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知行合一2020
-
2 # 折緣
歷史上的“奪門之變”,其實是一場野心家們的政治投機,而其中核心的人物就三人,即武將石亨、太監曹吉祥、文臣徐有貞。
奪門之變的歷史過程那麼這三個人是靠什麼發動的政變呢?沒有皇帝的敕書、要調兵進紫禁城,這是根本不可能的。各級官軍也絕不會服從這種危險的命令。石亨只能依靠私人武裝。當時的政變者,至少有三個人擁有私人武裝,但這種力量有限。
按照當時的材料推斷,參與多門之變的總人數合計也不過寥寥數百人,不過,這幾百人背後隱藏著一些潛在的力量在幫助他們,比如皇太后。
政變發動前,徐有貞就要求曹吉祥聯絡孫太后,取得她的同意。孫太后知道訊息後,還真給了他們一份敕書。授權他們帶兵入宮。雖然朱祁鎮和朱祁鈺兄弟倆都不是孫太后的親生兒子,但架不住朱祁鎮人格魅力高,孫太后明顯更偏向朱祁鎮,而且當初朱祁鈺的上位也不是那麼光彩,孫太后當年為國事而妥協,看起來更像是一種無可奈何。
朱祁鎮的人格魅力是真沒的說,從史書上看,但凡跟他接觸過一段時間的人,幾乎都很喜歡他。所以孫太后此刻的支援,在整個政變中相當重要。
正月十六日的夜晚,政變發動,徐有貞雖然是文官,但卻是整個政變集團的主心骨。這幾百人在徐有貞的帶領下直奔皇城,石亨有皇城的門鑰,他偷偷打開了長安們,把人給放了進去。
接著,政變集團直奔南宮,但南宮的大門關得死死的。於是徐有貞下令破門而入,幾十個武士抬著一根巨木撞門,另外一些人爬牆進去,從裡面砸門拆牆。
整個場面是相當的激烈,必定是引起了很大的動靜。皇宮裡有至少幾千禁衛軍,居然沒有誰派出士兵來阻止,甚至都沒有人來問一下發生了什麼.....真的相當詭異啊。
明英宗朱祁鎮“燭下獨出”,問“你們要幹什麼?”大家伏地齊聲說:“請陛下登位。”
於是整個事情相當順利,朱祁鎮在政變集團的擁護下,出東華門,彼時有人想攔,朱祁鎮一句“我是太上皇”就鎮服了看門的禁軍,於是這幫人奪門而過,順利進入奉天殿。
天亮之後,大臣們本來打算在朝堂上就立太子整個事情跟皇帝好好辯論一番,卻見徐有貞站在那裡大喊大叫:“太上皇復辟了,大家快進去祝賀。”
這時候,居然沒有一個人挺身而出,質問皇上還在,太上皇憑什麼復辟?大臣們在震驚之餘,卻又都溫順地走進奉天殿朝賀。
這大概會是“奪門”之變的整個經過,從中我們不難發現,好似所有人都很配合,沒有殺人、沒有放火,沒有人站出來指責太上皇大逆不道。似乎都形成了默契一般快速做出了選擇。
這說明了什麼?在筆者看來,說明明英宗的地位在滿朝文武中還是比較正統的,同時朱祁鈺打算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這個事情已經跟大臣們爭論了很久了,如果明英宗復辟,那麼這個爭論也就不復存在了啊。而太上皇復辟,怎麼說都要表示一下,大臣們默契地形成既定事實,都有好處呀。
工與謀國、拙於謀身的于謙于謙是一個正直的人,也是一個沒有政治野心的人。縱觀他一身,都是愛崗敬業,無私奉獻。在於謙的眼中只有國家,而大概是不太在意誰坐皇帝的。
而在整個奪門之變的過程中,于謙都是置身事外的。同時奪門之變的發生十分意外,事先沒有徵兆,事中沒有人制止、事後一面倒的默許,這種情形下,于謙又能做什麼?
明代的兵權並不是由大臣控制的,沒有正式的文書是無法調動。而且最關鍵的是,明英宗上臺後,景泰帝已經心如死灰了。于謙又有什麼名義支援景泰帝再來一出復辟呢?
對於于謙而言,國家的穩定大於一切,這遭政變沒有經歷血腥就成功了,一定程度上也解決了立儲這個大問題,算是過度得很平穩。雖然于謙當初有擁立景泰帝的黑歷史,難免不受清算,但想來以于謙之正直,他是不會為自己打算的。
從整個政局上講,朱祁鎮的復辟並不是什麼壞事,事事從國家利益出發的于謙沒有阻攔朱祁鎮復辟的理由。這就是于謙之所以偉大的地方,他光輝的人格照耀千古,永垂不朽之所在。
但就是這樣一個名臣,死在小人的暗算,以及朱祁鈺的胡思亂想。朱祁鈺其實一開始並沒有打算殺于謙。總體上而言,朱祁鈺雖然在南宮受了那麼多年的苦,他對景泰帝也沒有痛下殺手,足見其確實不是一個心狠手辣的人。
當政變三人黨因為私怨建議殺于謙的時候,朱祁鎮並不同意,他說:“于謙實有功。”由此可見,朱祁鎮並不是一個記仇的人。可問題是架不住徐有貞後面補上一句:“不殺于謙,此舉為無名。”
正是這句致命的話,才導致了一代名臣含冤而死。
是啊,于謙當初立了景泰,如今自己把景泰趕下臺,于謙不死,似乎有那麼點名不正言不順,只有殺了于謙,似乎景泰的統治才算是不合法的。這大概是朱祁鎮當時的胡思亂想。
可實際上這就是個悖論,或者說這其實一點意義都沒有,朱祁鎮都復辟了,朝堂上,全天下似乎都沒有啥大意見,也沒有什麼議論,足可見覆闢這個事情沒有多少隱患。朱祁鎮也是昏了頭,被人當了槍使。
-
3 # 野木曦宸
于謙一生為官清廉,凡事都為天下百姓和江山社稷著想,如果他當時阻止了這場爭鬥,他和家人可平安無事,但是皇室之間的鬥爭會引起天下大亂,到時候受苦受難的還是百姓,他是寧舍自我也要讓天下黎民百姓不遭受戰亂之苦,也不讓國家陷入動亂的大無為精神所以被後世永遠銘記。
-
4 # 甲乙丙丁戊
其實也是一個無奈的選擇,景泰帝快病入膏肓,始終沒有立繼承人,朝野動盪不安,這就給一些野心勃勃的陰謀家一個機會。
回覆列表
第一、朱祁鎮復位有其正當性。而且此時朱祁鈺病重,又沒有留下兒子。大臣們沒有反對的理由,都是老朱家的人,誰當皇帝不是當啊!第二、奪門之變僅用了一個晚上就成功了,時間那麼短,大臣們沒有反應過來。上朝時一看換人了,大臣們也就沒有辦法了。第三、于謙是兵部尚書,但不是手握重兵。明朝時候調兵都是要有兵符的,要不然一個兵都調不到,沒有兵符沒人聽你的。徐有貞配合朱祁鎮奪權時也是靠忽悠了幾千人,來熱場。第四、于謙身居高位,卻清廉正直,在他幾十年的官場生涯中,沒有貪過汙,沒有受過賄。雖然生活並不寬裕,卻從未濫用手中的權力,在貧寒中始終堅持著自己的操守,他不畏困難和風險,在國家最為危難之時挺身而出承擔天下興亡。所以即使自己有重兵,他也不會動,坦坦蕩蕩,堪與日月同輝。
景泰八年1457年,朱祁鎮在徐有貞等人的支援下,發動多門之變。就在政變的同一天,徐有貞便下令逮捕了于謙和王文等人,把他們呢,直接就關進了監獄。徐有貞曾經認為,只要自己掌權,殺掉于謙是易如反掌,可是現在他發現了,想除掉于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怎麼說呢,這個于謙呢,他為人清廉,威望極高,又沒有什麼劣跡,實在是找不到啥藉口。並沒有經濟問題,還沒有生活作風問題,當然了,這在當年也算不上是什麼問題,要把他搞倒,談何容易啊,但最終對於謙的刻骨仇恨讓他想到了一個辦法。
朱祁鎮最為痛恨的人,就是他的弟弟朱祁鈺,徐有貞利用這一點加深朱祁鎮對於謙的反感,同時徐有貞還編造了一個謊言,說于謙那有一群外地藩王到京城接替皇位,並堅決反對朱見深即位。徐有貞在朱祁鎮面前慷慨陳詞,說于謙不願和談。擁立新君,是想置太上皇您於死地,如此之人應該殺之而後快,等等等等。
于謙被殺之後,按照慣例應該抄家,當那些抄家的官員們到了于謙的家裡時發現的,嘿喲,這個工作太好乾了,為什麼呢?因為于謙的家裡什麼也沒有。生活必需品外根本就沒有多餘的錢,家無餘財啊。
發現的于謙家中有一間房子鎖得嚴嚴實實,平時無人進出,哎喲,他們這一看是大為興奮,認定了這裡邊就是藏匿財寶的地方,於是過去便把門打開了。這兩樣東西,蟒袍和寶劍,這是朱祁鈺為表彰于謙的功績特意賞賜給他的,于謙奉命收下卻把它們鎖了起來,從未拿出去以顯示榮耀。
于謙身居高位,卻清廉正直,在他幾十年的官場生涯中,沒有貪過汙,沒有受過賄,雖然生活並不寬裕,卻從未濫用手中的權力,在貧寒中始終堅持著自己的操守,他不畏困難和風險,在國家最為危難之時挺身而出承擔天下興亡,于謙,他可以說是光明磊落的走完了自己一生的,他的偉大不需要任何人去,肯定也不需要任何證明,因為他的一生就如同他的那首詩一樣,坦坦蕩蕩,堪與日月同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