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成長型父母

    第〇課、先導

    1. 認識孩子的不足,孩子受神經發展水平的限制,好多事兒做不到,比如全神貫注學習30分鐘,這件事兒他就不會做到。

    2. 孩子是從被有趣的事兒吸引,慢慢的發展成主動的、有目的的做自己想做的事兒。學習也一樣,他需要支援,需要正確的方法去引導,還需要一個過程,才能學會“學習”。

    3. 孩子的學習就像一把鎖,如果用石頭去砸,只能把這個鎖砸爛,這個鎖也沒辦法好。你只能去尋找一個鑰匙,這個鑰匙是心理學,找對了方法,鎖就會很容易被打開了。

    4. 所以,寫作業不僅僅是孩子的事兒,它也是家長的“作業”。

    5. 如果孩子在寫作業上受挫折,他很可能在未來的學業上、發展上受挫折。幫孩子學會高效寫作業,他會形成好的學習行為、學習能力、學習習慣,一旦形成正向迴圈,受用終生。

    第一課、家長不可不知的錯誤陪讀方式

    一、誤區一:打罵吼

    1. 生理構造,陪讀會主要呼叫大腦兩個區,理智腦和情緒腦。(理智腦是以大腦額葉為代表的的部分,情緒腦是以杏仁核為代表的的部分)

    2. 打罵吼會導致害怕,害怕會使情緒腦興奮,身體本能的會把血液調往四肢,以期在逃跑的過程中更快。進而導致理智腦部分供血不足被抑制,思考會變慢,孩子會變“笨”。

    3. 興奮和抑制。神經連線有兩種情況,興奮會增強連線,抑制會減弱連線。對待學習,需要孩子在整個過程興奮的對待主業,還要抑制隨時可能出現的其他誘惑。

    4. 整個小學的階段任務,就是要從遊戲、故事書中等事情(媒介),讓孩子進入被吸引的狀態,進而發展成主動的、有目的的學習。

    二、誤區二:成績好壞無所謂、快樂就好

    1. 幼兒園的主導活動是遊戲,玩得好、有創意即可,孩子快樂,他能玩好就會有收穫。但是小學的主導活動是學習,他需要做的是學習好,才能有收穫,而作業是學習好的關鍵。

    2. 小學的孩子,自我評價來自於社會比較,會在跟別的孩子的比較過程中,給自己定位。一個在小學過程中給自己定位為中等偏下水平的孩子,後果可想而知。

    3. 我們需要透過孩子的學習行為和學習能力去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幫助他跨越困難,幫助他學會學習,當他在學習能力和學習行為上有所提升時,才能勝任學習。進而願意學習,形成正向迴圈。

    4. 整個小學階段,大腦神經的發展必須和學習行為、學習能力的發展相匹配。

    三、誤區三:盯得太緊

    * 學習說到底就像工作一樣,是孩子自己的事兒。他有權力主宰自己的學習,這也是主動性形成的過程。

    四、誤區四:家長定的目標太高

    * 高目標會讓孩子望而卻步,從而導致害怕、厭惡學習。

    * 定目標的原則:抬抬腳才能夠得著

    五、誤區五:催促

    * 需要深刻認識這個兩個詞“別”“不要”,孩子聽不懂。如果你想讓孩子喜歡上什麼,你就“別”讓孩子去做那件事。

    * 快點,別那麼慢——恰恰造就了孩子的慢

    六、誤區六:嘮叨

    * 老母親常說“嘮叨你一百遍都不管用!”那你為什麼還要嘮叨呀?

    第二課:怎麼讓孩子快速寫作業

    一、為什麼孩子寫作業磨蹭拖拉

    1. 孩子每天作業有好幾項,這麼多的作業在孩子的頭腦中會形成一種壓力,孩子感受的到壓力,但不知來自哪裡。

    2. 孩子下意識逃避不想寫的時候,往往會受到父母的粗暴對待,催促甚至打罵吼。時間久了,作業和打罵吼之間會建立穩固的連線,其實父母也一樣。

    二、快速啟動的方法——20秒法則

    1. 大腦在開始要做一件事情的時候需要啟動能量,需要的啟動能量越多,啟動的時間越長,越不好啟動,反之亦然。

    2. 心理學家肖恩·埃克爾提出一個20秒法則,啟動時間小於20秒的事情,啟動起來就非常容易了。所以,應該幫助孩子最簡單,需要的啟動能量最少的作業開始做起。

    3. 必要的時候,還需要把啟動時間長的作業分解,人為創造需要的啟動能量少的作業,作為開始。背古詩從第一句開始,寫字從第一個字開始。

    4. 生活中也一樣,想堅持做一件事情,就把這件事情的啟動設定的儘量簡單。課中提到了埃克爾自己看電視和彈吉他的例子。

    三、減緩壓力的方法——清單法

    1. 孩子的作業專案多,光憑記錄這些專案就會佔用很多大腦能量,無形中也會形成壓力。

    2. 先把所有要完成的專案從大腦中拿出來,寫到紙上,第一項、第二項、第三項......每次製作一件事,然後逐個攻破。

    3. 清單法還可以讓孩子自己心中有數,春藤學院的slogan是“家長有規劃,孩子有未來”,在這裡是“孩子有規劃,作業做得快”

  • 2 # 小凡的親子時光

    我的感受,剛開始我也是著急上火的,孩子為啥做作業那麼慢呢?為什麼那麼容易分神呢?

    後來我發現這些都是我對孩子的期待。我期待他作業做的好,做的快,寫字要寫的好。但是這些要求不是短期內可以完成的。而且在一旁著急上火,也只會給孩子壓力。

    所以我不陪著寫,他要我幫助的時候,我在去陪他。

  • 3 # 使用者junzilan2669

    我沒陪他寫過作業,就是有時候提問、檢查檢查,催催他,兒子也不樂意我陪,他說我在跟前他覺得不舒服,一直都是他自己寫

  • 4 # 八零後老段

    父母陪孩子寫作業,感受頗多,主要有三:

    一是加深了和孩子之間相處的感情,輔助孩子共同成長。

    寫作業可以說是家長和孩子相處的最好的檢驗點,為什麼這麼說呢?

    孩子寫作業,家長不管不問,孩子從小就會覺得父母特別的不在乎自己,容易讓孩子形成一種失落感,時間久了,孩子的內心就會缺乏一種愛。

    相反,家長和孩子每天寫作業相互交流,雖然有時父母氣的大吵大鬧,雞飛狗跳,但事後,家長反而越來越愛自己的孩子,這種愛,總想讓他們變得更優秀。

    二是孩子寫作業也豐富了自己的知識。

    現在孩子的作業越來越“現代化”,有些作業還非常的有趣,家長拿到作業,左思右想,彷彿又回到了學生時代。

    遇到難住自己的題,會慢慢的站在孩子的角度心疼孩子。

    你有沒有發現,如果你陪讀一學期下來,你的知識點會有一個質的飛躍,每當和朋友談起孩子學習時,你會比他們從知識上有一種優越感。

    三是見證了孩子成長的每時每刻。

    陪孩子學習,是一種折磨也是一種享受。你會發現孩子每一天都有不同的變化,孩子們再慢慢的長大,也許有一天,你在回憶這段往事的時候,你會情不自禁的回憶到某個片段,會心的微笑。

    至於煩惱,那太多,太多了。

    最煩惱的莫過於給孩子講過的知識點,孩子第二天就忘的一乾二淨,怪孩子笨,怪孩子不爭氣。

    有時氣的想用武力。

    給孩子多點耐心,相信孩子會變得更優秀。

  • 5 # 加油未來l

    在自我懷疑中度過,四歲了,我就拿不準答案是什麼。她願意學,家長不會教啊。卷子後面又沒有答案。我發現孩子真的一天一個樣。一週前還不會,一週後就會了。奇怪吧。這還帶快取的?

  • 6 # 使用者8883001312758

    我雖然還沒有成為人母,但是我是一個13歲調皮男生的姐姐。我真的是三秒鐘準爆炸。他會連題都不看,直接問:“姐,這個咋做啊”。然後挨個問,從來不自己審題。

  • 7 # 婚禮搞笑主持阿峰

    關於這個問題,現在的父母陪著孩子寫作業,父母比還慘,認真,可是孩子呢是小貓釣魚一樣,一會幹這一會幹那,這是最讓人煩惱的事情,其實我們要有意識的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 8 # 春風化雨花草香

    父母陪孩子寫作業的感受簡直是五味陳雜。如果孩子表現良好,家長會感欣慰;如果孩子東張西望,家長會怒火中燒;如果孩子粗心大意,家長可能會大發雷霆……陪孩子寫作業這個工作,真的是個冒險的工作,你不知道下一秒熊孩子會給你帶來什麼心情?

    家長在陪孩子寫作業的時候,最煩惱的莫過於孩子不能專心投入作業之中,拖拖拉拉,小狀況不斷的。家長一定警告過很多次,寫作業之前要處理好私事,不要在寫作業的時候三心二意,可是孩子依然是隨心所欲,或者說制定的規則壓不住孩子活潑好動的天性。說實在的,家長最在意的是孩子的學習態度,孩子如果學習態度很好,即使成績不是那麼出色,家長也不會太在意。

    “不怕什麼都不會,就怕什麼都不想學”,一個不想學習,不能專心學習的孩子,是能讓家長頭疼不已的。不管陪孩子寫作業是什麼感受,陪寫還要繼續。家長在陪孩子寫作業的過程中,也是在逐步學習,是跟孩子鬥智鬥勇的一個過程。

  • 9 # 天氣晴朗笑嘻嘻

    先說說為什麼要陪孩子學習:

    為人父母者,在享受孩子帶來的天倫之樂時也必須承擔相應的責任。父母是孩子天然的老師,教育孩子是家長不可推脫的義務。

    孩子上完一天課程,老師安排一定量的作業是複習、鞏固所學知識,強化學習成果的有效手段。也是符合學習記憶的科學規律的。

    在自然界,各類哺乳動物的父母在下一代的成長中幾乎都是全程陪伴,人類進化了,將教育分為三部分,一類是職業教師的言傳身教,一類是父母家長的以身作則,還一類是孩子掌握好的學習習慣後的自學。在孩子漫長的成長歲月,日積月累的陪伴,點點滴滴的積累,才能使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綜上,家長下班回家後在孩子學習時的陪伴其實是一段極其寶貴的過程。

    再說說如何陪伴孩子的學習:

    家長上完一天的班,一般而言身心俱疲,回家後必不可少的燒飯做菜洗衣服已經忙的團團轉了,在此期間要觀察孩子的學習狀況,解答孩子的學習問題是很煩躁和痛苦的,不過要是掌握一定的技巧,做得好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一,要求孩子做作業時要專心專注,在孩子專注學習的時候不要打斷,這樣能慢慢加強孩子的專注能力。

    第二,將會做的題目快速完成,不會的先放一邊。會做的做好後自己檢查一邊。

    第三,不會得題目問問孩子課本上有沒有答案,讓他自己找一找,看一看。培養孩子自我學習的能力。

    第四,還沒解決的問題,家長輔導解決。

    堅持上面的流程和方式,慢慢培養孩子的自學能力,當孩子的自學能力逐漸養成後,家長的陪伴強度就可以適當降低了。

    家長的輔導永遠要把培養孩子學習的能力,和學習的習慣(比如專注)放在第一位。而不是具體的一加一等於二。這會痛苦一段時間,不過這痛苦的收穫也是豐腴和甜蜜的。

    所以題主所問的感受我的答案就在上面,一家之言。題主所問的煩惱就是循著上面的目標如何能持之以恆的做到!這太考驗家長了。

    最後說三點:注重孩子習慣的養成!注重孩子習慣的養成!注重孩子習慣的養成!

  • 10 # 渾噩浮生

    我陪女兒數數,

    數了好幾遍,數到三就不會了,

    女兒也越來越緊張,越來越不想數了,

    我剛開始還是覺得這麼簡單的都不會,

    不行,我必須要教會你。

    (有沒有看到我的思想就是在這裡發生了轉變,

    陪女兒數數到教女兒數數)

    可是過了一會兒看女兒的可憐樣,

    她哪裡是在學呢,

    她已經開始看著我的臉色猜了。

    我突然覺得自己好過分,好可怕。

    在孩子不能接受,不願學,

    擔驚受怕極度不自信的情況下,

    我再逼她有用嗎?

    我再發火有用嗎?

    然後,突然想起龍應臺的,

    孩子,你慢慢來

    陪伴是我們最應該做的,

    教育是點點滴滴的積累,

    可曾記得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可曾記得

    春雨潤物細無聲。

    放下眼前的焦躁,

    用我們的鼓勵,用我們的陪伴

    解開孩子心中的迷惘與自卑。

    還記得福原愛嗎?

    有個日本記錄片一直跟拍福原愛24年,

    記錄了她和媽媽相處的點點滴滴,

    希望大家都能看看。

    《福原愛:鏡頭下的四分之一個世紀》

    希望我們能有所領悟。

  • 11 # 拍客木耳童話

    挺好呀。關鍵是家長的看家長的心態。孩子在還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時候,就得需要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陪伴。

    最好的教育是陪伴。在陪伴孩子的做作業中,孩子不時提出的問題,作為父母感到非常高興和欣慰。說明孩子學會了思考,懂得了學習。

    每個孩子都希望自己的父母無所不能,學富五車,不是一個白丁,一個文盲。父母為師,不僅僅是學識淵博,而且在道德上還必須是孩子的導師。

  • 12 # 胡老師課堂伴你行

    我既是一名老師也是一名家長,我來談談現在家長陪孩子做作業的事情,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要求陪伴學生的時間比較多。

    一、從教師的角度,為了讓學生能更好的完成學習任務,學到更多的知識,教師通常會留部分作業讓孩子回家做,但是由於很多小孩自我控制能力比較弱,總是需要讓家長監督才能完成,同時有部分題要得到家長的指點或者提示才能完成。但是教師也不能佈置太多的作業,我自己就看到小學三年級學生,各科作業較多,有時候即使家長陪著,也要做到十一點左右,這會影響小孩休息。家長也鬱悶,但是絕對不能生氣發火。

    二、從家長角度,小孩總是不會做,或者總是要需要家長陪著才去做作業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因為有時候家長也有自己的事情,像我自己有時候指導小孩做完作業之後,自己又要完成自己的備課、寫教案、改作業之類的。往往弄得自己非常疲倦。所以家長應該注重培養小孩主動完成作業的習慣,即使父母不在家,自己也要會去主動做。其次不要遇到不會做的問題總是等著父母來解答,要學會自己查閱資料,所以家長應該準備一些常用的工具書、輔導書供孩子使用。

    最後總之家長要有耐心和恆心去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端正的學習態度。這比直接教做題要重要得多。

  • 13 # 石頭聊家庭教育

    我從老婆手裡接棒陪孩子寫作業,已經一個多月了。

    我自認為做的很好,偶爾會因為孩子不配合會感覺憤怒,但最終還是消化吸收了自己的怒火。

    我是這麼做的:

    當我真的很生氣時,我會採用這個方法:閉上眼睛,去感受自己身體變化最大的一個部位,不去做任何抵抗和解釋,只是去感受這種最直接、最純粹的感受。 然後我的怒氣就會慢慢消失,再次迴歸理性,去思考孩子為什麼會這樣。

    ——這個方法是從冥想演變過來的,其中的原理我們這裡就不談了。

    我的變化主要集中在臉上,我會感到:自己臉部的肌肉在暴起,一股股怒氣從心頭一直湧到臉上,然後扭曲著自己的臉,產生了可怕的變形。面對這股情緒,我不做任何抵抗,而是去感受它,去理解他,甚至是站在它的角度去看自己,然後再反過來去看它,反覆幾次,再大的憤怒都會消失。

    最關鍵的是,在輔導孩子的時候,我們有條件去做這件事情,所以這個問題就解決了。

    這個辦法的核心是,當你感覺到憤怒的時候,不要去壓制它,而是去感受他,壓制只會導致更大的反彈。

    還有一點提醒大家,如果你沒有控制住自己的憤怒,也不要自責,因為我們也在成長,要留給自己一定的空間和時間。

    祝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人活著,不需要看的太透”,你認同這句話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