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文運動的文學背景“古文”概念的對立面,是六朝以來流行的“駢文”。駢文是一種通篇用對偶句寫成的文章。跟這種形式對應的,是內容空虛,大多為寫景狀物,大肆誇飾,堆積詞藻,玩弄文字。它由韻文化的散文——辭賦演化發展而來。六朝駢文的句式多以四、六字句為主,但常有雜言夾於其中;到了唐代,駢文的句式更加僵化,以通篇四、六字的句式為規範。文章再這樣走下去就只有死衚衕一條了。駢文的形式主義偏頗引起評家及文壇不滿的聲音。南朝齊梁時劉勰在他的《文心雕龍》中提出文學應該“明道”;北齊顏之推在他的《顏氏家訓·文章篇》中主張“復古”,主張“以古之制裁為本,今之辭調為末”。但唐朝初期的文風還是沿襲駢文,連駱賓王起草聲討武則天的檄文也取駢偶形式。陳子昂、元結等一批人大張詩文復古的旗幟,並嘗試在創作實踐中貫徹自己的主張;雖然還未改變一代文風,但為韓愈、柳宗元倡導的古文運動作了思想準備。二、韓愈、柳宗元的文學主張
1.文以載道,文以明道。
2.反對駢文,提倡古文。
3.為文立言,重在修養。
4.崇尚創新,反對模擬。
這樣的出題方式不妥。這類問題本來就是見仁見智的事情,如果這樣問的話,給人感覺有灌輸的意思,權威,官方,正式。不如改為:唐宋古文運動是怎麼回事?有何影響?
一、古文運動的文學背景“古文”概念的對立面,是六朝以來流行的“駢文”。駢文是一種通篇用對偶句寫成的文章。跟這種形式對應的,是內容空虛,大多為寫景狀物,大肆誇飾,堆積詞藻,玩弄文字。它由韻文化的散文——辭賦演化發展而來。六朝駢文的句式多以四、六字句為主,但常有雜言夾於其中;到了唐代,駢文的句式更加僵化,以通篇四、六字的句式為規範。文章再這樣走下去就只有死衚衕一條了。駢文的形式主義偏頗引起評家及文壇不滿的聲音。南朝齊梁時劉勰在他的《文心雕龍》中提出文學應該“明道”;北齊顏之推在他的《顏氏家訓·文章篇》中主張“復古”,主張“以古之制裁為本,今之辭調為末”。但唐朝初期的文風還是沿襲駢文,連駱賓王起草聲討武則天的檄文也取駢偶形式。陳子昂、元結等一批人大張詩文復古的旗幟,並嘗試在創作實踐中貫徹自己的主張;雖然還未改變一代文風,但為韓愈、柳宗元倡導的古文運動作了思想準備。二、韓愈、柳宗元的文學主張
1.文以載道,文以明道。
所謂道,就是孔孟儒家傳統的仁和義以及切實可行、有補於事的道理。道應該成為文章的目的和內容,文辭只是手段和形式;文、道之間的關係應是二者合一,以道為主。文章必須有益於世,對現實起褒貶諷喻的作用。2.反對駢文,提倡古文。
古文即先秦兩漢的散體文章,語言長短不拘,節奏自然,便於表達現實生活內容;駢文卻引導人們注重文辭的妝飾而內在空洞無物。古道載於古人之文,學習古文,在學得古人文辭的同時,也學得了古人之道。除了儒家經典之外,老莊、楚辭、《史記》、漢賦,都應含英咀華,博觀約取。3.為文立言,重在修養。
學文以立行為本;做一個仁義之人,他的言辭也就會如藹藹春風。作文之事,根子上是做人的問題,強調“文以行為本,在先誠其中”。再者,氣盛言宜,只要內容好,句子的長短和字聲的高低自然會跟上去的。4.崇尚創新,反對模擬。
提倡“詞必己出”,“惟陳言之務去”;學古文不是學古人現成的言辭,而要學古人的思想創意。發出自己的聲音,是“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作者有滿腔激憤,想求得世人響應,或者志在用事而不得行其道,都是引發詩文創作的原動力。三、古文運動的宋代後繼晚唐五代至北宋初,駢文的統治地位又有所抬頭,古文蛻變為少數隱者之流書寫生活情趣的工具,文風又趨浮靡。北宋初期,王禹偁等作家重新推崇韓柳古文;北宋中葉,以歐陽修為首,蘇軾為巨擘,再次掀起了古文運動。歐陽修論述了文和道之間既關係密切、又分屬二物的道理,主張文章要跟現實生活百事聯絡起來。蘇軾也強調文學的社會功能,作者要有充實的生活感受,仔細觀察所要表現的物件,待胸有成竹方能筆下生輝。他能書會畫,將作文跟相鄰的藝術門類融會貫通,對靈感及作品生成過程有著獨到的見解。他反對文章“屈折拳曲,以合規繩”,而應當“如行雲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於所當行,常止於不可不止”,打破種種形式主義的條條框框。四、八大散文家唐宋古文運動反對浮靡文風取得的勝利,主要不是靠倡導者的宣言,而是靠他們身體力行,用成功出色、實實在在的作品把駢文擠下文壇統治地位,湧現出的八位散文大家合稱“唐宋八大家”,他們是唐朝的韓愈、柳宗元,宋朝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曾鞏、王安石。八位作家不僅出文章,而且出傳人;以他們的作品和影響開創新的文風,給散文開拓了新的園地。如韓愈《張中丞傳後敘》,全文夾敘夾議,有張巡等三人死守睢陽的遺聞軼事,又有作者自己所記的傳聞,敘事曲折,文筆自如。他的《毛穎傳》構思出奇,為人格化的毛筆立傳,其始而見用,“老而禿”後便“以老見疏”,諷刺統治者對文人刻薄少恩。這些文章都是《史記》類文體的發展和突破。柳宗元的“永州八記”更接近現代散文中的遊記。歐陽修的《醉翁亭記》、蘇軾的《石鐘山記》、蘇轍的《黃州快哉亭記》、王安石的《遊褒禪山記》等都是寄託寓意的遊記文章。散文適用廣泛,從表達方式看,議論、敘事、寫人、抒情、狀景,不止一途;從應用方面看,疏奏、書信、序跋、哀祭、碑誌、寓言、專論、小品等,不一而足。八大家的散文覆蓋了以上所有的方面,留下了大量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