,但是經過後來的統治,各族文化交流,漢族人慢慢進入官階,但是各重要職務不能認命,引起很多有志之士不滿,為了鞏固政權才有所改善,受苦的還是眾多的勞苦百姓,無論那個政權當局,老百姓都是最苦的,也是最底層的!
-
12 # 香茗史館
題主是否認為清朝時期的漢人地位非常低?其實這是個誤區。由於清朝實行的是八旗制度,因此漢人地位的高低也是要分別看待的,總的來說要比元朝時期好很多,這也是清朝統治者比元朝統治者高明的一點。
清朝時期,為了統治佔絕對優勢的漢族,清朝統治者主要採取的是思想方面的改造,也就是我們說的剃髮易服(為了便於接受,髮式進行了修改),讓所有人看起來都一樣,這樣經過幾代人之後至少從外形上就很難分辨誰是漢人、誰是滿人了。
至於地位,則需要分別來看,主要分為旗人、官員、老百姓三類:
旗人我們知道,清朝為了便於統治,分別設定了滿八旗、漢八旗、蒙八旗和其他八旗。而這些旗人的地位排列順序大致如下:滿八旗>蒙古八旗>漢八旗>其他民族八旗(其他民族有加入八旗的一般都編入漢八旗)。不過在旗人裡面又有抬旗一說,比如說皇帝看一個漢人比較順眼,一高興就會把這個漢人從漢八旗提升進滿八旗,不過抬旗好像只聽說過從漢八旗抬入滿八旗,沒聽說過被抬入蒙八旗。(當然,想要抬旗必須皇帝同意才行)。
官員如果一個漢人當了官,那這個地位又不一樣了。在官員當中,各民族的地位通常是這樣的:滿洲貴族>漢人士族>蒙古貴族>其他各種民族。雖然漢人士族的地位沒有蒙古貴族高,但在朝廷裡面,漢人官員還是很多的,而蒙古官員則相對較少,即使是蒙古貴族想要當官也比較不容易。再有一點,而且漢人官員也有不少被封爵的,而蒙古貴族的地位則主要靠繼承,很少被封爵。這也可以理解為漢人的文明程度相較於蒙古還是要領先很多的,因此滿人為了統治更願意使用漢族官員。
老百姓到了老百姓當中,各族地位還是不一樣。通常是這樣的:漢人=滿人>蒙古人>其他民族。滿人之中也並非所有人都是旗人,只有滿洲旗人才享受著一些特權,那些非旗人的地位也不是很高,基本和漢人的地位一樣。至於蒙古平民那更是和漢人沒法比,雖說滿蒙一家,可那是針對蒙古貴族而言的,蒙古老百姓可沒有那麼好的待遇,有人聽說過蒙古老百姓憑能力當官的嗎?沒有吧。而其他民族就更不用說了,地位更低。
-
13 # 陳漢銘2
清朝是漢化比較徹底的少數民族政權。自皇太及始,為了南下進佔中原,滿族就極力拉攏漢族投降者,著名的三蕃就是最早的明軍叛將,投清後先後被封王。
清軍入關後極力宣傳所謂的滿漢一家,在朝庭的官職上實行雙首長制,如六部尚書分設滿漢尚書,但實權掌握在滿人尚書手中。在這種口號之下,卻是漢民的斑斑血淚。清王朝奪得天下後,就開始跑馬圈地,掠奪漢族民眾的田地,反抗者被殺死,大量失地漢人淪為滿族人的奴才。
同時,為了摧毀漢族人民的反抗意識,推行剃髮易服,改變漢人蓄髮的民族傳統和服飾。面對漢族人民的反抗,實行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屠殺政策。所有反抗者基本被屠殺掉。
為了防止滿人被漢化,清朝還規定滿漢不得通婚。在各地修建滿城,滿人實行集中居住,即可就近監視和防止漢人反抗,又可防止滿人與漢人雜居後被漢化。
雖然漢族的地位很低,清王朝對漢人也有許多的限制和提防,但相對清朝對蒙古族實行的減丁政策,對藏族的愚民政策,漢族在清代的地位(除滿族外)還是略高於其他民族的。
-
14 # 漫威百科全書
皇族(黃帶子)、宗室(紅帶子)、京師老滿洲、各地駐防滿洲、蒙古八旗、八旗漢軍 、漢人這是基本制度,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清朝的鄙視鏈
清朝前期對漢人相當殘忍,基本上豬狗不如,剃髮易服是最嚴重的,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揚州十日,嘉定三屠都可以證明這點,但清中期,自順治以後,漢人地位有所提升,但還是不如滿人,到清中後期由於曾國藩,李鴻章等漢族大佬的出現,漢人地位已經相當高了。
相對於同樣是外族政權的元朝,清政府明顯要明智的多,採用的基本國策也是推行滿漢一體,促進民族同化的,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實行明朝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央實行六部制,即吏戶禮兵刑工,後來又設立了上書房,軍機處,地方依舊設立總督,巡撫,和州縣官等
第二,推行科舉制,以四書五經為考試內容,給了漢族知識分子進身之階,不分滿漢,都可以透過科舉考試來做官,同時,漢族地主階級還可以用錢來捐官取得官位,很大程度上緩和了民族矛盾。
第三,重用漢族知識分子,康熙時期為了籠絡漢族知識分子,開博學鴻儒科,重用了張廷玉,李光地,施琅,還有後期的曾國藩,李鴻章等漢人,大家可以看一下清朝官員滿漢席位:
國子監祭酒,滿漢各一從四品
欽天監 ,滿漢各一正五品
國史館,Quattroporte滿漢各一正三品
三院 分為理藩院、都察院、翰林院 ,滿漢各一
這些只是部分機構,但從這些可以看出,在權力階層,滿漢的官員分佈基本一致
第四,滿漢通婚,順治時期,皇帝昭告天下,不管滿漢,皆為朕之子民,自此之後,無論滿漢欲成婚姻者,皆準之。清朝的皇帝為了拉攏漢大臣,也會把格格郡主嫁給漢人。
第五,滿漢異制,官制上,封疆大吏,總督,邊疆駐防的將軍都由滿人擔任,非我族類,其心必異,補缺時,滿人優先於漢人,軍事制度上,八旗兵俸祿高於綠營兵,同樣的軍功,八旗兵賞賜也對於綠營兵,民政上,旗人大多住在內城,每月有月例銀子,漢人多住在外城
總體上講,漢人地位明顯低於滿人,清朝雖然嘴上說著滿漢一體,但民族歧視是很明顯的,而優越感十足的旗人對漢人的藐視也可想而知。
-
15 # 蝣之羽
清朝清朝是一個少數民族政權,滿漢之間的差別肯定是存在的,特別是清初,滿人對漢人的壓迫其實還是比較嚴重的。但相較於中國歷史上其他少數民族政權而言,滿清對漢族相對還是比較好的,這有幾個原因。首先,滿清的政權不是從明政權直接得來的,名亡於李自成的農民起義,滿清透過打敗起義軍,獲得政權。在滿清獲得政權的過程中,真正出大力的,並不是滿清軍隊,而是歸附於清的幾個漢族藩王,可以說在滿清統一中國的過程中,漢族是起了重要作用的。很多漢族功臣不可能不給他較高的地位。這也使得漢族的地位不可能太低。到了清中後期,隨著八旗子弟的渙散,真正支撐滿清政府的,其實是漢族官僚和綠營軍,滿清已漸漸依賴漢族,所以漢族能獲得較高的地位。在文化上上,清逐漸漢化,很多滿人甚至自己都不會滿語,這樣他們在文化上也很難去歧視漢人。加之兩族的通婚,很多滿族貴族,甚至是皇帝,都或多或少有些漢族血統,所以清漢族的地位還是相對較高的。當然,漢族畢竟是被統治者,地位上比滿人還是有差距。重要的崗位上還是以滿族人為主。太平天國以後,為了鎮壓農民起義軍,不得不讓漢人掌握重要的軍政大權,間接上也導致了滿族政權的垮臺。
-
16 # 金瑟祺安
系統地說說
很多回答,其實對於清朝滿漢的關係有一定的誤會
其實清朝相對於漢族的,不是滿族,而是旗人
漢人也可能被抬旗,滿人也可能被出旗
而旗人的成分非常複雜
有老滿洲(建州本部和早期歸順的其它女真部落),新滿洲(達翰爾族、其它後來歸附的)、布特哈八旗(由黑龍江漁獵土著組成,也稱索倫),還有蒙古八旗、漢軍八旗(火器部隊為主)。
▼ 權臣年羹堯就是漢軍八旗出身
先了解一下八旗是個什麼樣的組織。八旗是一個等級嚴密、軍民一體的組織。說通俗點,其實八旗可以理解為一個具備一定獨立性的生產建設兵團。某種程度上,八旗系統可以算是當時中國的國中之國。八旗集軍事、民事、刑罰、生產於一體,掌旗內人事、財事於一身,八旗由國家財政和旗田養活,300旗丁為一牛錄,設牛錄額真。五牛錄一甲喇,設甲喇額真,五甲喇一固山,設固山額真。旗丁平時為民,戰時為兵。旗官平時管旗內民事,戰時則為軍官。統領平時負責旗內行政、司法,統籌生產、財政,戰時統兵。一旗出征,糧草、武器皆由旗內自行處理。八旗內部組織嚴密、紀律嚴明,制度森然。這也為八旗最終能橫掃明朝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不管很多人願不願意承認,從軍事效率和軍事組織嚴密度來講,八旗制度是遠比明朝衛所、營兵和家丁體制先進的。很多人都認為明清易朝是野蠻戰勝了文明實在是偏頗。而事實上,明軍輸給清軍,更大程度上是一群農民輸給了職業軍人。
在地位上,滿洲八旗>蒙古八旗>漢軍八旗>漢民。而滿洲八旗內,又有上三旗和下五旗之分。前者為清帝嫡系,清廷禁軍、皇帝親兵優先從上三旗中挑選。如能成為皇帝親衛,只要在紫禁城當差期間不違紀不出差錯,很大機率上會被清帝調去地方州縣培養幾年,如能做出成績為皇上賞識,那就是封疆拜閣的前途。後者隸屬於滿洲權貴,權貴旗主替皇上當差,旗丁替旗主當差,地位和前途比上三旗要低不少。
旗內還分旗主和旗奴,一日為奴,終身當差。這是滿洲獨有的文化。再富貴的旗奴,遇到窮旗主,也得小心伺候。清朝漢人一旦金榜題名、欽點翰林、下放州縣,往往會動著腦筋也要衣錦還鄉一次。而對於旗丁來講,衣錦還旗是根本不存在的。事實上到了清朝中葉起,有不少旗奴甚至包衣透過自身努力晉級,或調地方任實權官員,或入中央部閣任職,或手握兵權威風八面,而旗主則貧困潦倒的局面,加上清朝是降等襲爵。不少旗主甚至違反旗丁不得從事生產的禁令替漢族地主、士紳抬轎、做短工、為僕役。如見昔日自家旗奴衣錦還鄉,往往心裡不平,會要求旗奴替自己頂班,而旗奴雖為大員亦則不得違抗旗主之命。許多旗奴出身的官員寧願用銀兩擺平這事,或者乾脆在需要經過本旗時繞道而行。但也免不了旗主以紅白喜事、年節徵召之名,向手握重權貴為高官的旗奴勒索銀兩。就像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裡面,貴為一等公的和珅,和金大牙掐架,得知金大牙名義上是自己正紅旗老主子後,也得跪,其中金大牙說了一句,就算老子當街要飯,你見到老子也得請安。
咸豐年間,有一位名叫愛新覺羅﹒炳成的八旗老名士(雖是覺羅,但因清朝世襲降等的襲爵制度,炳成其實已是庶民),與監察御史光稷甫是莫逆之交,經常出入於光宅。兩廣總督裕庚,與光稷甫是世交,偶爾也會登門拜訪。一日,光稷甫設酒宴款待二人,按漢族禮儀,自然是安排手握重權的裕庚坐於上席,庶民炳成坐在下位。吃飯時,炳成與裕庚一句話也沒說。吃完飯後,炳成忽然對裕庚說:“你今天失禮了,因為是在漢官家裡,我就不和你計較了。”裕庚連聲謝罪。
就算貴為東閣大學士、武英殿大學時、吏部尚書、軍機大臣並深為道光皇帝器重的松筠,窮旗主家裡辦百事,按規矩也得回去當差,當啥差呢?穿著素服,在破門口值班,一把槌,一面鼓,有賓客來弔唁,行至門口,就得擊鼓通知主人。最後也是道光皇帝得知後大怒,將松筠換旗才罷。
▼松筠
其實旗人相對漢民的特權,主要是司法層面的。
1、旗民有專屬法律管轄。其中最牛叉的是免死條令。順治十二年出臺條令:“凡滿洲、蒙古、漢軍官員軍民人等,除謀為叛逆、殺祖父母、父母、親伯叔、兄,及殺一家非死罪三人外;凡犯死罪者,察其父祖並親伯叔、兄弟及其子孫陣亡者,準免死一次。本身出征負有重傷、軍前效力有據者,亦準免死一次”
2、旗民刑罰可以從輕。旗民犯罪,可以鞭責、枷號替正刑。笞、杖、徒、流、死並稱為五刑,自隋唐以來各朝通行,《大清律》也有相同規定。而旗人有犯,應處笞、杖、徒、流的,以鞭責、枷號代之,此所謂旗民“刑罰異制”。“凡滿洲、蒙古、漢軍旗人犯罪,笞仗各照數鞭責。充軍留遷,免發遣,分別枷號”,枷號又稱枷示,即在監外帶枷示眾,揭其所犯罪狀。具體枷號折抵法則是相當輕的,比如僅次於死刑的充軍,折抵枷號70至90日,甚至雜犯死罪者也可以枷號(真犯死罪者不可)。旗人犯笞杖罪,各照數鞭責;犯軍、流、徒罪免發遣,以枷號代之。笞、杖之刑,在執行上以板代之,並有折算方法,故稱“折責”。清初笞、杖所用板,即古代之訊杖,用竹或木做成,犯罪不承即用之,因此訊杖重,笞杖輕。旗人犯笞杖,以鞭代之。
▼ 清朝被枷號的旗人
另外如斬立決者可以減為斬候監,刺字不刺面而刺臂等等
3、旗民司法管轄特殊。
清朝州縣父母掌管一方民事、刑名,但僅針對於漢人而言。旗人犯罪,由其所屬
清律規定,若犯罪的雙方俱系旗人,不得由州縣審辦。八旗兵丁、閒散家人等,犯笞、杖罪者,該管章京即照例回堂完結,即旗人犯笞、杖輕罪,由其所在旗審理。雍正十三年規定:八旗案件,俱交刑部辦理,但“細事仍聽該旗完結”。即應得罪名在徒流以上者,方得送刑部審辦。康熙二十四年,先於江寧、杭州設理事廳官,翌年三月起,西安、荊州、鎮江、福州、廣州等八旗駐防之地也各設理事廳官一員。三十七年,因直隸巡撫于成龍題請,設立滿洲理事同知,駐保定,審理旗人鬥毆等案,後添設張家口同知、天津同知、通州通判分別審理。對於康熙時八旗駐防普遍設有理事同知一事,乾隆時人蕭奭說:“國制,凡旗人在外,不歸漢官統轄。與民人爭訟,則將軍督撫會理事同知庭鞫。八旗駐防之地皆有是(理事同知)官]。
-
17 # 五味社
中國歷史存在兩個由少數民族統治中原的大一統王朝,元朝和清朝。相比元朝,清朝對漢族的政策有了明顯的進步,但滿族作為統治者,地位必然要高於被統治者,由於滿族在人口、經濟、文化相比漢族,均不佔優勢,為鞏固政權,滿族必然要在拉攏與排斥中尋找一個平衡點。
清朝統治者為避免滿漢矛盾,實行“旗民分治”的政策,但在各種規定中,均是旗人高於民人。官制上,漢員班列皆在滿員班列之下,為保證滿族貴族的統治地位,清朝特設“官缺”制度:
所有官職崗位分為滿官缺、蒙古官缺、漢軍官缺、漢官缺四種,不同官缺只能由本族人出任或補授。其中滿官缺對於漢官缺,且都是要害部門的重要職務,漢缺都是次要職位,嚴禁漢人補滿缺,但滿人可以補漢缺。比如:
京城內外文武要缺,滿人多於漢人;地方上,總督一級多由滿人擔任,知府、知州、知縣則多由漢人擔任。而邊疆大吏如駐防將軍、副都統、參贊大臣、辦事大臣,則由滿人專任。特定時期的圈地令、剃髮易服。圈地令下,滿族貴族霸佔漢人土地,實行“投允”政策,強迫漢族農民投充成為滿族貴族的“包衣”;剃髮易服眾所周知:
“凡漢人官民男女,穿戴要全照滿洲式樣,男人不許穿大領大袖,戴絨帽,務要束腰;女人不許梳頭、纏腳”清朝統治者把剃髮易服作為是否歸順清朝的標準,這一舉措曾激起江南漢族的反抗。
-
18 # 華墨show
提到這個問題!也說兩句吧。
本人也算是是一個歷史愛好者,畢竟讀史使人明智,忘記歷史等於忘記了過去!大學期間雖然不是學歷史,但學習之餘也發燒友的看了一些書籍。
整個清朝的統治是已滿族為核心,和蒙古族為盟友的,滿蒙八旗是最高統治階級,算是核心骨幹,漢軍八旗算是普通成員,綠營基本算外圍成員,整個國家殘留這強烈奴隸制痕跡,所有的漢人都是滿人的奴隸。只要是滿族人,都是有特權的。對比滿漢的差別:
滿人一出生都會被政府財政養起來,每月都有固定銀糧,不必繳納賦稅,不必從事勞役,所以滿人基本不必為生活所擾,有錢有閒,於是打獵、熬鷹、玩鳥、鬥蟋蟀,各種吃喝玩樂,形成典型的制度化的食利階級。整個滿族基本是被漢人勞動成果養起來的。
官員體系也嚴重傾向滿人。蠻族人稍微有點特長才幹都可以被徵召為官員,受到重用,不一定需要參與科舉。並且中央的各個部門的主官、地方總督必然會是滿人,漢人只能是副手。
在文化上對漢族的文化高壓閹割。漢族千年來的身體髮膚受之於父母的傳統被“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屠殺政策下,改成了遊牧民族特徵明顯的非常難看金錢老鼠辮。僅僅因為髮型問題就可以對漢人進行肉體消滅。廣開文字獄,漢族多元化的文化和書籍被毀滅性的滅絕。造成文化斷層。
從前期順治動不動就想統治不下去就回後金,到八國聯軍入北京時,大批老百姓成為了帶路黨,側面反映出滿漢之間的隔閡,以及漢人長期被壓迫對滿人統治的不認同和冷漠。
總之,漢人只是清朝的被統治和底層,處於排擠和剝削壓迫狀態。 -
19 # 白馬嘯長安
可是元朝呢,那四六九等分的,論民族是南方的漢人最低,論職業儒生和娼妓一個等級。清朝穩定以後滿漢搭配著,還算比歷史上有了進步。
回覆列表
比元朝時期漢人好的,但是一樣是壓榨奴役的物件!清朝時期康熙乾隆對文化進行大清洗,漢人很多優秀的理論被抹殺,只留下符合滿清統治的文化被留下來,形成了幾百年奴性文化,甚至有些還遺留到現在!普通漢人生活中遇到旗人總是低一等,清初旗人勳貴跑馬圈地,漢人全成了奴隸!電視雍正王朝裡有一幕,老八他們逼宮雍正,漢人狀元為雍正說話,被老十指著鼻子罵,漢人就算是狀元,也是滿人的一條狗!雖說是電視劇,但是當時漢人地位就是這樣。直到清後期,漢人大臣慢慢在朝中掌實權,兵權,漢人才好些!還有乾隆時期很搞笑的乾隆版凌煙閣功臣全是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