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東S123
-
2 # 歷史的重負
朱元璋從一個討飯差點餓死的乞丐級窮和尚,成為開國皇帝,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僅憑這些經歷,足夠為草根奮鬥者建立一個超級偶像,而他殺臣之狠,更令無數政治家頂膜禮拜之研究,朱元璋是漢人皇帝中,正能量和負能量都達到極致的極品……
-
3 # 暢哥侃歷史
評價皇帝的指標,我想應該還是執政水平的高下最直觀。
本文嘗試從朱元璋的為政舉措來分析朱元璋的厲害之處。
談到朱元璋,他是我國大一統王朝的開國皇帝中,兩位典型的草根出身之一。
封建王朝統治者的性格和能力,很大程度上決定國家的興衰。
朱元璋兼具暴君和聖賢的雙重性格,因此他的政治措施有些值得稱讚,有些極為不合理。
但綜合來看,他是個性格強硬,能力突出的政治家。
一、分封諸王
有人可能有疑惑了,明代怎麼還盛行分封呢?自秦始皇創設郡縣制以來,漢代實行郡國並行制以過渡,一千多年後的明代還在分封?
其實明代的分封諸王是特有的藩王制。不像秦之前的諸侯國有高度自治權,藩王實際權力並不大。這在根源上斷絕了藩王有足夠的實力對中央朝廷的對抗,又在地方管理上減少藩王的參與,藩王不具備地方行政權,大大降低了藩王在地方的勢力做大。
朱元璋的“家天下”的思想非常濃重。其鑑於隋唐時代宗室權輕,君主孤立,便選擇名城都會來分封子弟。他在1370年到1391年間先後分封了25個王,以北方居多。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有位大臣葉伯巨上書,恐諸王將來有尾大不掉之禍,朱元璋認為“離間骨肉”,命令將此人處死。
在朱元璋死後不久,燕王朱棣就篡奪了皇位。太祖皇帝九泉之下,得知自己的四兒子搶了皇太孫的位子,不知作何感想?(其實也不能就此說藩王制的弊端明顯,主要還是叔侄兩人能力差距過大的緣故)
二、廢丞相,獨裁專制
明初官職沿襲元朝,以中書省總政務,左右丞相主持,下設六部。
可公元1380年,朱元璋誅殺丞相胡惟庸,認為相權過重,於是罷中書省,廢丞相,由皇帝直轄六部。明代的君主獨裁上升到了歷史新高度。
一方面,朱元璋日理萬機,精力旺盛。
另一方面,朱元璋對官員掌控很嚴,極盡摧殘。明代特有的酷政便是當朝將忤逆皇帝旨意的大臣廷杖,不少直接被打死。那些敢於進諫的大臣,人格被摧殘殆盡。
朱元璋濫興文字獄,有人往往因為幾個毫不相干的字被處死。例如“光天之下,天生聖人”,由於“生”和“僧”音相近,“光”是僧人頭顱的寫照。於是此人因為涉嫌諷刺皇帝出身而被處死。
三、誅殺功臣,大興特務統治
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元璋以圖謀不軌之名誅殺丞相胡惟庸,屠滅三族,連坐其黨羽,誅戮了一萬五千多人。以後又幾興大獄,使“胡惟庸獄”不斷牽連擴大。
到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功臣太師李善長等人也以與胡惟庸“交通謀反”被賜死,家屬七十餘人全部被殺。
著名儒臣宋濂只因受孫子連累,全家被貶到四川,他也病死於途中。此案延續了十年之久,前後被殺的幾十家王公貴族,共三萬多人。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錦衣衛指揮使參奏藍玉謀反,朱元璋隨即令人將其拿下,並由吏部審訊。三天後,朱元璋將藍玉處死,爾後是大規模的清洗和株連。僅列入《逆臣錄》的就有兩萬五千人。
“胡藍之獄”後,明太祖意尚未足,過了年餘,潁國公傅友德,奏請給懷遠田千畝,非但不準,反將他賜死。定遠侯王弼,又奉詔賜死。宋國公馮勝亦被賜死。經過幾次黨獄,明初的功臣被屠戮殆盡,間接導致了明太祖死後靖難之役中朝廷無可派之將。
多少開國功臣兔死狗烹?這算得上我國封建王朝之初的常規操作了。
明代的特務統治是登峰造極,喪心病狂的。可以說是古代的“國家恐怖主義”。錦衣衛的創立標誌著特務政治開始逐漸掌控國家機器。
錦衣衛不但對付大臣,還按照皇帝的意思私下打探軍情民意,凡是有一點對皇帝不利的言論都逃不過他們的耳目,當地的官吏也不敢隨便過問他們的事情。
只要流露出對他們的不滿,都有可能被抓去受刑,而一旦被特務們抓去,那就是九死一生,最輕也要落個殘疾的下場。
朱元璋將錦衣衛派到各地,事無鉅細,他都要聽,包括大臣家晚上請的什麼客,作的什麼詩,第二天上朝有時朱元璋還裝出無意的樣子當面提醒酒宴中的細事,群臣無不驚駭,在朝廷上戰戰兢兢,而朱元璋恰恰要的就是這種效果。
四、嚴懲貪汙
他出身微賤,因而深知百姓苦楚,即位後嚴懲貪汙,整刷了元代以來的貪汙之風。朱元璋當政三十一年,先後發起6次大規模肅貪,殺掉貪官汙吏15萬人。
以上所說主要針對朱元璋為政的嚴苛,幾乎已經達到暴虐的程度。無論是出於民生著想的懲治貪汙,抑或是為鞏固政權而大肆屠殺功臣,加強集權,下手之狠在中國歷史帝王中絕對是排得上號的。
這比同為草根出身的劉邦不知狠了多少倍。正因為朱元璋出自最底層,所以他才對權力如此珍愛,不惜一切代價去加以維護。
他明白天下不敢有人和他作對,堅決用酷刑嚴律,這就是他的厲害所在。
五、恢復社會生產力
朱元璋執政能力強,致力於復興戰亂導致的蕭條國民經濟,各方面為政效果都非常出色。
出身貧苦的他注重民生,明白百姓疾苦,對貪官懲治力度極大。可以說贏得了民心支援。
只要你們百姓不對朝政公然反對或是不滿,保證你們過得比前朝好。
百姓肯定會擁護他啊!再者,群眾自元末戰亂以來,反感戰事,一旦官員造反,肯定不得民心。
有群眾支援,官員反對就失去了民心。此為其一。其二,朱元璋傑出的政治軍事才能,用人藝術,用權藝術讓官員歎服。不太可能有官員去挑戰他的權威。其三,朱元璋的恐怖主義統治讓大多數人戰戰兢兢,造反的後果將是災難性的。
因此這就基本斷絕了地方或中央官員造反的可能性。朱元璋的群眾基礎實在過於龐大。
用殘酷的手段維繫統治,同時獲得群眾支援,這就是朱元璋的政治能力。
-
4 # 這些歷史要讀
首先,一代雄主;
從一無所有的乞丐和尚,透過自己的打拼,四十歲就成為大明帝國的開國皇帝,開創近三百年的大明江山。陳友諒、張士誠、方國珍、明玉珍,這些梟雄都相繼被他擊敗,就連不可一世的元帝國都被他趕出關外。他一手締造了一個幅員遼闊、國力強sheng的明帝國!
其次,他是漢民族的英雄;
朱元璋領導大明的軍民,重新奪回了漢家的江山,收復了丟失四百年之久的燕遼故地,一雪漢人自兩宋以來的恥辱!他將蒙元驅趕出關外,廢除了蒙古的等級制度,建立起以明帝國為中心的朝貢體系,讓漢民族從新屹立於世界。
最後,他更是一位好皇帝;
不少人會覺得朱元璋是個比較殘暴的君主,他濫殺功臣,大興刑獄等行為常被後人詬病。
但是,他這麼做其實無害於國家。這些功臣多半是驕兵悍將,他們中的不少人恃功而驕,其實沒少幹不法之事。朱元璋作為一個布衣天子,對官僚腐敗有切身體會。因此,對待不法行為,他是絕不手軟的,即便是自己的女婿歐陽倫,他也照殺,絕不姑息。而這些反而成為後世官僚批評他的藉口!
事實上,朱元璋這麼做,對明初的吏治有很大的改善。他嚴打貪腐、開創民告官之先河,完善明朝刑律和檢察機制,使明朝初年吏治清明,百姓生活安逸。
所以,朱元璋是一位很有作為的明君!
-
5 # 娟然如拭978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即明太祖(1368年—1398年在位),字國瑞,濠州鍾離人,明朝開國皇帝。要說他是個怎樣的皇帝,聽我細細道來~朱元璋自小父母雙亡,不幸淪為乞丐,後又出家當了和尚,一系列的挫折練就了朱元璋堅韌的性格。自起義後,殺伐決斷,善用人才……
過程中,堅定不移相信自己判斷,冷靜,果敢非常人所能及。
而且朱元璋善於識人用人,會籠絡人心,能力非凡。
治理國家方面,思路清晰,實行了抗擊外侵、革新政治、發展生產、安定民生等一系列有利於社會前進的政策,在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大力加強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統治。加快了社會的發展。但朱元璋此人心狠,自己年邁之後,為了給子孫鋪平皇帝之路,毅然決然的殺功臣,以防功高蓋主……
朱元璋在位期間無人敢造反!
我個人覺得朱元璋作為皇帝是成功的,其實他算是個比較有爭議的皇帝,有功有過,然而功過是非後人自有評判~
-
6 # 皖風徽月
朱元璋(1328年__1398年)明朝的開國皇帝,在位31年,是謂明太祖,平民出身並革命成功的君主。
在歷代開國皇帝中,爭議最大、甚至評價都是相左的,莫過於明太祖朱元璋。除此,透過民間傳說、說書人、一些劇本書寫,幼時放牛、當和尚、討過飯等。對此,人們對朱元璋有兩個極端看法:明君與暴君。
那麼,朱元璋是好人還是壞人?實際上,朱元璋是一個相當複雜的人,他的功和過非常突出,我們不能簡單論斷他,而是要仔細認識他。
首先,我們充分肯定朱元璋,他是一個有功於國家的人。
1,他透過20多年的艱苦奮鬥和戰爭,完全統一中國,他指揮軍隊消滅了陳友諒、張士誠等各個政權,接著大舉北伐,最終推翻元朝;
2,大力發展國家經濟,實施移民墾荒政策,解放奴隸,重視農耕,減免賦稅,大興水利;
3,大力發展教育,興建學校,選拔學官,還把辦好教育作為衡量官員政績考核;
4,大刀闊斧長期反腐,他規定官員貪汙60兩以上銀子就是死刑,發動支援百姓監督官員制度,同時制定《大誥》;
5,眾攬人才,休養生息,體恤民情,勵精圖治……
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位少見的勤政的皇帝,在位期間史稱“洪武之治”。
雖然朱元璋功不少,我們也就不一一細說,但也有過失的地方。
1,高壓統治,打擊功臣,大加殺戮,受牽連者有十萬之眾;
2,發生文字獄血案,很多人因字因詩丟掉性命;
3,大搞特務統治,監控官員,設定錦衣衛,控制政治;
4,大分親王,使明朝中後期宗室是一個龐大群體,增加國家財政負擔;
5,秦漢時期結束的活人殉葬制,1398年朱元璋駕崩,竟然使用46名妃嬪宮女陪葬……
魯迅先生說過:“在歷史上的記載和論斷有時也是極靠不住的,不能相信的地方很多,因為通常我們曉得,某朝的年代長一點,其中必定好人多;某朝得年代短一點,其中差不多沒有好人”。
當然,朱元璋皇帝我還是很佩服的,康熙帝曾對大臣說:“洪武大帝乃英武偉烈之主,非尋常帝王可比。”也曾說過:“明太祖雖然出身布衣,但是統一了中原地區,並且文韜武略在唐宋諸皇帝之上;。也就是說,康熙帝認為明太祖朱元璋是非常厲害的,雄才偉略,功勳不朽,一般皇帝跟朱元璋沒有可比性。
康熙帝曾六次南巡,每到南京都要祭掃明孝陵,還行三跪九叩大禮,以表示對朱元璋的尊敬。
毛主席的評價:
1,對軍事能力的評價:“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則朱元璋耳。”
2,對治國能力的評價:“可不要看不起老粗?”一些老粗能辦大事:成吉思汗,是不識字的老粗;劉邦,也不認識幾個字,是老粗;朱元璋也不識字,是個放牛的。”
對朱元璋評價,我們不能因為他的濫殺和政治目的,無視他對國家對民族對歷史的功績,但是也不能因為功就掩飾他的過錯。
-
7 # 安凝軒
說到朱元璋大家都知道他是明朝的開國之君。對於他是怎樣從乞丐到皇帝大家也都熟悉我就不多了。我重點說說朱元璋殺功臣,很多人說太平需要將軍定,不許將軍見太平。
這個問題應該從矛盾的轉換來看,戰爭時期主要矛盾是敵我矛盾,老百姓養這麼多兵自己辛苦一點可以理解是為國家做貢獻。自己的苦難是戰爭帶來的,希望早點結束所以都支援軍隊早定太平。戰爭結束瞭如果再養這多的官兵老百姓受苦受累就不好理解了。太平時期如果老百姓有苦難就會怨國家怨統治階級這個時候矛盾由敵我矛盾變成了內部矛盾。本來戰爭時期老百姓夠苦了,指望著戰爭結束過點好日子,但有功的將士一個個認為江山是自己打下來的叫嚷著要待遇,這就加重了百姓的負擔。戰爭時期將士們只要吃飽就行,太平了不但要吃飽還要待遇,本來就百廢待興。將士們打仗辛苦想要待遇可以理解,百姓們希望戰後過點好日子也可以理解,只是世上安得兩全法不負將軍不負百姓。
不是不許將軍見太平,只是將軍要的太平生活待遇大大加重了國家的負擔。戰爭時期都不知道明天還能不能活著哪裡想到什麼待遇,戰爭結束了就不一樣了,一個個覺得自己流血流汗打下的江山需要享受。但是戰爭剛剛結束,國家百廢待興,老百姓也是苦不堪言,哪裡能滿足他們想要的待遇?老子辛辛苦苦為你賣命要點待遇還不給心裡就不舒服,所有將士都不舒服是多麼可怕的事情,不殺幾個有代表的人物勢必兵變。
朱元璋殺功臣一是為了減輕百姓負擔而是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他是一個來自農民深知百姓疾苦的皇帝。
-
8 # 鴨梨山大
天曆元年(1328)朱元璋生長在濠州鍾離孤莊村的一個貧農家庭,其父為朱世珍,母為陳氏。家裡排第四,家族兄弟排第八,所以叫朱重八,後改名朱元璋。根據他自己寫的《朱氏世德碑》碑文記載:朱元璋這一朱姓宗族,出自金陵之句容(今江蘇省句容市),家住朱家巷,地屬通德鄉,朱元璋以上幾代人都以農業為生。
他的父親和祖父以及曾祖父等數輩人都是拖欠稅款者,在淮河流域到處躲債,想找一個地方做佃戶,能過僅能餬口的生活。他在兄妹中是大難不死的最小的孩子,除了最大的孩子外,其餘孩子都因無力撫養而送人或嫁出。
由於家裡貧困無法讀書,朱元璋從小就給村裡的地主放牛為生。
史料記載,朱元璋祖父朱初一當年在句容淘金,因為受不了元朝官府壓榨,後來就舉家遷徙到淮河邊上,也就是現在的盱眙縣。朱初一死後就葬在了盱眙,也就是現在明祖陵這個地方。朱五四在其父死後,與懷孕的妻子在盱眙太平鄉的二郎廟附近,生下了朱元璋。元至正二十六年,朱元璋打敗張士誠,佔領濠州(鳳陽的前身),次年,朱元璋改濠州為臨濠府,並以此為據點。
元朝壓榨百姓,民分為四等,民族矛盾尖銳,蒙古人統治下的漢人、南人是賤民。蒙古人無需勞動就可以享有漢人和其他民族的所有財產;殺一個南人只需罰交一頭毛驢價格相等的燒埋銀;漢人甚至連姓名都不能有,只能以出生日期為名;不能擁有鐵器,連一把菜刀也必須幾家合用;誰家姑娘出嫁,第一夜必須送給蒙古人。賦役沉重,再加上災荒不斷,廣大民眾在死亡線上掙扎。
1343年,濠州發生旱災,次年春天又發生了嚴重的蝗災和瘟疫,不到半個月,他的父親,大哥以及母親先後去世。只剩下朱元璋和二哥,家裡又沒錢買棺材,甚至連塊埋葬親人的土地也沒有,鄰居劉繼祖給了他們一塊墳地。兄弟二人找了幾件破衣服包裹好屍體,將父母安葬在劉家的土地上。為了活命,朱元璋與他的二哥、大嫂和侄兒被迫分開,各自逃生。
朱元璋在走投無路之下,就去投奔了皇覺寺的高彬和尚,剃度為僧做了小行童。他在寺裡每日掃地、上香、打鐘擊鼓、燒飯洗衣,還受到老和尚斥責。不久,當地鬧饑荒,寺裡得不到施捨,主持只好打發和尚們雲遊化緣。這樣,年僅17歲的朱元璋才也只好離開寺院託缽流浪。
朱元璋邊走邊乞討,他從濠州向南到了合肥,然後折向西進入河南,到了固始、信陽,又往北走到汝州、陳州等地,東經鹿邑、亳州,於1348年又回到了皇覺寺。在這流浪的三年中,他走遍了淮西的名都大邑,接觸了各地的風土人情,見了世面,開闊了眼界,積累了社會生活經驗。艱苦的流浪生活鑄就了朱元璋堅毅、果敢的性格,但也使他變得殘忍、猜忌。這段生活對朱元璋的一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在外雲遊的三年,也正是元末農民起義風起雲湧的時期。社會上廣泛流傳著“明王出世,普度眾生”的說法,北方的白蓮教也在進行同樣的宣傳。朱元璋在流浪中,也接觸到這樣的宣傳。
民族矛盾以及階級矛盾日益激化,再加上天災頻繁,走投無路的貧苦農民鋌而走險。至正十一年(1351)五月,韓山童、劉福通在潁州揭竿而起,士兵們頭裹紅巾,號稱“紅巾軍”,並推韓山童為明王。接著,徐壽輝起於蘄州,李二、彭大、趙均用起于徐州。幾個月之間,各地紛紛響應。第二年正月十一日,定遠土豪郭子興聯合孫德崖等人起兵,數萬百姓起而響應。郭子興聚眾燒香,成為當地白蓮會的首領。二月二十七日,起義軍攻下濠州後,郭子興自稱元帥。隨後,郭子興據濠州而堅守,號令彰明。
朱元璋入伍後,作戰勇敢,機智靈活,粗通文墨,很快得到郭子興的賞識,於是把朱元璋調到帥府當差,任命為親兵九夫長。朱元璋精明能幹,處事得當,打仗時身先士卒,獲得的戰利品全部都上交郭子興元帥,得了賞賜,又說功勞是大家的,就把賞賜分給大家。不久,朱元璋在部隊中的好名聲傳播開來。郭子興也把他視作心腹知己,有重要事情總是和朱元璋商量。當時郭子興有一養女,是其至交馬公的女兒。馬公死後,他最小的女兒便由郭子興收養。郭子興見朱元璋是個人才,於是便把養女馬氏嫁給了朱元璋,從此軍中改稱他為朱公子,朱元璋另起了正式名字元璋,字國瑞。
當時的濠州城中,紅巾軍有五個元帥。郭子興一派,孫德崖與其他三個元帥一派,兩派之間矛盾重重。這年九月,徐州紅巾軍主將芝麻李被元軍殺害,其部將彭大和趙均用率兵到了濠州,彭大與郭子興交好,而孫德崖等人則拉攏趙均用。在孫德崖的鼓動挑撥下,趙均用綁架了郭子興,並將郭子興弄到孫家毒打一頓,準備殺掉他。朱元璋聞訊後,在彭大的支援下,率兵救回了郭子興。從此,兩派結怨更深了。
朱元璋見濠州城諸將爭權奪利,決心依靠自己的力量,開創新局面。至正十三年(1353)六月中旬,朱元璋回鄉募兵,少年時的夥伴徐達、周德興、郭英等和同村鄰鄉的熟人聽說朱元璋做了紅巾軍的頭目,紛紛前來投效。於是很快就募兵七百多人,回到濠州,郭子興十分高興,就提升朱元璋做了鎮撫。
這年冬天,彭大的兒子彭旱住自稱魯淮王,趙均用自稱永義王,而郭子興等仍是元帥。朱元璋見這些人半年沒出濠州城,於是他從自己招募的新兵中挑選了心腹徐達、湯和等二十四人離開濠州,南略定遠。在南略定遠途中,朱元璋先招撫了張家堡驢牌寨民兵三千人,後又招降了豁鼻子秦把頭的八百人。統率著這支隊伍,朱元璋向東進發,乘夜攻破定遠橫澗山的元軍營地,元帥繆大亨投降。朱元璋從降軍中挑選了精壯漢人二萬人編入了自己的隊伍,並南下滁州。
在南下滁州途中,定遠名人李善長求見。李善長和朱元璋一見如故,李善長以漢高祖劉邦為例勸說朱元璋:只要效法劉邦知人善任,不亂殺人,很快便可平定天下。朱元璋認為很有道理,於是留李善長做了幕府書記,並囑咐李善長好好協調將領間的關係,共創大業。
朱元璋很快攻下了滁州,其親侄兒朱文正、姐夫李貞帶著外甥保兒(後取名李文忠)前來投靠。從他們口中,朱元璋得知二哥、三哥、姐姐都去世了。其時還有定遠孤兒沐英,於是,朱元璋就將這三個孩子收作養子,改姓朱。後來,朱元璋又收養了二十幾個義子。
在朱元璋進攻滁州時,郭子興受到趙均用、孫德崖等人的排擠,所以,朱元璋攻下滁州城不多久,郭子興也來到了滁州。朱元璋立即交出兵權,三萬人的隊伍,紀律嚴明,軍容肅整,郭子興見了十分歡喜。
至正十六年(1355),朱元璋一舉攻克了和縣。郭子興即刻任命朱元璋為總兵官,鎮守和州。一次,朱元璋外出,看到一個小孩在哭,朱元璋問他為什麼哭,答說是等父親。朱元璋仔細一詢問才知道,原來孩子的父親和母親都在軍營,父親在營中養馬,母親和父親不敢相認,只好以兄妹相稱。朱元璋意識到,部隊軍紀存在問題,他們攻破城池後,擾民滋事,擄掠婦女,這樣下去,部隊將失去民心。於是,朱元璋召集眾將,申明紀律,下令歸還軍中有夫之婦,讓城中許多被拆散的夫妻團圓。此事廣為傳頌,朱元璋深得民心。
此年中,郭子興病逝,小明王韓林兒任命郭子興的兒子郭天敘為都元帥,妻弟張天佑為右副元帥,朱元璋為左副元帥。名義上,都元帥是軍中之主,右副元帥的地位也比左副元帥高。但是滁州和和州的軍隊,多是由朱元璋招募收編的,而且朱元璋比郭天敘和張天佑有勇有謀,並且手下又有人才。所以,朱元璋事實上成了這支隊伍的主帥。
朱元璋在浙西駐紮6年,藉助覆船山為中心的秘密明教總舵,奉行徽州謀士朱升提出的“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策略,迅速秘密擴張自己的實力,這三條戰略是朱元璋發展初期的指導思想。
朱元璋在和州駐守幾個月後,糧食供應成了問題。與和州相對,緊靠長江南岸的太平、蕪湖是盛產稻米的地方,但是沒有船隻。這時恰好兩支紅巾軍的巢湖水軍前來歸附,朱元璋親自處理合併事宜。七月間,巢湖水軍千餘隻戰艦突破元軍封鎖抵達和州。朱元璋的步馬軍登上巢湖水軍的船隻,從和州東渡長江。到達對岸的採石,常遇春率軍衝殺,攻克採石,獲得大量糧食。將士想把糧食和戰利品運回和州慢慢享用。見此,朱元璋果斷地命人砍斷船纜,任船順流而下,斷絕退路。將士們見無路可退,一鼓作氣,在朱元璋率領下攻克太平。進入太平,朱元璋重申軍紀,嚴禁擄掠,有個別兵士犯禁,立即處死,因此,朱元璋的軍隊受到當地百姓的擁護。朱元璋於是置太平興國翼元帥府,自己做元帥,任命李善長為帥府都事。這樣,朱元璋便開始了穩固根據地的工作。
至正十六年(1356)三月,張士誠在長江三角洲地帶發起攻勢,進攻江南元軍。乘此機會,朱元璋親自統率水陸大軍,第三次進攻集慶。在第三天,攻破城外的陳兆先軍營,其部三萬六千人歸降朱元璋。但是,朱元璋看出降軍心存疑慮,軍心不定。於是朱元璋就從降軍中挑選了五百名勇士當親軍,在夜裡守衛,而自己身邊,只留有親兵統領馮國用一人。
第二天,降軍知道此事,都十分感動,疑慮全消,甘願跟隨朱元璋打天下。於是,戰爭進行得十分順利,不到十天,朱元璋便攻下集慶。朱元璋進城後,下令安撫百姓,改集慶為應天府。小明王韓林兒獲報後,升朱元璋為樞密院同僉,不久又升為江南等處行中書省平章。朱元璋在應天則設天興建康翼大元帥府,以廖永安為統軍元帥,李善長為左右司郎中。
次年,耿炳文克長興,徐達克常州,而朱元璋親自率眾攻取寧國。隨後趙繼祖克江陰、徐達克常熟。胡大海克徽州、常遇春克池州,繆大亨克揚州。至正十九年(1359),朱元璋陸續攻佔浙東餘下各地,常遇春克衢州、胡大海克處州,至此朱元璋部控制江左、浙右各地,向西與陳友諒部相鄰。
此時,儘管朱元璋擁有十萬兵力,但是佔有的地盤仍然很少,而且四面受敵。東面和南面是元軍,東南是張士誠,西面是徐壽輝,雖然同是反元武裝,但是張、徐二人同小明王卻相互敵視。不過,北面小明王、劉福通率領的紅巾軍主力,大大牽制了元軍,而且,張士誠、徐壽輝的力量還不足以兼併朱元璋。這樣一來,朱元璋暫時面臨著一個很好的發展機會。
至正二十年(1360),劉基被朱元璋請至應天(今南京),委任他為朱元璋的謀臣,劉基針對當時形勢,向朱元璋提出避免兩線作戰、各個擊破建策,被採納。
完成了高築牆部署後,朱元璋便著手實行廣積糧。在初期,軍糧的解決主要是靠強徵,即徵收“寨糧”。但是長此以往,軍隊就會成為純粹的破壞力量,失去民心。為了解決糧食問題,朱元璋除了動員百姓進行生產外,決定推行屯田法,大力開展軍隊屯田,任命元帥康茂才為都水營用使,負責興修水利,又分派諸將在各地開墾種田。幾年工夫,到處興屯,府庫充盈,軍糧充足。在1360年,朱元璋下令不再徵收“寨糧”,以減輕農民負擔。為了積糧,朱元璋明令禁酒,但是其手下大將胡大海的兒子胡三舍與別人違法犯禁,私自釀酒獲利,朱元璋知道後,下令殺了胡三舍,有人進諫說胡大海此時正在攻打紹興,希望朱元璋可以看在胡大海的面子上放了胡三舍。朱元璋大怒,堅決嚴明軍紀,於是自己動手將胡三舍殺掉。
在爭取民心的同時,朱元璋還不斷網羅人才,特別是知識分子,朱元璋在應天還專門修建了禮賢館來接待他們。這些人在朱元璋統一全國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朱元璋十分尊重儒士,他曾在至正十八年(1358)召見儒生唐仲實,詢問漢高帝、漢光武、唐太宗、宋太祖平定天下之道,這也表明朱元璋決心要開創一個新的皇朝。
-
9 # 科技小昆
“蓋明祖一人,聖賢,豪傑,盜賊之性,實兼而有之者。”朱元璋的個人能力是卓越的,在軍事戰爭中能夠做到臨危不亂,耐心果敢。他的最大優點就是雖然沒讀過書,但能夠虛心好學,接納了一大批儒士,善於學習,尊重知識,使自己能夠打敗一個又一個對手,為自己建立和管理大明王朝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朱元璋建立明朝,推翻了元朝統治,取得了國家的統一和民族勝利,從南宋以後近二百多年的社會動盪和元朝的殘暴統治得以結束,中國社會進入了一個安定進步的發展時期。朱元璋採取一系列措施強化了中央集權,嚴厲整肅吏治和腐敗現象。為其後的永樂之治,仁宣之治打下了堅固的政治基礎。
但在其後期將隨他建功立業的大批功臣和武將除之殆盡,不僅造成了“靖難之役”戰爭中建文皇帝無將可用,軍事不利最終被明成組朱棣奪取政權,也間接造成了明中期將才凋零,對蒙古部落無法構成有效的進攻和打擊。特別是他設立特務機構,給明朝後來的皇帝做了一個惡劣的開端,使明王朝中後期的政治畸形發展和黑暗混亂。同時加強皇帝集權,透過八股取仕嚴重阻礙中國社會的進步,阻止了人們思想的進步,同時建立宦官特務組織,為以後的宦官專政埋下了伏筆。總的了說他功大於過!
-
10 # 李季鵬888
朱元璋,出生低微,幼年遭遇父死母喪兄終弟亡等悲劇,鍛鍊了他驚人的忍耐力和意志力,同時也奠定了他冷酷殘暴的性格弱點。他起義成功開疆擴土可謂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十多年的南征北戰,三十年的宮廷風雲無不展現出其作為領導者卓越的治國能力。夜以繼日的工作,無怨無悔為子孫定下一系列制度,鋪設出大明王朝276年的生涯,塑造了中華民族的氣節。總的來說,朱元璋是一位勤政愛民,果斷英武,很不錯的皇帝。
-
11 # 匆匆歲月
推翻蒙元統治,恢復民族平等,建立明朝,開創洪武之治。朱元璋在位期間對各個方面都進行了改革,政治上廢丞相和行中書省,設三司分掌權力,進一步的加強了中央集權,嚴懲貪官和不法勳貴軍事上實施衛所制度;經濟上大搞移民屯田和軍屯,興修水利,解放奴婢,減免稅負,派人到全國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戶口等文化上緊抓教育,興科舉,建立國子監培養人才;對外加強海外交流,恢復中華宗主國地位。社會生產逐漸恢復和發展,史稱洪武之治。
-
12 # 淵底蛟龍
首先說結論,朱元璋是個自我實現者,而不是實現自我者。這個人政治,軍事都很厲害,從乞丐到皇帝,這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個人逆轉,對於個人和家族來講,朱元璋是極其成功的。但是對於歷史和國家來講,朱元璋又是非常失敗的。
從皇帝角度講,政治上,廢除了宰相,實際上由皇帝兼任宰相,由於實在太忙,搞了個內閣作為秘書班子,雖然明朝中後期由於皇帝懶政內閣作用提升,但跟合法擁有行政權的宰相不可同日而語,內閣首輔實際頂多是權利大的秘書而已。明朝最牛的首輔張居正,也必須得跟太監馮保搞好關係才能施政。
此外,朱元璋還大搞特務制度,擴充太監隊伍,甚至恢復殉葬制。特別是重用藩王,分封制對朱家子孫考慮的極其周到,享受所有能享受的權利卻不用承擔什麼義務,沒有任何一個朝代可比,就是清朝的旗人和元朝的蒙古人,也起碼有從軍參戰的義務。
文化上,把有限制君權思想的孟子逐出孔廟,孟子的理論無非是君主對大臣負責,大臣就對君主負責,君主不行就沒必要為他盡忠,而朱元璋認為臣子的忠誠必須是無條件的,也就是奴隸化。在這個思想的指導下,大搞八股文和文字獄,科舉制和儒家思想本身都是好東西,有問題的實際是被圈圈框框的八股文,然後把儒家和科舉制閹割了。
經濟上,朱元璋藉口蘇州松江府支援過張士誠所以重稅,藉口泉州海商集團當年叛宋進行竭澤而漁式的劫奪,結果就是從唐朝以來中國的海商絲綢之路斷絕,幾百年的招商引資成果毀於一旦,泉州港這個世界第一大港經濟中心從巔峰的100多萬人口降到十幾萬人,到今天都沒有恢復昔日風采。而外貿被摧毀的同時國內工商業也遭到沉重打擊,大商人幾乎絕跡,手工業和軍人成了匠戶和軍戶,嚴格限制國內的人身自由和貿易自由。
結論就是中國近代雖然清朝落後捱打,但是沒落的根基實際朱元璋已經牢牢奠定了,在政治,文化,經濟上已經進行了全面保守的統治,不進行徹底改革肯定挽回不了局面,恰恰這個時候歐洲乘機崛起,而滿清作為落後民族入主中原,能學就不錯了根本沒有能力改革。
-
13 # 白玉湯1975
朱元璋(1328一1398)生於濠州(今安徽鳳陽)貧苦農民家庭。幼名朱重八,自幼為大戶人家放牛,在食不果腹,飢寒交迫的環境中成長。其間讀過幾個月的私塾,識字過百,粗通文墨。十六歲在皇覺寺出家做了個遊方僧人,一路上嚐盡了人間疾苦,看盡了世態炎涼。至正十一年,天下大亂,刀兵四起。元未農民起義大爆發。他受兒時玩伴湯和之邀加入了義軍,從此改變了他的命運,也開起了他傳奇的一生。經過多年的征戰他脫穎而出,翦滅群雄,驅逐胡虜,恢復中華。於1368年稱帝,建立大明王朝。和以往的帝王不同,他出身卑微,深知底層百姓疾苦,痛恨貪官汙吏魚肉百姓。開國之初他極立主張”立國之初、當先正綱紀“用重典懲治“奸頑”。洪武三十年《大明律》正式頒佈,其中加強了對官吏利用職權貪汙,挪用公款等犯罪的懲罰。為了加強震懾,明初的反貪刑罰手段殘忍至極,令人望而生畏,包括挑筋,去膝蓋,閹割等三十多種酷刑。其中最令人膽寒的是朱元璋創立的“剝皮實草”刑罰。凡官員貪汙六十兩以上者既砍頭示眾,並當眾剝皮,然後填入稻草於皮內,製成人皮草袋掛於官府門前,意在威懾後者,不敢以身試法。朱元璋“重典治吏”,大殺貪官。在短期內的確緩和了社會矛盾,但他沒有抓住問題的根源,雖一時見效,卻無法真正根除腐敗的發展和蔓延,己至積重難返,自己也長嘆道:我欲除貪贓官吏,卻奈何朝殺而暮犯。做為一個平民皇帝他為了自己的江山永固,殺貪官,除功臣,興大獄……也是用心良苦。一生譭譽參半,功過是非奈人評說。
回覆列表
大明朝近三百年,蘇聯幾十年,對老百性來說不知什麼是好什麼是壞,什麼時候說什麼好壞,什麼時候什麼人說什麼好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