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Shuai為愛停留

    明朝晚期,天災不斷,各地的莊家幾乎是顆粒無收,沒有糧食,百姓的生活變得非常艱難。食不果腹,飢寒圍繞,餓死了很多人。當時的李自成只不過是一個非常普通的朝廷驛館裡給送信馬匹喂草喂水的養馬人,雖然俸祿很少,但是勉強能讓一家人有飯吃,所以對於這份工作他也是兢兢業業,並沒有做別的打算。

    然而,這種情況只維持了不多年,後來崇禎皇帝繼位,因為年成不好各地進貢很少,國庫更是虧空,國庫沒錢就等於朝廷沒錢,為了讓國庫充盈,皇帝想了一個辦法,就是開始減少驛站,為國庫減少開支。這驛站一減少,本來李自成還能有俸祿養家餬口,這下好了成無業遊民了,無業遊民也不能餓死啊,實在沒有出路了,年少氣盛的李自成直接起義了,成了崇禎皇帝頭一號對手,崇禎皇帝大概說什麼也想不到正是自己減少驛站才逼得李自成開始跟朝廷對抗。

    李自成還真有帶兵的本事,他揭竿而起經過多年,竟然發展到近十萬的人力,他赫然成為一個首領。這個時候,所有人都覺得李自成李皇帝寶座不遠了,然而雖然有人力物力,坐擁很多優勢還是沒有當上皇帝,與皇位失之交臂。李自成雖然有勇有謀,手下也是不乏大將跟人才,要強兵有強兵,要糧草有糧草,何況軍心穩定,為什麼集天時地利人和於一身的他會沒有取得皇位呢,很多人都很納悶,下面來分析一下原因。

    第一, 他殺死了羅汝才,羅汝才雖然生性狡詐,但是為人還算講義氣,羅汝才更善於維持各部之間的關係,以他做媒介,所以誰都願意與他共事。每當攻下一個地方之後,所得財物都是跟大家平分,一同分享,並且清廉的官員一律不騷擾,只是攻打是貪官,這就是羅汝才所說的江湖道義,曾經有人為洩私憤攻打清廉的官吏,羅汝才知道後也是嚴懲不貸,羅汝才對李自成更是有提攜舉薦之功,對於羅汝才的能力李自成是越來越忌憚,所以殺了他,想得到羅汝才的兵權,所以羅汝才的手下對他殺死羅汝才是相當看不慣的,根本不聽他的號召。

    第二, 又殺死了袁時中,袁時中也是當時很厲害的一個起義人物,不管是他帶的兵的戰鬥了還是人數,都是很強悍的,並且多次打敗明君立下功勞,李自成擔心他大權在握不好控制,便不在重用他,讓他很有挫敗感,想要帶兵走,這正好成為李自成殺他的藉口,趁此消滅了他,袁時中死了,他手下的人也人心渙散,為以後埋下了禍患。

    第三, 李自成攻入京師後便有些得意忘形,手下的人更是燒殺搶掠,盡做些傷害百姓的事,與之前替百姓謀福祉大相徑庭,從而失了民心。可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民心者才能得天下。

  • 2 # 龔柳輝

    李自成沒有成為開國皇帝的主要原因有這麼三個方面。

    其一、李自成是流動作戰的農民起義者

    所謂流動作戰就是沒有穩定的根據地。他們始終都沒有很好地對一個地方進行有效的治理。

    因此比較缺乏深厚的群眾基礎。如果打勝仗還好說,一旦打了敗仗,連退路都沒有了。

    李自成在山海關被打敗之後,從此就一蹶不振了。這是一個主要的原因,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外部力量的介入。

    假如明朝沒有外患的話,也就是說如果沒有八旗子弟入關的話。那麼攻入北京之後也是可以成就千秋大業,成為開國皇帝。

    其二、李自成的對手多爾袞老謀深算

    但是因為八旗子弟實在是太強大了。這個時候的滿清已經有入主中原的雄心壯志。八旗子弟在關外坐山觀虎鬥。

    他們眼看李自成的起義軍與明軍相互爭鬥,相互廝殺,起義軍與明軍在山海關兩敗俱傷的時候,突然八旗大軍殺入關內。

    在交戰過程中,多爾袞為了避免忙中出錯,下令頓兵不進,觀察動靜,同時令將士們披甲戒嚴,調一部兵力移陣,前往山海關以東的歡喜嶺駐紮,多爾袞與諸王進駐歡喜嶺上的威遠臺。

    他在上面仔細觀察起義軍動靜,至第二天出戰之時,又召集諸王貝勒、貝子及出征的諸大臣,說:“你們不能越伍躁進,農民軍不可輕擊,須各努力,破此,大業就會成功。”

    可見其非常的謹慎,而且根據他所得到的情報,認為李自成軍有數十萬之眾,所以八旗子弟也是傾巢出動。

    其三、山海關之戰,李自成沒有集中優勢兵力

    事實上,在山海關之戰,李自成手裡沒有多少軍隊,據《流寇志》記載:

    自成合兵十餘萬攻之。

    大體來說,此戰大順軍有戰鬥力的在6萬左右,外加上民夫約在10萬人左右 。

    清朝所修的《明史》記載:李自成軍總共有步兵四十萬、馬兵六十萬,所以山海關之戰,李自成太輕敵冒進,而沒有集中優勢兵力用於作戰。

    因此,李自成在與吳三桂激烈交戰的過程當中,八旗軍隊成為了一個舉足輕重的籌碼,他幫誰,誰就能夠贏,八旗軍隊最終選擇了幫助吳三桂。

    所以李自成面對的是吳三桂的明軍精銳部隊和多爾袞的八旗軍主力。在山海關戰鬥中,李自成的王牌精銳部隊幾乎全軍覆沒。

    李自成失敗之後又沒有很好的退路,他以前就沒有經營穩定的根據地,因此就喪失了東山再起的群眾基礎和戰略大後方。

    山海關之戰的勝利,為滿清八旗入主中原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時機。而李自成卻成為了八旗部隊的手下敗將,從此一蹶不振,更不用說成為新一代王朝的開國皇帝。

  • 3 # 二戰英雄連

    當年明太祖朱元璋遵循八個字“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李自成一直在流動作戰,沒有自己的根據地。這樣物資和糧草的補給只能靠劫掠,這樣只有破壞沒有建設,是成不了事。後面的山海關之戰,清軍有關外的大片地盤,就是輸了,大不了退回關外,可以捲土重來。而李自成輸了,後方立刻不穩。

  • 4 # 暮沉蕭

    大順開國皇帝李自成崛起芸芸之中,轉戰千里之地,鼎盛時擁兵百萬,轄地數千裡,一度攻克大明帝國京城,明帝自盡。似乎一統江山指日可待,為何在十餘萬清吳聯軍的攻擊下節節敗退,步步失利,乃至一年而亡呢?我分析主要有四個原因:

    1.沒有建設好一個鞏固的根據地:

    李自成就沒有這種穩固後方,一仗小敗,得不到及時休整補充。對比之下,安祿山那點勢力,因為後方鞏固,雖名不正言不順,也堅持了相當長的時間,這點上,李自成甚至不如安祿山。

    2.對集團軍政缺乏嚴厲整頓:

    李自成在這兩面都失敗的透頂。進入北京後他甚至不能有效地約束部下,令人悲哀。鐵木真說,如果連自己的部下都管制不了,與其做汗,還不如去牧羊。李自成確實相當失敗。其部下的所作所為直接逼反吳三桂。

    3.缺乏正確的遠景整體戰略指導:

    鼠目寸光、驕傲自滿是他失敗的原因,李自成是農民革命史中一位偉大的人物。他從陝北發動革命,以抗糧均田為號召,轉戰十餘年,卒以一六四四年三月推翻了明朝的統治。

    但是,他容易為勝利所陶醉,忽視了關外的大敵,終於為滿洲人所乘,遭受了失敗。所以,李自成既有中國農民典型的吃苦耐勞,有創造力等優點,也有農民意識,小富即安,目光短淺的缺點。前者導致他成功,後者導致他成功之後迅速敗亡。

    4.缺乏真正的軍事才能:

    在入京後不注重軍隊的建設,也沒有對軍隊發展做出一個長期的規劃。對對手的判斷失誤,認為首要目標一為明朝政府官軍殘餘,但是管軍已經在1644年後無法構成威脅;二為各地的地主武裝勢力,但在當時不成氣候;三為張獻忠的大西軍;最後才是清朝政權。沒有分清對手的主次,也就沒有相應的軍事部署與發展,對滿清勢力視而不見,這無疑是毀滅性的錯誤。

    其敗亡的原因正在於其沒有“轉變”——李沒有由農民造反者轉變為地主階級代言人;沒有由西北地方起義者轉變為具有全域性思維、全國視野的統治者。 沒有實現這種轉變的原因之一是李的個人稟賦。 歷史對開國皇帝的要求其實是很高的。劉邦、朱元璋的個人稟賦是極高的;李淵、趙匡胤的個人稟賦稍遜,但他們的基礎太好,他們本身就可說是統治集團的一員。 李自成則不具備這樣的條件。 如果天下已經穩定,沒有滿清虎視在北,沒有南明、張獻忠,作為有眾多大臣輔佐的二世、三世、四世皇帝,李的稟賦可能就夠了;但以開國者、開一代風氣者的要求而論,李的稟賦、天資不夠。

    李自成農民起義,稱其是自秦兩千餘年來,推動社會向前進步的幾十次農民戰爭中極著名的一次。但因驕傲而腐敗,因腐敗而亡國,一個含辛茹苦衝鋒陷陣、流血流汗打出來的政權,居然沒幾天就糟蹋殆盡。這個悲慘的結局令人膽寒。

  • 5 # 太興真人

    如果從推翻當朝政府來說,李自成起義是成功的,如果從建立新政權來說,李自成起義又是失敗的,失敗的原因是李自成起義的班底不夠硬,也許武將可以,但是在智囊和文人方面沒有得力助手,可以說幾乎都是大老粗。相比較劉邦有張良和蕭何陳平這些謀略大師,朱元璋有劉伯溫以及小時候的忠實玩伴。而李自成起義到後面那些大將和文人素質太差,沒有一個是深謀遠慮的,同時與李自成的軍事才能有關係,當時農民軍只是攻下北京,而在全國各地卻沒有建立相應的政權,這是中國歷史上所有農民起義失敗的根本原因,他和唐朝時期的黃巢起義如出一轍。

  • 6 # 達蔔璽樂圖達卜

    對李自成的研究涉及到如何守住江山的問題。毛主席從陝西米脂縣到河北西柏坡至北平,這段時間針對當時現實面臨的開國執政守城的新問題,著重關注歷史事實史料,實地探訪,總結歷史經驗教訓,在七屆二中全會上告誡全黨務必保持謙虛謹慎、艱苦奮鬥的精神,不要在糖彈面前打敗仗。中國歷史上因為統治集團嚴重腐敗導致人亡政息的例子比比皆是。毛主席說,只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鬆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

    李自成在歷史的結點上,在攻進南京城後的最後一段時間,發生了重大戰略性錯誤。集團內部劃分勢力範圍搞內訌內鬥內耗相互殘殺,損兵折將兵敗如山倒。對清朝勢力及其李鴻章的淮軍、曾國藩的湘軍崛起,這種形勢戰略對策不利而失策,預則立、不預則廢。最後,尚未能夠將革命進行到底,穩坐釣魚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好看的網路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