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勺勺
-
2 # 鍾百迪教攝影
這些問題嚴重是初學者的問題。
我們學攝影是懂曝光原理,而不是死記硬背。首先你買好相機,就認真去認識一下相機的組成,學一下什麼是光圈,什麼是快門,什麼是Iso
學會他們之間的曝光原理組合還有各自作用
這樣才能在不同場景學會設定,因為每個場景光線不一樣,根本就沒有絕對的引數
攝影師的創作也是個性化的
我們常說授人以漁,就是這個意思。
我們常見到有人問,你這個照片用什麼光圈快門,這些都是典型的死記硬背。看到好的照片應該是學習拍攝思路,怎麼構圖用光,而不是死記引數!
如果不懂的這個原理,一直問什麼引數的攝影愛好者是不可能取得長足進步的!
建議還是系統學攝影!
-
3 # 南方之南
引數不是固定不變,曝光引數跟感光度(ISO)、光圈、快門這三者有關係,一般情況下是根據光線情況先確定感光度的高低,然後再根據需要的景深和被攝物的自然條件來定,總之,這個不確定,一切從自己的創作要求來設定。
-
4 # 和有趣的人一起旅行
其實這個不確定的,你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定。剛接觸攝影的話,最好先搞清楚:快門速度,光圈,iso,這三樣東西。基本上對他們有一定了解後就可以開始嘗試拍照了,但是拍照的時候三個引數也是不確定的,要根據具體的光來設定。相機還有很多模式,P,AV等等,這個時候都是要去了解和學習的。
下面我可以簡單說一下拍什麼型別大概需要可以怎麼拍:
首先如果是拍人使用f5.6擋或更大的光圈,50mm以上焦距,拍攝距離全身,半身,大頭照而定,把焦點定在人的眼鏡部位,這樣做得優點是看起來更有神。白天感光度在100,最大是400。
拍花鳥等靜止不動的小東西:Av擋,光圈最好是f5.6或更大,焦距在50mm以上,儘量在1m內拍攝,這樣背景就可以虛化了。
拍風景時用Av擋,也可以用f8或更小的光圈
景深:就是能夠清晰成像的距離範圍。景深小,前景清晰,背景模糊:景深大,前景背景同樣清晰。
景深與光圈,焦距,物距都有關係。
光圈的作用是控制鏡頭的進光量,在字母"F"後面的數字就是光圈值了,數字越小,光圈越大,畫面更亮,景深更淺,背景就會模糊。
至於快門速度就是快門開啟到關閉所用多的時間。快門速度越快,曝光時間越短,進光亮越少,畫面越暗。快門速度最好低於焦距的倒數,比如焦距是100mm時,使用高於1/100秒的快門,這樣就可以防止抖動,造成影象虛化。
-
5 # 北城攝影
這個問題面有點廣,那就一個一個來分析吧!
首先,例如白天的風景,那種大場景的畫面,建議11光圈,小光圈會讓風景更清晰,景深更大,可以保證每個角落都非常清晰。在例如傍晚風景,光圈優先模式,需要自定義光圈根據拍攝的內容設定,單體大光圈,風景小光圈,100感光,自動生成快門時間,一般就幾秒,車的流線效果,和海景效果最為明顯。再就是拍攝人像,建議用大光圈,大光圈可以做到更好的背景虛化,更突出主體,讓主體更生動形象。拍攝人像時還需要掌握光的應用等,逆光效果可以說是最好的了,清晨傍晚的光線最柔和,特別適合拍攝人像。
再就是體育攝影或者是瞬間攝影,快門優先模式,利用快快門的時間,去留住你想想留住的畫面瞬間,再加上人工智慧伺服模式,幾乎0對焦時間拍攝,非常好用。一般的拍攝差不多就這麼多啦,再有就是m檔位,需要根據自己的情況去拍攝,非常難控制,一般大師才回去玩m檔位。
-
6 # 帶上單反去旅行
很多時候在新手購買單反相機以後都不知道如何去進行拍攝,在絕大多數的時間都一直用自動擋去進行拍攝。而單反相機有些這種的設定是在很多情況下都是無法實現自動的,也就是說自動模式不一定得到正確的結果,單反相機也存在不少的坑人設定。
白平衡,這是一項重要的指標。在很多的時候有些專業的攝影師也會認為,在拍攝時候選擇自動白平衡或者到正確的照片,其實這是一個誤區,不過絕大多數還是比較好的,但是如果是在戶外進行拍攝的時候自動白平衡有時候會可能失靈,這時候選擇白平衡設定為日光,那麼我們所獲得照片可能會更加的美麗。如果是陰天的情況下,可以將白平衡調至為陰天,自動模式下拍攝真不如直接設定來的簡單容易。
銳度 很多的攝影愛好者都喜歡銳利的照片,在拍攝時候直接選擇最高,拍出來的照片邊緣銳化太嚴重,畫面感覺太生硬,其實設定最高不一定就是最好的,過度銳化反而會適得其反。
自動對焦 這是一種常態,在大多數情況下所有的新手都會用自動對焦,而且自動對焦到底。這確實是一個很快的拍攝手法。但是自動對焦的情況下焦點會獲取離鏡頭最近的物體而對焦。不過當我們拍攝較遠的物體的時候,這時候焦點無法對焦在你想拍的物體上,所以就不斷的鬆手按下鬆手按下,有時候可能趕巧對焦上,與其這樣為什麼不試試手動對焦,或者單點對焦,手動選擇對焦點對在物體上?
這是最常見到的最常使用的一些誤區,好好的理解掌握,就不怕了。
-
7 # 君峰影像
很多老師的回答只涉及到了曝光三要素,就是光圈、快門、ISO的設定,他們已經說得很全了,我在這裡也就不贅述了。主要是補充一下其他的引數設定,在拍照時,常常會被我們忽略的一些很有用的設定。
-照片格式與尺寸-在一般情況下,最好用大尺寸、高畫質的 JPG 配合 DNG(徠卡的RAW格式) 作為預設儲存格式,DNG 用於存檔和精修,它的後期能力要比 JPG 高出許多,而JPG 用於批處理和快速出圖。
▲DNG檔案調整曝光度前後▼
攝於奧林匹克森林公園,拍攝器材:Leica M262+50/2,ISO 200 1/3000s -0.3EV
拿Q來說,照片儲存格式有JPG、DNG+JPG、DNG,JPG的畫素你可以根據需求調節,24/15/8 M是最大精度的尺寸,對應 28/35/50 視角的尺寸,1.7/1.1/0.5 M 則是最小精度的尺寸。
Leica Q 的JPG畫素設定
一般情況下,我們會選擇尺寸更大、畫質更好的選項,但在某些時候,你可以選擇中小尺寸的JPG,比如說拍攝體育素材和新聞類等需要大量拍攝、相機快速處理的題材時,中小尺寸的 JPG 更佔優勢,一則這些題材對畫質的要求不會太高,二則可以縮短相機處理資料的時間,三則,你的儲存卡不會太快滿掉。
想想你追著孩子狂拍,如果還用 DNG+JPG 精細的話,恐怕很快儲存卡就不夠用了吧!
Leica M240+21/1.4,f/11,1/30s,ISO 200,by Bob Boyd
- 白平衡 -經常會遇到有朋友問我:為什麼我照片拍出來發黃,尤其是在室內?
這是因為在室內燈光下,色溫常常是偏暖的(當然也有的燈光是偏冷的)。從下圖可以看出,色溫的不同,畫面的白平衡有很大差異(下圖“色溫”是指 Lightroom 中的調節值)。
攝於君峰徠卡奧森公園體驗中心,拍攝器材:Leica M10+35/1.4,ISO 800 1/350s
這個時候相機的自動白平衡就比較尷尬了,拍人會發黃,很不好看。這個時候怎麼辦呢?就需要用到自定義白平衡了。
嚴格來說,其實應該使用一張18度灰卡,當然我們完全可以用一張A4的白紙來代替,用起來很方便。我們需要在相機選單裡找到白平衡設定,選擇自定義白平衡或者是灰平衡卡,然後告訴相機,“這才是白色!” 然後相機就會按照你的指令,乖乖地顯示出正確的色溫了。
找到自定義白平衡(不同機器選單裡的叫法不一樣,Q裡叫灰平衡卡)的選項
進入此項設定,對A4白紙拍攝,再半按快門回到拍攝狀態就能拍攝了
但是要特別注意,拍攝完一個場景後,要把白平衡調回自動哦,否則拍攝下一個場景時,色溫就會很怪異咯。
- 感光度 -感光度的設定,一般在同一場景不會需要經常調節。具體的調節引數,還是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就比如說,在掃街的時候我一般會把光圈調到 f/8,然後ISO一般會調到 400。要想捕捉在大街上“靜止”一個瞬間,一般來說快門至少要在1/250秒以上。
Leica Q 調節ISO
當然你也可以選擇 ISO 100 或者 200,但是選擇 400 也是有理由的,如果不是豔陽高照的天氣,ISO 400 可以保證你在小光圈時也能有一個較快的快門速度,而且,現在的數碼相機的高感表現已經相當不錯了。
by Leica Q
- 測光模式 -測光模式有很多種,常用的有點測光、中央重點測光以及多分割槽測光。
點測光是針對極小區域進行測光,僅佔全畫面的1~5%。點測光是高階玩家愛用的測光模式,因為使用點測光可以拍攝出更多更具挑戰性的主題,比如說高反差的照片(就像大逆光人像),或者舞臺照片、體育攝影、特寫等。
中央重點測光是採用最多的一種測光模式,大多數相機都將中央重點測光作為相機預設的測光方式。這種測光方式適用於絕大多數題材拍攝,因為它是將畫面中央約60%的區域作為測光的重點,同時併兼顧畫面的邊緣,像以中央為主題的照片,個人旅遊照片,風景照片等都可以用這種測光方式。
多分割槽測光,是相機針對畫面中的各種區域分別進行測光,廣泛用於從風景到抓拍的多種場景,對畫面的整體亮度進行平均測定,適合大場景拍攝,或是合照,在拍攝光源比較正、光照比較均勻的場景時效果最好。
三種測光方式對比
▼
- 對焦模式 -對焦的模式呢大致分為兩種:分別是相機自動對焦模式,以及拍攝者手動對焦模式,還有一些徠卡相機有輔助手動對焦的峰值對焦功能。
Leica Q選單裡有“輔助手動對焦”選項
這裡重點介紹一下峰值對焦,峰值對焦時,合焦的區域會高亮顯示出來,峰值對焦是一種精確度很高的對焦狀態。通常情況下,我們會將它的顯示顏色設定為紅色,也可以根據喜好更改。
像 Leica M240、M-P、M10、Leica Q、SL、TL2 等都有峰值對焦功能可以調出來,這種對焦方式在夜間拍攝和大光圈對焦時特別好用,比在旁軸取景窗裡對黃斑要輕鬆很多。
Leica TL2 峰值對焦
還有像 SL、TL2 轉接M鏡頭時我們就會用到峰值對焦,另外M鏡頭加上微距轉接環拍攝,也是隻能用螢幕取景拍攝,這時用峰值對焦是最好的選擇。
Leica M-P加微距轉接環,使用峰值對焦拍攝
- 曝光模式 -光圈優先(A)、快門優先(S)、全手動檔(M)是我們最常用三個曝光模式。
一般來說,拍攝大光圈人像、掃街時,我會選擇光圈優先,因為我們此時需要一個比較既定的光圈值——淺景深的大光圈,掃街所需的小光圈,光圈優先可以讓我們自己控制景深。
光圈優先:光圈放到某一特定值,快門放在A檔
快門優先:光圈放到A檔,快門放到某一特定值
快門優先模式便於控制畫面的動態表現力;當我們拍攝一些固定引數的場景或者需要穩定曝光(比如拍長曝光、拍車軌、星軌)的時候,M 檔更為適合。
還有一些時候,相機並不能正確判斷我所要的曝光,就比如說光比過大的時候,相機測光容易不準,這個時候也可以使用 M 檔來控制曝光。
M檔:光圈快門都手動調控
-
8 # 光影的光陰社
我們常說的相機使用的三個重要引數那就是光圈、快門、感光度。而這三者得調節是獲得正確曝光的途徑。下面簡單介紹一下三者。
光圈。 光圈就是指瞬時進光量的大小,把鏡頭光圈葉比作窗戶,那麼光圈就是窗戶開啟的大小,窗戶開的大,整個房間都明亮,窗戶開的小,則區域性明亮,明暗對比明顯。 快門速度,指的是曝光的時間,就是關閉窗戶的速度。要注意的是,這裡的光線只要存在,那就一直在吸收,所以快門速度1s那就相當於吸收1s的光線,所以快門速度越快,光線吸收時間越短。 感光度,是感光元件感受光線的敏感程度,感光度越高,那麼對光就越敏感,整個畫面就會越明亮。
用相機拍攝時其實沒有標準答案,這個場景引數必須這麼設定這麼拍才是正確得,並不是。攝影是一門藝術就在於其自由發揮以及呈現的藝術創新效果,充分理解引數概念後,根據自己的創作靈感拍出自己想要的作品才是正確得選擇。
-
9 # 縱橫視覺ZoneFoto
深入瞭解單反的各種功能前,我們首先可以瞭解一下一張照片中可以透過機器本身改變的因素。其中曝光和白平衡是可以在機內的設定中完成的。
影響曝光的屬性有三項:快門,光圈,感光度。快門越快,則可以抓拍到越快的物體,但是快門速度越高,進光量就越少,畫面會越暗;光圈越大,虛化越好(景深越小),進光量也大,但是記錄的內容會由於景深的緣故而有所取捨;感光度越高,畫面越亮,但是代價是照片噪點越高。
只有正確的調整三個引數的關係才可以得到一張正確曝光的照片,而調整其一引數必定需要帶動另外兩個引數。至於引數的最佳設定則需要長年累月的拍攝經驗,才可以得出自己最想要的一組引數。
攝影入門的話,為了更好的拍攝體驗,推薦設定A檔或者S檔,A檔只用你設定光圈調整景深,剩下的相機來給你計算,而夜景拍攝時推薦使用S檔,設定一個合適的快門速度來讓畫面不抖動,相機自動給你提高光圈和感光度。
快門和感光度的上限取決於相機,而光圈的大小則取決於鏡頭。
至於白平衡的話,攝影入門推薦使用自動白平衡(AWB),等自己對色溫有所瞭解的時候,可以手動去調整。
照片的尺寸設定當然是越大越好,一定要設定RAW格式,這樣方便後期調整與儲存。
-
10 # 攝影PS醉美證件照
攝影入門,如何設定單反引數?
1,可以先用TV檔(快門優先檔),意思 就是,你先確定好快門的速度,其它如相機的光圈和感光度會根據場景光量來組合曝光。
快門優先,常常會用在高速運動的物體拍攝,如運動員跑步,要儲存運動員的清晰,這時快門可以使用1/250,1/500,或者更高的快門速度。
2,用Av檔,即,光圈優先,定好你的光圈值,(可以根據自己想要拍出什麼樣的景深來確定好光圈值),光圈調好,如F2.8的大光圈,那這時其它的快門速度和感光度,就會根據不同場景光亮來不同組合曝光。
可以拍景深小的照片(背景虛化的照片),這時可以根據鏡頭來調整大光圈,如1.2的大光圈,
P檔,程式自動曝光模式
相機會在不同場景給出相對實用的曝光組合。
以上三個模式下,都可以調整增加或減少曝光量
全自動攝影模式
這裡包括相機的裡的閃光燈都可以全自動,在較暗的光線下,相機會自動開啟閃光燈,適合都沒有攝影基礎的人,或突發事件時,可以都不用調整情況下直接拍攝。
M手動檔,攝影好玩建議用M檔,光圈、快門、及感光度,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創作想法來調整各個引數值。如光圈大,光圈小,快門的速度快慢,感光度高低,所出的照片效果都不一樣的。 -
11 # 鼎鼎老師
我覺得您可能需要的是一個單反入門指南。以尼康d7100為例。
一、設定影象記錄選項(可以從MENU選單進入)1、設定影象區域
d7100的影象區域有兩個選項,一個是Dx,1個是1.3x。使用Dx模式,照相機使用23.5×15.6毫米影象區域記錄照片;使用1.3x模式,照相機使用18.8×12.5毫米影象區域記錄照片,從而無需更換鏡頭,即可獲得遠攝效果。
2、設定影象品質
設定影象品質,就是選擇以什麼樣的檔案格式和壓縮比來記錄照片。檔案的型別主要有兩種,一種是RAW格式,還有一種是既JPEG格式。
3、設定影象尺寸
影象尺寸是以畫素來衡量的,有大中小三個選項。例如,DX影象區域,影象尺寸選擇大,畫素尺寸是6000×4000,列印尺寸就是50.8×33.9釐米。可以根據你的實際需要來設定影象尺寸。
二、自動模式開關和防震開關VR是鏡頭防震開關,開關撥至ON擋即可。相機上面,A代表自動模式,M代表手動模式,將鏡頭上的自動對焦打至A檔,半按快門時,鏡頭自動對焦。AF代表自動對焦模式的選擇,如果在M檔,對焦模式就不起作用了。
三、設定ISO和白平衡
1、設定ISO
ISO決定了拍照時相機對光線的敏感程度,膠片時代,ISO的值一般是100、200、400。我的尼康d7100的ISO最高值應該是在2萬。一般情況下,將ISO值設定小一點,以保證畫面品質。設定iso其實相當於是在預裝膠片。所有模式下都可以設定iso,初學者可以選擇自動模式。
2、設定白平衡
設定白平衡的目的是使被攝物不管在什麼樣的光照環境下,都能夠正確的還原白色。室外和室內的光線是不一樣的,室外陰天和晴天的光線也是不一樣的,這裡所說的光線不一樣,是指光線當中所含的顏色成分不一樣。
色溫的概念,色溫既不是顏色,也不是溫度,而是以色溫說明環境光當中顏色的成分。色溫是指是把一個絕對黑體,從絕對零度加熱,當溫度逐漸升高的時候,其顏色會發生變化,從黑到暗紅,又從暗紅轉為黃白,最後變成青白色,它的單位是K。
相機的色溫概念和環境色溫概念是不一樣的。相機的色溫是要中和環境光中的顏色的,使之變成白色。所以相機色溫和環境色溫剛好是相反的,比如,日出日落的Sunny,色溫在2000-3000K,顏色偏暖。而相機色溫設定到2000-3000K時,畫面會偏藍,剛好可以中和環境中的暖色,使之正確還原白色。
如果您就是追求環境中那種暖暖的氛圍,可以把相機的色溫設定在5400k或者是更大。
三、光圈和快門全自動模式:半按快門時,相機自動完成測光、對焦,光圈和快門的引數由相機自動選擇,你只要對準被攝物即可,讓模特擺個漂亮的姿勢就好了。
P檔模式:程式自動模式,可以設定ISO和白平衡,對準被攝物測光,相機自動計算光圈和快門引數,方便的是相機會給你幾組光圈快門組合,你可以選擇其中一組引數,完成曝光。
光圈優先模式:光圈的引數需要攝影師來給定,光圈大小決定照片的景深,光圈大景深淺,光圈小景深深。你要虛化背景,那麼就選個大光圈,你要讓路燈拍出星芒,那你就選個小光圈。光圈引數定了,相機根據測光的情況,自動匹配快門時間,讓照片能夠準確產生18%反光的影調。
快門優先模式:快門的引數需要攝影師來給定,拍運動的物體,你可以選擇一個較快的快門,拍流水絲綢般的效果,你可以讓曝光時間長一點。快門的時間確定以後,相機根據測光的情況,自動匹配光圈引數,讓照片能夠準確產生18%反光的影調。
全手動模式:光圈、快門,感光度、白平衡全部可以手動給出引數,相機的測光就不起作用了,曝光準確是不是準確,全憑攝影師來把握。
總結:影象記錄的設定是由你相片的用途來決定的,ISO決定相機對光的敏感程度,白平衡決定你的照片是否偏色。全自動模式,p檔模式,光圈優先模式,快門優先模式,能讓你拍出一張能看的照片,不會出現曝光不足,黑乎乎,曝光過度,慘白慘白的。全手動模式,如果您都在玩兒全手動模式了,估計你也不在意我寫了什麼。
回覆列表
不同模式下有不同引數的設定。一般情況下,我會用AV TV M三個檔。
在說之前要先說一下iso(感光度)的概念,其實就是字面意思。iso越高,噪點越大。
1.AV 光圈優先檔
這個模式下,光圈優先,相同感光度,不同光圈,相機會自動給出相匹配的快門速度。同時還會有不同的曝光補償可以設定。曝光補償的游標若在中間,表示相機中認為的正常曝光數值(曝光補償是在所有自動模式下可以用的) 具體引數,可以看游標來確定
光圈越小 (比如f22) 景深越大
光圈越大 (比如f2.8) 景深越小
2.TV 快門優先檔
這個模式下,快門優先,相同感光度,不同快門,相機會自動給出相匹配的光圈。同時還會有不同的曝光補償可以設定。這個模式 高速快門 慢門等都適用。
3.M檔 手動擋
這個模式下的所有數值都可以自己設定。光圈 快門速度 感光度 不同的搭配組合有不同的效果,其實最好是自己去實踐,多實踐才能得出結論。
說實話具體引數這種東西,在不同情況下都會不同的。所以並說不出個所以然來,最重要的是多實踐,這樣對引數就會熟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